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987)
2023(5638)
2022(4752)
2021(4503)
2020(3793)
2019(8535)
2018(8474)
2017(16361)
2016(9166)
2015(10051)
2014(10121)
2013(9763)
2012(8952)
2011(8085)
2010(8292)
2009(7980)
2008(8218)
2007(7351)
2006(6482)
2005(6187)
作者
(24720)
(20695)
(20523)
(19681)
(13273)
(9839)
(9478)
(7825)
(7739)
(7361)
(7084)
(7018)
(6780)
(6626)
(6564)
(6263)
(6162)
(6094)
(5981)
(5934)
(5272)
(5059)
(4908)
(4821)
(4620)
(4610)
(4600)
(4600)
(4210)
(3972)
学科
管理(33951)
(32383)
经济(32296)
(30111)
(27440)
企业(27440)
(14935)
方法(13637)
(13330)
数学(11793)
数学方法(11654)
(10273)
财务(10252)
财务管理(10234)
企业财务(9847)
(9508)
业经(8393)
体制(8327)
中国(8028)
(7772)
(7179)
金融(7177)
(7006)
银行(6995)
(6660)
(5834)
(5597)
环境(5407)
技术(5328)
(5288)
机构
大学(131159)
学院(128564)
(54442)
经济(53329)
管理(49551)
研究(42872)
理学(42280)
理学院(41828)
管理学(41273)
管理学院(41008)
中国(33892)
(31139)
(26886)
财经(23651)
科学(22848)
(21411)
(21232)
(19508)
中心(19298)
研究所(18583)
财经大学(17680)
经济学(17228)
北京(17113)
(17014)
(15665)
(15663)
业大(15580)
师范(15514)
经济学院(15351)
(15238)
基金
项目(81048)
科学(65011)
研究(60943)
基金(60659)
(51840)
国家(51431)
科学基金(44810)
社会(40290)
社会科(38225)
社会科学(38217)
基金项目(31810)
(29998)
教育(28584)
自然(28031)
自然科(27389)
自然科学(27382)
自然科学基金(26951)
(25684)
资助(24432)
编号(24077)
(21764)
成果(21139)
(19309)
重点(18195)
教育部(17171)
(17158)
国家社会(16897)
课题(16787)
(16734)
人文(16478)
期刊
(62089)
经济(62089)
研究(40941)
(27298)
中国(27108)
管理(20432)
学报(17113)
科学(16404)
(16356)
(16216)
金融(16216)
大学(14007)
教育(13806)
学学(13133)
财经(12590)
农业(10644)
(10598)
技术(9601)
经济研究(9275)
业经(8694)
问题(7920)
财会(7586)
会计(7119)
世界(6847)
现代(6823)
(6600)
理论(6279)
国际(6005)
(5835)
(5756)
共检索到20135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杨汇  
在我国发展企业集团的过程中,常常会出现集团内企业之间相互持有股份的情况,与日本的法人相互持股颇为相似。本文试就日本的法人相互持股制度作一番初步探讨,并揭示其对我国企业集团发展的借鉴作用,以求教于同仁。在当今企业化的社会中,孤立的企业是不存在的。企业通...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庞德良  
战后日本企业中形成的法人相互持股制度和银行主导机制,在急剧变化的经营环境中功能已衰退,而建立包括股东、从业员工、银行和社会在内的多元化的共同治理机制,既是历史的必然,又为企业提供更为有效的监督制衡机制,为企业制度创新开辟新的领域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阮兴华  
对于日本法人相互持股的质疑阮兴华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一个重大转折点是1945年二战失败后在美国管制下从专制国走向民主国,实行政治民主和经济民主。法人持股作为转折期日本资本主义的模式,曾经推动了日本工业化的发展。但是80年代后期,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
[期刊] 保险研究  [作者] 于海纯  吴民许  
