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91)
- 2023(7483)
- 2022(6243)
- 2021(5459)
- 2020(4428)
- 2019(9665)
- 2018(9483)
- 2017(17140)
- 2016(9251)
- 2015(10506)
- 2014(10568)
- 2013(10753)
- 2012(10670)
- 2011(9794)
- 2010(10182)
- 2009(9226)
- 2008(9108)
- 2007(8485)
- 2006(7797)
- 2005(7542)
- 学科
- 济(45116)
- 经济(45085)
- 业(26958)
- 管理(25921)
- 企(19637)
- 企业(19637)
- 地方(16692)
- 中国(16546)
- 技术(14309)
- 农(14051)
- 业经(11588)
- 方法(10810)
- 农业(10128)
- 地方经济(9628)
- 融(9508)
- 金融(9508)
- 制(9387)
- 发(9285)
- 银(8997)
- 银行(8978)
- 数学(8836)
- 行(8795)
- 数学方法(8769)
- 学(8488)
- 教育(8183)
- 贸(8038)
- 贸易(8027)
- 技术管理(7857)
- 环境(7711)
- 易(7705)
- 机构
- 学院(141684)
- 大学(140443)
- 研究(59496)
- 济(57794)
- 经济(56213)
- 管理(47863)
- 中国(43138)
- 理学(38965)
- 理学院(38404)
- 管理学(37721)
- 管理学院(37435)
- 科学(35624)
- 京(32517)
- 所(31804)
- 农(28706)
- 研究所(28368)
- 中心(25707)
- 财(24748)
- 江(24687)
- 农业(22193)
- 院(21810)
- 业大(21655)
- 北京(21575)
- 范(21306)
- 师范(21070)
- 省(21056)
- 州(20033)
- 技术(18664)
- 财经(18388)
- 科学院(17587)
- 基金
- 项目(87547)
- 科学(67125)
- 研究(66386)
- 基金(58571)
- 家(51643)
- 国家(51141)
- 科学基金(42012)
- 社会(40232)
- 社会科(38165)
- 社会科学(38161)
- 省(37274)
- 划(30407)
- 基金项目(30211)
- 教育(30073)
- 编号(27244)
- 发(26059)
- 自然(25095)
- 自然科(24461)
- 自然科学(24450)
- 自然科学基金(23977)
- 资助(23616)
- 成果(22585)
- 课题(21250)
- 发展(20947)
- 重点(20576)
- 展(20556)
- 创(19264)
- 部(18250)
- 创新(18139)
- 年(16844)
共检索到24440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贾克锋 陈雁 王利忠
近年来在浙江衢县林场日本甜柿苗木和大树上发生了严重的炭疽病。该病使苗木和柿树枝条大量枯死,落花落果严重,影响了苗木和柿果的产量和质量。该病于4月下旬至5月初开始发生,一直到果实采收期。病害的发生与气温、湿度、降水量和雨日有关。降水量大,雨日长,发病严重,高温干旱天气不利于病害发生。在病害发生期使用等量式波尔多液100倍液、75%百菌清1000倍液及50%代森锰锌600倍液,有明显的防治效果,防治效果分别达89.3%,83.4%和85.7%。
关键词:
柿 炭疽病 发病率 病情指数 药剂防治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军 景河铭 黄定芳
杉木炭疽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研究王军,景河铭,黄定芳关键词杉木炭疽病,发生规律,综合防治杉木炭疽病(GlomeyellacinguIata(Stonem)S.etS.]是杉木针叶和嫩梢上的主要病害。受害林分生长停滞,枝枯叶黄,状似火烧,严重时全株枯死,...
关键词:
杉木炭疽病,发生规律,综合防治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庆雷
日本苜蓿虫害的发生规律与防治河北省沧州市农业科学院王庆雷苜蓿营养价值高,对家畜适口性强,为优质牧草作物之一。在国内外畜牧业生产中,苜蓿的地位与作用已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种植苜蓿已成为畜牧业生产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日本,苜蓿的生长季节以高温高湿的气候为...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谢炜 唐春生 刘新民 高家樟 黄守行 罗学义 曹国平 肖青 张益民
为控制日益严重的两系杂交稻稻曲病的危害 ,分别对不同杂交组合按新分级标准系统调查田间病情 ,并进行多种田间小区药剂试验和综防示范 ,探讨两系杂交稻稻曲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结果表明 ,两系杂交稻稻曲病的发生与组合的抗性密切相关 ,稻曲病的田间发生规律可用逻辑斯蒂曲线模型拟合 .防治稻曲病的药剂以瘟曲克星的防效最好 ;防治适期足水稻孕穗末期至破口期 ;对感病组合药剂防治施药两次比施药一次效果好 ;以推广抗病组合为基础的综合防治措施切实可行 ,防治效果显著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杨淑贞 丁立忠 楼君芳 张秋月 吴继来 胡国良
山核桃干腐病Macrophoma caryae是山核桃Carya cathayensis林的一种新病害。研究发现,该病每年3月下旬始发,至11月下旬以菌丝体在病组织越冬。为了有效控制该病的蔓延,选择14种药剂对它们开展单稀释倍数抑菌试验,并将抑菌效果好的3种药剂进行8种梯度稀释倍数试验,再按筛选出的最佳防治药剂及其稀释倍数进行实地防治试验,获得最佳防治药剂和方法。结果表明:当4-5月山核桃干腐病的病原菌孢子发生盛期,在病株上喷洒体积分数为80%402抗菌剂乳油1∶100~1∶2 500倍液、80%乙蒜素乳油1∶100~1∶2 500倍液和95%硫酸铜晶体1∶100~1∶500倍液的可选配比溶液...
