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231)
2023(14239)
2022(12065)
2021(11012)
2020(9245)
2019(20458)
2018(19945)
2017(38332)
2016(20753)
2015(22850)
2014(22727)
2013(22141)
2012(20879)
2011(19249)
2010(19962)
2009(18891)
2008(18734)
2007(17107)
2006(15429)
2005(14254)
作者
(60961)
(51287)
(50914)
(48527)
(32933)
(24277)
(22940)
(19494)
(19253)
(18529)
(17878)
(17090)
(16994)
(16453)
(16385)
(15576)
(15184)
(14946)
(14781)
(14752)
(13119)
(12654)
(12326)
(11891)
(11503)
(11501)
(11417)
(11111)
(10369)
(10133)
学科
(97834)
经济(97716)
管理(69325)
(62016)
(53057)
企业(53057)
方法(33223)
数学(28512)
数学方法(28106)
(25319)
中国(24470)
(22461)
(22192)
地方(22081)
业经(20900)
(20830)
技术(17144)
(16710)
银行(16676)
(16225)
金融(16221)
(16075)
(15654)
(15180)
贸易(15169)
(14858)
(14693)
(14554)
财务(14516)
财务管理(14483)
机构
大学(305256)
学院(304490)
(135460)
经济(132733)
管理(112711)
研究(111078)
理学(95828)
理学院(94680)
管理学(93117)
管理学院(92506)
中国(84106)
(66222)
科学(64768)
(63578)
(56940)
研究所(51124)
财经(50846)
中心(48806)
(48712)
(48494)
(46027)
经济学(43059)
业大(41378)
北京(40112)
(40080)
(39332)
师范(38940)
经济学院(38234)
农业(37866)
(37532)
基金
项目(194655)
科学(154923)
基金(143027)
研究(142341)
(124880)
国家(123859)
科学基金(106039)
社会(93516)
社会科(88740)
社会科学(88718)
(75336)
基金项目(73841)
自然(66931)
自然科(65429)
自然科学(65406)
教育(64997)
自然科学基金(64287)
(63347)
资助(58511)
编号(54873)
成果(46895)
重点(44562)
(43797)
(42670)
(42357)
(40018)
课题(40011)
创新(39962)
国家社会(39404)
(38066)
期刊
(161772)
经济(161772)
研究(98506)
中国(64477)
(52163)
管理(46983)
学报(46449)
(45073)
科学(44147)
大学(35865)
学学(34067)
(33893)
金融(33893)
教育(31376)
农业(29894)
财经(26846)
经济研究(26778)
技术(25885)
业经(23348)
(23233)
问题(20029)
(16807)
技术经济(16394)
(15591)
世界(15087)
国际(15068)
现代(14475)
统计(14143)
(14034)
科技(13947)
共检索到48020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刘轩  
面对新冠疫情的严重冲击,日本政府通过空前财政支持,日本银行辅以超额基础货币支持等公开市场操作,一定程度上抑制了企业大规模破产、大量工人失业和严重经济衰退,同时也直接带来了日本股市的空前繁荣。但过度财政刺激极大加重了日本政府的国债负担,长期"超量化宽松"的金融政策严重扭曲了市场的资源配置功能,极大削弱了日本市场经济体制的政策应对弹性和抗打压能力,事实上形成了一种变相向国民征税的市场外循环体系和制度性扭曲。
[期刊] 财政研究  [作者] 冯俏彬  韩博  
新冠肺炎疫情的发生对我国财政经济造成重大冲击。本文基于当前疫情发展信息,初步评估其对2020年财政收支的影响程度。研究发现,新冠肺炎疫情将导致2020年财政减收增支在1.2—1.7万亿元之间,做好今年的财政平衡工作"压力山大"。因此本文提出,要财政收入、财政支出、赤字债务"三管齐下"、多措并举,一方面调整支出结构,提高赤字率和债务规模,另一方面积极挖掘收入侧的潜力,提高财政部门对于政府收入的统筹安排能力,努力谋求2020年财政收支基本平衡,全力支持国民经济实现"六稳",保持经济社会稳定。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郭田勇  孙光宇  
新冠肺炎疫情在春节期间爆发,又发生在有九省通衢之称、作为重要交通枢纽的武汉,特殊的时点、特殊的地点,使得新冠肺炎疫情在全国迅速蔓延,对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程度的负面影响,这种影响在经济领域表现得尤为明显。从短期来看,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对于我国经济的短期影响较大;从长期来看,在我国经济结构进一步优化,市场调节能力进一步加强,政府部门迅速出台的多项应对肺炎疫情的有利举措的情形下,此次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于长革  
