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52)
- 2023(7573)
- 2022(6380)
- 2021(5707)
- 2020(4852)
- 2019(10818)
- 2018(10212)
- 2017(19601)
- 2016(10967)
- 2015(11878)
- 2014(11632)
- 2013(11473)
- 2012(10612)
- 2011(9722)
- 2010(10161)
- 2009(9666)
- 2008(8693)
- 2007(7402)
- 2006(6437)
- 2005(5419)
- 学科
- 济(44806)
- 经济(44752)
- 管理(31043)
- 业(30676)
- 企(24730)
- 企业(24730)
- 方法(22421)
- 数学(19898)
- 数学方法(19714)
- 学(11800)
- 农(11728)
- 财(11390)
- 中国(10314)
- 贸(9976)
- 贸易(9974)
- 易(9694)
- 业经(9594)
- 农业(8158)
- 融(7352)
- 金融(7351)
- 技术(7209)
- 环境(7160)
- 制(7132)
- 务(7107)
- 财务(7103)
- 财务管理(7092)
- 地方(6961)
- 企业财务(6825)
- 理论(6613)
- 银(6589)
- 机构
- 大学(167024)
- 学院(163610)
- 济(65365)
- 经济(64296)
- 管理(60155)
- 研究(58426)
- 理学(53872)
- 理学院(53171)
- 管理学(51994)
- 管理学院(51736)
- 中国(40991)
- 科学(39749)
- 农(37978)
- 京(34111)
- 所(31579)
- 业大(31371)
- 农业(30744)
- 研究所(29643)
- 财(27541)
- 中心(24795)
- 财经(23314)
- 江(22937)
- 经(21439)
- 范(21392)
- 师范(21019)
- 农业大学(20948)
- 经济学(20701)
- 北京(20547)
- 院(20443)
- 经济学院(18906)
- 基金
- 项目(118254)
- 科学(92417)
- 基金(87860)
- 家(80722)
- 国家(80061)
- 研究(76693)
- 科学基金(66843)
- 社会(50912)
- 社会科(48261)
- 社会科学(48247)
- 基金项目(47332)
- 自然(46161)
- 省(45607)
- 自然科(45185)
- 自然科学(45164)
- 自然科学基金(44409)
- 划(39760)
- 教育(35936)
- 资助(35079)
- 编号(27630)
- 重点(27176)
- 部(26188)
- 创(24911)
- 计划(24555)
- 发(24421)
- 科研(23647)
- 创新(23319)
- 教育部(21876)
- 业(21816)
- 国家社会(21538)
共检索到22419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秀石
“金权政治”再次发展为日本国民对政党政治和政府机构的信任危机。日本政党右倾化,出现了国家主义威胁议会政治、“文官”无力统制军方等危险征兆。近年“安全神话”的破灭导致价值观崩溃,丧失社会安全保障感的日本民众对内寻求精神寄托和期待改革,社会不稳定因素膨胀。少数政治家为转移国内矛盾,取悦对政府不满、对外寻求发泄对象的国民,迎合媒体煽动起来的排外情绪,争取政治资源,损害中日关系。
关键词:
日本政治 中日关系 金权政治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李鹏
陈水扁和民进党当局上台以来,政治危机频繁发生,其中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台湾的政治体制和民进党内的制度不完善,民进党当局利用这种制度上的不完善来谋取党派和个人的私利。制度性因素导致政治危机具体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台湾政治体制中存在权责不清的问题,民进党内缺乏党政协调机制;台湾的政治制度中缺乏对权力进行有效监督和制衡的机制,导致权力滥用和腐败现象出现;在出现政治危机和争端时也缺乏相应的制度来缓解危机和解决争端。
关键词:
陈水扁 民进党 政治危机 法律制度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郑腊香
政治因素对中欧经贸关系产生了消极影响。欧债危机下,出于对全球化发展的忧虑,为了维系与美国的紧密关系、主导未来的中欧投资关系,欧盟仍拒绝承认中国的完全市场经济地位、尚未解除对华军售禁令、继续限制对华高科技出口,并将国际投资问题政治化。中国需要在非政治敏感领域同欧盟加强合作:在资源问题上加强与欧盟的沟通协调,鼓励中国中小企业到欧盟投资、同欧盟中小企业开展能源领域的科技创新合作,鼓励欧盟成员国企业积极参与中国城镇化进程、到中国投资兴业,运用世贸组织规则纠正欧方的对华不合理政策,并通过中欧经贸协定和中欧投资协定谈判维护中国利益,从而避免政治因素的干扰,实现中欧"双赢"。
关键词:
中欧经贸关系 政治因素 欧洲主权债务危机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张沱生
