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6383)
2023(9395)
2022(7577)
2021(6981)
2020(5951)
2019(14081)
2018(14555)
2017(27522)
2016(15611)
2015(17759)
2014(18638)
2013(17960)
2012(16448)
2011(14876)
2010(15298)
2009(14377)
2008(14745)
2007(13548)
2006(12008)
2005(11169)
作者
(45636)
(38231)
(38124)
(36880)
(24299)
(18281)
(17790)
(14840)
(14436)
(13892)
(13033)
(12815)
(12399)
(12243)
(12010)
(11999)
(11952)
(11270)
(11133)
(11083)
(9769)
(9561)
(9415)
(8791)
(8739)
(8681)
(8646)
(8570)
(7847)
(7767)
学科
(64162)
经济(64085)
管理(41048)
(40621)
(32786)
企业(32786)
方法(26508)
数学(22953)
数学方法(22731)
(19998)
中国(19188)
(17470)
(16203)
业经(15317)
地方(13535)
(13209)
农业(12879)
(11796)
(11304)
贸易(11300)
(11158)
银行(11130)
理论(10954)
(10939)
(10571)
(10323)
金融(10320)
(10036)
财务(10004)
财务管理(9962)
机构
学院(222988)
大学(222693)
(90036)
经济(87918)
管理(79505)
研究(78238)
理学(66768)
理学院(65964)
管理学(64710)
管理学院(64267)
中国(59799)
(48318)
科学(47972)
(44410)
(41426)
(40895)
(37444)
研究所(37140)
中心(35919)
财经(33794)
业大(33032)
农业(31945)
(31185)
北京(30954)
师范(30861)
(30393)
(29362)
经济学(27993)
(27722)
(25366)
基金
项目(136864)
科学(105236)
研究(103023)
基金(94999)
(82411)
国家(81641)
科学基金(68305)
社会(62382)
社会科(58823)
社会科学(58802)
(55151)
基金项目(49908)
教育(48760)
(45790)
编号(44499)
自然(42460)
自然科(41381)
自然科学(41368)
自然科学基金(40614)
资助(38895)
成果(37796)
课题(31490)
重点(31452)
(30442)
(30165)
(27886)
(26841)
项目编号(26166)
创新(26091)
大学(26061)
期刊
(108368)
经济(108368)
研究(70209)
中国(49855)
(38009)
(36908)
学报(35244)
教育(31776)
科学(30878)
管理(28812)
大学(26359)
农业(24775)
学学(24198)
(22615)
金融(22615)
技术(21131)
业经(18216)
财经(17062)
经济研究(16882)
问题(14755)
(14723)
(13782)
图书(12473)
(11363)
(11304)
技术经济(11208)
理论(10976)
商业(10839)
现代(10806)
(9968)
共检索到35044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刘迪瑞  
20世纪80年代以来,民营化潮流在世界各国的表现迥然有别,在日本,推进民营化在形式上是以放松管制(“规制缓和”)的方式出现的,即通过股份制形式,将所有权逐步转移到纳税人手中,以减少公有企业所受的各种限制,促进公平竞争,日本国有铁路公社(“国铁”)、日本电信电话公社(“电电”)和日本专卖公社(“专卖”)三个公社是民营化的典型代表。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赵放  
从邮政公社到邮政民营化,日本邮政事业体制正经历着实质性变化,由于这一进程涉及到国家财政、相关利益集团、民间金融、资金循环结构等诸多重大事项,因而引起了多方关注,并引发了激烈的争论,同时表明了这一改革的重要性和艰巨性,我们也会从中得到某些启示。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吴汉洪  
日本邮政民营化改革的基本背景是邮政公社在日本邮政事务中居绝对垄断的地位,这样的业务结构有诸多弊端。邮政民营化改革是小泉政府实现其“小政府、大经济”施政纲领的具体体现。尽管邮政民营化改革议案最初遭到了部分国民、在野党和执政党的反对,但小泉所采取的“问信于民”的策略使邮政民营化改革议案最终获得了通过。日本邮政民营化改革对中国邮政体制改革的启示是:放宽市场准入,引入竞争机制;重视体制改革中的利益集团问题;重视“问信于民”的改革策略。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徐碧祥  
本文提出通过民营化改革以破除行政性垄断进而提高电信产业效率这一电信产业改革路径,并提出基于电信业务的合理划分,通过组合运用民营化改革实现途径,循序渐进地对电信产业实行民营化改革。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杨栋梁  
