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568)
2023(9807)
2022(7969)
2021(7541)
2020(5770)
2019(13581)
2018(13534)
2017(24377)
2016(14115)
2015(16050)
2014(16243)
2013(15222)
2012(14474)
2011(13433)
2010(14083)
2009(12548)
2008(12403)
2007(11511)
2006(10595)
2005(9940)
作者
(38207)
(31389)
(31365)
(29833)
(20257)
(15043)
(14458)
(12213)
(12173)
(11493)
(10678)
(10548)
(10253)
(10226)
(9899)
(9771)
(9523)
(9443)
(9153)
(8954)
(8290)
(7908)
(7628)
(7463)
(7274)
(7117)
(7065)
(7032)
(6393)
(6374)
学科
(51436)
经济(51379)
(33197)
管理(32484)
(25933)
企业(25933)
中国(23987)
教育(20857)
地方(18593)
(16900)
业经(14617)
理论(12816)
(12625)
方法(11782)
农业(11565)
(11224)
(10511)
银行(10498)
技术(10457)
地方经济(10394)
(10391)
金融(10390)
(10384)
(10312)
教学(10056)
发展(9970)
(9881)
贸易(9867)
(9843)
(9490)
机构
学院(190778)
大学(190445)
研究(73358)
(69686)
经济(67725)
管理(64136)
理学(52858)
理学院(52073)
管理学(51169)
中国(51166)
管理学院(50755)
(43934)
科学(42095)
(37792)
师范(37547)
(37340)
教育(34698)
研究所(33438)
(32649)
(32537)
中心(31619)
师范大学(30315)
北京(29605)
(27954)
(26666)
(26417)
技术(26372)
财经(24284)
职业(23453)
业大(22978)
基金
项目(112766)
研究(94504)
科学(88850)
基金(73780)
(62437)
国家(61637)
社会(55317)
社会科(52053)
社会科学(52039)
科学基金(51423)
教育(50507)
(47496)
编号(43103)
(41170)
成果(38766)
基金项目(37359)
课题(34272)
(31453)
资助(29484)
(29234)
自然(29194)
自然科(28472)
自然科学(28469)
自然科学基金(27930)
重点(27047)
发展(25965)
规划(25602)
项目编号(25544)
(25454)
(25320)
期刊
(92486)
经济(92486)
研究(70774)
教育(60205)
中国(55545)
(28281)
管理(27276)
(23567)
科学(23508)
学报(23399)
技术(21615)
(20479)
金融(20479)
农业(19867)
大学(19342)
业经(17181)
学学(16015)
职业(15827)
经济研究(13758)
(12731)
论坛(12731)
图书(11880)
财经(11441)
(11269)
问题(11013)
(10723)
技术教育(10454)
职业技术(10454)
职业技术教育(10454)
(9998)
共检索到32448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樊继轩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韩震  
我国高等教育内涵发展的提出,是一种历史的必然,是高等教育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一种要求,是在高等教育领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体现。如果说过去人们普遍关注的是中国的高等教育发展不发展即发展的快慢问题,那么现在人们普遍关心的是中国的高等教育怎么样发展即发展的质量问题。如果说过去是以外延为主的发展,那么现在就是以内涵为主的发展。一句话,我们所需要的发展,应该是中国高等教育的科学发展——是真正符合中国发展战略和社会进步需求的发展,也是自身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柳亮  胥青山  
本文分析了日本私立高校在发展中所呈现出来的特点,认为教育的民主化和法制化、政府的资助、办学类型与结构的多样性、办学的灵活性和个性以及注重办学效率和质量是日本私立高校得以不断发展壮大的原因。重视并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对于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和研究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张有声  
日本的私立高等教育管理有着自己的特色:教育管理体制实行分权制,分级对口管理;公立学校与私立学校的管理部门分开,以避免管理行为的混乱;以宏观管理为主,管理主要体现为一种服务;教育法制健全,依法管理的规范性强;经费资助是对私立学校实施行政管理的重要方面,是国家对私立学校实行管理的手段。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完善和高等教育体制改革的深入,我国的民办高等教育将有一个较大的发展, 在发展中借鉴汲取他国的有益经验,对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大有裨益。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陈武元  
