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699)
- 2023(12502)
- 2022(10449)
- 2021(9358)
- 2020(8000)
- 2019(18573)
- 2018(18154)
- 2017(35459)
- 2016(19335)
- 2015(22178)
- 2014(22509)
- 2013(22445)
- 2012(21277)
- 2011(19751)
- 2010(20107)
- 2009(19303)
- 2008(19212)
- 2007(17934)
- 2006(16006)
- 2005(14895)
- 学科
- 济(102729)
- 经济(102619)
- 管理(60829)
- 业(54352)
- 企(45389)
- 企业(45389)
- 方法(39122)
- 数学(34129)
- 数学方法(33845)
- 财(24351)
- 中国(23640)
- 农(22221)
- 地方(21859)
- 制(21843)
- 业经(20558)
- 学(19961)
- 贸(16089)
- 贸易(16079)
- 融(15928)
- 金融(15923)
- 银(15786)
- 银行(15759)
- 易(15523)
- 体(15244)
- 行(15073)
- 务(14443)
- 财务(14404)
- 财务管理(14366)
- 农业(14166)
- 地方经济(14056)
- 机构
- 大学(301864)
- 学院(298789)
- 济(136081)
- 经济(133371)
- 管理(110540)
- 研究(105511)
- 理学(93284)
- 理学院(92222)
- 管理学(90855)
- 管理学院(90257)
- 中国(81481)
- 财(65369)
- 京(63117)
- 科学(60051)
- 所(54320)
- 财经(50913)
- 研究所(48403)
- 中心(47290)
- 江(47048)
- 农(46761)
- 经(45869)
- 经济学(43968)
- 北京(40314)
- 业大(39909)
- 经济学院(39247)
- 范(38733)
- 师范(38411)
- 财经大学(37422)
- 院(36893)
- 州(36642)
- 基金
- 项目(183430)
- 科学(144465)
- 研究(135688)
- 基金(134009)
- 家(115483)
- 国家(114528)
- 科学基金(97603)
- 社会(88721)
- 社会科(84151)
- 社会科学(84124)
- 省(70399)
- 基金项目(70066)
- 教育(62242)
- 自然(60237)
- 划(59128)
- 自然科(58804)
- 自然科学(58786)
- 自然科学基金(57766)
- 资助(55126)
- 编号(54062)
- 成果(45976)
- 部(42011)
- 重点(41601)
- 发(40216)
- 课题(38153)
- 制(37754)
- 创(37427)
- 国家社会(37147)
- 教育部(36526)
- 人文(35306)
- 期刊
- 济(162299)
- 经济(162299)
- 研究(97506)
- 中国(60160)
- 财(53366)
- 学报(44648)
- 农(42859)
- 管理(42444)
- 科学(41087)
- 大学(34254)
- 融(33103)
- 金融(33103)
- 学学(32308)
- 教育(28485)
- 财经(28226)
- 农业(27665)
- 经济研究(26232)
- 技术(25536)
- 经(24385)
- 业经(23209)
- 问题(21199)
- 贸(17333)
- 技术经济(16844)
- 世界(15187)
- 国际(14975)
- 理论(14935)
- 统计(14749)
- 业(14640)
- 商业(14039)
- 现代(13785)
共检索到4692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赵放
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及其经济萧条的长期化,决定了日本市场经济制度转型的必要性。转型的原则应该是最大限度地尊重市场经济规律,以市场机制为基础,发挥制度的功能。而转型动力的大小,主要取决于内外部环境对市场经济制度产生冲击的性质。转型的根本方向是要通过增强日本市场经济制度的适应性来提高其质量。
关键词:
日本市场经济制度 转型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綦彦臣
在比较经济学中,制度被做了这样的描述:制度是人类设计的,构造着政治、经济和社会相互关系的一系列约束,制度是由非正式的约束和正式的法规组成,前者指道德的约束、禁忌、习惯和行为准则,后者则是由宪法、法令、产权组成。经济制度在现代经济生活几乎涵盖了制度的概念,但对于非市场经济来说,经济制度的组合在与意识形态粘着的同时基本上是一个国家的经济体制状况。从理论角度讲,我国采用市场经济机制已是明智的经济学人的共识,如何认识新的、旧的经济体制与市场经济的关系也将成为我国以后经济制度变迁成功与否的关键。
[期刊] 财经研究
[作者]
汪良忠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以公有制为基础的市场经济制度。通常认为,“以公有制为基础”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别于资本主义市场经济的分水岭,是我国社会主义性质的根本保障。但是,怎样才叫做“以公有制为基础”呢?迄今尚无确切的理论说明。对于这个问题,人们一般从公有制经济的主体地位去加以理解。而所谓主体地位,则是指公有制经济在所有制结构中所占的比重,其数量底线为50%。本文将阐明,这种理解将阻碍我国市场取
[期刊] 当代财经
[作者]
俞宪忠
著名的科斯定理不仅是物权定理,更重要的还是作为劳动力自主产权的人权定理,劳动力自主产权是自由劳动者对自身劳动创造能力所完全拥有并可自由掌控的一组权利束,并主要由劳动力自主所有权、使用权、处置权、交易权、收益权五大要件构成。经济学意义上的劳动力自主产权,其实就是政治学、社会学和法学意义上的基本人权,所有发展需求最终都能还原为自由公民自主发展的主体权利诉求。衡量社会文明程度的根本标尺,就是这种具有革命意义与和谐指向的人的解放程度———主体自由度,对国民大众主体发展权利的制度尊重和法权保护,永远具有首要性和基础性,劳动力自主产权内涵包括非常重大的发展价值和变迁意义。
