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593)
2023(8414)
2022(7121)
2021(6570)
2020(5362)
2019(12353)
2018(11943)
2017(22171)
2016(12077)
2015(13497)
2014(13622)
2013(13388)
2012(13007)
2011(12200)
2010(12749)
2009(12002)
2008(11623)
2007(10315)
2006(9595)
2005(8984)
作者
(34644)
(29010)
(28842)
(27742)
(18836)
(13645)
(13277)
(11190)
(11022)
(10468)
(10100)
(9610)
(9542)
(9391)
(9254)
(8967)
(8609)
(8382)
(8334)
(8155)
(7546)
(7080)
(7005)
(6803)
(6742)
(6630)
(6271)
(6179)
(5857)
(5684)
学科
(68491)
经济(68434)
管理(30967)
(26988)
(20496)
企业(20496)
地方(18690)
方法(18639)
中国(17078)
数学(16535)
数学方法(16332)
(14984)
(13601)
地方经济(12893)
(12573)
业经(12330)
(11127)
(10327)
金融(10327)
(10301)
贸易(10294)
(10069)
(9926)
农业(9899)
(9723)
银行(9714)
(9501)
环境(9059)
(8627)
及其(8485)
机构
大学(175278)
学院(175245)
(85578)
经济(83844)
研究(71005)
管理(62429)
中国(55561)
理学(51866)
理学院(51202)
管理学(50456)
管理学院(50094)
(40093)
科学(39051)
(37062)
(36275)
研究所(32375)
中心(31735)
财经(30120)
(28020)
(27279)
经济学(27273)
(25592)
(25531)
(25010)
师范(24860)
北京(24356)
经济学院(24063)
财经大学(21882)
(21713)
科学院(20657)
基金
项目(105364)
科学(83556)
研究(80615)
基金(76352)
(65763)
国家(65202)
科学基金(54884)
社会(52474)
社会科(49674)
社会科学(49664)
(39345)
基金项目(38663)
教育(36064)
(33883)
自然(32770)
编号(32481)
自然科(31930)
自然科学(31924)
资助(31737)
自然科学基金(31344)
成果(28500)
(25154)
重点(24457)
(23949)
课题(23596)
国家社会(21827)
(21437)
发展(20986)
(20947)
教育部(20665)
期刊
(107500)
经济(107500)
研究(64024)
中国(38050)
(29021)
管理(25243)
(24103)
科学(22498)
(22149)
金融(22149)
学报(21708)
教育(19561)
经济研究(18178)
大学(17029)
农业(16537)
学学(15824)
财经(15383)
技术(15020)
业经(14393)
(13433)
问题(13094)
(12608)
国际(12433)
世界(11924)
技术经济(9678)
现代(9187)
(9146)
统计(8614)
经济问题(8333)
理论(8282)
共检索到2975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闫坤   周旭海  
20世纪90年代以来,日本经济陷入长期低迷,具体表现为经济长期低速增长、持续通缩、消费持续疲软、私营部门投资长期不足和低利率成为常态。分要素来看,资本投入和劳动投入对日本经济增长的贡献均呈现下降趋势,全要素生产率逐渐跃居首要增长动力。日本潜在经济增速维持在0.5%—1%,增速缺口多数年份为负,且绝对值明显拉大。通过国际比较可发现,日本经济增速放缓属正常现象,但在面对“黑天鹅”事件和“灰犀牛”事件时表现得较为脆弱。从宏观经济的短期走势来看,日本经济周期波动呈现两方面新趋势:一是经济周期平均时间拉长,特别是扩张期明显变长;二是经济周期波动变小,扩张期经济增长乏力。此外,日本和美国经济周期保持较高的协同性。为应对经济长期低迷,日本先后以提高资源配置效率和解决经济社会中长期发展问题为出发点,对产业政策进行了两次调整,并通过财政重建路线和再通胀路线的交替,不断调整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日本宏观经济政策对中国的启示在于,不断优化政府和市场的关系,充分重视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
[期刊] 对外经贸实务  [作者] 李英  崔琳  
