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376)
2023(3698)
2022(3025)
2021(3037)
2020(2291)
2019(5580)
2018(5572)
2017(8678)
2016(5985)
2015(6704)
2014(6830)
2013(5889)
2012(5508)
2011(5026)
2010(5275)
2009(4299)
2008(4009)
2007(3794)
2006(3411)
2005(3221)
作者
(12918)
(10714)
(10680)
(10393)
(6833)
(5229)
(5141)
(4212)
(4072)
(3976)
(3602)
(3558)
(3479)
(3438)
(3387)
(3386)
(3307)
(3217)
(3080)
(3033)
(2938)
(2683)
(2505)
(2479)
(2458)
(2382)
(2378)
(2332)
(2221)
(2199)
学科
教育(18308)
(13177)
经济(13169)
中国(11089)
(10362)
(9422)
贸易(9420)
(9339)
(7602)
出口(7601)
出口贸易(7601)
管理(7144)
方法(6432)
(6124)
数学(6025)
理论(5941)
数学方法(5898)
教学(5492)
(4945)
(4461)
(4153)
(4029)
企业(4029)
发展(3822)
(3784)
技术(3747)
(3700)
(3256)
财政(3206)
研究(3196)
机构
大学(74071)
学院(67721)
研究(28830)
教育(26289)
(23743)
经济(23112)
(20500)
师范(20427)
管理(18160)
(17365)
师范大学(17195)
理学(15687)
理学院(15375)
科学(15162)
管理学(14925)
管理学院(14755)
中国(14070)
(13888)
研究所(12659)
(11766)
北京(11728)
职业(11248)
中心(11221)
技术(10897)
(10834)
(10655)
教育学(10164)
研究院(8760)
(8681)
财经(8458)
基金
项目(42899)
研究(39369)
科学(35681)
基金(28271)
教育(27229)
(23507)
社会(23196)
国家(23183)
社会科(21807)
社会科学(21804)
科学基金(19091)
编号(18017)
(17577)
成果(17218)
(17068)
课题(16171)
(13859)
基金项目(13805)
(12200)
规划(12120)
资助(11490)
教育部(11414)
重点(11388)
(10785)
(10764)
项目编号(10700)
(10275)
自然(9928)
自然科(9731)
自然科学(9729)
期刊
教育(44696)
研究(32801)
(23883)
经济(23883)
中国(23522)
职业(10566)
技术(9689)
学报(8129)
大学(7709)
(7516)
技术教育(6941)
职业技术(6941)
职业技术教育(6941)
科学(6799)
(6397)
管理(5991)
(5668)
(5441)
论坛(5441)
学学(5359)
高等(4972)
农业(4798)
国际(4688)
成人(4624)
成人教育(4624)
(4442)
高等教育(4434)
经济研究(4184)
财经(4126)
发展(3865)
共检索到1167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中泽涉  鲍威  冯倩倩  
对于日本学生而言,选择接受私人辅导补习是极为普遍的学习方式。许多日本学生在正规的学校教育之外接受私塾的课外补习,或是前往预科学校备战大学升学考试。长期以来,这些课外补习机构被视为严酷的应试竞争和学业要求的重要符号;然而近二十年来,由于适龄人口的减少,大学升学竞争状况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本文利用全国范围内随机抽样的888对高中生及其母亲的调查数据,利用TobiT回归模型,深入考察日本高中阶段课外补习的私人支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并非所有学生都选择课外补习,家庭经济状况和兄弟姐妹数对课外补习的支出具有显著的影响。尽管学生人数减少,大学升学选拔竞争性降低,但学生个人的课外补习支出依然呈现不均衡的...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彭湃  
课外补习在一些国家已存在很长时间,俨然成为主流学校教育的"影子"。近20年来国外已经对课外补习做了大量的实证研究。课外补习的分布、规模、科目、强度影响因素与政府政策等方面都具有鲜明的特点,它对教育、经济和社会都产生了广泛的影响。这对我国的教育政策制定和教育研究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巩阅瑄  陈涛  薛海平  
