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90)
2023(6437)
2022(5499)
2021(4821)
2020(3786)
2019(8725)
2018(8517)
2017(15431)
2016(8733)
2015(9681)
2014(9835)
2013(9742)
2012(9689)
2011(9060)
2010(9315)
2009(8421)
2008(8256)
2007(7482)
2006(6978)
2005(6618)
作者
(29231)
(24503)
(24334)
(22852)
(15550)
(12084)
(10994)
(9624)
(9333)
(8879)
(8572)
(8140)
(8139)
(8024)
(7947)
(7501)
(7291)
(7279)
(7138)
(7115)
(6497)
(6433)
(6097)
(5656)
(5646)
(5628)
(5546)
(5397)
(5167)
(4991)
学科
(40870)
经济(40836)
(19272)
管理(17893)
地方(16693)
中国(15346)
(13215)
(12691)
企业(12691)
业经(10269)
(10235)
地方经济(9597)
农业(9306)
方法(9168)
(9117)
(8080)
金融(8080)
(7711)
银行(7675)
(7588)
数学(7534)
数学方法(7450)
(7379)
环境(7373)
贸易(7368)
(7044)
发展(6766)
(6743)
(6635)
技术(6363)
机构
学院(127489)
大学(124345)
研究(57694)
(49940)
经济(48767)
中国(42294)
管理(39659)
科学(38345)
(32891)
理学(32401)
理学院(31845)
(31179)
管理学(31143)
管理学院(30903)
研究所(30046)
(29090)
农业(24597)
中心(24111)
(21901)
(21773)
业大(21601)
(21369)
(20525)
(19932)
师范(19592)
北京(19362)
科学院(18701)
(17868)
技术(16645)
研究院(16483)
基金
项目(81844)
科学(61660)
研究(57248)
基金(54473)
(50683)
国家(50205)
科学基金(39588)
(34449)
社会(33517)
社会科(31582)
社会科学(31576)
(29590)
基金项目(28293)
自然(25899)
(25487)
自然科(25220)
自然科学(25215)
教育(24871)
自然科学基金(24714)
编号(22895)
资助(22671)
重点(20153)
发展(19713)
(19359)
成果(18811)
课题(18216)
计划(17378)
科技(17056)
(16804)
(16404)
期刊
(67807)
经济(67807)
研究(41196)
中国(33559)
(29843)
学报(26173)
科学(22791)
农业(20716)
大学(17795)
教育(17758)
学学(16836)
管理(16635)
(14909)
(14838)
金融(14838)
业经(12601)
(11639)
技术(10821)
经济研究(10484)
问题(8367)
资源(7909)
财经(7714)
世界(7257)
科技(7174)
(7120)
国际(6967)
(6731)
业大(6620)
现代(6612)
(6451)
共检索到21750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李红  赵云龙  王群  罗文  堵南山  
为了解甲壳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主要营养物质消耗利用的规律,采用生物化学方法测定了日本沼虾胚胎发育过程中7个发育期的主要生化成分。结果表明,在日本沼虾胚胎发育过程中,水分含量在早期无显著变化,发育至溞状幼体期达到最高。蛋白质含量在早期略有升高,而从后无节幼体晚期开始下降。脂类含量则逐期下降,只是在前溞状幼体期有所升高。这表明在胚胎发育过程中,脂类和蛋白质不仅在构建组织器官过程中起到重要作用,且两者可能分别作为胚胎发育不同时期的主要能量来源。脂肪酸变化研究表明:DHA主要参与细胞和亚细胞结构形成。亚油酸和亚麻酸的含量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下降,可能为胚胎发育提供能量,并合成部分DHA。∑_ω-3HUFA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罗文  赵云龙  曾错  崔丽丽  李嘉尧  杨受保  
