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609)
- 2023(8371)
- 2022(7269)
- 2021(6684)
- 2020(5723)
- 2019(13738)
- 2018(13467)
- 2017(25521)
- 2016(13868)
- 2015(15827)
- 2014(16294)
- 2013(16390)
- 2012(15437)
- 2011(14286)
- 2010(14818)
- 2009(13809)
- 2008(14094)
- 2007(13358)
- 2006(11666)
- 2005(10272)
- 学科
- 济(61435)
- 经济(61377)
- 业(37260)
- 管理(35159)
- 农(28982)
- 方法(26303)
- 企(25903)
- 企业(25903)
- 数学(23093)
- 数学方法(22825)
- 农业(19024)
- 中国(15723)
- 业经(15095)
- 财(14724)
- 地方(13405)
- 学(12766)
- 制(12579)
- 贸(11503)
- 贸易(11497)
- 易(11142)
- 理论(9476)
- 银(9408)
- 银行(9383)
- 行(8899)
- 融(8875)
- 金融(8873)
- 发(8588)
- 和(8569)
- 务(8563)
- 财务(8533)
- 机构
- 学院(207399)
- 大学(205950)
- 济(83179)
- 经济(81143)
- 管理(75080)
- 研究(70411)
- 理学(63560)
- 理学院(62794)
- 管理学(61535)
- 管理学院(61117)
- 中国(54396)
- 京(44001)
- 科学(43217)
- 农(42577)
- 财(38993)
- 所(36931)
- 江(34135)
- 中心(33620)
- 研究所(33087)
- 业大(32527)
- 农业(32497)
- 财经(30227)
- 范(28863)
- 师范(28584)
- 北京(27988)
- 州(27230)
- 经(27127)
- 经济学(25562)
- 院(24464)
- 省(23722)
- 基金
- 项目(128455)
- 科学(98638)
- 研究(96512)
- 基金(89782)
- 家(77378)
- 国家(76616)
- 科学基金(64132)
- 社会(59003)
- 社会科(55473)
- 社会科学(55453)
- 省(52056)
- 基金项目(47338)
- 教育(44990)
- 划(42697)
- 编号(41910)
- 自然(39776)
- 自然科(38767)
- 自然科学(38753)
- 自然科学基金(38028)
- 资助(37022)
- 成果(35231)
- 课题(29191)
- 重点(28979)
- 发(28577)
- 部(28276)
- 创(25874)
- 性(24957)
- 科研(24559)
- 大学(24534)
- 创新(24136)
共检索到3212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倪树高
“一村一品”这一名词在80年代及今天的日本甚为流行。所谓“一村一品”运动,就是提倡利用当地的自然资源、劳动力、工艺技术等,以一种自立自强的发展家乡经济的精神在每个村镇至少生产出一种全日本乃至全世界名列第一的产品。该运动近乎自发地诞生于70年代末期,旨在振兴边远地区的农村经济。由于它十分切准时机,因而从运动开展以来,取得了巨大成就,对日本边远落后地区农村和日本农业发展产生了较大的影响。本文拟在追溯这一运动的由来及其影响的基础上,从区域经济发展的角度对运动产生的根源、发展的原因,及其实质和作用做一探讨,以期对我边远农村经济的发展有所启示。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冯川
"自下而上式"是日本"一村一品"运动推动路径的主要特征。而"自下而上式"特征得以形成的基础,在于农村社会的自主性。种植品种的自主选择、销售模式的自主构建和产业方式的自主打造,构成日本"一村一品"运动的主要推动机制。"一村一品"运动从未脱离农村社会自主性的释放,其成功的关键在于行政力量在协助自治的同时为农村社会自主性释放留下空间,而农村社会还具备包括农协组织、直销所组织和家制度在内的自发性组织载体。根据日本的经验,在行政与自治的关系方面,中国的乡村振兴需要避免预先设定领域和方向、缺乏综合性和灵活性的行政主导;在农村社会自主性释放载体的培育方面,中国的乡村振兴也应从生产和销售环节入手,将农民组织起来,同时以深度嵌入乡土熟人社会的农户家庭经营为根本依托,降低企业对农户的监督成本,而非优先扩大规模进而陷入高杠杆、高风险的资本化经营逻辑。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常伟 王微 阚庆云
结合日本"一村一品"运动,运用案例分析方法探讨了政府在中国特色产业发展过程中的角色定位与职能转变问题。指出当前中国特色产业存在政府职能界定不清、产业规划不足、农业人才培养欠缺等问题。为发展"一村一品"、推动产业兴旺,中国应加快建设服务型政府、完善产业发展规划、加大人力资本投入、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积极培养后备人才。
关键词:
“一村一品” 乡村振兴 政府职能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赵意焕
"一村一品"运动适应了工业化、城市化进程的需要,激活了农村经济,有效利用了农村资源,培育了农村人才。"一村一品"的成功得益于将政府支持与农民自立、科学管理与市场机制、先进技术与特色资源相结合。中国要实现城乡一体化,需要着力振兴农村经济,通过"一村一品"促进农产品规模化、产业化、品牌化经营,是实现富民强村的有效途径。对中国推进"一村一品"进行SWOT分析,有利于充分认识优势,有效克服弱势,把握机会,降低威胁,开拓中国现代化农业的新局面。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江平
