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650)
- 2023(15111)
- 2022(12929)
- 2021(11773)
- 2020(10305)
- 2019(23445)
- 2018(22902)
- 2017(44902)
- 2016(24053)
- 2015(26853)
- 2014(26693)
- 2013(26468)
- 2012(24310)
- 2011(21790)
- 2010(21551)
- 2009(19990)
- 2008(19785)
- 2007(17567)
- 2006(14777)
- 2005(12761)
- 学科
- 济(105206)
- 经济(105106)
- 业(71389)
- 管理(70808)
- 企(58345)
- 企业(58345)
- 方法(53809)
- 数学(47755)
- 数学方法(47272)
- 农(28589)
- 财(28042)
- 贸(27692)
- 贸易(27684)
- 易(26891)
- 中国(22859)
- 业经(22185)
- 地方(19653)
- 务(19222)
- 财务(19179)
- 财务管理(19140)
- 学(19075)
- 企业财务(18196)
- 农业(17853)
- 制(16963)
- 技术(16241)
- 融(14490)
- 金融(14487)
- 产业(14462)
- 银(14271)
- 环境(14264)
- 机构
- 学院(350230)
- 大学(349551)
- 济(150686)
- 经济(148100)
- 管理(138838)
- 理学(121808)
- 理学院(120586)
- 管理学(118611)
- 管理学院(117999)
- 研究(114058)
- 中国(83554)
- 京(70795)
- 科学(69719)
- 财(65433)
- 农(63174)
- 所(57574)
- 业大(55920)
- 财经(53981)
- 中心(53166)
- 研究所(52679)
- 农业(50568)
- 江(49627)
- 经(49175)
- 经济学(46461)
- 北京(43380)
- 经济学院(42534)
- 院(41181)
- 范(41074)
- 师范(40494)
- 财经大学(40308)
- 基金
- 项目(242973)
- 科学(191387)
- 基金(179369)
- 研究(169542)
- 家(158130)
- 国家(156893)
- 科学基金(134939)
- 社会(109703)
- 社会科(104478)
- 社会科学(104445)
- 基金项目(95558)
- 省(94986)
- 自然(90184)
- 自然科(88203)
- 自然科学(88177)
- 自然科学基金(86653)
- 划(80141)
- 教育(77751)
- 资助(73832)
- 编号(65996)
- 重点(54852)
- 部(54072)
- 发(52113)
- 创(51399)
- 成果(50967)
- 创新(48105)
- 科研(47899)
- 教育部(46325)
- 计划(46024)
- 国家社会(45994)
共检索到48929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梁会君 朱延福
20世纪90年代后期以来,日本对华直接投资(FDI)的结构发生了新变化。本文采用1989-2010年的数据,分析日本FDI和中日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关系,结果表明,日本FDI与中日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水平呈负相关;日本FDI转向以市场为导向,并没有改变中日以垂直产业内贸易为主的贸易模式;中国的实际贸易竞争力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陶涛 王跃生
一般认为日本对中国成本和出口导向的直接投资带来了中日之间的行业内贸易,即中国从日本进口零部件、加工后出口日本的垂直行业内贸易。本文通过机械行业投资与贸易的数据,讨论2000年以后日本对华投资的新趋势是否改变了中日间的行业内贸易结构与贸易模式。结果表明,既有研究认为的中日机械行业的垂直分工体系日渐淡化;对华投资热点的运输机械行业并没有形成典型的东亚式垂直分工体系;要素禀赋差异是中日机械行业内贸易的主要决定因素。
关键词:
日本 对华投资 行业内贸易结构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武齐 陈万华
近年来,中加两国之间已经成为重要的贸易伙伴国,而按SITC标准分类的第七类商品——机电产品的贸易额长久以来在中加进出口贸易中都占据首位。文章对中加机电产品最近10年的贸易趋势进行分析,并运用产业内贸易相关指数对中加产业内贸易程度进行测量和类型的划分,结果表明,中加机电产品以产业内贸易为主,并且表现为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文章利用1990-2009年的数据,对中加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实际利用的FDI、加工贸易在中国的发展以及中加两国人均收入水平对中加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有正效应。