采用生物化学方法对红螯螯虾胚胎发育过程中主要生化成分(糖类、蛋白质及氨基酸、脂类及脂肪酸)进行了测定和分析,以期了解胚胎形态发生与营养需求的关系。结果显示:红螯螯虾胚胎发育过程中糖类总体含量很低。总蛋白与总氨基酸(TAA)的含量在胚胎发育过程中均呈下降趋势。在必需氨基酸(EAA)中亮氨酸(Leu)和精氨酸(Arg)的含量较高,而在非必需氨基酸中谷氨酸(Glu)和天冬氨酸(Asp)的含量较高。总脂在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含量总体呈下降趋势,其中性脂和磷脂的主要脂肪酸均为C16:0、C18:0、C18:1ω9和C18:3ω3。研究认为:在红螯螯虾胚胎发育过程中,糖类主要参与多种特异复合物的合成以及甲壳构...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梁军荣  王军  苏永全  王德祥  全成干  
[期刊] 上海海洋大学学报  [作者] 陈瑛  朱琴  陈辉  朱小玲  崔峥  邱高峰  
在解剖镜和显微镜下对日本沼虾胚胎发育进行了形态学和组织学观察。根据日本沼虾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形态特征,将其划分为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前无节幼体期、后无节幼体期、前溞状幼体期以及膜内溞状幼体期。日本沼虾卵裂属于完全卵裂和不完全卵裂之间的过渡类型,无囊胚腔。3对附肢原基在前无节幼体期形成,胚胎在前溞状幼体期腹部开始分节,复眼色素也在前溞状幼体期出现,随后复眼色素区域逐渐增加,到膜内溞状幼体期孵化时复眼结构成熟。腹部分节和复眼色素的出现表明胚胎进入前溞状幼体期。随着胚胎发育的进行,由于附肢的形成和分化,与前几个时期相比,胚胎发育的最后4个时期所持续的时间较长。研究亮点:针对日本沼虾胚胎无节...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熊传喜  谢从新  黎会平  张席成  
研究了建鲤Cyprinuscarpiovar.uian卵和仔鱼的水分、钠、钾、脂肪和蛋白质的含量变化。结果表明含水量在卵的整个发育阶段基本保持在83.5%~84.5%之间,仔鱼发育初期含水量74%~75%,当其初次摄食后即上升到85%左右并保持上升趋势。初孵仔鱼卵黄囊含水量约为57.5%,远较躯体含水量92.78%低。钠、钾离子的含量在卵和仔鱼发育期间波动剧烈。脂肪在卵的发育期间无明显变化,在仔鱼首次摄食时降到最低值,此后逐渐回升。蛋白质含量从卵到仔鱼首次摄食前呈明显下降趋势,摄食后其含量明显上升。
[期刊] 林业科学研究  [作者] 王梅   方曾红   冯加德   冯丹   谢春华   文亦芾   陈鹏  
[目的 ]探明黄脊竹蝗的胚胎发育特征、历期和卵滞育的发生阶段。[方法 ]采用体式显微镜观察黄脊竹蝗不同发育阶段的胚胎形态和发育历期,并对不同发育阶段蝗卵的含水量和胚胎长度、触角长度、头幅大小进行测定。[结果 ]在25℃恒温条件下,黄脊竹蝗的胚胎发育分为10个阶段,产卵后第2—5 d为第I阶段,第6—9 d为第Ⅱ阶段,第10—16 d为第Ⅲ阶段,第17—24 d为第IV阶段,第25—32 d为第V阶段,第33—75 d为第VI阶段,第76—85 d为第VII阶段,第86—92 d为第Ⅷ阶段,第93—100 d为第Ⅸ阶段,第101—109 d为第X阶段。胚胎发育可分为4个发育时期:第Ⅰ阶段和第Ⅱ阶段为胚胎起始发育期,第Ⅲ阶段和第Ⅳ阶段为胚胎的快速发育期,第Ⅴ—Ⅶ阶段为缓慢发育期,第Ⅷ—Ⅹ阶段为恢复发育期。产卵后第45 d之后卵粒进入滞育发育,卵滞育发生在第VI阶段。[结论 ]本研究明确了黄脊竹蝗胚胎发育历期及卵滞育发生的胚胎发育阶段,为明晰黄脊竹蝗卵滞育机制提供了基础信息。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曹林泉  秦政  姜玉声  刘鑫  李晓东  林源  黄楷涛  刘胥  
本研究采用自制离体孵化装置,对日本米虾(Caridina japonica)不同发育期胚胎进行离体孵化研究,结果显示,水温为25.5℃时,日本米虾受精卵孵化大约需要25d,发育积温为637.5℃。胚胎发育历经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前无节幼体期、后无幼体期、前溞状幼体期和膜内溞状幼体期8个时期。各期离体胚胎均能孵化出幼体,膜内溞状幼体期离体胚胎孵化率最高,为(80.7±2.4)%,非离体孵化的对照组为(79.1±4.9)%,二者差异不显著;卵裂期离体胚胎孵化率最低,为(28.2±2.6)%,与对照组差异显著。各组离体胚胎所孵化出的Ⅰ期(ZⅠ)和Ⅱ期溞状幼体(ZⅡ)的变态率无显著差异。温度对日本米虾前溞状幼体期胚胎离体孵化影响显著,在15.0℃~32.5℃范围内,随水温升高孵化时间逐渐缩短,15.0℃时,前溞状幼体离体孵化时间为(436.8±124.8) h,32.5℃时缩短至(228.0±88.8) h,但温度高于29.0℃时,孵化出的幼体变态率开始下降。本研究可为日本米虾繁殖生物学及甲壳动物胚胎离体孵化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张志峰  廖承义  王海林  马英杰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慕峰  吴旭干  成永旭  陆剑锋  
