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976)
- 2023(7219)
- 2022(6053)
- 2021(5459)
- 2020(4315)
- 2019(9770)
- 2018(9588)
- 2017(17297)
- 2016(9728)
- 2015(11043)
- 2014(11183)
- 2013(11018)
- 2012(10905)
- 2011(10143)
- 2010(10514)
- 2009(9809)
- 2008(9857)
- 2007(9236)
- 2006(8492)
- 2005(8088)
- 学科
- 济(45528)
- 经济(45479)
- 业(24035)
- 管理(24004)
- 企(17697)
- 企业(17697)
- 地方(17228)
- 中国(16821)
- 农(14014)
- 业经(11640)
- 方法(11153)
- 学(10548)
- 地方经济(9849)
- 农业(9627)
- 发(9511)
- 融(8960)
- 金融(8960)
- 银(8814)
- 银行(8794)
- 数学(8724)
- 行(8633)
- 数学方法(8524)
- 制(8361)
- 贸(7951)
- 贸易(7940)
- 易(7577)
- 财(7417)
- 技术(7307)
- 环境(7306)
- 发展(7119)
- 机构
- 学院(145159)
- 大学(143480)
- 研究(59281)
- 济(55787)
- 经济(54372)
- 管理(47681)
- 中国(44883)
- 理学(38765)
- 理学院(38197)
- 科学(37736)
- 管理学(37306)
- 管理学院(37043)
- 京(33599)
- 所(32601)
- 研究所(29255)
- 农(28830)
- 财(25872)
- 中心(25811)
- 江(25131)
- 范(22606)
- 业大(22571)
- 农业(22361)
- 北京(22350)
- 师范(22345)
- 院(21771)
- 省(20799)
- 州(20606)
- 财经(19071)
- 技术(18345)
- 科学院(17714)
- 基金
- 项目(87755)
- 科学(67097)
- 研究(64584)
- 基金(59145)
- 家(52796)
- 国家(52254)
- 科学基金(42652)
- 社会(38511)
- 省(36359)
- 社会科(36303)
- 社会科学(36296)
- 划(30378)
- 基金项目(30362)
- 教育(29207)
- 自然(26587)
- 编号(26575)
- 自然科(25950)
- 自然科学(25944)
- 发(25476)
- 自然科学基金(25453)
- 资助(24653)
- 成果(23034)
- 课题(20755)
- 重点(20579)
- 发展(20254)
- 展(19893)
- 部(17813)
- 创(17803)
- 年(16865)
- 创新(16633)
共检索到25059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刘卫敏 谢映平 薛皎亮 张艳峰 田芬 杨钤 吴俊 唐喜军 耿以龙 张英伟 赵常胜
【目的】研究日本松干蚧各龄期在我国3个气候区的发生时间、形态特征、生活习性及天敌昆虫,为有效监测日本松干蚧发育和种群动态、确定最佳的防治时期提供依据。【方法】根据日本松干蚧在我国的分布现状,选择辽宁省抚顺市(LNFS)、山东省青岛市(SDQD)和浙江省金华市(ZJJH)作为3个气候区的代表,于2011—2013年,在日本松干蚧危害的林区布点,采用野外连续调查和室内显微镜检相结合的方法进行研究。【结果】1)日本松干蚧在3个气候区1年都发生2代,以1龄寄生若虫越冬,但各虫态的发育历期明显不同,ZJJH种群3月上旬开始出蛰,SDQD和LNFS种群4月下旬—5月上旬才出蛰,LNFS种群在10月份进入越...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柴希民
1982 ~1985 年在浙江省余杭市长乐林场等地, 记述了日本松干蚧的捕食性天敌13 科31 种, 其中属于蚂蚁类、蜘蛛类等7 种属为首次报道。瓢虫类和蚂蚁类在各种天敌中所占比例最大, 相应为35 % ~51 % 和30 % ~35 % 。蒙古光瓢虫、刻点艳瓢虫和隐斑瓢虫数量最多。在日本松干蚧密度上升时, 瓢虫类数量明显增加, 在日本松干蚧密度较低时螨类和蝽类的数量增加。日本松干蚧和松蚜同时发生时, 蚂蚁类、螨类和蝽类的数量增加, 瓢虫类和褐( 草) 蛉类数量减少。图1 表2 参9
关键词:
日本松干蚧 捕食性天敌 马尾松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柴希民
采用样方内各种捕食天敌数量与其捕食量引起辽宁松干蚧MatsucocusliaoningensisTang1)死亡数的调查统计法、K-值图解分析法,研究了辽宁松干蚧捕食天敌的作用。发现捕食天敌对雌成虫有较大的捕食作用,对卵囊的作用较小。在瓢虫类、草蛉类、螨类、蝽类、蚂蚁类和蜘蛛类捕食天敌中,瓢虫类的捕食作用最大,其次是蚂蚁类。瓢虫主要种类是异色瓢虫、刻点艳瓢虫、蒙古光瓢虫;蚂蚁主要有扁平虹臭蚁和双齿多刺蚁。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武三安 尉万葱
山西杉苞蚧PhysokermesshanxiensisTang是一种新发现的园林害虫。在山西中部严重危害白PiceameyeriRehd .etWils.为害轻者树势衰弱 ,重者整株枯死。本文首次描述和图示了各幼虫期虫态和雄成虫的形态特征 ,重描了雌成虫的形态。同时也观察了其生物学特性 ,结果表明 :该虫在山西中部 1年发生 1代 ,以2龄若虫在 1年生枝条和针叶上越冬 ;取食为害高峰在 4月上旬至 5月中旬 ;行两性生殖 ,每雌产卵 1 5~ 1 1 4 3粒 ,平均 6 0 2 3粒 ;天敌主要有异色瓢虫Harmoniaoxyridis(Pallas)的十八斑变型和二星瓢虫Adali...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世杰 赵鸿宾
本溪和辽阳两处的油松全分布区地理种源试验林处于日本松干蚧疫区,研究抗蚧性差异是油松种源试验内容之一。在8龄林时观察了松干蚧若虫显露数量;在10龄林时依四个等级的标准,逐株树划定受害等级,研究油松种源林对日本松干蚧的抗性地理变异。结果表明:种源间的抗蚧性差异极显著,以适应性、生长性和抗蚧性的综合评价,选出遵化、黄陵、宁城、承德、泰山、迁西、黄龙、绥中等8个种源为抗日本松干蚧的油松优良种源,其抗性树株率平均在93%以上(86%-100%),比当地普通油松林提高18个百分点;生态型间以中西型和东部型最优,依次是:中西型>东部型>东北型>中部型>西南型>南部型>西北型,后3个为不可用生态型。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魏筱 武三安
该文记述了采自北京的毡蚧属 1新种———栾树毡蚧Eriococcuskoelreuteriussp .nov .,详细描述和图示了各虫态的形态特征 ,并与近似种山杏毡蚧EriococcusarmeniacusTang(1995 )进行了比较 ,二者均可依据肛前刺 2根 ,尾瓣内缘锯齿状 ,而明显区别于本属的其他种类 .新种的雌成虫与山杏毡蚧的雌成虫区别特征为 :前者触角 7~ 8节 ,触角7节时 ,第 4节最长 ,触角 8节时 (第 4节分化为 2节 ) ,第 3节最长 ;后者触角 6~ 7节 ,第 3节最长 .前者体背缘刺每腹节每侧 2根 ,后者每腹节每侧 3根 .模式标本保存于北京林业大学...
关键词:
毡蚧科 新种 北京 栾树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武三安 程桂芳
报道发现于北京国槐上的蚧虫一新种——槐树长珠蚧(NeogreeniasophoricaWu,sp.nov.),详细记述并描绘该种各虫龄的形态特征,编制长珠蚧属(NeogreeniaMacGillivray)世界种类的分种检索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武三安
该文研究了粉蚧科安粉蚧族的中国种类 ,计有 7属 16种 ,其中包括 2新种 ,即湖北安粉蚧Antoninahubeianasp .nov .和梵净巢粉蚧Nesticoccusfanjingensissp .nov .,并提供了该群中国种类的分属分种检索表 .新种模式标本保存在北京林业大学昆虫标本室
关键词:
安粉蚧族 粉蚧 新种
[期刊] 浙江林学院学报
[作者]
方志刚 武三安 徐华潮
列出中国竹亚科植物上蚧虫 6科 40属 1 2 7种 ,其中粉蚧科 1 7属 2 1种 ,蚧科 3属 3种 ,仁蚧科 2属 3种 ,毡蚧科 1属 5种 ,链蚧科 5属 52种和盾蚧科 1 2属 42种。每一种都给出分布、寄主和寄生部位。建立了 2个新组合 :刺竹刺粉蚧Planococcusbambusicola(Takahashi) (移自Planococcoides)comb .n .和单竹蔗粉蚧Saccharicoccusbambusus (Tang)(移自Palmicultor)comb .n .。给出了 2个新异名 :即NipponalerdatriunphaZhang ,1 998s...