50年代末至70年代中期是日本高等教育发展速度最快的时期,大学数(不含短大,下同)由1957年的231所增加到1975年的420所,增长了81.8%,其中公立大学数由1957年的107所增加到1975年的115所,只增长了7.5%,而私立大学数由19...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唐卫民  
日本私立高等教育自产生之日起至今,经历了百余年的历程,并成为了日本高等教育的主体。深入研究日本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路径,总结其经验和面临的问题,将对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张倩苇  石勰平  
日本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及其特色张倩苇石勰平一、日本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历程日本的高等教育系统是由大学(本科、研究生院)、短期大学、高等专门学校和专修学校所组成,从办学主体和方式来看,可分为国立、公立、私立三种类型。私立高等教育在日本有着悠久的历史,最早...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赵应生  钟秉林  洪煜  姜朝晖  方芳  
私立大学在西方源远流长。早期的西方大学大都是私立大学,多由行业组织转变而来,具有独立办学的传统。直至文艺复兴以前,西方国家极少干预高等教育事务。后来,出于政治治理和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政府对高等教育实施干预,举办了大量公立大学,但私立大学的传统在西方社会从未中断过,成为其高等教育的重要支柱。研究国外及港澳台地区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经验与成功做法,对促进我国民办高等教育的改革发展具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王诺斯  张德祥  
国际上,私立高等教育的发展已有悠久的历史,私立高等教育已经成为推动世界高等教育发展的重要力量。20世纪70年代以后,随着新型营利性私立大学的崛起,世界范围内开始探讨非营利性和营利性两类私立大学的分类管理策略。美国是世界上私立高等教育较为成熟的国家之一,它的非营利性和营利性私立大学都非常发育,这离不开他们对私立高等教育分类管理的探索和实践。该国对两类私立大学实行了差异化管理,这些经验都是值得我国民办高等教育非营利性与营利性分类管理借鉴和学习的。
[期刊] 财会月刊  [作者] 杨云奇  葛新旗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不断发展、高校规模日益扩大,对财政资金的需求日益增加,教育投资的收益与产出问题日益引起教育界和专家的重视。绩效拨款模式作为一种新的财政拨款方式,在公办高校取得了显著成绩。十八大提出高校要通过内涵式道路推动教育事业进一步发展。本文通过对内涵式发展的内涵及与高校绩效拨款关系的分析,结合英国高校绩效拨款的实践,提出改进我国高等教育绩效拨款模式的思路和建议。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金朝晖  
本文在分析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内涵与外延的基础上,探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必要性,并提出推进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对策:坚持以提高质量为根本核心,提升高等人才培养水平;坚持"以人为本"为发展理念,繁荣高等院校文化建设;坚持以统筹兼顾为改革内力,深化高等教育体制改革。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李琰  
内涵式发展与"有效教学"作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过程中创新与实效性的教学理念,对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起到了推动性作用。本文在分析内涵式发展与"有效教学"内涵概念的基础上,指出内涵式发展与"有效教学"之间的关系,探究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与"有效教学"的途径。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康翠萍  龚洪  于欣  
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新目标、新思路和新战略,无疑成为高等教育改革实践的路向标。但是,现实意义上的高等教育领域却面对诸多困境,如高校内部治理结构与责任问题、学科建设的定位问题、本科教学机制问题以及人才培养模式问题等等。按照内涵式发展所折射的对质量和效益的诉求,当前我国高等教育改革应理性反思,重新确立和选择高等教育发展的优合路向。一是要优化治理结构,厘清治理责任,规划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善治蓝图;二是要优位学科建设,实现学科专业协同发展,建构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学科专业一体化建设框架;三是要优创教学机制,注重合作共进,建立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优教机制;四是要优育本科人才,明晰核心要素,落实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育人愿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