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52)
2023(8530)
2022(7138)
2021(6574)
2020(5362)
2019(11851)
2018(11344)
2017(22063)
2016(12020)
2015(12903)
2014(12627)
2013(12114)
2012(11166)
2011(9958)
2010(9945)
2009(9077)
2008(8960)
2007(7920)
2006(6940)
2005(6017)
作者
(34520)
(28826)
(28555)
(26990)
(18327)
(13836)
(13028)
(11232)
(10880)
(10120)
(9841)
(9284)
(9196)
(8987)
(8960)
(8956)
(8699)
(8676)
(8266)
(8212)
(7380)
(6933)
(6889)
(6617)
(6548)
(6430)
(6320)
(6256)
(5724)
(5723)
学科
(43470)
经济(43416)
管理(34411)
(33413)
(27023)
企业(27023)
方法(18388)
数学(15588)
数学方法(15390)
(14302)
(12852)
中国(12332)
(11481)
贸易(11476)
(11238)
业经(10823)
农业(9425)
(9161)
(8887)
(8440)
地方(8393)
(7472)
财务(7460)
财务管理(7449)
技术(7382)
环境(7189)
(7188)
银行(7157)
企业财务(7098)
产业(7071)
机构
学院(166832)
大学(165441)
(70179)
经济(68865)
管理(63688)
研究(57931)
理学(55609)
理学院(54989)
管理学(54093)
管理学院(53777)
中国(42458)
科学(35431)
(33360)
(32915)
(31844)
(29273)
业大(27206)
研究所(26847)
农业(26235)
中心(26050)
财经(25129)
(24658)
(22961)
(21541)
经济学(21335)
师范(21244)
(20906)
北京(20608)
经济学院(19343)
(19245)
基金
项目(114901)
科学(90409)
基金(83856)
研究(81488)
(74632)
国家(73939)
科学基金(62674)
社会(53537)
社会科(50824)
社会科学(50813)
(44756)
基金项目(44101)
自然(40992)
自然科(40081)
自然科学(40067)
自然科学基金(39398)
(38263)
教育(37110)
资助(33535)
编号(32056)
重点(25884)
成果(25710)
(25401)
(25000)
(24389)
创新(22642)
课题(22338)
科研(22138)
国家社会(22050)
教育部(21596)
期刊
(75924)
经济(75924)
研究(47640)
中国(29763)
(29682)
学报(29472)
科学(25773)
(22819)
管理(22451)
大学(22063)
学学(21114)
农业(20109)
教育(17208)
(16302)
金融(16302)
业经(13121)
经济研究(13081)
财经(12051)
技术(11521)
(10683)
(10390)
问题(10052)
(10002)
国际(9437)
(8747)
商业(8147)
科技(8142)
现代(7929)
世界(7897)
业大(7729)
共检索到2431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臧秀玲  宋小霞  
日本政治文化的多元性特点,表现为日本外交政策的两面性和暧昧性;对外寻求在国际体系中“各得其所,各安其分”的等级观,极力向外扩张,寻求扩大自身的国际影响力;神道教主要体现在对外交决策制定人员及外交政策的牵制作用;“耻感文化”使日本外交具有敏感性,很大程度上是对外部世界行为的被动反应,同时也使日本外交很少考虑道德问题;“集团主义”表现为在国际交往方面十分谨慎和追求与强国的结盟。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周永生  
21世纪初期日本经济外交随着日本国家战略与日本国内、国际局势的变化出现了急剧转变。2005年以前,是以"入常"为核心、由"大国战略"支配下的经济外交政策。当时日本经济外交十分重视政府开发援助(ODA)这一政策手段,目的是推动加入安理会常任理事国的实现。到2005年以后,走向尚不完全明确,但追求双边、多边和地区经济合作,服务于日本国家新的政治战略和经济利益的政策宗旨没有改变。其中,以参加跨太平洋经济伙伴合作协定(TPP)等地区合作成为重点,也包括同东盟、大湄公河、印度、中韩等国家和地区经济紧密合作、自由贸易区合作等。同时,遏制中国色彩的政策成分日益凸显。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乔林生  
新世纪日本对东盟的外交政策,摆脱了经济外交的单一性,在发展经济关系的基础上,取得了区域合作的突破性进展,并加强与东盟的政治对话、安全合作以及军事交流,旨在主导亚洲经济一体化,扩大在东南亚地区的政治势力和军事安全影响,并争取成为安理会常任理事国和国际社会的重要一极,逐步实现政治大国的目标。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徐世刚  
九十年代日本外交政策的调整与特点徐世刚80年代末期以来,国际政治、经济形势发生了重大变化。政治上,战后长期支配着国际关系的框架“冷战体制”即雅尔塔体制瓦解。经济上,经济一体化与区域集团化已成为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的潮流。在这种新的国际政治、经济环境下,日...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弗拉基米尔·亚库宁  孙明丽  
