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953)
2023(7063)
2022(5638)
2021(4835)
2020(3529)
2019(8035)
2018(7710)
2017(13870)
2016(7491)
2015(8194)
2014(8316)
2013(8356)
2012(8276)
2011(7783)
2010(7977)
2009(7287)
2008(7107)
2007(6488)
2006(6110)
2005(5831)
作者
(23192)
(19403)
(19383)
(18049)
(12357)
(9257)
(8712)
(7529)
(7444)
(6985)
(6761)
(6436)
(6300)
(6273)
(6031)
(5908)
(5794)
(5555)
(5542)
(5534)
(5083)
(4833)
(4664)
(4515)
(4432)
(4397)
(4341)
(4285)
(4018)
(3901)
学科
(41221)
经济(41177)
(19119)
地方(17702)
管理(17100)
(16737)
中国(16187)
业经(12574)
(12065)
企业(12065)
农业(11954)
(10626)
地方经济(9572)
发展(8354)
(8335)
(8135)
金融(8132)
方法(7752)
(7748)
银行(7740)
(7680)
农业经济(7306)
(7295)
(6694)
环境(6642)
(6565)
贸易(6554)
(6543)
数学(6296)
数学方法(6249)
机构
学院(113021)
大学(109396)
(48080)
经济(46962)
研究(46692)
管理(38075)
中国(35099)
理学(31042)
理学院(30587)
管理学(30133)
管理学院(29902)
科学(27150)
(24860)
(24271)
(21740)
研究所(21658)
(21269)
中心(20373)
(19121)
(18233)
师范(18080)
(16851)
北京(16509)
农业(15927)
财经(15845)
(15817)
(15678)
业大(15126)
经济学(14430)
师范大学(14339)
基金
项目(68571)
研究(54110)
科学(53652)
基金(46558)
(40071)
国家(39618)
社会(34728)
科学基金(33043)
社会科(32803)
社会科学(32799)
(28802)
基金项目(23869)
(23429)
教育(23330)
编号(22524)
(22425)
成果(18889)
发展(18560)
(18220)
自然(17995)
资助(17957)
自然科(17523)
自然科学(17520)
课题(17243)
自然科学基金(17171)
重点(15830)
(14358)
国家社会(14192)
(14169)
(14101)
期刊
(68201)
经济(68201)
研究(39446)
中国(31013)
(23952)
农业(16835)
教育(16780)
科学(16196)
学报(15984)
管理(15545)
(15119)
(14466)
金融(14466)
业经(13609)
大学(12498)
学学(11590)
技术(10311)
经济研究(10266)
问题(8442)
(7924)
财经(7516)
世界(6905)
(6560)
现代(6476)
农业经济(6449)
商业(6213)
(6184)
论坛(6184)
(6181)
(5913)
共检索到1958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于培伟  
日本是典型的人多地少的国家,其陆地面积只有不到38万平方公里,耕地面积仅占世界耕地总面积的0.4%,人口却超过世界总人口的2%。1868年明治维新后,为了追赶发达国家,日本一直坚持以农业为基础大力发展工业。1955年,开始步入经济复兴轨道,1967年,国民生产总值超过英国和法国,1968年又超过德国,成为仅次于美国、前苏联的第三经济大国。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周江梅  林卿  曾玉荣  
该文分析了台湾地区农地政策与城乡共同发展的三个阶段,包括还权于农民、为经济发展创造条件的第一阶段,"二元经济结构"向"一元经济结构"转变的第二阶段,以及在农地使用权流转基础上发展现代农业的第三阶段。台湾地区通过推行农地流转来实现农地规模化、集约化运作,为实现台湾地区现代农业发展奠定基础。而这也正是一般发展中国家或地区必然经历并在统筹城乡发展中努力探寻的农业、农村发展道路。台湾地区农地制度变革对于我国大陆农地制度改革与完善有重要启迪。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黄涤岩  
今天,中国银行正式发行港币钞票,这是一件值得庆贺的历史盛事。 中银集团根植香港、服务香港几十年,已经发展成为香港主要的银行集团之一。作为香港的商业银行,我们深知香港经济和金融繁荣稳定的重要性,因此,过去我们一直与其他银行同业一道,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为香港金融业的稳定和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现在中国银行发行港钞,同样是基于香港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钟瑶奇  
长期以来的城乡分割加深了我国的二元经济结构,制约了城乡发展。由此,党的十七大提出了要统筹城乡发展。通过政策引导、制度设计、市场作用,使资源、资金、技术在城乡之间、在不同产业之间有序流动和优化组合,促使城乡经济持续发展。并在加快城市建设的同时,也促进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最终实现城乡统筹发展。这是本文一再强调的。
[期刊] 中国劳动  [作者] 林剑非  
