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662)
2023(3833)
2022(2517)
2021(2111)
2020(1640)
2019(3388)
2018(3622)
2017(6893)
2016(4033)
2015(4477)
2014(4734)
2013(4302)
2012(3606)
2011(3104)
2010(3054)
2009(2919)
2008(2867)
2007(2648)
2006(2462)
2005(2462)
作者
(12057)
(10079)
(10059)
(9750)
(6631)
(4838)
(4567)
(4044)
(3874)
(3704)
(3652)
(3410)
(3347)
(3335)
(3292)
(3142)
(3089)
(3035)
(3005)
(2930)
(2640)
(2638)
(2528)
(2358)
(2322)
(2298)
(2296)
(2274)
(2158)
(2073)
学科
(16278)
经济(16262)
(9693)
管理(9027)
中国(7022)
(6860)
(6693)
企业(6693)
业经(5556)
农业(4655)
(4343)
地方(4119)
发展(3931)
(3927)
方法(3689)
产业(3584)
(3168)
信息(3132)
(3115)
总论(2988)
信息产业(2956)
(2904)
数学(2897)
(2873)
数学方法(2871)
(2848)
(2564)
银行(2559)
(2482)
(2449)
机构
大学(56427)
学院(56196)
研究(22783)
(22159)
经济(21720)
管理(18070)
中国(15542)
理学(15257)
理学院(15076)
管理学(14695)
管理学院(14603)
科学(14244)
(14091)
(12605)
(12477)
研究所(11552)
农业(11489)
业大(10292)
(9634)
中心(9529)
(9527)
(8045)
师范(7949)
(7789)
(7565)
财经(7522)
北京(7454)
科学院(7286)
(7277)
农业大学(7260)
基金
项目(38016)
科学(29307)
研究(27057)
基金(26714)
(24301)
国家(24113)
科学基金(19733)
社会(17362)
社会科(16397)
社会科学(16393)
(15653)
基金项目(13828)
(12888)
教育(12169)
自然(12153)
自然科(11899)
自然科学(11897)
自然科学基金(11691)
编号(11037)
资助(9915)
(9165)
重点(9107)
成果(9099)
课题(8096)
(8051)
(7854)
(7654)
国家社会(7513)
(7365)
创新(7231)
期刊
(27770)
经济(27770)
研究(16782)
(15308)
中国(12659)
学报(11940)
农业(11254)
科学(9484)
大学(8789)
学学(8265)
教育(7304)
管理(7288)
(6910)
(6097)
(5415)
金融(5415)
业经(4889)
技术(4683)
经济研究(4335)
现代(4170)
业大(4072)
问题(3976)
农业大学(3681)
财经(3649)
(3517)
世界(3479)
(3192)
图书(2943)
国际(2779)
(2720)
共检索到883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冲  宋建农  王继承  刘彩玲  庄乃生  
为解决东北地区年积温小、水稻安全生长期短、种植模式多样化等特点对水稻机械化种植模式影响的问题,通过对东北地区水稻种机械化种植模式中的机插秧、机直播、机抛秧进行对比分析,并采用一种钵苗行栽技术,实现了钵苗的有序浅栽,增产增效效果显著。田间试验表明,钵苗行栽技术满足水稻种植的农艺要求,增产8%~10%,比常规人工种植节约成本约20%。研究认为,机械化插秧与钵苗行栽是2种适合东北地区的水稻种植模式,对该地区水稻机械化种植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彭杨贺  潘伟光  李林  
以浙江省3个县的148个样本农户调查数据为基础,通过构建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对影响农户生产环节选择外包机械化服务的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随水稻Oryza sativa栽培面积增加,生产环节中农户接受社会化服务概率先增大后减少,呈"倒U"型,存在明显的规模经济效应;户主年龄对接受机械化服务程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农机手的经历、家庭拥有农机数量以及土地破碎化等因素对接受机械化服务有显著负向影响。在此基础上提出培育多种服务主体、鼓励土地整理、为机械化外包服务提供良好发展环境等政策建议。图2表3参14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宋建农  庄乃生  王立臣  刘小伟  魏文军  
论述了水稻种植机械化的发展过程、现状以及发达国家水稻种植机械化模式 ,提出了我国水稻种植机械化应以钵育移栽为重点 ,向钵育移栽、插秧和直播 3种模式并存的方向发展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东江  
本文通过对水稻种植模式和机械移栽方式的对比分析,置水稻种植机械化于农业生产全盘中考虑,提出要研究开发兼取抛秧和插秧优点的翻秧技术,并预计其技术能使水稻种植机械化走出一条新路。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刘婉茹  张国忠  周勇  徐红梅  吴擎  付建伟  黄成龙  张建  
智能控制是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向智能化发展的关键核心技术。本文从水稻作业环节中的耕整地、种植、田间管理和收获四个方面概述分析了国内外水稻生产机具使用情况和机械化作业情况,着重阐述了智能化技术在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中的应用研究,涵盖了耕深智能调节与自动平地技术、工厂化育秧移栽与精量直播技术、田间管理智能化技术(灌溉、施肥、除草和病虫害防治)、收获机在线监测和智能控制技术、自动导航与无人驾驶技术等。指出了制约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向智能化发展的技术难点,并展望了其未来发展趋势,以期为智能化技术在水稻生产全程机械化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2018年4月11日中国谷物干燥机械装备智能化研究学术论坛在安徽省六安市举行。本次论坛由"现代精细农业系统集成研究"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中国农机化导报》《世界农业》杂志、安徽农业大学工学院主办,安徽省六安市农业机械管理局、安徽辰宇机械科技有限公司联合承办。汪懋华、赵春江2位院士及相关农业机械领域的领导、专家、学者共计120余人参与此次学术论坛,安徽辰宇机械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段贤伍在论坛上代表承办单位致欢迎词,并向各位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陈实  刘颖  刘大鹏  