2012年秋钓鱼岛争端的激化在中日间引发了一场严重的安全危机,中日两国一度走到了军事冲突的边缘。2014年底,经过艰苦努力,中日双方达成四点原则共识,两国关系走出最危险的阶段,开始趋向稳定与改善。然而,中日关系仍然存在重大分歧并面临新的挑战。只有进一步落实四点原则共识,切实管理好两国的海上争端、历史摩擦,继续恢复与加强对话交流和尽力开展一切可能的合作,中日关系才有望逐步恢复正常状态,重新走上构建战略互惠新型关系的正确道路。
[期刊]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作者]
安尼卡·布莱德斯著姆 散尼科·奎柏斯 闫健
并非所有的政策失灵都会引发政治危机。那么,为何会出现这样的差异呢?针对这个问题,本文从危机管理的三个视角进行了阐述,并将其运用到对两个案例的分析之中。本文认为,不同的政治化模式影响了政治危机的界定过程。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杨丹辉
日本银行危机的原因及其影响中国社会科学院财贸所博士杨丹辉90年代中期以来,日本金融业很不景气。金融机构的呆帐全面上升,据日本大藏省估算,到1995年底,日本金融机构拥有的不良债权已达40-50万亿日元,占同年日本GNP的8%以上。同时,金融机构的资信...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周泳宏 王璐
国际政治冲突对经济的影响,一直以来都是学者关注的重点。近年以来,我国与周边国家的政治冲突时有发生,但国内的实证分析较少。本研究以中日关系为例,选取钓鱼岛争端和靖国神社参拜等事件,研究政治冲突对贸易的影响。基本识别、双重差分及配对分析表明,中日间政治冲突对日本向中国的出口造成负面影响,而短期效应相对显著。具体而言,在冲突发生后第一个月,日本出口中国商品额的增长幅度是同期日本出口美国和韩国、以及除中国以外世界其他地区的80%到90%左右。本文所揭示的政治冲突短期效应意味着紧密的经贸关系可以一定程度缓解政治冲突的影响,也说明中国消费者对日本品牌有较高的忠诚度。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臧秀玲 宋小霞
日本政治文化的多元性特点,表现为日本外交政策的两面性和暧昧性;对外寻求在国际体系中“各得其所,各安其分”的等级观,极力向外扩张,寻求扩大自身的国际影响力;神道教主要体现在对外交决策制定人员及外交政策的牵制作用;“耻感文化”使日本外交具有敏感性,很大程度上是对外部世界行为的被动反应,同时也使日本外交很少考虑道德问题;“集团主义”表现为在国际交往方面十分谨慎和追求与强国的结盟。
关键词:
日本 政治文化 外交政策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锡良 胡正
在引发银行危机的诸多因素中,除了银行自身财务状况、内控机制等内部因素外,宏观经济形势、资产价格波动、公共政策等外部因素对银行危机有重要影响。从银行业面临的宏观经济环境、信贷膨胀及资产价格、政府公共政策等三个方面对银行危机生成影响进行系统梳理和剖析,基本结论为:银行体系运行长治久安的基础在于宏观经济形势稳定和健康,所以银行业必须支持经济结构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
银行危机 外部因素 公共政策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雪莲
地缘环境是影响一个国家发展以及国家关系的稳定制约因素 ,是不可忽视的。中日两国作为地缘上非常接近的国家 ,其关系必然离不开地理环境的影响和制约。从两国所处的自然地理状况入手进行分析、探讨两国地缘政治关系的变化和美国这一地缘制衡力量对现实中日关系的影响 ,在两国利益上的共同点和难以解决的矛盾点都存在的情况下 ,两国关系只能是有限合作、有限冲突 ,但合作应是两国关系的主流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徐万胜 栗硕
自21世纪以来,日本逐渐将防御重点由东北转向西南,其中明显带有防范与遏制中国的战略意图。通过调整防卫体制与深化日美同盟,日本正在形成事实上的"西南防御"战略。2010年版《防卫计划大纲》的出台更进一步推动了其强化"西南防御"的战略部署。日本构筑"西南防御"体系的行为,严重削弱了中日两国间的战略互信基础,并对中日关系的发展造成了阻碍。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姜跃春
随着日本新安保法的实施,日本对外作战的动向凸显,中日之间从对抗演变为战争的可能性难以排除。如果说过去中国是日本的潜在对手,如今中国业已成为日本备战的主要目标。日本内外环境的种种变化表明,合作与对抗并存,对抗大于合作将成为未来中日关系的"新常态"。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卢国学
日本在野党为当代中日关系的奠定,起到了不可或缺的作用。日本在野党出于政治上的远见卓识、对选民愿望的尊重、议会斗争的需要,坚持中日友好大方向,大力推动民间友好往来向官方发展,并根据执政党的不同主张和对华政策决定是给予适当地配合、还是进行针锋相对的斗争。日本在野党为当代中日关系所做的贡献给未来以启示,中日友好是历史潮流,逆流而动必被历史车轮所倾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