关键词:
劳动力 自主产权 权利束 自由度 人权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朱希刚 陈凡
一、市场经济制度建设的基本要求 迄今为止,国内大多数人都同意“市场经济是资源配置的一种形式”这样的论点。这一结论是正确的,但尚不完整。严格地说,市场经济是配置的一种形式,但它首先是资源占有的一种形态。从静态的观点看,市场经济存在的本身就包含着这样的前提:人类社会发展到这样的阶段,生产已社会化,广泛存在着分工,资源或社会上已形成的财富(包括生产资料、产品与服务)为受到法律保护并由全社会承认的不同所有者所占有,这些所有者对于自身拥有的资源或财产具有处置权和收益权,他们作为经济主体(生产者与消费者)活动时的行为目标是实现利益最大化(利润最大化或效用最大化),从动态的观点看,正是在上述形态的前...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张建君
把市场经济看做是层次性的制度安排和把市场经济等同于一般均衡的价格机制,是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与西方经济学市场经济理论认识上的根本差异。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不同的经济转型模式。中国的“双主题阶段转换式”模式获得了成功,但俄罗斯一步到位的“休克疗法”转型模式则彻底失败了。市场经济制度层次性的认识,不但能够解释中国经济转型的顺利发展,而且提供了正确把握改革次序的理论基础。随着转型的不断深化,从市场经济制度层次性的角度能更好地把握中国改革的次序性选择和转型对策。
关键词:
层次性 次序性 经济转型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余云辉
没有伟大的理论就没有伟大的实践。目前中国经济增长率不断降低,宏观经济步入进退维谷、增长乏力的困境之中。实际上这是目标、制度与政策三个层面的问题长期累积的结果。因此,全面解决中国经济问题也需要从中国经济的目标、制度与政策三个层面寻求正确的方向和对策,需要经济理论总结和制度创新。本文基于上述分析,从多个纬度对中国建设社会主义有组织的市场经济制度做了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
社会主义 有组织 市场经济 制度建设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李英东
建立与完善国家与市场之间良性互动关系的制度结构,是一国经济持续增长的关键。在改革新阶段,要实现中国经济持续增长,解决收入分配差距过大、内需不足等深层次问题,重构现代市场经济制度结构,就需要完善财产权保护制度,实行平等保护各类经济主体、各种形式资产的产权;在约束政府权力、改善对政府自身监管的同时,提升国家提供基础性社会服务的能力,完善市场监管体系;通过重构与完善要素市场的定价和竞争机制,进一步深化市场体制改革;发挥公民社会对市场制度结构的良性作用。
关键词:
国家 产权制度 制度结构 公民社会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沈开艳 钟祥财 陈建华 张晓娣 张申 徐昂 文雯
本文通过对建国以来所有制结构与基本经济制度演进的总结,重点探讨了改革开放以后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体系的互动关系,论证了两者对生产力发展的共同促进必须立足于社会主义初级这个最大现实。本文指出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运行的完善,需要从改革国有经济出发,以深化公有制经济为重点,降低非公有产权的非经济性成本,尤其要加强对各类产权的平等保护。在农村土地制度改革中,应保证农民作为集体成员对村庄集体土地享有平等的占有权和独立的使用权,促进农村和农民的富裕。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杜辉
经济自由,作为一种经济思想和制度规则,是与经济统制相对立的。它是指经济活动处于自然,自动的状态,而不是采取行政管制状态。经济自由与市场经济一样不是资本主义的专利,恰恰相反,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应该具有更充分的经济自由,更加充满生机和活力。为从根本上突破传统观念和传统计划经济模式,确立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制度,必须还经济自由以应有的地位。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Richard W.Carney 刘爱民
随着经济的不断成长和成熟,中国是否正在形成一种类似于其他富裕国家的制度模式?通过考查富裕国家现代资本主义体制的起源,以及这种体制的形成如何受利益集团的影响,我得出了这一研究对于中国的启示。特别地,我认为中国相似于欧洲大陆资本主义的程度远远超过英美,而且这情形很可能在一定时间内并不会变。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彩虹
吃饱了,要什么?──关于人类消费与市场经济制度关系的断想陈彩虹[高级经济师中国建设银行总行北京100032]这篇随笔将定位于人类消费与市场经济制度关系的思考上。经济学里有种观点认为“消费决定生产”,但至今我们许多人的平常想法,同时包括一些经济学家们的...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贾爱明
作为实行社会市场经济制度的国家,德国政府在保证市场自由竞争的同时,校正由于市场自由竞争导致的社会收入分配的差距,使竞争和经济增长的好处让全体人民都能享受,实现了政府、市场、社会三大领域良性互动。中国新一轮改革需要借鉴德国社会转型的成功经验,以更大的勇气和智慧突破既得利益集团的阻碍,继续深化相关改革。
关键词:
德国 社会市场经济制度 中国 新一轮改革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