[期刊]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
[作者]
邓全恩 丁向阳 徐建强 李建安 谷战英
通过测定10类21种药剂对‘富平尖柿’炭疽病病原菌的MIC值及菌丝生长的毒力(EC50),筛选出效果较好的药剂,并进行田间防治试验,最终选择适宜推广的防治药剂。2012—2014年连续3年采集陕西富平曹村镇的‘富平尖柿’炭疽病病害枝条和叶片样本,比较不同部位及不同分离方法炭疽病菌分离效果,以得到的炭疽病菌株为实验材料,通过设定药剂浓度梯度的含药培养皿,测定22种杀菌剂对病原菌抑制作用,测定MIC设置浓度梯度为0、1、5、10μg/m L,测定EC50设置浓度为0、0.15、0.312、0.625、1.25
关键词:
‘富平尖柿’ 炭疽病 药剂 筛选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邓全恩 丁向阳 徐建强 李建安 谷战英
[目的]通过室内毒力测定和田间防治效果相结合的方法筛选对柿炭疽病抑制效果较好的药剂。[方法]选取山东青州、广西恭城、河南栾川及陕西富平的4个柿炭疽病代表性菌株作为处理对象,测定10类22种杀菌剂对其抑制作用的MIC值和EC50值,在此基础上筛选5种药剂进行田间试验。[结果]表明:苯并咪唑类、脱甲基抑制剂类(三唑类、DMIs)、苯吡咯类3类杀菌剂效果较好,MIC值均在10μg·m L(-1)L以下,EC50在0.011 2 0.520 3μg·m L(-1)范围内。30%苯醚甲环唑WG 1500倍液、240
关键词:
柿 炭疽病 药剂 筛选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张朝红 王跃进 李琰
对渭北地区酥梨缺铁黄化症年周期发生规律和自流式树干注射防治缺铁黄化症技术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新梢速生期为黄化症迅速发生期 ,新梢完全停长期为缺铁黄化症的发病高峰期 ;在年周期内 ,防治时间愈早 ,防治效果越好 ;在试验注射量下 ,Fe SO4 以 5 g/ L的浓度为好 ,既能复绿又可避免药害 ;在不同含铁化合物中 ,有机铁、Fe2 +和 Fe3+都有一定的防治效果 ,以 Fe2 +最为理想 ;不同 p H注射液 ,其防治效果差异不明显。
关键词:
梨 缺铁黄化 年周期发生规律 防治技术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陈佩珍 顾茂彬 郑日红 严培吉
桉小卷蛾在我国桉树分布地区普遍发生,危害顶梢和嫩叶,严重影响幼林的高生长。1985~1987年、1991~1993年,先后在海南岛国营上埇林场、广东省雷州林业局对该虫进行了发生规律调查和防治试验,现将结果整理如下。1 生物学特性桉小卷蛾(Pelochrista sp.)在广东每年发生8~9代,且世代重叠,无越冬现象。成虫晚间交尾产卵,卵散产于嫩梢、嫩叶或嫩叶柄上,孵化后啜嫩梢或嫩叶结成苞。1~2龄幼虫藏于苞中取食,3龄后常爬出苞外取食或弃老苞另结新苞造成转移危害。幼虫大多5龄,老熟幼虫
关键词:
桉小卷蛾 发生规律 防治技术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苏丹 傅俊范 周如军 李大刚 李玉娥
为探索白头翁叶斑病的田间发病规律,研究该病害的防治技术。采用五点取样和大面积普查相结合的方法,对白头翁叶斑病发生和防治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白头翁叶斑病的发生与品种、株龄及栽培方式密切相关。病斑直径变化与田间病情动态基本一致。供试药剂对白头翁叶斑病均有一定的防治效果,其中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对白头翁叶斑病的防效最高,达80.0%;40%嘧霉胺悬浮剂次之,防效可达78.0%;25%嘧菌酯悬浮剂对该病也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
白头翁叶斑病 发生规律 药剂防治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杨敏 李庆萌 周陈平 邝瑞彬 杨护 黄炳雄 魏岳荣