关键词:
竹亚科 蚧虫 中国 新组合 新异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杨钤 谢映平 樊金华 邵生富 吴俊 王彦士 赵常胜 张英伟
选择我国松干蚧分布的代表性地区——浙江金华(ZJJH)、山东青岛(SDQD)、辽宁抚顺(LNFS)采集松干蚧雌成虫,采用优化的RAPD技术和筛选的4条长度为10 bp的随机引物,测定分析3个地理种群松干蚧的遗传多样性及遗传分化。结果表明:从松干蚧单头雌成虫抽提总DNA可以获得足量用于RAPD-PCR反应的模板DNA,雌成虫总DNA分子质量为9 416 bp;在物种水平上,3次重复的种群间分化系数(G st)分别为0.207 8,0.191 9和0.207 5,表明总的遗传变异中分别有20.78%,19.19%和20.75%的变异存在于种群之间,79.22%,80.81%和79.25%的变异存在...
[期刊]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作者]
武三安
该文首次描述和图示了九华囊粉蚧(Porisaccus jiuhuaensis(Wu))的各龄幼期特征.基于足和漏斗状内陷从第一龄若虫至成虫的发展变化情形,作者讨论了雌成虫体腹面的袋状附器的来源,认为其乃后足退化变形之物.
关键词:
九华囊粉蚧 幼期 形态特征 袋状附器
[期刊] 浙江农林大学学报
[作者]
谢镇 吾中良 朱云峰 王勇军
日本松干蚧Matsucoccus matsumurae是一种危害松林的重要外来入侵生物。为系统揭示外来入侵生物在森林生态系统中的发生及影响,从1982年至2008年,系统调查了浙江省临安市横畈林场日本松干蚧天敌生物的种类,跟踪了日本松干蚧及其天敌生物在自然生态系统和人工防控措施下的种群数量变化。结果发现:日本松干蚧在调查点有28种天敌生物;日本松干蚧呈现出波浪式消减特征;天敌生物种群结构与蚧虫消减存在密切的关系;人工防控措施可明显加快日本松干蚧和天敌生物稳定。结果揭示了松林生态系统调控日本松干蚧的自组织平衡特性。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李世杰 赵鸿宾
通过对黑松、赤松、油松及其种间自然杂种的形态特征和生长特性比较、主分量分析及过氧化物酶同功酶分析,在日本松干蚧疫区,选择出“黑赤松”和“黑油松”两类种间自然杂种,它们的胸径、树高生长量均高于同龄父、母本和对照(樟子松)的38%以上。10龄左右种间自然杂种的松干蚧危害表症率为0,而对照油松、赤松则分别为22.92%和30.77%。该2杂种的引种范围可达辽宁中部和东部。
关键词:
黑松,赤松,油松,种间自然杂种,杂种优势
[期刊]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竹红 黄建 康文通 梁农 王建平
2003年6-9月调查研究松突圆蚧(Hemiberlesia pitysophilaTakagi)及其3种寄生性天敌花角蚜小蜂(Coccobius azumaiTachikawa)、友恩蚜小蜂(Encarsia amiculaViggiani et Ren)和长缨恩蚜小蜂[E.citrina(Craw)]的林间生态位,测定生态位宽度、重叠和比例相似性.在资源利用中,对寄生松突圆蚧雌蚧的2种寄生性天敌,花角蚜小蜂(引进种)优于友恩蚜小蜂(本地种);而对松突圆蚧的2种本地种天敌,长缨恩蚜小蜂(寄生雄蚧)优于友恩蚜小蜂(寄生雌蚧).
关键词:
松突圆蚧 寄生性天敌 林间生态位
[期刊] 林业科学
[作者]
胡兴平 李士竹
本文记述采自江西省甜槠树上的红蚧科一新记录属,苞红蚧属ReynvaaniaReyne,和一新种,刺苞红蚧Reynvaania spinatus sp.nov.,发现一龄若虫有形态二型性,对雌成虫和二型一龄若虫作了详描和图示。模式标本保存于山东农业大学林学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