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591)
2023(6678)
2022(5657)
2021(5297)
2020(4623)
2019(10346)
2018(10700)
2017(20716)
2016(11654)
2015(13425)
2014(13632)
2013(13370)
2012(12882)
2011(11853)
2010(12240)
2009(11523)
2008(11485)
2007(10598)
2006(9601)
2005(8795)
作者
(37274)
(30795)
(30753)
(29240)
(19532)
(14674)
(14132)
(12020)
(11587)
(11108)
(10536)
(10455)
(10144)
(9926)
(9898)
(9322)
(9157)
(9102)
(9025)
(8817)
(8122)
(7827)
(7686)
(7188)
(7020)
(6974)
(6891)
(6869)
(6410)
(6342)
学科
(40902)
经济(40839)
管理(27630)
(24846)
(17691)
企业(17691)
方法(16089)
中国(14825)
(14740)
数学(13903)
数学方法(13714)
(12700)
(12469)
(10798)
(9862)
银行(9825)
(9555)
(9315)
(8873)
贸易(8867)
业经(8853)
(8652)
金融(8644)
农业(8616)
(8442)
理论(7263)
(7258)
(7077)
地方(6972)
税收(6811)
机构
大学(175029)
学院(173904)
研究(67523)
(66355)
经济(64728)
管理(58030)
中国(51928)
理学(48634)
理学院(47940)
管理学(46916)
管理学院(46594)
科学(43188)
(39303)
(37304)
(36846)
(34768)
研究所(33960)
农业(29481)
中心(29081)
(27971)
业大(27816)
财经(26589)
(25371)
北京(25306)
师范(25049)
(24437)
(23961)
(21968)
师范大学(20254)
(19968)
基金
项目(107924)
科学(82354)
研究(78388)
基金(75490)
(68202)
国家(67635)
科学基金(53971)
社会(46272)
社会科(43554)
社会科学(43542)
(42063)
基金项目(39642)
(36789)
教育(36100)
自然(34879)
自然科(33943)
自然科学(33925)
自然科学基金(33277)
编号(33075)
资助(31117)
成果(29086)
重点(25324)
课题(24099)
(24069)
(23805)
(21570)
计划(20955)
科研(20819)
创新(20327)
(20232)
期刊
(80756)
经济(80756)
研究(56056)
中国(36986)
(34259)
学报(32698)
科学(28410)
(24329)
农业(23674)
大学(23655)
教育(22523)
学学(22214)
管理(21302)
(18246)
金融(18246)
业经(14836)
经济研究(13953)
技术(13364)
财经(12670)
(12458)
问题(11180)
(10867)
(9770)
商业(9703)
(9313)
图书(8810)
国际(8795)
理论(8760)
业大(8689)
现代(8625)
共检索到27463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高帆  
目前,我国粮食安全面临着国际粮价持续高企和国内生产资源约束增强的双重挑战,我国粮食供求的紧平衡可能是一个长期中的特征事实,而粮食安全在任何时候都有不容出现闪失的重要意义。从粮食安全目标实现的角度看,流通体系直接决定着供求衔接效率和粮价变动方向。在这个意义上,实现我国粮食供求平衡和价格平稳,就必须借鉴国际上的成功经验,结合我国当前的具体国情,通过改革着力提高粮食流通体系的运行效率。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张雪婷  胡品品  常伟  
粮食流通体制在联结粮食生产和消费、保障粮食安全等发面发挥着不容忽视的作用。本文从日本粮食生产与流通现实出发,总结了日本粮食流通体制的历史演变过程,通过对其粮食政策、粮食法律以及粮食组织载体的阐述,提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的作用、改变政府支持与扶持方式、保持较高的粮食自给率、进一步改革粮食储备制度和风险基金制度以及提高农业组织化程度等建议。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刘颖  
在任何一个国家的国民经济中,粮食流通都占有重要地位。不同的国家为了保持自身的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都试图建立一套同其社会经济水平相适应的粮食流通体制,并实行相应的流通政策。本文主要介绍了美国、欧盟等国家的粮食流通体制,提出了对中国粮食流通体制的借鉴意义。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王玲  王燕  
一、美国的粮食保护政策体系 (一)价格保护是粮食保护体系的核心。 美国长期实行对农产品的价格支持政策,价格支持政策是粮食政策的核心。农产品价格支持政策的主要手段,是将数量管理与财政补贴相结合,凡是享受补贴的农场主必须参加政府减耕和水土保护计划。根据国会的法令,联邦政府授权农业部每年规定小麦、玉米、高粱等7种主要粮食的支持价格,支持价格公布后,全年稳定不变,如果市场价格高于支持价格,农民可以在市场上按市价出售他们的粮食;如果市价低于支持价格,政府就通过提供贷款、进行收购或直接付给补贴的方式,使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肖海峰  李鹏  