【目的】明确广东省番木瓜果实疑似炭疽病病害的致病菌,并筛选防控该病害的适宜化学药剂,为番木瓜炭疽病的诊断和有效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在广东省广州市番木瓜果园采集番木瓜果实水渍状炭疽病疑似病果,对番木瓜病果进行组织分离及致病性测定,利用传统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鉴定病原菌;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测定8种杀菌剂对该病原菌的室内毒力。【结果】从病果样品中分离出5个形态特征相似的菌株(C1~C5),随机选取C1作为代表性菌株进行致病性测定和鉴定。致病性分析发现,番木瓜果实接种C1病原菌2 d即可表现出明显的水渍状病斑,从表现症状的部位可以重新分离到该病原菌。形态学观察发现,C1初生菌丝为白色辐射状,随后变灰白色,菌丝体上覆盖着一些橘红色分生孢子盘;孢子梗透明,有分隔;分生孢子透明,单细胞,细胞壁光滑,两端圆,形状规则呈圆柱形,壁薄,内含物呈颗粒状;分生孢子大小为13.2μm×5.1μm。这些形态学特征与短孢炭疽菌(Colletotrichum brevisporum)一致。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显示,供试菌株C1核糖体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r,ITS)、甘油醛-3-磷酸脱氢酶(glyceraldehyde-3-phosphate dehydrogenase,GAPDH)、β微管蛋白(β-tubulin,TUB2)和肌动蛋白(actin,ACT)基因序列与短孢炭疽菌(C. brevisporum)模式菌株BCC 38876对应基因的序列一致性分别为100%,93%,98%和100%。系统发育树分析结果表明,供试菌株C1与短孢炭疽菌单独聚为一支。结合形态学、分子生物学、致病性及发病特征明确了导致广东省番木瓜炭疽病的病原菌为短孢炭疽菌。室内毒力测定结果显示,在8种杀菌剂中,45%咪鲜胺水乳剂对C1菌株的抑制效果最明显,抑制中浓度(EC_(50))为0.082 0 mg/L,其次为250 g/L丙环唑乳油和4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EC_(50)分别为0.263 5和9.714 3 mg/L。【结论】在中国大陆首次鉴定了番木瓜果实炭疽病的致病菌短孢炭疽菌。45%咪鲜胺水乳剂、250 g/L丙环唑乳油和40%苯醚甲环唑悬浮剂对番木瓜短孢炭疽菌具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期刊] 华北农学报
[作者]
屈振刚 路子云 赵聚莹 张小风 李建成 李辉利 赵朋伟
为了明确玉米田褐足角胸叶甲的发生规律和生活习性,采用田间系统调查与观察的方法,防治技术研究用喷雾和撒颗粒剂两种方法对不同药剂进行筛选试验。结果表明,褐足角胸叶甲在河北省一年发生一代,成虫发生始期在6月底7月初,发生高峰期为7月6-26日,末期为8月10日。成虫有短暂的假死性,白天阳光照射比较强时,喜欢躲藏在玉米心叶内为害,早晚在叶片上为害的习性。用48%毒死蜱乳油、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5%氯.辛乳油、2.5%功夫菊脂乳油、40%辛硫磷乳油、2.5%溴氰菊酯乳油成虫期喷雾防治效果均在87.08%以上;撒5%毒死蜱颗粒剂防效达96.56%,也具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
玉米 褐足角胸叶甲 发生规律 防治技术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唐养璇 张慧
对陕西商洛地区桔梗根结线虫(MeloidogynehalpaChitwood)发病率及其生活环境和为害程度进行了调查,并采用化学药剂和植物粉剂对桔梗根结线虫进行了防治研究。结果表明,桔梗根结线虫在陕西商洛地区普遍发生,有虫株率为6.45%~44.6%,其主要生活在砂壤地中;化学药剂对桔梗根结线虫的防治效果优于植物粉剂。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周建良 贺正兴 罗鸣高 张巧荣 阳明 左玉香
研究表明,火炬松干枯型枯梢病始于6月,在7~9月的高温干旱期,病害较严重,但整个病变过程比较缓慢。1993~1996年防治试验说明,5~6月,土壤或叶面施硼砂、微肥复合晶、钼酸铵、柑桔微肥,防治效果好。尤其是硼砂,防效高,肥效稳定。土壤施硼砂23~25g/株,1a一次;叶面喷0.2%的硼砂水溶液,连喷3次,可以在生产上推广应用。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姜凤丽
朱顶兰红斑病病菌〔Stagonospora curtisii(Berk)Sacc.〕在患病组织内越冬,于3月上旬开始初次侵染,而后病菌进行重复侵染。病害发生期为3~11月,病害的发生与温度、湿度、降水量和雨日有关,在诸因子中以与雨日的关系最为密切。因此梅雨季节和秋雨季节是该病的发生高峰期。朱顶兰的被害程度不但与品种有关,而且与栽培环境有关。根据室内抑菌测定和圃地防治试验,ZHB(自己混合配制药剂),四氯苯酞、百菌清、三环唑等杀菌剂,对该病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如采用综合防治措施,其防治效果更佳。
关键词:
朱顶兰 赤斑病 病理规律 药剂防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