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21)
- 2023(7222)
- 2022(5772)
- 2021(5199)
- 2020(4468)
- 2019(9838)
- 2018(9790)
- 2017(18738)
- 2016(10126)
- 2015(11084)
- 2014(10952)
- 2013(10991)
- 2012(10194)
- 2011(8928)
- 2010(9455)
- 2009(8997)
- 2008(9440)
- 2007(8740)
- 2006(7936)
- 2005(7336)
- 学科
- 业(66359)
- 企(62496)
- 企业(62496)
- 济(49076)
- 经济(49005)
- 管理(46959)
- 业经(22790)
- 方法(20186)
- 农(19229)
- 财(19131)
- 务(16206)
- 财务(16193)
- 财务管理(16183)
- 企业财务(15307)
- 农业(14661)
- 技术(14133)
- 数学(12876)
- 数学方法(12759)
- 策(11534)
- 和(11057)
- 划(10768)
- 制(10564)
- 企业经济(10469)
- 理论(10321)
- 经营(9812)
- 技术管理(9668)
- 中国(9478)
- 体(9098)
- 体制(8087)
- 贸(8075)
- 机构
- 学院(159347)
- 大学(154894)
- 济(69022)
- 经济(67995)
- 管理(64892)
- 理学(55632)
- 理学院(55069)
- 管理学(54389)
- 管理学院(54087)
- 研究(50630)
- 中国(40649)
- 财(32526)
- 京(32118)
- 农(30394)
- 科学(30219)
- 所(26431)
- 财经(25896)
- 江(25668)
- 农业(24136)
- 研究所(23767)
- 经(23476)
- 业大(23374)
- 中心(21818)
- 经济学(20520)
- 北京(19950)
- 商学(19580)
- 州(19440)
- 商学院(19409)
- 财经大学(18920)
- 经济学院(18523)
- 基金
- 项目(99391)
- 科学(80103)
- 基金(73769)
- 研究(73009)
- 家(63487)
- 国家(62845)
- 科学基金(55338)
- 社会(48474)
- 社会科(45819)
- 社会科学(45804)
- 省(39735)
- 基金项目(39123)
- 自然(35754)
- 自然科(34996)
- 自然科学(34984)
- 自然科学基金(34462)
- 划(31966)
- 教育(31952)
- 业(29125)
- 资助(29040)
- 编号(28012)
- 创(24215)
- 部(22110)
- 成果(22096)
- 重点(21985)
- 发(21826)
- 创新(21647)
- 国家社会(19848)
- 制(19819)
- 课题(19042)
共检索到24196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董长芝
日本帝国主义在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武装占领了全东北,1932年又在关东军策划操纵下,成立了满洲国傀儡政府(以下简称“伪满政府”或“伪满”)。从此,东北便沦为日本殖民地。为了把东北变成它扩大侵华战争和发动太平洋战争的大陆兵站基地,日本对东北经济实行了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朱绍文
本文利用日伪档案资料对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东北的经济侵略活动做了具体的概括。文中将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活动分为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帝国主义非法抢夺我东北四官银号;1932年—1936年,日帝建立为军事掠夺服务的货币金融体系;1937年—1941年,日帝实施第一次产业开发五年计划及太平洋战争爆发后日帝对我东北疯狂掠夺四个时段加以论述,揭露了日本帝国主义掠夺我国经济富源的罪行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朱绍文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于铁 张文刚 刘传军
1904年2月至1905年9月,发生在中国土地上的一场争夺殖民地的战争,以日本战胜俄国而结束。从此,中国东北逐步落入日本军国主义的铁蹄之下,任其掠夺、蹂躏。为控制东北经济命脉,掠夺战略物资,日本军国主义在进行军事侵略的同时,发动了一场疯狂的经济金融战争。发动货币战争掠夺金融财富日俄战争时,日本为支付军费,在东北战领地发行1.5亿元军票强制流通,并野蛮规定,日本军票一元与晚清银元一元等值通用,以不兑换纸币换取实银,掠夺了东北民众巨额财富。日俄战争结束后,日本横滨正金银行利用清理军票之机在东北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安成日
略论日本帝国主义在我国东北的“经济开发”安成日日本帝国主义对我国东北的所谓“经济开发,始于1905年日俄战争之后,结束于1945年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败投降,前后历时40载,留下了一大批殖民遗产。怎样认识这个殖民遗产?对此,历来存在着不同的看法。日本某...