家庭教育焦虑已在我国成为普遍的社会现象,这与课外补习投入存在一定关联,也是当前"双减"政策出台的重要原因之一。罗洛·梅把家庭教育焦虑分为正常焦虑和过度焦虑。本文围绕"家庭教育焦虑是否会增加课外补习投入"这一核心问题,通过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2015年的数据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1)两种家庭教育焦虑对课外补习投入均有正向影响,其中正常焦虑型家庭注重子女"学科类"和"艺体类"双重补习,而过度焦虑型家庭只注重"学科类"补习;(2)经济、文化资本高的家庭更易有正常焦虑,经济、文化资本低的家庭更可能过度焦虑;(3)经济、文化资本高的家庭可通过课外补习投入转化教育过度焦虑,经济、文化资本低的家庭则由于资本的有限性使其陷入过度焦虑的恶性循环;(4)过度焦虑型家庭的教育常会逾越父母爱子的边界。基于以上结论以及对"中国特征"的分析提出完善政府作为外部治理主体的政策引导、强化学校作为中介治理主体的质量保障、提高家庭作为内部治理主体的能力建设等建议,旨在促进教育公平,引导过度焦虑型家庭谨守爱的边界。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马克·贝磊  刘钧燕  
随着课外补习的日渐盛行,相关研究的数量显著增长,有助于人们更好地理解补习的规模、性质及其政策启示等等,但这一研究领域仍处于发展初期。在现有文献中,在课外补习的概念界定上,还较为混乱;课外补习数据的收集亦比较困难,一方面调查对象可能没有能力提供所需信息或者不愿意透露相关补习信息,另一方面课外补习的调查问卷设计也有难度,问题设计难以做到既精确又能被调查对象完全理解;已有研究尝试用定量、定性或混合方法来分析课外补习的数据,在此基础上研究者还需基于特定的理论视角和分析框架对课外补习的现象及相关研究问题进行阐释;比较教育提供了一个有用的分析视角,但在进行课外补习的国际比较时需格外谨慎。这一研究领域在不断...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薛海平  王东  巫锡炜  
本文利用2013年全国六省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课后活动基线调查数据,比较了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在参与课外补习活动上的差异,探讨了课外补习对留守儿童学业成绩的影响。研究得出以下主要结论: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显著低于非留守儿童;留守儿童比非留守儿童更加积极地参加课外补习;课外补习有助于学校质量较高、成绩较好的留守儿童缩小其与非留守儿童的成绩差距,但对学校质量和成绩较差的留守儿童缩小其与非留守儿童的成绩差距帮助不大。因此,学校和家长需要重视留守儿童与非留守儿童的学业成绩差距,为不同类型留守儿童提供不同方式的学习援助,帮助他们缩小与非留守儿童学业成绩的差距。
[期刊] 全球教育展望  [作者] 黄小瑞  占盛丽  
在国际学生评估项目PISA考试中,上海学生和芬兰学生的成绩都是名列前茅,但各自付出的代价却存在很大差异。特别是从数学焦虑这一微观视角出发,可以从一个侧面更为准确地刻画不同教育体制下学生的学习状态和学习质量。使用多组结构方程模型对2012年PISA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上海学生的家庭作业时间越长,数学焦虑越高;但芬兰学生的家庭作业时间长短对数学焦虑没有显著影响。数学成绩对于数学焦虑的影响存在性别差异,特别是在上海学生中,高数学焦虑对男生的负面影响更大。在芬兰和上海的学生中都发现,数学成绩较低的学生,课外补习时间长更有利于降低数学焦虑;成绩较好的学生,课外补习时间短更有利于降低数学焦虑。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薛海平  
使用中国教育追踪调查2014年数据(CEPS 2014),研究了我国初中在校生的影子教育活动,深入探讨了课外补习、学生成绩与社会再生产的关系。结果表明:大城市、排名靠前学校、家庭资本多、成绩好的初中学生更可能接受课外补习;采用PSM研究方法发现初中生参加学术类课外补习有助于提高语文、数学、英语各单科成绩,但对各单科成绩提升幅度有较大差异;未参加学术类课外补习初中生语数外各科潜在补习收益均高于参加课外补习组的补习收益。本研究政策启示是:课外补习已经成为继学校教育之外另一种教育社会再生产的新机制,且课外补习正日益强化学校教育社会再生产功能,对义务教育公平和正常社会流动构成了严重挑战。政府需要改变课...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王蓉  
2021年7月24日中办、国办印发了《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意见》(以下简称"双减"),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学生参加课外补习问题再次受到全社会高度关注。如何落实"双减"政策将成为未来一段时期我国基础教育面临的挑战,亟须相关理论研究予以支持。遗憾的是,我国基础教育阶段有关课外补习的理论与实证研究还很薄弱,我国亟须针对课外补习问题的系统性理论与实证研究。薛海平教授的新作《我国基础教育课外补习研究》凝聚了作者近五年在课外补习研究领域的学术探索,系统地展示了国内关于课外补习研究的最新成果,