借鉴日本“一村一品”运动的经验 ,本文通过对西部农业所面临的形势和农业发展滞后的原因、西部地区发展特色农业的优势以及面临西部大开发和“入世”机遇的分析得出 :发展特色农业是西部地区优势选择的结果。同时 ,提出了实现西部地区农业的跨越式发展、发展西部特色农业的思路。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卢向虎 秦富
本文介绍了日本、泰国、菲律宾、巴拉圭、蒙古等国家"一村一品"运动及其主要做法,认为当前中国需要借鉴国外"一村一品"运动的宝贵经验,走农业产业化经营的道路,发展现代农业,促进新农村建设。
[期刊] 图书馆论坛
[作者]
蔡畯 李慕君
1背景近年来,随着城镇化快速推进,部分传统村落环境、资源和社会矛盾突出,成为制约城市可持续发展的瓶颈。佛山市是岭南文化的重要发源地,历史悠久,古村落众多,散布在全市的各个镇街。近年佛山市致力于让古村落融入现代化城市发展,使城市化继承本土建筑传统。2014年11月出台《佛山市百村升级行动计划》,要求完成30个特色古村落的活化升级,以点带面打造一批"宜居乡村示范、公共服务完善、环境生态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高海清
榆林市发展"一村一品"特色农业,具备得天独厚的土地、生产、品质、规模、生态优势,在"一村一品"发展过程中,十分注重特色产品的培育,有效地提升了产业优势,品牌效应初步显现,高效生态农业标准化生产基地初具雏形,经营活力增强。但也存在以下问题:品牌意识薄弱;中介组织的作用发挥有待提高;务农人员的总体素质偏低;科技作用有待加强;经济强势有待培育。因此,要使榆林市"一村一品"顺利发展就必须统一规划,加快品牌培育,推进科技兴农,拓宽融资渠道,抓好典型试验示范体系,增强"一村一品"发展后劲。
关键词:
一村一品 特色农业 榆林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秦富 钟钰 张敏 王茜
本文回顾了"一村一品"的由来及其在我国的发展历程,重点分析了当前"一村一品"面临的主要问题,如公共服务尚未到位、农村市场主体滞后、发展用地紧缺、企业贷款困难和专业人才匮乏等,提出构筑农业组织保障、战略高度重视、创新用地方式、鼓励多渠道资本投入和增强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工作等对策建议。
关键词:
一村一品 发展历程 存在问题 对策建议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忠潮 任格格
"一村一品"战略极大地促进了区域经济发展,在全国范围内得到推广,但在战略推进过程中也存在着如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制约经济长期稳定发展、资源单一利用打破生态平衡等问题。为了实现经济与生态和谐发展,防止战略对可持续发展进程的阻却,应当对"一村一品"战略内容进行完善,实施"一品为主,多品兼营"的更符合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发展模式。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张敏 杨艳涛 杨根全 秦富
本文基于对我国"一村一品"发展成效的系统认识,综合运用指标分解法、层次分析法、期望值法和综合值法,构建了尽可能全面反映农业生产能力、社会服务水平、生态保障水平、农民收入水平和农村经济贡献的评价指标体系,评价了2006—2008年我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一村一品"发展成效。最后结合东部地区"一村一品"发展效果明显优于中部、西部地区的结论及其影响因素,提出了各级政府应加强规划引导、完善调查统计工作等建议。
关键词:
一村一品 发展成效 评价 专业村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赵雪阳 刘超 胡宝贵
[目的]通过评价北京市"一村一品"的发展竞争力,明确北京市"一村一品"的发展存在的问题。为促进北京市"一村一品"更好发展提供依据,也为其他地区"一村一品"的发展提供经验和借鉴。[方法]文章选取质量因子、规模因子、效益因子3个具有较强代表性的指标构建北京市"一村一品"发展竞争力评价体系,利用2017年北京市9个区县的"一村一品"发展情况的调研数据,采用因子分析法对北京各区县"一村一品"发展竞争力进行评价,对发展状况进行比较。[结果]密云区、大兴区和延庆县在"一村一品"发展质量方面明显优于其他区县;在"一村一品"发展规模及潜力方面,平谷区、顺义区和密云区优于其他区县;而在"一村一品"发展效益及潜力方面,房山区、延庆县、顺义区较其他区县有更好的优势。[结论]北京市各个区县"一村一品"在发展规模、质量、效益等方面存在较大的不均衡性,研究指出北京9个区县"一村一品"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对策以提高北京市郊区"一村一品"发展竞争力。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张慧琳 赖启福 李春硕 李虎峰 黄杰龙
“一村一品”示范村镇是乡村产业振兴的重要发展模式。以第1~11批3 780个全国“一村一品”示范村镇为研究对象,综合运用核密度分析、平均最近邻算法、标准差椭圆、分位数回归等方法分析其时空演变特征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一村一品”示范村镇空间分布不均衡,多集中于京津冀-鲁西南、四川盆地、长三角与珠三角等经济相对发达的地区,反映了不同地区乡村产业振兴水平存在较大差异。示范村镇产业结构不尽相同,主要以初级产品和第一产业为主,休闲农业、农村服务业等二三产业所占比例过小。自然与人文条件及社会经济因素综合影响示范村镇的形成与分布,地方财政支出、路网密度、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人均可支配收入等社会经济类指标与示范村镇数量存在正相关关系。据此提出加大财政转移支付力度、重视城乡产业协同发展、促进高端农业品牌打造等建议。
关键词:
一村一品 示范村镇 时空分布 影响因素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