面对新冠肺炎重大疫情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的巨大冲击,积极财政政策需要进一步加大力度,促进经济恢复和平稳增长。与以往两次经济下行及其相应的积极财政政策取向不同,本轮经济下行主要是因为新冠肺炎疫情这一外力干扰导致经济停摆、有效需求遭到抑制所致,只要疫情结束,经济运行自然会恢复正常。因此,积极财政政策不宜再次启动大规模投资刺激政策,而应该以疫情防控和"纾困"为主,在稳定公共投资规模的基础上,大幅度增加以推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为重点的公共消费支出,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生活需要。
[期刊] 南方金融  [作者] 吴婷婷  朱昂昂  
本文以2003年非典疫情对我国经济的影响为切入点,梳理分析非典疫情对于我国宏观经济、产业发展以及金融市场等方面的影响。在此基础上,通过比较新冠肺炎疫情与非典疫情在传染范围、外部环境、发展阶段和经济结构等四个维度的差异,分别讨论新冠肺炎疫情对我国供给侧、需求侧、金融市场、产业链和供应链、逆全球化的影响,以此探究新冠肺炎疫情在国内爆发时期以及在全球蔓延时期给我国经济带来的两次不同程度的负面冲击。克服新冠肺炎疫情影响、促进我国经济社会发展,要在做好疫情防控常态化管理的同时,积极有序地推进全面复工复产,从供需两侧同时发力推动经济增长,充分发挥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作用,完善产业链和供应链布局,以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应对逆全球化影响。
[期刊] 消费经济  [作者] 田盛丹  
本文通过构建可计算的一般均衡模型(CGE)对新冠肺炎疫情所产生的可能冲击场景进行模拟,量化分析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及其应对政策对我国宏观经济和各行业部门带来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三种不同程度的冲击情景之下,GDP增速分别为-4.52%、-8.48%、-11.96%,各经济主体和各行业部门都受到了严重的影响,疫情冲击对于居民消费的负向影响尤甚;财政政策能够有效缓解此次疫情对经济的冲击,政策组合实施之后,GDP增速分别为0.09%、-3.80%、-7.20%,并且政策对各经济主体和部门也有不同程度的提振效果,对居民消费和就业的提振效果较弱。本文建议,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灵活适度的货币政策要协调发力、精准施策,同时要注重发挥政策的引导作用,推动社会投资;多举措提振居民消费和全面强化稳就业措施应当作为目前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此外,要加大力度扶持受冲击较大的行业,加快发展培育新业态产业。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蔡昉  
随着城乡经济体制改革的深化,城市劳动力市场形成一种二元结构:国有企业与非国有经济的就业体制与工资形成机制并存且彼此消长。经济增长速度放慢、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改制导致失业、下岗现象的严峻化,迫切要求深化劳动就业体制改革。本文通过对就业及其体制现状的分析,提出进一步改革从而根本解决失业现象的政策建议。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王璐  罗明忠  
在以习近平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正确领导下,我国的新冠疫情防控阻击战已经取得积极成效。这场疫情对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如何?如何做到疫情防控与经济社会发展两不误?把疫情的负面影响降到最低,保持经济平稳运行和社会和谐稳定,实现党中央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这既是每个经济学人共同的责任和担当,也是我们共同关注的话题。为此,广东经济学会与《南方经济》编辑部于2020年4月3日下午召开"新
[期刊] 银行家  [作者] 姜兆华  
自2019年12月份以来,一场始于湖北武汉、席卷全国的新型冠状病毒(以下简称"新冠")搅乱了中国经济增长步伐。在全球经济下行周期和中美贸易争端叠加影响下,新冠疫情"黑天鹅"事件给中国经济蒙上不确定性阴影,中国经济增长面临更加严峻的挑战。新冠疫情对中国经济的影响究竟有多大?新冠疫情下的中国经济增长究竟何去何从?本文试就此做初步研究和探讨。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贾康  
