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971)
- 2023(2856)
- 2022(2591)
- 2021(2493)
- 2020(2241)
- 2019(5188)
- 2018(4906)
- 2017(9122)
- 2016(5339)
- 2015(5994)
- 2014(6232)
- 2013(6152)
- 2012(5704)
- 2011(5295)
- 2010(5255)
- 2009(5018)
- 2008(4948)
- 2007(4483)
- 2006(3997)
- 2005(3686)
- 学科
- 济(18839)
- 经济(18789)
- 管理(13984)
- 业(12275)
- 企(10305)
- 企业(10305)
- 方法(8435)
- 数学(7491)
- 数学方法(7317)
- 学(6626)
- 农(5628)
- 制(5602)
- 财(5159)
- 中国(4784)
- 和(3892)
- 业经(3790)
- 地方(3765)
- 体(3708)
- 环境(3629)
- 农业(3254)
- 体制(3098)
- 土地(3062)
- 银(2921)
- 银行(2898)
- 融(2846)
- 金融(2845)
- 度(2814)
- 贸(2793)
- 贸易(2792)
- 制度(2775)
- 机构
- 大学(79553)
- 学院(77188)
- 研究(31676)
- 济(28017)
- 经济(27346)
- 管理(27052)
- 中国(23341)
- 理学(23030)
- 理学院(22659)
- 管理学(22119)
- 科学(22071)
- 管理学院(21972)
- 所(17997)
- 京(17991)
- 农(16762)
- 研究所(16690)
- 财(13736)
- 业大(13560)
- 中心(13516)
- 农业(13247)
- 院(12255)
- 江(11857)
- 北京(11593)
- 范(11259)
- 师范(11083)
- 财经(10414)
- 省(10183)
- 科学院(9574)
- 研究院(9391)
- 经(9343)
- 基金
- 项目(54236)
- 科学(41018)
- 基金(37808)
- 研究(36144)
- 家(34993)
- 国家(34726)
- 科学基金(27920)
- 社会(21400)
- 省(20926)
- 社会科(20056)
- 社会科学(20047)
- 基金项目(19904)
- 自然(19303)
- 划(18915)
- 自然科(18783)
- 自然科学(18775)
- 自然科学基金(18387)
- 资助(15927)
- 教育(15905)
- 编号(13976)
- 重点(13248)
- 计划(11876)
- 部(11699)
- 发(11532)
- 成果(11481)
- 科技(10935)
- 科研(10882)
- 课题(10395)
- 创(10383)
- 创新(9905)
共检索到118565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邱伟强 杨雨微 谢晶 陈舜胜
近年超高压技术在虾类的加工与保鲜方面的研究较多,但有关超高压处理对虾类冷藏期间ATP的降解及其关联产物的蓄积影响却少有报道。为研究超高压处理对冷藏期间凡纳滨对虾中ATP关联产物变化的影响,以不同超高压条件(0、100、200、400 MPa)对凡纳滨对虾处理后(4±1)°C贮藏。结果显示,鲜活凡纳滨对虾体内ATP关联产物以ATP和ADP为主,其含量分别为8.10和2.11μmol/g,分别占总ATP关联产物含量的73.51%和19.14%;100和200 MPa超高压处理后,虾肉中ATP和ADP含量迅速下降,AMP含量显著升高;400 MPa超高压处理后,ATP和ADP含量较高,在贮藏1 d后都迅速下降。