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2206)
2023(3409)
2022(2887)
2021(2977)
2020(2313)
2019(5643)
2018(5616)
2017(8791)
2016(6294)
2015(7174)
2014(7509)
2013(6564)
2012(6239)
2011(5774)
2010(5915)
2009(4994)
2008(4731)
2007(4304)
2006(3872)
2005(3527)
作者
(14419)
(11921)
(11849)
(11589)
(7663)
(5817)
(5606)
(4823)
(4663)
(4428)
(4289)
(4057)
(3869)
(3802)
(3745)
(3714)
(3700)
(3663)
(3557)
(3350)
(3333)
(3197)
(2970)
(2873)
(2843)
(2746)
(2654)
(2651)
(2598)
(2517)
学科
教育(19364)
(13342)
经济(13333)
中国(10062)
教学(7893)
理论(7073)
管理(7036)
(6644)
(6586)
地方(6365)
(5641)
方法(4706)
农业(4642)
数学(4347)
数学方法(4200)
(4199)
学法(3904)
教学法(3904)
发展(3653)
研究(3606)
(3530)
思想(3530)
政治(3454)
学理(3387)
学理论(3387)
(3369)
企业(3369)
(3307)
技术(3246)
改革(3230)
机构
大学(75925)
学院(71829)
研究(29596)
教育(28649)
(23215)
师范(23149)
(19497)
师范大学(19281)
管理(19246)
经济(18701)
(17679)
科学(17460)
理学(16384)
理学院(16049)
管理学(15513)
管理学院(15344)
(14897)
(14112)
职业(13963)
中国(13828)
研究所(13673)
技术(13510)
中心(12425)
(12057)
北京(11638)
教育学(11031)
(10667)
(10416)
业大(10292)
(9731)
基金
项目(45064)
研究(42138)
科学(36211)
教育(29271)
基金(26438)
(23368)
社会(22114)
(21476)
编号(21168)
国家(21049)
社会科(20503)
社会科学(20494)
成果(19632)
(19435)
课题(18957)
科学基金(17332)
(16559)
基金项目(13611)
规划(13596)
重点(11882)
(11776)
(11664)
(11626)
(11529)
项目编号(11371)
研究成果(10727)
教育部(10593)
年度(10326)
资助(10270)
(10049)
期刊
教育(50774)
研究(31993)
中国(28193)
(24803)
经济(24803)
职业(12725)
技术(11635)
(11432)
学报(9463)
技术教育(8577)
职业技术(8577)
职业技术教育(8577)
大学(8462)
农业(8214)
科学(7875)
(6040)
论坛(6040)
学学(5936)
(5547)
高等(5524)
(5449)
管理(5410)
成人(5156)
成人教育(5156)
高等教育(4761)
(4486)
职教(4232)
发展(4218)
(4218)
业经(3923)
共检索到124212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远程教育  [作者] 万言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金生鈜  
爱、权利的尊重和社会重视是承认的三种形式。获得承认是人性中的自然倾向,是每个人进行交往的动机。教育中的交往结构是一种相互承认的关系结构。儿童作为完整的人,其精神品格是通过教育对他的"特殊性"的承认获得发展的。教育承认包括了爱与关怀、权利的尊重、社会重视以及完整发展的内涵。在这种承认的教育关系中,不仅儿童形成了独特的、完整的、有尊严的自我,培养了主体间的道德感和共通感,而且教育本身也形成了一种友爱的共同体。
[期刊]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田田  
国籍是一个国家确定某人为其国民,是确定其法律地位的依据,也是国家行使管辖权和行使外交保护的法律依据。不仅仅是国内法或个人问题,而是会牵扯到国家间关系、个人与国家关系的问题,因此由国籍而产生的国籍冲突问题也就成为一个国际性的问题。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章乐  
个体化社会已经来临,其表现为人们从传统社会形式与义务中解放出来,不得不独自承担自我发展的责任,并以从众的无意识方式导致了人与人之间的个性趋同。承认有三种形式:情感关怀、法律承认和社会尊重。生活在个体化社会中的个体需要人与人之间的相互承认,因为重建社会关系、摆脱身份焦虑、寻求自我认同都离不开他人的承认。个体化社会的教育更需要给予儿童以承认,这是由儿童情感发展的特殊性以及个体化社会的教育中充斥着大量的蔑视所决定的。承认的教育需要把教育的终极目的定位于学生的全面发展与学校共同体的建构,并以此展开三种形式的教育承认:给予每个学生以教育爱;承认每个学生平等的教育权利;承认每个学生的独特个性与成就。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万明钢  