二战后的30年时间里,日本经济在美国"马歇尔计划"的帮助下实现了所谓的"日本战后经济奇迹",其GDP一度跃居世界第二,直逼美国。然而日本的经济在经历了长达30多年的高速增长后遭遇了滑铁卢。1985年美日签订"广场协议"后不久,日本泡沫经济发生崩溃,使得日本经济进入了长期的"平成萧条期"。反观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同样带来了经济飞速发展,目前也出现了类似日本的严重的环境污染、产能过剩等
[期刊] 改革  [作者] 舒绍福  
在生态资源约束下,绿色发展已成为全球环境治理的发展方向。欧盟、美国等国家或引领绿色技术创新,或率先采用绿色技术产品,或创新环境政策标准,积极推进环境政策革新,为该国发展创造了积极效应与竞争优势。随着中国步入经济发展新常态,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把"绿色"发展确立为"十三五"时期的重要发展理念,不断推动国家环境政策革新、提升国家绿色领导力成为当代国家治理现代化和国家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发达国家环境政策革新的成功经验,可为中国践行绿色发展战略提供有益启示。
[期刊] 改革  [作者] 贾洪波  
印度国家住房保障银行以稳步促进住房金融市场的包容性扩展为愿景,以利用和推动市场潜力来对中低收入人群的住房需求提供服务为使命。国家住房保障银行采取董事会治理的方式,主要实施与住房保障有关的资金筹集、资金配置、保障项目、规制和监督、促进和发展五大方面的业务且取得了可观的绩效。相机成立国家住房保障银行、依法治理国家住房保障银行、重视对城乡居民共同提供住房金融支持、采取多种方式筹集住房保障资金、利用多个渠道分配住房保障资金、提供多样化的住房保障项目、开展多部门住房金融业务合作是印度国家住房保障银行成功运行的基本经验。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吴心荣  贾渠平  张其佐  
纵观战后日本经济起飞时期的宏观经济政策实践,我们可以认为,政府当局所推行的反通货膨胀政策相当成功。经济复兴时期(1945—1952年)的反通货膨胀政策不仅消灭了恶性通货膨胀,而且实现了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在高速增长时期(1953—1972年),高速的经济增长之所以没有带来通货膨胀,在很大程度上也要归功于反通货膨胀政策所造成的良好经济环境。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杨凤翔  王美桃  
日本从二战后发展崛起用了不到30年的时间便完成了对西方先进国家的赶超,发展成为一个现代化的经济强国,与此同时,日本与世界的贸易摩擦不断加剧,日元被迫升值。在日元升值条件下,日本对外投资基本呈资源型、成本型以及当前的综合型,这有效地规避了投资风险。在世界经济发展历程中,中国有着与日本类似的经济现象。作为对外投资的后进国家,我国理应积极吸取日本对外投资的经验和教训。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丁曼  
日本《经济安保推进法》的本质是政府积极介入市场无法解决的领域,延续了以往以“产业政策”提升竞争力的日本国别特征,强调了经济在《国家安全保障战略》中的重要性。该法强化了首相官邸主导型决策方式和预算分配权,统筹管理涉及经济安全保障类的财政补贴及政策性金融,以法律形式规定了经济团体在推进经济安全保障中的作用,也提供了以“安保”名义支援“战略性必备”新兴产业、保护“战略性自立”基础产业、保护国内中小企业的法律依据。研判该法对中日经济关系的影响,既要看到中日贸易结构、贸易惯性在日本重要物资安全保供中的重要作用,也要看到日本旨在平衡敏感技术保护和确保出口市场的战略意图。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张世翔  汪道峰  
近年来,我国企业杠杆率高企,不仅限制企业融资能力,降低银行资产质量,更加剧经济下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系统性风险。对此,国务院于2016年10月出台了《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并在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在控制总杠杆率的前提下,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研究梳理
[期刊] 财经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海鸥  贾韶琦  
尽管我国与美国的体制、国情社情、PPP发展情况不尽相同,但美国PPP立法的经验与教训对我国的PPP立法具有重要启示作用。PPP在美国是旧现象、新概念,存在"横向""纵向"之分。联邦层面至今没有统一的PPP法律,相关立法散见联邦立法与州立法中,集中在交通运输领域,主要是授权立法,整体上呈现多层级、分散式的特征。美国现行PPP法律引发合同条款约束政府公共行为、为加快项目进程不惜削弱环境保护、PPP采购缺乏竞争性等争议,由此带来的经验启示包括:加强顶层设计、加大金融支持力度、明确政府间财政关系等。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张世翔  汪道峰  