在贮藏期间,各处理组AMP、IMP和HxR含量都呈先上升后下降趋势,Hx和AdR含量基本都呈线性上升趋势,均未检测到Ad;其中400 MPa超高压处理组ATP关联产物降解最慢。超高压处理不会改变凡纳滨对虾ATP的降解途径,但会影响ATP关联产物的降解速率。本研究为利用超高压技术辅助虾类保鲜,最大限度地保持虾类风味和品质提供一定的理论指导。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王慥 郭大钧 冯媛 张钟兴 袁国强 骆肇荛
为了阐明不同保藏温度对淡水鱼类鲜度变化的影响,采用K值、TVB-N、细菌总数和感官检定等 4种鲜度指标,对鳙在 20℃~-3℃范围的 5种不同温度贮藏中的鲜度变化进行比较系统的测定和考察。结果表明:(1)鳙的鲜度变化。在20℃和10℃常温下速度很快,保鲜期从数小时到4天;在 0℃前后的3种低温下速度变慢,保鲜期最长的可达 11天。(2)4种鲜度指标中,以感官的一、二、三级为基准,K 值的一、二级鲜度大体高于或等于感官的一、二级;而 TVB-N 一、二级鲜度(也包括细菌总数)则大体相当于或低于感官二、三级,显示了K值作为代表鱼体死后早期高鲜度等级的特征。(3)计算K 值变化速度常数 k_f 值表...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欧昌荣 薛长湖 袁蕊 NOZAKI Yukinori 李兆杰
研究了蛇鲻(Saurida waneso)冰藏和冻藏过程中K值、挥发性盐基氮(TVBN)、Mf Ca2+-ATPase全活性等鲜度指标的变化,并研究了高压加工法制备对蛇鲻鱼糕凝胶形成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冰藏过程中鲻鱼的鲜度急剧降低,其货架期仅为10d左右,冻藏过程中蛇鲻保藏90d,鲜度缓慢降低。随着K值和TVBN的增加,鲻鱼的凝胶形成能降低,Mf Ca2+-ATPase全活性与凝胶形成能关系不明确。通过加热处理,冰藏和冻藏的蛇鲻能保持正常凝胶形成能的时间分别为6d和60d,而高压处理蛇鲻能保持正常凝胶形成能的时间分别为至少14d和90d,高压处理能够显著提高蛇鲻的凝胶形成能从而延长其可利用期限...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李辉 刘莲风 杨博峰 韩芳 许加超 高昕
研究牙鲆在冰温贮藏条件下鱼肉的鲜度指标(pH值、K值、TVB-N、细菌总数)和质构特征参数(感官评定、组织构造、破断强度等)的变化,并与冷藏样品的相应变化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菌落总数、K值和TVB-N上升,pH值则先下降后上升,冷藏后期样品pH值上升较快且很高;至货架期终点时破断强度呈减小趋势,组织结构逐渐劣化。与冷藏样品相比,冰温贮藏条件能更有效地抑制牙鲆鱼体内微生物的作用,延长牙鲆的贮藏期。
关键词:
牙鲆 组织构造 破断强度 冰温 鲜度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郭全友 许钟 杨宪时
通过对养殖海水以及捕获、加工、流通和冰藏等整个供应链过程养殖大黄鱼的温度履历、感官、化学、微生物的品质监测,评估养殖海水、碎冰和加工过程中大黄鱼细菌卫生状况,分析其在整个过程鲜度和细菌相变化。结果表明,养殖海水和碎冰的菌落总数分别为4.99±0.41 lg cfu/g和3.90±0.32 lg cfu/g,大肠菌群数分别为30~450 MNP/100 g和低于30 MNP/100 g;新捕获养殖大黄鱼的菌落总数为3.82±0.38 lg cfu/g,假单胞菌数为3.13±0.58 lg cfu/g,嗜冷菌数为2.82±0.60 lg cfu/g,大肠菌群数为低于30 MPN/100 g;冰藏第...