兴起于美国的多元文化教育思潮,经过近半个世纪的发展,已从少数民族、弱势群体的抗争,发展为系统的、制度化的教育理论与政策。多元文化主义从追求差异到差异平等再到文化之间相互承认,走过了一条复杂曲折的道路。这一过程伴随着美国社会政治、经济、人口结构的历史演变,也是与自由主义、社群主义、后现代主义以及全球化等一系列社会思潮的博弈过程。我们应该在不同的政治和历史环境中把握多元文化主义,准确地理解多元文化教育理论的实质以及面临的困境,研究这一理论的普遍价值和社会文化的局限性,分析这一理论对建构我国民族教育理论和实践的意义和价值。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庄西真  
在平常的交谈和写作中,虽然我们也会用"失败是成功之母"、"胜败乃兵家常事"、"不以成败论英雄"等哲言,但在我们中国人的心理积淀中,更牢固的还是"胜者为王,败者为寇"。时至今日,比如对待正在进行的里约奥运会参赛选手的成绩,鲜花、掌声和笑脸依旧包围着胜利者,失败者只得在大地上留下无奈而孤独的身影。是呀,成功总是荣光的事情,也是每个人向往的,可是谁能保证任何时候做任何事情都能成功呢?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王建华  
对学科而言,承认有三种基本形式,即爱的承认、权利的承认和重视的承认。爱的承认是学科共同体内部对于学科的忠诚,这种承认是本学科从业者对于学科的一种情感承认;权利的承认是在科学共同体内各学科间对于学科地位的相互尊重,这种承认是科学家或学者阶层间对于彼此志业的理性承认;重视是学科共同体外部对于学科的社会承认,这种承认是学科之外的社会领域对于学科声望与学术贡献价值承认。上述三种不同承认方式中,学科同行的认同与忠诚是学科获得承认的基础,其他学科共同体的尊重是一门学科获得学科荣誉和提升学科声望的前提条件。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学术期刊需要风格吗?对风格的认知不一定能决定你是谁,但它一定在某种程度上塑造了你。我们追求自身的人设和风格,为的是彰显出具有独特于其他人的行为和观念。对于学术期刊也同样如此。英国牛津大学人类学院教授项飙认为,我们应该把学刊出版看作是公共干预的一种方式,它不仅仅是我们发表文章的地方,一个交流的平台,从理想的状况来讲,一个学刊应该去提倡一个学派、一种风格,组建一个知识共同体。
[期刊] 开放教育研究  [作者] 穆肃  
远程教育机构开展知识管理要以其各类工作人员对知识有用性的认识和可获得性情况为基础。本研究采用直觉反应式问卷调查法,对中国三所远程教育机构的工作人员及学习者就以上两方面的内容进行了调查。调查数据显示,各类人员对知识有用性评价的高低取决于知识与他们工作、学习和个人发展的紧密程度,而获取知识的难易程度与他们工作职位有明显关系。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金金  柳海民  
有关"蔑视"的认识是霍耐特批判理论中极具原创性的思考,它不仅为理解教育冲突提供了新的道德视角,还为解读德性养成提供了一个认识框架。"蔑视"思想的本体意涵包括对"蔑视"涵义、形式及结果的阐释。通过霍耐特批判理论的"蔑视"视角审视当前教育场域,会发现教育对象在身心、权利、价值等方面都存在蔑视体验,不能疏导和化解的蔑视体验很容易制造教育矛盾和冲突,需要通过厘清教育蔑视真伪、树立承认正义观念、构建教育承认共同体、落实教育预警措施等方式祛除。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吕寿伟  
随着西方政治哲学的复兴和繁荣,分配正义几乎成为唯一被信任和推崇的正义方案。在这种背景下,教育正义也一直被分配的范式所垄断,分配范式的教育正义旨在解决教育资源的不平等占有。但在很多情况下,并非是消除不平等,而是避免源于承认期待伤害的羞辱和蔑视代表着教育正义的规范目标;不是分配平等或物品平等,而是对尊严的平等承认构成了教育正义的核心范畴。显然,由羞辱和蔑视所引发的教育不正义是分配正义所不能解决的,而必须通过承认的正义予以矫正。因此,分配的方案并不能单独完成教育的正义规范功能,教育正义的完备方案必须由分配范式和承认范式共同型构,以形成出一种复合的教育正义观。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李军  
日本的学位,传统上是由大学授予。但近年来,为适应社会的需要,日本又开辟了一条获取学位的新途径。一、创建学位授予机构,适应终身学习需要的增长日本认为,随着科学技术高级化、国际化、信息化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变化,人们终身致力于学习活动的必要性增加了;另一方...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周明星  文苗  
高技能人才是在生产、运输和服务等领域岗位一线,熟练掌握专门知识和技术,具备精湛的操作技能,并在工作实践中能够解决关键技术和工艺的操作性难题的人员,主要包括技术技能劳动者中取得高级技工、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资格及相应水平的人员。高技能人才技能获得的过程遵循一定的"师承"规律:师培规律、师传规律、师授规律和师训规律。探索高技能人才技能获得的"师承"规律对我国培养大批高技能人才具有重要教育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