充分开发农村劳动力资源促进城乡经济的共同发展黑龙江省劳动厅厅长林剑非农业是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农业能否尽快搞上去将直接影响到能否如期实现我国经济发展战略目标。邓小平同志强调:“农业是根本,不要忘掉”。江泽民同志也多次强调要把农业放在经济工作首位。...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张晓强  
目前,经济转型已成为世界经济理论与实践中的一个前沿性命题。通过城乡互动加快现代化进程,是发展中国家共同面对的重要任务。大力调整城乡结构,努力形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石畏三  
中韩两国是一水之隔的近邻。自1992年8月24日两国建交以来,由于两国政府和国家领导人的关心和重视,两国关系在各个方面都发展得很快,特别是在经贸合作领域里取得的成绩更是令人瞩目。 中韩贸易发展迅猛。自1989年以来,每年都以超过50%的速度增长。1993年,按中方统计,双边贸易额达到了82.2亿美元,比1992年增长了63.5%。韩国在我对外贸易国别(地区)排序中居第六位,我国则为韩国的第三大贸易伙伴,仅次于美国和日本。在经济合作方面,韩国在华投资迅速增长,截止到1993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缪华昌  杨沛荣  
以建兴副 共同发展缪华昌,杨沛荣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建筑业要实现结构合理、协调发展,适应激烈竞争的市场需要,走以建为主、多元经营的路子,是增强企业抗御风险、加快发展的重要战略举措。姜堰市梁徐建筑工程公司,现有十二个施工队,两个附属工业企业...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朱步楼  
区域发展的不平衡和差距拉大是我国当前和今后一个相当长时期内经济发展的主要矛盾,和我国的东、西部一样,江苏的苏南苏北地区亦存在着显著差距并呈拉大趋势。因此,加强对苏南苏北共同发展问题的研究,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和实践意义。一、苏南苏北的发展差距及其成因苏南地区,指苏州、无锡、常州三市。这一地区1995年底总人口1335.75万人,耕地面积712.54万亩,分别占江苏全省的18.9%和10.7%;苏北地区,指徐州、淮阴、盐城、连云港、宿迁五市,这一地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朱宏任  
1月26日,中国企业联合会、中国企业家协会党委书记、常务副会长兼理事长朱宏任出席在京举办的“亮马丝路”国际讲堂启动仪式暨中日青年企业家交流会。朱宏任在主旨演讲中介绍了近期中国经济发展成果和优化营商环境的政策及措施,并提出四点建议(本刊有删节,未经本人审阅)。
[期刊] 旅游学刊  [作者] 杨建峰  
加强协作共同发展杨建峰(山西省旅游协会)山西省旅游资源得天独厚,不仅数量多,而且其中不乏人无我有的上品。概括起来说.那就是:文物古迹珍贵丰富。佛教文化异彩纷呈.民俗风情浓郁独特,山水风光雄浑宜人。"粗扩豪放,浑厚古朴,奇特神秘"是这些资源最具魅力的主...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冉燕  
当前我国正处在全面改革深化时期,在这一过程中的诸多领域改革都如火如荼的进行着,对于城乡统筹以及旅游发展方面的改革也不断得到了优化。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是当前的重要改革内容,在旅游业的综合发展下对城乡经济以及产业结构的优化等层面也起到了积极促进作用,这也成为城乡统筹工作的一个重要发展点。基于此,本文主要就城乡统筹的内涵及与旅游协同间机制进行阐述,然后就旅游在城乡统筹中的作用及动力机制进行详细分析,接着就城乡统筹和旅游协同发展的主要模式及协同模式优化策略加强探究,希望通过此次理论研究对实际发展有所裨益。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王梦奎  
一、关系中国现代化前途的两个大问题 (一)党的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坚持以人为本,树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新阶段的要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社会经济发展提出了比温饱阶段更高、更全面的要求,国家经济实力的增强为逐步满足这种要求提供了可能性,过去那种基于全力以赴甚至不惜代价解决温饱问题的发展观念需要有相应的转变;经济体制发生了根本性变化,过去植根于计划经济体制的发展观念,经济改革初始阶段所产生的发展观念,需要有相应的转变;社会经济发展中实际存在的不全面、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也要求发展观的转变。确立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世界潮流,也是我国推进社会主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李佐军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虽然取得了高速发展,但城乡居民收入差距却从1985年的1.7倍扩大到2002年的3.1倍;城市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与农村居民人均生活现金消费支出差距从1985年的2.2倍,扩大到2002年的4.1倍。如果将农民的实物收入、生产性投入和市民的非货币收入等因素考虑进来,则差距达到惊人的6倍。而农业滞后于工商业发展、农村滞后于城市发展、农民与市民相比生活相对贫困的"三农"问题,也已成为当前各种矛盾的焦点,必须尽快予以解决。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