采用实验室内小规模实验的方法,在水温(26±1)℃的条件下,对克氏原螯虾(Procambarus clarkii)胚胎发育过程中的形态学变化和发育时间进行了系统地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克氏原螯虾的胚胎发育过程可以分为9个主要阶段:受精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期、前无节幼体期、后无节幼体期、复眼色素期、预备孵化期和孵化期;胚胎发育早期卵径无显著变化,保持在2 mm水平,仅在预备孵化期卵径开始显著增大;发育过程中胚胎的颜色逐渐加深,表现为橄榄绿色—灰绿色—灰褐色—棕褐色—红褐色—暗红色的变化趋势;水温26℃的条件下,整个胚胎发育过程需15 d左右;刚孵化出的幼体在形态结构上与成体相类似。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陈石林  吴旭干  成永旭  王春琳  朱冬发  周波  王金峰  龚良军  
系统研究了三疣梭子蟹(Portunus trituberculatus)胚胎发育过程中胚胎体积、单卵干重、湿重、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的变化规律,探讨胚胎发育过程中能量来源和消耗规律。结果表明,三疣梭子蟹胚胎发育过程中,胚胎体积持续增加,由受精卵时的(24.5±1.72)×106μm3增加到孵化前的(39.2±2.8)×106μm3(P<0.01);胚胎体积增加主要发生在胚胎发育后期。胚胎发育过程中单卵中水分含量呈上升趋势(P<0.05),水分绝对量由受精卵的(19.88±1.65)μg上升到心跳期的(28.82±1.77)μg,单卵水分含量升高了44.97%,故单卵湿重显著上升(P<0.0...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梁秋燕  谢勇平  方展强  
研究了重金属Zn2+和Cd2+对斑马鱼(Danio rerio)早期胚胎发育阶段的单一与联合毒性效应。分别用不同质量浓度的Zn2+和Cd2+对受精后24 h(24 hpf)的受精卵进行染毒实验,统计了斑马鱼胚胎48 hpf的卵凝结和心律,72hpf的卵凝结、孵化率和畸形率等指标。结果显示,Zn2+和Cd2+对斑马鱼胚胎各不同发育阶段的影响不同,镉的毒性比锌大。斑马鱼胚胎对Zn2+和Cd2+最敏感的毒理学终点均为72 hpf。Zn2+和Cd2+对斑马鱼胚胎72 hpf的发育毒性比48 hpf的发育毒性大。Zn2+和Cd2+在毒性单位配比为1︰1时,对斑马鱼胚胎的联合毒性趋向于毒性剧增的协同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胡婕  苗向阳  冯浩咏  
【目的】研究早期胚胎发育基因,筛选猪早期体内发育胚胎和体外孤雌激活胚胎的差异表达基因,探讨影响胚胎发育的分子基础。【方法】分别采用孤雌激活和手术(猪体内发育)的方法收集2细胞、4细胞、8-16细胞时期的胚胎,利用SPEDDRT-PCR挑选不同时期的差异表达产物,将所获得的产物按照片段大小分离纯化后通过反向Northern杂交去除假阳性条带。将阳性条带克隆入T载体中,经过PCR鉴定后挑选其中的阳性克隆进行测序。【结果】筛选了11个代表不同时期表达差异的cDNA片段,编号为DDD1-DDD11。经过与GenBank数据进行同源性分析,发现其中DDD3、DDD11没有同源序列信息,提交数据库获得Ge...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陈辉  王文清  朱小玲  
从日本沼虾中克隆了cDNAs编码的蜕皮激素受体基因(MnEcR)核苷酸序列。将编码区中的配体结合域(LBD)氨基酸序列与甲壳纲和昆虫纲中已知EcR s的该区域进行比对,结果显示了高度的相似性,构建的系统进化树表明MnEcR与甲壳类物种的同源性要高于昆虫类物种。采用RT-PCR技术对MnEcR转录本在组织中的表达进行检测,结果显示在所有检测的组织中均有表达,并且在眼、头胸甲下的表膜和卵巢中表达尤为突出。接着采用实时RT-PCR技术对MnEcR转录本在胚胎发育各期的表达情况进行分析,结果显示从卵裂期到原肠期的表达水平逐渐上升,从前无节幼体期开始至后无节幼体期表达水平呈显著的增加,并在后无节幼体期时...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朱冬发  王桂忠  李少菁  
东方扁虾的胚胎发育包括以下九个阶段:卵裂期、囊胚期、原肠胚期、卵内无节幼体期、五对附肢期、胸部附肢发生期、复眼色素形成期、近孵化期和孵化期。东方扁虾胚胎复眼的色素斑随胚胎发育的进程而增大。与日本龙虾和中国龙虾不同的是,东方扁虾整个胚胎发育期未能观察到第一颚足。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薛素燕  毛玉泽  方建光  赵法箴  
采用发育生物学和生态学方法,观察描述了中华原钩虾的胚胎发育过程,研究了胚胎发育与水温的关系。结果显示,中华原钩虾的抱卵量与雌体体长呈正相关,抱卵雌虾通过抱卵板附着胚胎,在育卵袋内孵化幼体。水温15~27°C范围内,随着温度的升高,胚胎发育历期缩短,发育速率加快;21°C恒温条件下,中华原钩虾胚胎发育全程大约需要220 h,离体培养受精卵和亲体抱卵孵化基本同步。根据有效积温法则公式计算出胚胎的发育温度阈为6.02°C,有效积温为137.30°C·d。研究表明,中华原钩虾的前几次卵裂为全裂,后转为表面卵裂,初孵幼体与成体形态相似;温度对其胚胎发育历期和发育速率的影响差异极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