[期刊]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作者]
刘成虎 高宇
1935年国民政府实施的币制改革即法币改革,是中国近代史上最有影响的事件之一,也是在当时复杂的国际关系背景下进行的。此次币制改革得到了英、美两国的支持,但却引起了日本军事当局的极大震动,遭到了其有预谋的排击和破坏。该文主要利用日文原始文献资料,探讨币制改革过程中日本军部所进行的干预,进而透视币制改革的意义以及对当时中日关系的影响。
关键词:
法币 币制改革 破坏干预 中日关系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张国辉
19世纪90年代末,帝国主义对华作更大范围侵入,中国近代矿业面临严重威胁。一些非常有发展前途的大矿先后被列强渗透、控制和霸占。辽宁抚顺、烟台煤矿就是在它们开始迈上使用机械和机械动力进行开发时,受到了帝俄和日本帝国主义的干扰和占领。从此它们被剥夺了为本国民族资本近代煤矿工业的发展提供重大贡献的机会。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颜安生 李顶
作者认为,我国金融业走向国际化是必然趋势,为此,必须做好以下准备工作:第一,有计划、有步骤地引进外资银行;第二,在服务质量、服务设施、人管理水平等方面员素质、尽快向国际水平靠拢;第三,尽快制订《外资银行法》;第四,积极开拓国际金融市场。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于颖
本文在梳理新制度经济学关于企业契约性质理论的基础上,分析了契约不完备性及其对企业契约形式的影响,并探讨了不完备契约的履约机制及其特点,由此得出的结论是:企业无论采取什么样的治理机制,都必须注重能够促进契约当事人相互合作的非正式规则的作用。
关键词:
契约性质 关系契约 履约机制
[期刊] 经济问题
[作者]
桑延海
随着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人类站在了数字之新奇点上,并向数智纪元行进。在数智文明时代,无论是客观事物还是人们的生产生活,似乎都可以通过数字技术进行通约、重组和再造。这意味着原本作为事物之形式或描述事物间关系的抽象的、非本质的数字,已悄然与事物自身发生颠倒且似乎具有了生产力的性质,并构建着人的生产方式和生活方式,甚至与资本共谋而具有支配性。学术界尽管在数字技术兴起之初就进行了积极反思与批判,但数字技术只是在近年来随着数字实践的广度与深度的展开而成为焦点。刘皓琰博士的新作《数字帝国主义》(中国青年出版社,2023年)以数字资本主义、数字帝国主义、数字社会主义和数字人类命运共同体为关键词,对“数字技术在经济社会中的作用”这一问题进行了系统阐述。
关键词:
数字帝国主义 《数字帝国主义》
[期刊] 经济学动态
[作者]
杨玉生 杨戈
近数十年来,在西方经济学界,经济学不断地向其他社会科学学科渗透,形成了许多以经济学方法作为分析方法或体现经济学基本理论的学科,如家庭经济学、人力经济学、法律经济学、教育经济学等。西方经济学家称这种现象为“经济学帝国主义”。他们给“经济学帝国主义”下了这样的定义:经济学是对包括诸如消费者选择、企业理论、(直接的)市场、宏观经济行为等古典问题范围的扩展。经过数十年的扩张和渗透,经济学征服了越来越多的其他学科领域,而且经济学领域本身也发生了革命性的变化。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李国平
一、导言东北地区地处东北亚的地理中心,面积约125万平方公里。这一地域的开发历史较晚,从清朝末年开始,才有大批移民流入,人口渐渐增加,村落逐渐形成。同时,这一地域也作为日本帝国主义的大陆侵略政策和沙俄南下侵略与扩张政策的争夺对象地域。由于日本和沙俄的...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陈景彦
[期刊] 管理评论
[作者]
王勇 庄贵军 周筱莲
以顾客的直接投诉行为为研究对象,基于顾客投诉理论与相关研究文献提出8个假设;以对家电产品有直接投诉经历的顾客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共获得159份有效问卷;采用多元回归模型对数据进行分析,探讨了中国家电企业处理顾客投诉的方式对顾客满意的影响及其后果。数据分析结果总体上支持了提出的假设。文章最后对研究结果进行了讨论,并指出了研究结果的理论贡献与实际应用。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盛洪
一、新帝国:战国逻辑的一个结果如果不考虑意识形态,冷战时的力量格局应被描绘为两个超级大国之间的核恐怖均衡。按照基辛格的理论,由于双方都担心对方会进行核报复,所以不轻易发动核攻击;又因为任何常规战争都可能升级为核战争,所以双方尽量避免冲突(基辛格,1972)。美苏两国甚至自觉地利用核恐怖互相制衡。1972年,它们签署了《反弹道导弹条约》,其用意就是将双方暴露在对方导弹攻击的威胁之下,反而促使双方谨慎从事,进而减少核战争爆发的可能性。事实证明,核恐怖均衡是起作用的。自二战结束到苏联解体的近50年间,除了一些局部战争,世界基本上是和平的;尤其是,美苏之间没有打过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