[期刊]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作者] 孙伦轩  唐晶晶  
课外补习能否有效提升学业成绩一直是研究和实践关注的焦点。本文基于中国教育追踪调查(CEPS)数据,使用双重差分倾向得分匹配法(PSM-DID)有效控制内生性问题,对课外补习的有效性问题进行了实证研究。研究发现:在总样本上,课外补习并不是提升学业成绩的"快车道",甚至显著地降低了初中生的标准总成绩;与此同时,课外补习具有明显的"安慰剂效应",显著地减少了初中生感到沮丧、悲伤、生活没有意思和不快乐等负性情绪的频率。进一步的分样本研究发现,"补习无效"主要存在于男性、农村和父母职业为非精英的弱势亚群体中,而"安慰剂效应"也常常在这些群体中同时出现。上述发现说明,对于优质教育机会不足的弱势群体学生来说,参与课外补习的根本动力可能并不在于学业成绩上的回报,更多的是一种心理和情感上的安慰。
[期刊] 教育与经济  [作者] 雷万鹏  
应用高中生调查数据,本研究探讨了中国高中生教育补习支出及其影响因素。研究显示:中国背景下教育补习主要是“补差”,即教育补习主要帮助成绩落后学生提高成绩;地区背景、城乡背景和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等因素对教育补习支出有显著影响。有关教育补习的政策应考虑教育补习合法性并力图减少教育补习活动对社会弱势群体的不利影响。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匡瑛  
普及高中阶段教育是近十年教育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但关于如何普及业界说法不一,其中以普职比之争为焦点。目前,普及高中阶段教育存在三大误区,如果只解决普职比例问题并不能从根本上攻克普及高中阶段教育的难题。因此,更为核心和关键的是实现教育供给的多样性和丰富性,这是一种革命性的变化,它需要实现从"配菜"模式到"点菜"模式的转变。这就要求在新时代普及高中阶段教育要正本清源、实现观念转变,采取三条路径的差异施策与精准供给,并建立健全四要素的支持系统。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魏所康  
由于各国地理和人口条件不同,文化背景不同,经济发展水平不同,因而,每一个国家高中阶段教育都有自己的结构特点。但是将众多的国家作比较,在差异性中又表现出共同性,常常有一组国家或地区结构相近或相似。这为对高中阶段教育结构进行一定的分类提供了客观可能。本文力图在详细分析材料的基础上,对世界范围内高中阶段教育的基本结构类型进行概括,对每一结构类型产生的文化背景和社会经济环境进行揭示,并对优劣得失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引出优化我国高中阶段教育结构的思考。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晓聪  
据《人民日报》记者张帆、扎西从拉萨8月20日电,西藏自治区政府日前决定,从2011年秋季学期开始实行高中阶段免费教育政策。新政策实施后,西藏高中41 181名学生将免除学费、住宿费、教科书费及杂费等一切费用,22 160名
[期刊] 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国家社科基金教育学一般项目"我国高中阶段教育普职融通模式研究"表明,在国家政策的提倡与鼓励下,我国各地结合实际,开展了多种形式的普职融通,且取得了一定成效。但是,无论是在普职融通的推广范围还是普职融通的程度上,与英美等发达国家相比,都存在不少差距。这就要求从国家到地方到学校,从政策到制度到操作建议,从普职沟通模式、课程到教师再到管理和评价等都需进行全方位、系统性的调整和变革。首先,加强顶层设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吴岩  
揭示家庭资源对学生学习机会与学习结果的影响,从补习教育的研究视角,采用问卷调查与个案访谈相结合的方法对广州市公办普通中学与民办重点中学进行实证研究。研究发现,校外教育补习已成为学生的家庭资源影响教育机会公平与结果公平的重要途径。重点中学的学生在父母学历、家庭收入、教育补习费用的支出以及学生参加教育补习的层次等方面均高于普通中学。学校间的不均衡主要体现在师资与生源上,这也是家庭参加教育补习进行择校的主要原因。为最大限度地减少学生的家庭出身对教育公平的影响,要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业成功,促进优势学校与薄弱学校间教师的流动,促进学校间的均衡发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对不利群体中学业不良的学生给予补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