本文选取1996—2014年湖北省16个市(州)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水稻技术推广率指标,并采用普通面板回归和空间Durbin模型两种方法,实证分析了农技推广率、农业机械化对湖北省水稻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农技推广率与农业机械化对湖北省水稻生产的直接和空间影响都经历了由不显著到显著的演变;其中,农技推广率对湖北省水稻生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且逐步形成稳定的空间溢出效应;湖北省市(州)层面下,农业机械化对本地水稻生产具有显著正向影响,而对周边地区水稻生产具有显著的空间挤出效应。因此,加大科研投入、完善农技推广体系、规范跨省份农机服务市场是提升湖北省水稻供给能力、确保国家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中国农业科学  [作者] 张洪程  龚金龙  
水稻种植机械化是中国作物机械化生产的难点。论文在回顾中国水稻机械化种植发展概况的基础上,重点总结与阐述水稻3种机械化种植方式下的高产规律与栽培农艺。(1)系统归纳了盘育毯苗机插水稻的生长发育特性,重点阐述了毯苗机插稻的高产形成规律,即以合理的茎蘖动态与LAI动态,提高群体中后期光合物质生产能力;以合理增加生育中期有效与高效生长量,提高抽穗后物质生产积累量与最终生物学产量;以足量穗数与较大穗型协调产出足够的群体总颖花量,并保持通常的结实率与粒重。同时介绍了相配套的高产栽培农艺:①培育标准化壮秧,提供构建高产群体起点的生物基础;②机械精确栽插,形成高质量群体起点;③前期及早促进,在有效分蘖临界叶龄...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冯在根  谢成林  严功林  周长军  
应用农业系统工程原理,对影响稻麦机械化高产栽培的几个关键农艺措施进行了系统研究,得到了小麦亩产400公斤以上、水稻亩产550公斤以上,稻麦亩产950公斤以上的优化农艺组合,同时研究了稻麦稳定高产栽培的配套技术。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雷小龙  陈勇  王金华  周虹  邓飞  周伟  陶有凤  胡剑锋  陶诗顺  任万军  
针对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推广时效性偏差和多元推广主体联系不紧密,导致水稻机插秧技术供给与需求不平衡的问题,以机插秧技术研发、推广和应用为基础,构建"一站两主体三中心四协同"的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产教协同推广模式。结果表明:水稻机械化生产技术产教协同推广模式统筹技术、资金、人才和利益等因素,缩短了技术研发、传输和应用的时间,提高了机插秧技术推广的时效性。科研单位、推广系统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协作构建交错式推广网络,形成2项四川省和农业农村部农业主推技术和1项地方标准,培育了一批农技研发人员、推广工作者和职业农民。2018—2020年核心示范片产量较2017年提高21.25%~34.39%,增收6 316.50~7 042.25元/hm~2;辐射示范带产量8 920~9 350kg/hm~2,增收4 871.44~4 968.20元/hm~2。该推广模式实现了机插秧技术供给方与需求方之间的平衡,可为农业技术推广模式应用提供参考。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杨印生  陈旭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前提条件。日本的农业机械化大致经过3个发展阶段,即起步、饱和与转型。整个过程中,日本政府结合社会的实际需求,通过土地改良、出台扶持性政策法规、完善农机经营模式等方法,有效提高了日本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速度和水平。日本农业机械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机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加速了农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从而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期刊]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主持人任文涛(1958-),沈阳农业大学教授,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农业部水稻生产机械化专家组副组长,农业部农业机械化与设施农业专家组成员,教育部农业机械化及其自动化特色专业带头人,教育部农业工程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农业工程学会理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薛洲  高强  
日本建设世界农业强国离不开农业机械化的支撑,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又离不开系列农业政策的扶持。通过梳理可知,日本政府主要从两条路径来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一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对共同利用的农机购买提供补贴,并为农户购机提供融资,在以水稻为主的农业生产达到较高机械化水平后购机补贴逐步退出,现阶段只在少数地区和环节保留,最终形成以政策性金融为主的支持政策。二是日本政府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农业机械紧急开发事业,积极推动产学研推一体化,通过规范种植标准和促进零部件通用化等方式,为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装备基础。通过消费端和供给端两类政策的引导与支持,逐步形成全程全面高质高效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格局。中国应该借鉴日本建立多元的农业机械化支持政策体系、动态调整购置补贴范围及比例、积极发挥农村金融在农机具推广过程中的作用、推动产学研合作补齐农机装备短板等有效做法,进一步优化现行农机支持政策。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冯启高  
通过对日本农业机械化研究现状和技术开发方向的分析,认为要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必须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注意新型农业机械应用推广。农业机械化的技术开发方向有自动控制技术、新材料利用技术及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农作物栽培技术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