本文拟探讨现代国际关系诸多的关键问题之一,即价值观因素在外交决策过程中扮演的角色与地位。自西方取得冷战的胜利以来,曾长期决定国家间关系的现实主义权力政治开始被视为时代错误。福山(F.Fukuyama)关于历史终结的讨论预告了一个新纪元的开始:硬实力让位于软实力;国家间的冲突让位于基于相同价值观的合作。全球化经济将塑造全新的世界框架。认为冷战已经结束的乐观态度持续了大约十年。然而,笔者发现即使是发达国家其安全也未得到保障;边界的划定也不是一劳永逸的;同一条国际准则(norm)被解释得五花八门,这样的情况并不少见。多年以来,政治家和学者们都一致宣称世界已经步入了一个充满不确定的动荡时期。笔者在21世纪错综复杂的政治语境下,从价值观因素的现实主义视角分析了民主和平论的不同方面,将其投射于美国外交政策分歧的相关背景下,最终得出以下结论:现实主义权力政治的回归是必要的。冷战的胜利在西方被视为准则的胜利,该胜利移除了掌控世界命运的政治家和统治者头脑中的现实主义逻辑,大量的特定价值观将其取代。二十几年里,在没有任何选择的情况下,上述价值观的普及不仅没有提高反而降低了世界政治的可预见性。认识到在现代国际关系中价值观因素的作用,笔者试图提出可能被有关各方接受的以价值观为基础的关系模式。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李亚培  卢孔标  罗洋  
为应对中国在东盟影响力的不断攀升、提升自身的区域影响力并促进国内经济的复苏,金融危机期间,日本在东盟展开了一系列的经济外交措施。这些措施,就其通过对东盟的经援和经贸金融合作来促进双方经济复苏、推进区域化一体化来看,对中国有利;就其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在东盟的影响力、与中国在东亚区域合作中争夺主导权来看,对中国不利。因此,在借鉴、警惕日本经济外交的同时,要意识到与其在东南亚展开合作的必要性。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周桂银  
自由国际主义是对后冷战时期美国对外政策有着巨大影响的一种意识形态、国际秩序主张和国际关系理论流派。在不同时期,自由国际主义及其各项分支流派和理论,例如温和派和激进派,通过"旋转门"机制对冷战结束以来的美国历届政府的对外政策纲领和议程,产生了不同程度的影响。总体上,自由国际主义始终有着两面性,包括温和派和激进派的共识与分歧,以及扩张和参与两种政策孰重孰轻。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赵政原  
第二次安倍内阁组建伊始,其积极推动"价值观外交""积极和平主义"等带有鲜明新保守主义特征的外交战略,在日本国内外均引起了较大争议。作为后发资本主义国家的日本,由于其独特的历史路径,其保守主义也与欧美等国有着显著的差异。本文通过探讨安倍"新保守主义"的外交政策的思想基础及其特征,并在回顾了战后自民党的保守主义实践的基础上,分析了日本保守主义的独特性和延续性。可以说,以自身利益为出发点的地缘政治考量的实用主义,长期以来是日本保守主义的重要特性之一。今天日本的保守主义,本质上是一个融合了西方的自由保守主义,却又不得不留有鲜明的东方式的国家主义和民族主义要素的矛盾体。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赵洋  
印度国防研究和分析研究院外交政策是以国家的长期国家利益为基础的,它需要同时考虑到国内和国际因素。当政府发生变动的时候,一个国家的战略利益不会发生变化,但是国家的处事风格和对外政策的优先事项确实会发生变化。这样,我们就预期会在新政府的外交政策当中同时发现变化的和不变的内容。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何帆  
美国著名国际政治学家布热津斯基(Zbigniew Kazimierz Brzezinski)在2010年1-2月号的《外交》杂志上评论了奥巴马的外交政策。他认为,奥巴马在上任不到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沈镭  高天明  程新  
欧盟是世界资源的主要进口地区,年资源进口量均超10亿t,欧盟经济发展受资源约束严重。近年欧盟资源外交呈现了新的变化,2008年11月4日欧盟委员会发布了欧盟资源的总体原材料战略——《欧盟原材料倡议》,标志着欧盟资源政策的新走向。在对欧盟资源供需状况、资源政策走向分析的基础上,得到了欧盟战略资源稀缺,而中国等少数国家储量丰富;欧盟新能源技术发展快速,而中国刚刚起步。因此,中欧在战略性资源、农产品资源等具有较高的互补性,在化石和新能源技术方面具有巨大的发展潜力。提出了驱动欧盟资源外交的5个主要力量,这些力量为欧盟资源外交营造了良好的氛围,加强了谈判的力量,提供了安全的资源外交环境,并确保了欧盟资源...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郭锐  凌胜利  
民族主义作为一种情感归属和价值诉求,大多兴起于社会转型与断裂时期,以其模糊性赢得了广阔的生存空间,其黏合性彰显了巨大的工具价值。现代化推动了当前韩国民族主义的兴起与发展,其主要采取宣扬民族文化优越性、寻求历史荣光与付诸现实政策等建构方式。其间,经过诸多危机事件的碰撞,韩国民族主义逐渐形成了从民族情感到民族意识形态的广泛领域,在现实政策中不断得以强化,并通过对外交决策机制的介入、社会氛围的营造、意识形态的塑造等深刻影响着韩国外交政策。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大军,张建平,王辛  
前苏联解体后,蒙古国基于自身实际构建的“多支点”全方位外交政策,已经对我北部战略安全环境产生了一定影响,分析蒙古国外交政策的动因、走向及其趋向,制订符合我国国家利益的应对措施,已经成为当前国家战略的一项重要课题。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鲁义  
联合政权时期的日本政治[日]东海大学河上民雄鲁义译1993年夏季的众议院选举之后,持续38年之久的自民党一党执政宣告结束,日本政治进人了不稳定的联合政权时期.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内阁首相4次易人,足以说明这种状况。村山政权的诞生,使1955年以来历时...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束金星  
隐喻是一种认知现象,是语言系统的再生机制,语言隐喻本质上是隐喻思维在语言中的表现。隐喻思维是对变化中的现实进行概念化的重要工具,人们通过隐喻理解抽象概念与复杂状况,因而隐喻思维广泛应用于政治实践,为政治问题的分析与解决提供新的思路。本文结合认知理论,从语言学角度对"9.11事件"后美国外交政策中所蕴涵的隐喻思维进行解读,认为目前美国外交正处于调整期,外交政策趋向强化单边主义,这一变革将对国际关系产生重要的影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