日本法上保险人说明义务的法律规制见于《消费者契约法》、《金融商品销售法》和《保险业法》中。日本法上保险人的说明义务制度以保险人对保险契约重要事项的说明及其违反该说明义务的法律后果为核心进行构造,并有保险人消极说明义务和积极说明义务之区分。日本法上保险人说明义务的制度设计对我国保险法上保险人说明义务规制模式的完善具有借鉴意义。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庞德良  阎国来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孙志毅  荣轶  乔传福  
作为日本中央省厅改革的重点之一熏日本的科研院所也进行了重新整合。并且为了增强科研院所的自主性、灵活性和提高业务运营的效率熏日本实施了独立行政法人制度。在此熏我们以日本独立行政法人制度的评价机制为中心,阐明并分析了该制度所特有的评价机制,探讨了日本的独立行政法人制度对我国科研院所改革的启示意义。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陈小洪  
日本特殊法人制度的介绍及其启示*陈小洪一、特殊法人的概念、形态和作用(一)特殊法人的概念和形态日本是以私人企业为主体的资本主义国家,但存在一些公企业(日语直译)。所谓公企业,按日本东京大学植草益教授的说法是满足“(1)政府及地方自治体(地方政府)所有...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胡弼成  彭珊  
日本在20世纪末对国立大学实施了法人化改革。究其原因,首先是实现日本行政改革的总体目标;其次是使大学能适应新的历史时期的激烈竞争的需要;第三是让处于持续经济衰退的日本政府将一部分公共事业推向市场;第四是为了克服国立大学内部严重的平均主义,使大学恢复应有活力。国立大学实施法人化改革之后,在组织体制、人事制度、经费管理制度、评价制度等方面发生了诸多变化。日本推进国立大学法人化改革的历程,对我国现代大学制度设计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谭军  李铃  
日本为适应本国的社会经济变化开展了一系列卓有成效的股息税制度改革。本文较全面地介绍了日本个人股息税制度的基本情况和系列改革措施,并基于此对完善我国个人股息税收政策提出了建议。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杨妍梅  
21世纪初是课程教材改革的一个崭新阶段 ,伴随着改革的深入 ,教材多样化已成为大势所趋。教材多样化的理想状态应该是多样优秀教材并存。这就需要建立一套科学而有效的教科书制度 ,以保证教科书的编写质量和教科书出版、发行、选用等环节的规范化。本文通过研究日本教科书制度 ,为我国建立科学、有效的教科书制度提出了自己的建议和思考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吴革  
在推进日本经济发展的众多因素中,其会计制度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对日本的会计宏观管理体系进行深入研究,借鉴其经验,对我国的会计改革有着重要的参考意义。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孙建华  
从1876年株式会社大阪堂岛米谷取引所创办到1916年汉口证券物品交易所设立,日本取引所(即交易所)的发展领先中国交易所的发展整整40年。1906年后,日本取引所在华的设立及其活动对中国人自设交易所具有刺激与示范的作用,研究学习日本取引所制度对我国交易所的发展有很好的借鉴意义和作用。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杨东  孙洁  
证券投资基金根据组织形式的不同,可以分为公司型基金和契约型基金。目前,公司型基金在我国的立法和实践中尚未得到认可。但从整个国际趋势来看,公司型基金是一种不可或缺的主要基金组织形式,其在美国、英国、日本等国家都有了迅速而健全的发展。其中日本在1998年导入被称为"证券投资法人"的公司型投资基金制度,2000年又将其修改为"投资法人"制度,弥补了单一基金形式的不足,极大地促进了基金品种的创新,更全面地保护了投资者的利益。投资法人制度与其原有的契约型投资基金制度共同推动着日本投资基金业的发展。本文在考察分析日本投资法人制度的基础上,探讨该制度对当前我国《证券投资基金法》修改的借鉴意义以及在投资者保护...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甘行琼  甘娜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技术的进步与国际政治格局的变革日益强化了要素资源的流动性。要素资源的流动性与财税制度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双向关系。重视这种双向影响关系对于经济学包括财政学的理论研究以及经济制度包括财税制度的优化设计都十分重要。本文对西方经济学家的有关研究做了评述,并在此基础上得出了一些有益的启示。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刘杰文  
日本经济和证券市场长期处于低迷状态,股市不断创下20年来的新低,本文认为日本经济增长乏力的原因在于 金融体系活力减弱和股市下跌相互纠缠和恶性循环,而其根源却在于日本的机构投资者法人相互持股制度。正是日本长 期实行直到今天也未根除的法人相互持股制度,导致日本泡沫经济的形成与破灭,并影响至今。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