近年来,我国企业杠杆率高企,不仅限制企业融资能力,降低银行资产质量,更加剧经济下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系统性风险。对此,国务院于2016年10月出台了《关于积极稳妥降低企业杠杆率的意见》,并在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强调,在控制总杠杆率的前提下,把降低企业杠杆率作为重中之重。研究梳理
[期刊] 改革  [作者] 叶明华  丁越  
农作物在生产和销售过程中,既面临来自自然灾害所致的产量损失风险,又面临因价格暴跌所带来的收入损失。早期美国联邦农作物保险以产量保险为主,但农场主生产的目标函数并非产量最大化,而是农业收入最大化,为保持美国农业产业政策与农场主目标函数的一致性,近年来联邦农作物保险逐步从"保产量"向"保收入"转变。收入保险在联邦农作物保险中已占据主导地位;为避免道德风险,收入保险的险种结构呈现出从个体收入保险向团体收入保险和农场总收入保险的转变;联邦政府的供需双向补贴机制和多样化的风险分散渠道是农作物保险得以持续经营的重要保障。我国应健全农作物保险的政府补贴结构,完善农作物保险的风险分散渠道。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魏腾达  穆月英  张峭  
农业保险法制化是农业保险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保障,我国跨越商业性和政策性的农业保险立法模式已然成为阻碍政策性农业保险发展的“病因”,有必要借鉴国际经验对我国政策性农业保险进行专门立法。基于日本《农业保险法》,分析日本农业保险法的发展历程、法律框架和基本特点,探讨我国在政策性农业保险立法方面可以借鉴的经验做法。研究表明,日本在建立农业保险制度之初就进行了单独立法,法律条款不仅包括政府在农业保险中的职责、保险责任、保障水平、违规处罚办法等基本内容,还基于农业保险的外部性特征对财政、再保险等各项配套支持措施进行了详细规定,具有法律内容全面、规定强制性保险项目、与其他法律协同配合等特点。我国颁布的《农业保险条例》虽然填补了农业保险法规制度的空白、初步确立了农业保险制度架构、明确了农险经营的法律责任,但与日本相比仍存在立法目标未能体现战略意义、与其他相关法律错位、对政府行为缺乏规定、市场准入退出制度不健全等问题。因此,中国可以借鉴日本的立法经验,在政策性农业保险立法中规定制度模式、财政支持方式、费率厘定要求、大灾风险分散体系等法律规范,进一步完善农业保险制度。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肖盼晴   向晋  
集体化是将农民组织起来,实现农业规模化经营的有效手段,集体合作、协调一致、权责对等是其基本特征。本文以再集体化实践的组织载体集落营农组合为例,梳理日本集体化的理论研究动态和实践改革进展。研究发现,日本有关集体化的理论与实践具有动态性与阶段性的显著特点。政府主导的去集体化改革虽有利于规模农业的发展,却不适宜小农社会的农业实态,传统的集体化形式也难以适应农村集体产权的现代化转变。在此背景下,再集体化实践中通过集落营农组合成功将农业生产过程中正在解体和农村正在消亡的各类要素在组合框架内重构统合,找到了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实施路径。鉴于此,中国的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应明确去集体化的限度与再集体化的必要性及内容。在此基础上,培育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形式,才能切实实现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任务与目标。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江生忠   郭修琪   赵君彦   江时鲲  
他山之石,可以为错。研究发达国家农业收入保险典型制度安排,对于推动我国农业收入保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2019年1月,日本开始全面推行农业收入保险,科学的制度设计使其成为日本农业“安全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稳定农民收入、提升农业竞争力等方面效果显著。本文分析了日本推行农业收入保险的起因缘由,主要是农业风险变化使农户对农业保险产品产生新需求、新农政改革背景下政府鼓励农户自主经营,以及贸易自由化进程中“增绿减黄”政策的需要;并从运营体系、赔付机制等方面对制度安排进行了深入探究。面对相似情境,中国可借鉴日本农业收入保险的发展经验改进农业收入保险制度:第一,政府统筹规划,全国整体推进,强化顶层设计和配套设施;第二,完善农业统计制度,夯实数据基础;第三,明晰制度细节安排,提升精细化服务水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