关键词:
养殖大黄鱼 冷却供应链 鲜度 细菌菌群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吴依蒙 陈舜胜 今野久仁彦
为了深入了解牙鲆体内ATP关联化合物的变化,尤其是肌苷酸(IMP)降解这一限速步骤,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Igh effIcIency lIquId chroMATogrAPhy,hPlc)测定不同保藏条件下牙鲆体内ATP关联化合物和K值变化,并探讨了影响其变化的因素。结果显示,0°c保藏条件下牙鲆体内ATP在1 d内迅速降解,产生IMP作为初期的主要积累物质,蓄积一段时间(10 d)后迅速降解为次黄嘌呤(hx),IMP的降解过程呈现二相性;鱼肉制成鱼糜形态保藏,ATP 0 d时几乎降解完全,但IMP的降解过程仍旧呈现二相性;加入抗菌素的鱼肉中微生物的生长得到有效抑制,此时IMP降解缓慢并且呈...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蒋晨毓 邱伟强 贠三月 陈舜胜
为分析鳙和褐点石斑鱼贮藏过程中ATP关联产物含量的变化,本研究以高氯酸溶液作为蛋白沉淀剂,运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分析(4±1)°C和(0±1)°C贮藏条件下鳙和褐点石斑鱼体内6种ATP关联化合物含量变化。结果显示,(4±1)°C条件下,2种鱼体内的ATP都快速降解;ADP、AMP含量则始终较低;IMP含量呈先快速上升后缓慢下降的趋势;鳙体内Hx R含量相对较高,褐点石斑鱼体内Hx R含量较少;Hx在4 d后即开始大量生成。在(0±1)°C条件下,2种鱼肉中ATP同样很快降解,ADP、AMP含量少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曹如霞 徐舒 李玲 陈玲玲 陆国权
为探明甘薯块根贮藏过程中细胞壁成分及酶活性与腐烂率的关系,以‘苏薯8号’、‘南薯88’和‘浙薯13’3个品种为材料,放置在温度为12℃,RH为85%的保鲜库中,贮藏期为102d,在0、7、15、30、45、60、81和102d分别取样,测定其细胞壁成分及酶活性。结果表明:3个品种甘薯块根贮藏期间可溶性果胶含量上升,原果胶含量下降,耐贮性好的‘苏薯8号’在贮藏当天有较高的纤维素含量66.53mg/g和木质素含量26.8mg/g,且木质素含量在贮藏期间变化波动小;贮藏45d,耐贮性差的‘南薯88’开始腐烂时,纤维素酶和半纤维素酶活性达到高峰值,分别是5 209.02和18 486.91μg/(g·h),β-半乳糖苷酶活性升高,贮藏102d,活性显著高于‘苏薯8号’2.5倍。相关性分析表明,腐烂率与失重率和β-半乳糖苷酶活性呈极显著正相关,与木质素含量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纤维素酶活性呈显著正相关。耐贮性好的‘苏薯8号’甘薯块根中,木质素含量较高,半纤维素酶和纤维素酶活性较低,贮藏中后期β-半乳糖苷酶活性低且稳定。
关键词:
甘薯 贮藏 细胞壁酶 木质素 腐烂率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赵梦醒 曹荣 殷邦忠 雷敏 刘淇
以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mamei为实验对象,研究电子鼻对不同保藏时间的凡纳滨对虾虾头和虾肉的气味响应,并与感官指标、挥发性盐基氮(TVB-N)和菌落总数进行对比分析,建立一种基于电子鼻技术的对虾新鲜度评价方法。结果表明,随着保藏时间的延长,对虾的鲜度和气味发生变化;电子鼻能将不同保藏时间的对虾区分开来,而且与感官评定、TVB-N和菌落总数检测结果一致。负荷加载分析(Loadings)显示,不同传感器对主成分的贡献率不同;采用线性判别分析(LDA)所得的总贡献率高于主成分分析(PCA)所得的总贡献率。电子鼻对虾头和虾肉的气味均有较好的响应,因此虾头和虾肉都可以用于电子鼻评价对...
关键词:
电子鼻 对虾 新鲜度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张小伟 许钟 杨宪时 郭全友 李学英
以感官、化学和微生物为指标,研究了养殖鲤鱼在0℃(冰藏)、5℃、10℃和15℃贮藏过程中的鲜度变化和货架期,并对菌落总数、嗜冷菌、假单胞菌、挥发性盐基氮与感官评价的一致性程度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在0℃、5℃、10℃、15℃的贮藏过程中,鲤鱼的高品质期分别为426 h、189 h、95 h和58 h,货架期分别为713 h、382 h、146 h和87 h。各温度高品质期终点和货架期终点时菌落总数分别为6.63±0.45 lg cfu/g、7.18±0.29 lg cfu/g,假单胞菌数分别为5.69±0.75 lg cfu/g、6.50±0.33 lg cfu/g,挥发性盐基氮均值分别为9....