新冠肺炎疫情明显对我国经济整体产生阶段性的冲击和影响,年内将表现为前低后高的反转态势。2020年的经济增速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第二季度后的经济表现。为在战胜疫情的同时推动高质量经济发展,更加积极的财政政策和适度灵活宽松的货币政策是必要的,并应以突出结构优化为要领,调抑升高的消费物价水平。减税降负应继续强调和实施,适当提升年度赤字率,以及采取配套改革措施降低企业税外负担。地方政府应积极考虑有效投融资,利用好PPP等机制创新,激发企业与市场潜力,提升地方政府社会治理水平。疫情对专项债、房地产走势以及其他具体行业的影响,都需要具体分析认识。我国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复杂性和挑战性表现为:有效市场加上有为、有限政府的合理结合,一定是要以"守正出奇"地提供有效供给的机制创新,来解决超常规发展而实现现代化过程中"追赶—赶超"问题。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张丽芬  李犁  
2020年突如其来的新冠疫情对我国经济社会产生重大影响,仍需各级政府主动出击,全力应对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本文以盘锦市为例,从三次产业、"三驾马车"以及三大收入等方面全方位揭示了新冠疫情对财政经济的影响,从宏观经济数据、调查问卷和财政收支等方面分析了财政经济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与风险,最后提出了强化各种政策组合、挖掘财政自身潜力及争取上级部门更大支持等对策建议。
[期刊] 金融理论与实践  [作者] 安国俊  贾馥玮  
2019年年底至2020年年初,新冠疫情在湖北省发生并向全国迅速蔓延。截至目前,在中央有力领导下疫情得到阶段性控制,但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容忽视。通过梳理疫情发生对经济产生的影响以及国内外各界解决问题的相应举措,探讨如何完善财政金融、货币政策、社会治理、公共安全治理机制等促进经济的恢复,金融如何发挥"经济助推器"和"社会稳定器"作用,并对防范相关风险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统计研究  [作者] 张友国  孙博文  谢锐  
本研究综合应用投入产出模型和可计算一般均衡模型评估了新冠肺炎疫情从需求侧和供给侧冲击我国经济产生的直接和间接产业链效应、反弹效应以及短期与长期的综合效应。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基准水平,短期内(2020年)疫情的需求侧产业链效应可导致国内生产总值(GDP)下降3.3%,而不同情景下供给侧产业链效应可使GDP下降6.4%~12.8%,但反弹效应能分别抵消需求侧和供给侧产业链效应的50%和65%;相较于基准水平,如不采取干预政策,疫情的供需综合冲击将使GDP在短期内下降5.9%~6.5%,长期内(2021—2035年)下降7%;疫情冲击不同行业引起的经济系统损失差异较大,其中建筑业、批发零售业和房地产业等行业应引起关注;短期内,实施稳就业和稳投资政策,将劳动投入损失控制在较小程度,投资规模恢复到基准水平的95%以上,则可使我国经济实现1.41%~2.96%的增长;长期内,采取稳就业、稳投资措施可在长期内将GDP相较于基准水平的降幅维持在1.5%~2.5%之间;采取稳就业和适度扩张性投资可在长期内使GDP逐渐收敛于基准水平,但可能不利于优化产业结构。因此,进一步释放经济体系反弹效应以及稳就业、稳投资是应对疫情经济影响的重要措施。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李强  
这次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警醒我们,我国的经济发展可能遭遇不可预见的风险,因而增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风险应对能力将成为完善我国经济发展理论的新课题。近年来兴起的韧性经济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理论选择。韧性经济理论源于人们对于生态世界观和非线性认知的加深,目前已经形成分析突发性危机的工程型韧性经济与持续性变化的生态型韧性经济两种研究路径。本文在介绍、分析韧性经济理论的来源与内容的基础上,运用韧性经济理论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影响下的经济发展进行了预测,认为我国经济将经历一个短暂反弹、短期下调、长期向好的发展路径。最后提出发展韧性经济不仅可以降低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对于我国经济的负面影响,也可以更为有效地应对其他类型的危机,而发展我国韧性经济需要采取认知经济发展的非线性、重构经济风险来源、选择长期韧性经济发展路径等方法。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程辉  
为应对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降低疫情对企业冲击影响以及引发的经济风险,国家迅速出台了应急性税收优惠政策措施。税收政策作为国家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重要的宏观调控工具,在抗击疫情中具有其他政策不可替代的独特优势。战疫情、促发展,税收支持是一支重要力量。本文详细阐述了我国现行战疫情、促发展实施的税收优惠政策现状,在综合分析我国当前应对疫情税收优惠政策存在缺陷的基础上,从改革完善税收优惠政策制度、突出扶持重点、提升税收政策治理效能、税收政策选择要精准兼顾平衡等四个方面对疫情下如何发挥税收支持作用提出了相关建议和完善措施。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