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472)
- 2023(9676)
- 2022(8176)
- 2021(7531)
- 2020(6461)
- 2019(15157)
- 2018(14816)
- 2017(28451)
- 2016(15233)
- 2015(17771)
- 2014(17927)
- 2013(18263)
- 2012(17581)
- 2011(16393)
- 2010(16387)
- 2009(15589)
- 2008(15422)
- 2007(13898)
- 2006(12283)
- 2005(11382)
- 学科
- 济(91559)
- 经济(91490)
- 管理(39613)
- 业(36463)
- 方法(35661)
- 数学(32300)
- 数学方法(32118)
- 企(27492)
- 企业(27492)
- 中国(22839)
- 地方(19585)
- 农(19361)
- 学(16459)
- 贸(16422)
- 贸易(16415)
- 财(16386)
- 易(15948)
- 业经(15179)
- 制(13840)
- 地方经济(13371)
- 农业(12743)
- 融(12111)
- 金融(12109)
- 环境(11961)
- 银(11931)
- 银行(11911)
- 行(11508)
- 和(11448)
- 体(10122)
- 发(10056)
- 机构
- 大学(241439)
- 学院(237412)
- 济(118370)
- 经济(116386)
- 研究(91243)
- 管理(86772)
- 理学(73890)
- 理学院(73001)
- 管理学(72002)
- 管理学院(71539)
- 中国(69780)
- 科学(51721)
- 京(51362)
- 财(50146)
- 所(47188)
- 研究所(42791)
- 财经(40272)
- 中心(39962)
- 经济学(39400)
- 农(39158)
- 经(36613)
- 经济学院(35406)
- 江(34513)
- 北京(33442)
- 业大(32191)
- 院(31684)
- 农业(30888)
- 范(30550)
- 师范(30312)
- 财经大学(29706)
- 基金
- 项目(149325)
- 科学(117560)
- 基金(110751)
- 研究(109225)
- 家(96358)
- 国家(95634)
- 科学基金(80444)
- 社会(72764)
- 社会科(69110)
- 社会科学(69091)
- 基金项目(57563)
- 省(54595)
- 自然(48954)
- 教育(48915)
- 自然科(47801)
- 自然科学(47783)
- 自然科学基金(46968)
- 划(46852)
- 资助(46463)
- 编号(41979)
- 部(35206)
- 成果(34950)
- 重点(34056)
- 发(33972)
- 国家社会(31626)
- 中国(30605)
- 教育部(30330)
- 创(30086)
- 课题(29348)
- 人文(28745)
- 期刊
- 济(134742)
- 经济(134742)
- 研究(77116)
- 中国(44585)
- 财(37918)
- 农(35705)
- 学报(35454)
- 科学(33559)
- 管理(31415)
- 大学(26696)
- 学学(25195)
- 农业(24171)
- 融(23374)
- 金融(23374)
- 经济研究(23322)
- 财经(21481)
- 技术(19646)
- 经(18708)
- 教育(18704)
- 问题(18118)
- 业经(17790)
- 贸(16803)
- 世界(15654)
- 国际(15025)
- 技术经济(14279)
- 业(13889)
- 统计(13220)
- 经济问题(11391)
- 策(11103)
- 理论(10863)
共检索到3670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熊名奇 米运生
近几年中国经济的某些现象与日本当年的泡沫经济颇有几分相似之处,如货币升值、房地产价格持续攀升,这使得人们担心中国经济能否如日本经济泡沫破裂后陷入长期低迷。但是,当前的中国经济与日本泡沫经济有许多的不同点:经济发展水平不同、金融自由化的程度不同、政府的重视程度及宏观调控措施不同、经济泡沫化的程度不同和经济增长的潜力不同,这种种的不同可以确保中国经济能够长期稳定的增长。
关键词:
泡沫经济 中国经济 日本经济 比较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孙伯银
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后期,日本经历了一次堪称现代经济史上规模最大的泡沫经济过程。泡沫经济破灭后,日本进入了长达十多年的经济衰退和通货紧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张怀富 熊正栋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刘敏
日本经济在上世纪90年代的衰退在表面上是源于泡沫经济的破灭,但实际上与日本政府错误的经济政策有着很大关系。在泡沫经济膨胀和破灭过程中政府的失策以及泡沫经济破灭后政府对国内经济发展的误导以及种种政策的失效,最终导致了日本经济的全面衰退。日本政府的经验对于各国的经济发展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泡沫经济 金融政策 财政政策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陈江生
八九十年代日本经济经历了“泡沫经济”的巨大波动,一时间,对日本泡沫经济的分析文章纷纷出台,但这些分析大多囿于日本泡沫这个范围,本文力图突破这个框子,从更一般的意义上对泡沫经济的生成提出一些看法。
[期刊] 改革
[作者]
岸本重陈 马韩增
就象穿过国境的隧道就来到了雪国一样,"泡沫"一旦破裂,就意味着萧条的来临,这就是当今日本经济正在经历的一切。"泡沫破裂""泡沫崩溃"等词语,就是反映1991年、1992年日本经济的惯用词语。仔细想想,那究竟是指什么?因为泡沫的形成和破裂是和金融机制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所以对特殊的专门术语作一详细了解是十分必要的。这里仅就基本的术语作一详尽的解释。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苏存
论日本的泡沫经济苏存所谓“泡沫经济”,现在还没有规范的说法。在一般的意义上,它是描述在不切实际的高盈利预期和投机狂热驱动下,以股票、房地产等资产价格超常规猛涨为特征的虚假繁荣。其基本变化规律是形成快、周期短、易崩溃、损失重。在西方经济历史上,曾出现过...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李维刚
曾经为世界各国广泛关注和大加颂扬的“东洋奇迹”在世纪之末却掉入了萧条的陷阱,而且至今仍未看到其真正走向复苏之路的迹象。与经济兴衰与共的“日本模式”也受到了先扬后贬的礼遇。“日本模式”真的过时了吗?本文试就对导致日本萧条的根源──“泡沫经济”的形成和崩溃的过程及其产生的原因做一简略的分析,并对发展中国家在推行经济市场化的过程中所应注意的问题做些尝试性的探讨.