关键词:
鲤鱼 鲜度变化 货架期
[期刊] 海洋渔业
[作者]
蒋慧亮 郭全友 杨宪时 李学英
以感官、化学和微生物为指标,对大菱鲆在冰藏(0℃)、室温(25℃)贮藏过程中的鲜度变化和货架期进行了研究,并探讨了菌落总数(TVC)、挥发性盐基氮(TVBN)、三甲胺氮(TMA)与感官评价的一致性程度。结果表明,0℃和25℃贮藏大菱鲆,高品质期分别为526 h和26 h,货架期分别为763 h和49 h;TVC在高品质期终点分别为6.88、6.38 lg(cfu/g),在货架期终点分别为7.67、7.90 lg(cfu/g);TVBN在高品质期终点分别为15.97、16.46 mg/100g,在货架期终点分别为33.1、28.58 mg/100 g;TMA在高品质期终点分别为1.29、0.74...
关键词:
大菱鲆 贮藏 鲜度变化 货架期
[期刊] 水产学报
[作者]
高昕 韩芳 许加超 付晓婷 李辉 于甜
研究鲈在微冻贮藏条件下组织构造、质地剖面分析(TPA)及流变学特征参数(弹性模量E,应力松弛时间τ,粘性模量η,破断强度)的变化,同时结合鲜度指标、细菌总数、K值、TVB-N、pH值和感官特性判断其在微冻条件下的品质变化特征。结果表明,随着贮藏时间的延长,菌落总数、K值和TVB-N上升,pH值则先下降后上升,且上升速度随温度的升高而加快;组织结构呈现肌原纤维间空隙逐渐增大,方向性增强,构造逐渐断裂崩解的趋势;弹性模量呈上升趋势,破断强度、硬度、弹性、粘聚性、咀嚼性呈下降趋势,而应力松弛时间、粘性模量的变化则不显著。与冷藏样品相比,微冻样品的货架期能够延长20d,说明微冻条件比冷藏条件能更有效的...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文娟 汪水平 刘云 冉鹏飞 牛坤
以总挥发性盐基氮(TVB-N)和硫代巴比妥酸值(TBA)作为肌肉鲜度的评定指标,研究在冷藏(4℃)和冷冻(-18℃)条件下鲢(Hypophthalmichthys molitrix)背部和腹部肌肉鲜度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在贮存过程中,鲢背部和腹部肌肉的TVB-N和TBA均符合一级反应动力学模型;随着温度的升高,反应速率加快;在4℃条件下,鲢肌肉一级鲜度的保质期为27~38 h,二级鲜度为51~65 h,到81~88 h腐败变质;在-18℃条件下,鲢肌肉一级鲜度的保质期为11~18 d,二级鲜度为36~43 d,到73~77 d腐败变质;在同一贮存时间,腹部肌肉的TVB-N和TBA均高于背部;...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李学英 许钟 郭全友 杨宪时
研究了大黄鱼(Pseudosciaena crocea)贮藏于0℃(冰藏)、3℃、7℃和10℃过程中,在感官、化学和微生物品质方面的变化特性,并对其货架期进行分析,探讨了菌落总数、嗜冷菌、假单胞菌、产H2S菌、TVBN和TMA与感官评价的一致程度。结果表明,大黄鱼是海水鱼中鲜度下降较慢的种类,在0℃、3℃、7℃、10℃的贮藏过程中,大黄鱼的高品质期分别为330h、208h、114h和87h,货架期分别为523h、368h、197h和150h。各温度高品质期终点和货架期终点时菌落总数(CFU)/g的对数平均值分别为6.10±0.30和6.67±0.35,产H2S菌数(CFU/g)的对数平均值分别...
关键词:
大黄鱼 鲜度变化 货架期 优势腐败菌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