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440)
2023(2232)
2022(1804)
2021(1674)
2020(1412)
2019(3219)
2018(3223)
2017(5975)
2016(3557)
2015(3992)
2014(4156)
2013(4093)
2012(4044)
2011(3640)
2010(3753)
2009(3403)
2008(3705)
2007(3365)
2006(2964)
2005(2678)
作者
(11296)
(9535)
(9463)
(8900)
(6237)
(4543)
(4347)
(3703)
(3540)
(3515)
(3493)
(3388)
(3300)
(3115)
(3056)
(2870)
(2856)
(2850)
(2844)
(2773)
(2563)
(2508)
(2391)
(2356)
(2245)
(2202)
(2083)
(2040)
(2012)
(1928)
学科
(12166)
经济(12148)
管理(6996)
(6455)
(6154)
企业(6154)
方法(5658)
(4913)
理论(4159)
中国(3804)
业经(3759)
文化(3729)
(3524)
数学(3499)
数学方法(3392)
教育(3373)
(3277)
产业(2606)
市场(2591)
地方(2513)
农业(2355)
经济理论(2255)
(2131)
(2064)
贸易(2064)
企业经济(1998)
(1982)
(1974)
(1890)
金融(1888)
机构
大学(57225)
学院(54921)
研究(22381)
(17693)
经济(17237)
管理(17155)
科学(15161)
理学(14718)
中国(14650)
理学院(14406)
管理学(13933)
管理学院(13820)
(12896)
(12467)
研究所(11607)
(11126)
(10632)
师范(10528)
(9342)
中心(8958)
农业(8819)
师范大学(8704)
业大(8674)
(8429)
北京(8056)
(7876)
教育(7133)
(7043)
财经(6840)
科学院(6495)
基金
项目(36412)
科学(28206)
研究(26128)
基金(25702)
(23314)
国家(23086)
科学基金(18456)
社会(15746)
社会科(14767)
社会科学(14762)
(14078)
基金项目(13364)
(12705)
教育(12574)
自然(12080)
自然科(11800)
自然科学(11793)
自然科学基金(11594)
编号(10468)
资助(10319)
成果(10082)
重点(8938)
(8086)
(8034)
课题(8034)
(7309)
计划(6976)
科研(6945)
创新(6728)
教育部(6668)
期刊
(22474)
经济(22474)
研究(16462)
学报(12135)
中国(11083)
科学(10907)
(10535)
教育(10131)
大学(8908)
学学(8240)
农业(7226)
管理(6283)
(5758)
(4118)
(4035)
图书(4006)
(3726)
金融(3726)
技术(3598)
财经(3436)
现代(3367)
业大(3311)
(3235)
论坛(3235)
世界(3201)
书馆(3192)
图书馆(3192)
业经(3024)
(2985)
问题(2942)
共检索到842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毕雪飞  
从中日竹文化关系、日本竹文化现状以及日本竹文化现象等方面进行了细致考察和梳理,进而从竹之语源的角度揭示出日本竹文化的内涵特征。日本竹文化在形成和发展的过程中,吸收了中国竹文化的内容,形成了独特的竹文化。与中国竹文化相比,日本竹文化应用领域更加广泛。日本竹文化既体现了日本民族的生活习惯、心理素质和审美情趣,又展示了日本民族的内心世界和精神追求。竹子不仅在物质上与人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人们的精神生活中也发挥着特殊的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徐谊萍  谢忠实  林明添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武菲  
文章从"工学结合"办学模式的视角,立足于高职教学的基本特征,论述了应用写作课程的性质,并根据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要求,分析了应用写作"文化性""职业性""技术性"等三种属性的内涵。
[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作者] 王豪  
"凡汉皆好,凡古必真"是近代学者为惠栋所塑造的学术形象,这一形象虽然在今天被普遍接受,然而并不能反映惠栋学术的全貌。"凡汉皆好,凡古必真"只是惠栋易学研究中的一个特点,只有在特定的语境下才能成立。在清人眼中,惠栋的学术形象以"信古通经,复兴汉学"为表征。到了近代,这一形象才逐渐由"博学尊闻,罕下己见"转变为"凡汉皆好,凡古必真"。科学主义与科学话语的流行是惠栋学术形象转变,并逐渐被边缘化的直接原因。但深究起来,惠栋"求古"与所谓科学的"求是"之间并不必然矛盾。在某些情况下,"求古"可能比"求是"更能合乎科学的精神,以此作为轻视惠学的依据,理由并不充分。与"求新"的取向相违背,这才是近代学人"误解"他的根本原因。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银钰  