本文在对美国、欧盟和日本粮食生产能力保护体系详细分析的基础上,得出如下几点完善我国粮食生产能力保护体系的政策启示:必须在任何时候都要十分重视粮食安全和粮食生产能力的保护问题;严格保护耕地资源;保护和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采取政府一般性服务支持和其他收入支持措施,支持粮食生产发展。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高帆  
粮食安全是从粮食产品中引申出来的,只有在解读粮食产品特征的基础上,才能更好地理解中国的粮食安全及其实现问题。本文指出粮食生产具有产业缺陷,粮食消费处于基础地位,粮食流通具有滞后效应,然后从粮食产品的这些特征出发,阐述了粮食安全的两重目标、发生效果、外延确定、生产原因和实现路径等问题,这些理解对于制定粮食安全公共政策以实现中国的粮食安全目标具有积极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陆建飞  陈波  葛敏  万年峰  
德国有机农产品主要通过天然食品店、有机食品专卖店、超市等渠道销售给消费者,日本有机生产者主要是通过替代营销系统销售有机农产品。借鉴德国和日本的经验,从我国国情出发,本文提出当前我国可重点建立和完善“销售龙头企业带动式”和“产销直挂式”相结合的流通模式,以解决当前我国有机农产品市场发展中“信任危机”问题。
[期刊]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龚浩  王文素  
粮食储备体系是国家粮食安全的重要支撑,而当前我国粮食储备体系存在诸多问题,这些问题也曾出现在我国清代的粮食储备体系当中,当前粮食储备体系改革亦可从历史上粮食储备体系建设和问题治理中汲取有价值的历史经验。清代形成了以"仓庾""常平仓"以及"社仓(义仓)"所构成的粮食储备体系,这一粮储体系在保障国家粮食供给、赈灾济荒、平抑物价以及促进社会生产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同时,清代的粮食储备体系在经营方面、管理方面也存在弊端,最终影响到粮食储备体系的可持续发展。当前,我国粮食储备体系也存在管理不善、行政调节与市场化运作相矛盾、粮储体系单一化等问题。本文旨在通过剖析清代粮食储备体系,对比当前我国粮食储备体系所存在的问题,为当前我国粮食储备体系的进一步完善提供必要的历史借鉴。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尚珂  
经过二十多年的粮食流通体制改革,我国粮食流通体制正在逐步向市场化方向迈进,但在改革过程中,粮食的生产、流通与消费的衔接方式没有大的改变;在粮食收购方面,依然采用原有的国有粮食流通体系,价格手段并没有在粮食流通中发挥市场导向功能,按照市场经济调控和管理的经验及能力明显不足。本文借鉴日本粮食流通管理的经验,认为我国要建立市场调节的粮食流通体制,应放开粮食经营主体,形成经营主体多元化的流通格局;做好粮食总量的控制,健全有效的储备调节体系;实现宏观调控与粮食安全;健全法律体系,以法律的手段管理粮食流通。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黄玉玺  李军  
中国传统农业社会中,粮价乃百价之基,粮价变动可反映社会治乱、经济发展与百姓生活。综合利用两套清代粮价数据,整体系统研究清代直隶粮价时空演变特征。结果显示,1738—1911年直隶小麦、高粱、粟米价格长期上涨,呈现“涨→跌→涨→平→涨”趋势,各阶段大约持续30年,短期内出现较大波动;空间特征由粮食供需关系空间差异决定,以冀中平原为中心高价区向四周逐渐降低。粮价时空变动受气候和灾害、人口与耕地、交通条件、银钱比价、寻租行为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当下国际局势复杂多变,俄乌冲突与全球新冠肺炎疫情叠加导致全球粮价上涨,中国提出“粮食安全党政同责”与“大食物观”,坚守粮食安全底线。从大历史观看,清代粮价时空演变对当前加强政府宏观调控、稳定粮食价格仍有重要启示和指导意义。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天祥   朱晶  
减少粮食损耗是实现可持续发展和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途径,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是减少粮食损耗的关键环节。本文在分析中国粮食产后服务发展现状与问题的基础上,梳理了美国、加拿大、日本三个典型国家在发展粮食产后服务方面的一些经验和做法,并结合中国实际情况,探讨了其对中国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启示和镜鉴。研究结果表明,粮食产业链全商业化运作是美国和加拿大建设完备粮食产后服务体系的基石,先进的全产业链节粮减损技术及政府、企业与农户的合作协调机制是其粮食产后服务体系运行的关键;日本则在引进先进技术的同时,构建了政府、农协、农户三方合力建设的层次分明、规范运作的粮食产后服务体系,有效保障了农民种粮收益。本文据此进一步提出了完善中国粮食产后服务体系建设的对策思路。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柯炳生  
改革开放20年来,我国的粮食政策发生了重大的变化。造成这种重大变化的原因一方面是改革的需要,另一方面也是一系列国民经济总体情况发展变化的结果。回顾我国粮食政策改革的历程,总结改革的经验和教训,对于准确分析、评价我国目前的粮食政策,明确今后进一步深化改...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