关键词:
泡沫 财富溢出效应 虚拟经济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苏存
一、什么是“泡沫经济”? 什么是“泡沫经济”?现在还没有规范的说法。在一般的意义上,它是描述在不切实际的高盈利预期和投机狂热驱动下,以股票、房地产等资产价格超常规猛涨为特征的虚假繁荣,其基本变化规律是形成快、周期短、易崩溃、损失重。人们常把这种吹起来的没有根基的经济,称之为“泡沫经济”。 在西方经济历史上,曾多次出现过这种“泡沫”现象。17~18世纪,西方出现过多次影响较大的投机风潮,如荷兰的“郁金香风潮”、法国的“约翰·劳事件”、英国的“南海泡沫”事件。这些风潮都导致“泡沫经济”的产生。早在1634~1637年间,在荷兰出现过“郁金香投机狂潮”,一个郁金香的球根,竞然高涨到可以交换到...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黄勇
中国谢绝“泡沫经济”江苏盐城市郊区农业银行邮编:224002黄勇上个世纪初,不可一世的拿破伦在横扫欧洲大陆之际,曾不止一次面向东方沉吟:中国是一头睡狮,不要打搅它。中国醒来之日,世界将为之震荡。拿破仑不愧是一个大政治家和大预言家。距他作此预言不到20...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吉野直行 孔丹凤
经历了15年的不景气,2006年日本经济终于得以复苏。但其发展仍面临严峻挑战: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将带来劳动力不足、储蓄率降低、巨额财政赤字无法减少等一系列问题。这些同样将会是今后中国面临的问题。日本的经验将会给中国提供有益的借鉴。
[期刊] 改革
[作者]
德地立人 宋文雷
从日本的泡沫经济看中国的股票市场〔日〕德地立人宋文雷自1988年开始在深沪两地推行企业股份制和发展股票市场的改革试点以来,中国股票市场在短短几年内得到迅速发展,截至目前(1997年7月24日)为止,深沪两地上市公司已达676家,其中B股公司94家,A...
[期刊] 企业经济
[作者]
罗建华
日本泡沫经济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大量剩余资本引发泡沫,宏观政策失误,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土地神话",投机之风席卷列岛,政治体制不健全;泡沫经济的破灭给日本经济以沉重的打击。对我国的启示有: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形势,实施泡沫经济风险教育,制定适当的应对措施,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
日本 泡沫经济 启示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冯校明 吴星南
泡沫经济、泡沫金融与泡沫政绩冯校明,吴星南自80年代以来,控制信贷规模和调整信贷结构,几乎成了每年金融方针的主要内容,也成了各行社金融工作的主要任务。其原因在于投资规模膨胀、资金需求猛增,拉动剧烈的通货膨胀这种恶性循环始终未能得到有效的治理。但是,从...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张建伟
尽管人们对泡沫经济这一现象尚存争议,但作为一种经济发展过程中的恶性经济强波,它已经困扰了人类三百多年。从本世纪30年代的“郁金香疯狂”到目前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及世界金融投机狂潮,人类已多次领教了它对经济机体的巨大冲击。1987年“黑色星期一”股市大动荡之后,西方的一些经济学家开始对这一经济现象进行实证研究,并取得阶段性成果。而中国在这方面的研究几乎是一片空白,这与中国在改革过程中出现的经济泡沫现象和过度投机的现实极不相称。本文试图运用制度分析和实证分析的方法对泡沫经济作一理论探讨。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