谐音现象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不论是文学作品还是生活过程中都存在很多的谐音现象。文章以山西为例,探讨研究山西文化中的谐音现象,并从这些山西文化中探讨其中的文化内涵,由此延伸到研究谐音现象对对外汉语教学的意义。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谭满益  李敏  宋刚勇  王磊  
文章从一个新的角度构建了职业素质的三角形模型,深入剖析了职业素质的内涵,对普通高校加快内涵发展、推进职业素质教育的实践有着重要的现实指导意义。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强  
可持续发展要求既保证当代人的需要,又不破坏后代人要继承的生存条件。可持续发展思想是人类发展模式的一次重大飞跃,它所倡导的原则要求人类与自然和谐相处,实现生态持续、经济持续和社会持续的协调与平衡。
[期刊] 现代财经(天津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胡峰  
对于分散的虚拟团队来说,可以发现在团队生命期内领导者的角色会在不同的时期由不同的团队成员扮演。研究虚拟团队旨在研究团队成员不同的任务和领导者、技术在虚拟团队中所发挥的作用。虚拟团队的形成可为领导能力的重新定义提供特殊的环境。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朱振亚  
文献综述发现,"新市民"内涵主要有5种,分别是"新兴市民阶层说""新市民文学说""新型市民说""市民新型权利说"和"进城农民说",其中,以"进城农民说"最为典型,近年来成果也最多。由于农民"新市民"尚未完全融入城市,并非真正意义上的"新市民",故"新市民"概念的内涵有待新的拓展。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张谦  
任何理论都来源于社会实践,当社会实践发生变化时,理论也要随之发展和变化,贸易理论也不例外。本文从战后国际贸易中所出现的一系列新变化出发,探讨这些新变化是如何引发人们对贸易理论的重新思考,从而揭示新贸易理论产生的逻辑和历史过程及其基本内涵。本文认为,新贸易理论的产生,是在战后国际贸易发生诸多新变化的背景下,人们对传统贸易理论进行反思的必然结果;新贸易理论并不是对传统贸易理论的否定,而是对其进行了补充和发展,使之更加切合国际贸易实践。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刘杰  
90年代是美国占据优势的国际地位,重塑“领导世界”形象的时期。与此同时,作为“美国至上主义”负面反应的“向回转”思潮却在国内经济、政治、社会和文化各个层面日益盛行。在经济层面,这种思潮的典型外化形式就是所谓“经济民族主义”。就目前而言,“经济民族主义”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袁铁铮  
编者按:20世纪70年代后,由于国际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第三产业逐渐壮大,高科技飞速发展以及文化理念的不断变化,多种灵活就业方式在世界各地,尤其是在发达的市场经济国家应运而生,并对当地劳动力市场产生了积极作用,日益引起有关国际组织和国外政府的普遍关注。国外就业方式的变革及其发展势头和产生的积极社会效果,给我们很大启迪。在我国改革就业制度、用工制度,完善劳动力市场之际,了解国外多种灵活就业方式,无疑于有助我们更好地贯彻执行《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五计划纲要》提出的“引导劳动者转变就业观念,采取非全日制就业、季节性就业等灵活多样的就业形式,提倡自主就业”的扩大就业精神,加速我国市场导向的就业机制的建立...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杨红  
文章对孔孟儒家理财思想的历史命运进行了简要分析。并认为孔孟儒家的理财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是义利两全的原则;二是富国富民的目标;三是崇俭节用的生活准则;四是自强不息的敬业精神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刘培刚  
在现代商务活动中,商务信息的重要性越来越受到关注,信息流在商务四流中的地位已被提升到前所未有的高度。然而企业怎样才能获得所需的信息,并充分合理有效的利用商务信息却是一个难题!这就要求企业要具有一定的信息能力——企业信息能力!企业信息能力应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信息搜集获取能力;信息挖掘或知识发现能力;信息价值创造能力。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刘文超  辛欣  任俊生  
"共同创造"思想自20世纪90年代提出后,受到了学术界的普遍重视,已成为MSI未来两年的优先研究课题。"共同创造"思想的兴起源于消费者角色的演化、营销主导逻辑的转换和价值创造过程的转变。解析"共同创造"思想的逻辑起点并从行为主体、客体或对象、行为内容及其本质特征等方面对"共同创造"思想进行分析,有益于该领域研究的发展与深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