基于对战前经济发展模式的反思,并为应对战后资金、技术供给不足等短缺经济的约束,以国营邮政部门提供的庞大资金为基础构建的战后护航体制,曾在战后日本经济赶超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但是,日本成为经济大国后,经济发展的约束条件发生逆转,护航体制高成本、低效率、束缚市场活力发挥的弊端尽显,体制改革成为必然。邮政民营化作为国家治理的重要举措,是平成政治经济体制改革的重中之重,其深远意义在于釜底抽薪,彻底切断政府干预国民经济的主要资金来源,使护航体制失去本源性依凭。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文明  
本文从经营机制创新的角度入手,重点考察了日本国铁分割·民营化之后,JR东日本旅客铁道株式会社的主要变化与效果,指出其成功经验在于:合理的民营化战略、充分考虑环境因素、公众舆论的强有力支持以及适当的政治、经济条件。日本国铁民营化改革对我国国企改革的主要启示是:(1)大规模的公企业民营化需要坚强有力的政治领导核心;(2)民营化是从根本上摆脱公企业经营危机的有效途径和必由之路;(3)巨型公企业的民营化应当是周密计划、慎重决策、立法保障、果断推进的;(4)短期课题与长期课题,企业责任与政府责任应当分开;(5)公正的对策规划和强有力的民营化推进机构是不可缺少的;(6)要引导民营化后的新企业尽快走向市场;...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高玉春  李博  张润珍  
"政府失灵"的出现致使政府管理公共事务能力的有效性遭到质疑,一场公共行政的改革呼之欲出—公共行政民营化。但由于公共行政民营化在提高效率的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损害其正当性。因此基于行政法视角,需要从法律规定、程序设置、司法保障等几个方面来着手,以确保公共行政民营化过程中的公共利益的实现,保障其正当性。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常志霄  赵弦振  
[期刊] 财经论丛  [作者] 王惠贤  李宏舟  
鉴于民营化改革后的铁路运输公司仍具有区域垄断的性质,日本政府导入了区域间标尺竞争下的价格上限规制。该机制保留了收益率规制的某些特点,但通过横向比较和纵向比较引入了竞争机制。同样,为了保证居民的交通权,日本政府通过财政补贴和网运分离等制度设计,基本上维护了地方铁路网络的完整性。我国2013年铁路体制改革的实质是政企分开,改革本身并没有改变网运一体化下铁路运输的自然垄断性及其公益性,因此以政企分开为借口,完全实施市场机制是缺乏理论依据的。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刘迪瑞  
本文就日本国有铁路的公共性和企业性进行民营化改革前后的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改革后的国铁,公共性及费用负担由JR转到了地方自治体,价格调整对地区间的公平性和居民经济负担的公平性影响不大,各种事故呈减少趋势,政府的财政赤字并未减少;从企业性看,政府对JR的规制有了较大程度的放松,服务质量、经营效率和效益有了很大的改善。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刘轩  
作为战后日本最受争议的改革之一,邮政民营化搅动了整个日本社会,并直接导致了2005年的国会解散和"全民公决式"大选。赢得超级人气支持的小泉政府,虽然强势启动了邮政民营化改革,但邮政民营化法体制下的制度安排,却直接延缓了邮政民营化进程,导致了日本邮政的治理困境,影响了邮政民营化的现实效果,并使轰轰烈烈开启的邮政民营化在政治博弈中被迫搁浅。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李南  刘嘉娜  
在世界范围内的民营化浪潮中,长期作为公用事业的供水服务也出现民营化趋势,并在很多国家取得成功实践。产权、竞争和规制的共同作用才能保证供水服务民营化改革取得良好绩效。为解决中国供水部门的低效和融资瓶颈,也必须加快供水服务的民营化进程。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谢贞发  
现实中的产权改革是复杂的,存在许多介于纯公有企业与纯民有企业之间的中间形态,文章试图解释这些复杂现象,在不完全合同框架下,扩展了HSV模型,研究了剩余控制权与剩余索取权的不同配置效应,强调了所有权结构安排对管理者行为的约束和激励作用,认为所有权结构选择是社会福利与效率间的权衡问题。另外,文章还简单探讨了合同完全程度和市场竞争对所有权结构选择的影响。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王海祥  吴东民  
20世纪70年代以来,以新自由主义为旗帜的公共领域民营化改革已成为席卷全球的且无法抗拒的浪潮。尽管拉美等国被动的民营化实践证明:缺乏普适性的西式"休克疗法"并不能使公共事业改革走向"善治",然而随着皮埃尔.布迪厄的去世和乔姆斯基的"投降","对新自由主义的思考已经走到了尽头",在"新自由主义"蔓延的野火之中,欧美民营化的"典范"被无限制复制,甚至在中国,民营化也渐趋成为一种主流思想,反思的声音越来越微不足道,但布迪厄们的批判却警告我们:在对新自由主义民营化的"普世价值"——公民社会、自由市场、民主等主张顶礼膜拜时,更应该反思"普世价值"的普适性,重新审视新自由主义之于中国发展的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