关键词:
中加贸易 机电产品 产业内贸易 影响因素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汉君
本文通过对1992年至2004年中日产业内贸易指数及其变动情况的计算和分析,得出中日产业内贸易综合指数稳定上升的趋势,特别是机械、电子类商品的产业内贸易规模大、程度深。分析了中日产业内贸易发生的原因和特点,进而提出了中日产业内贸易总体规模扩大、机电产业为重点的发展趋势。
[期刊] 商业时代
[作者]
马健美
目前,中日贸易以工业制成品贸易为主,中国对日本出口的工业制成品中的资本/技术密集型产品比重不断提高。本文通过对1999-2005年中日工业制成品贸易的产业内贸易指数的实证分析,得出中日产业内贸易发展迅速。同时,本文也根据中国对日本贸易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李季
近年来,中韩两国已成为彼此重要的贸易伙伴国,而按SITC标准分类的第7类商品——机电产品的贸易额在中韩进出口贸易中都占据首位,成为了中韩贸易的最大宗商品和韩国对华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利用产业内贸易指数对中韩机电产品产业内贸易发展趋势进行分析的结果表明,中韩机电产品贸易以产业内贸易为主,并且其产业内贸易以垂直型为主,而中国在这种垂直型产业内贸易体系中整体居于贸易劣势地位。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丁一兵 刘璐
中国与日本之间的产业内贸易结构特征及其演变,对于中国整体对外贸易结构、经济结构的升级,以及东亚区域经济合作的发展具有重要影响。本文使用SITC四位数项下的7类产品分类数据,基于一般加权模型、技术加权模型和范数模型,计算了中国与日本之间四种类型的成品与零部件产业内贸易结构优化指数,得出产业内贸易优化程度指数;通过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建立VEC模型,旨在检验相关因素对中国与日本之间产业内贸易结构的优化升级是否具有积极的影响。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刘向丽
通过对日本对华制造业FDI与中日制成品产业内贸易关系的实证分析,得出了日本对华制造业投资对中日制成品产业内贸易具有正向推动作用的结论。基于此,我国应加大力度吸引日本制造业对华投资,以加快发展我国的制成品产业内贸易,这无疑有利于我国产业结构和贸易结构的升级,也有利于改善我国在国际分工中的地位。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赵成真 兰天
在金融危机已造成我国对东盟机电产品出口大幅下滑的情况下,如何保持并进一步扩大我国机电产品在东盟市场的现有份额,如何抓住契机提高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单位附加值,进而渐进地开发东盟机电产品高端市场是一个值得深思的问题。本文根据G-L指数测得主要目标国的机电产品贸易为产业内贸易,然后由加权平均法得到中国出口东盟的机电产品表现为低附加值产品。基于此,引入政府支持g变量构建了二阶段博弈模型来阐释扩大现有市场份额的战略实施;而后将事先广义投入K引入利润函数,提供了一条由提高我国机电产品出口单位附加值来深入开发东盟高端机电产品市场的参考路径。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傅钧文 李梁
在2001年,中日两国向对方出口最多的商品均是电机和电器产品,即海关HS分类85章商品,这使得用产业内贸易的方法来分析中日国际分工格局成为可能。本文讨论了产业内部分工与产业内贸易的关系,测算了中国对日本HS85章商品的产业内贸易的指数,比较了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在HS85商品上的产业内贸易的特点。作者认为,中日HS85章商品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决定因素是外国对华直接投资。作者最后认为,只要中国的加工贸易政策不变,中日产业内贸易将进一步发展。
关键词:
产业内贸易 国际分工 中日经济关系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孙丽江
本文以中国机电产品SITC.7部门三位数为研究对象,采用G-L指数、阿奎诺指数和格林纳威的产业内和产业间贸易区分法,对中国1990-2009年的机电产品进出口数据进行计算分析,结果显示中国机电产品SITC.7部门三位数产业内贸易水平质量很低,基本上仍为产业间贸易。因此,创新、人才培养和研发仍是中国机电产品的努力方向。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周宏燕 李彤彤
从 2 0 0 1年开始 ,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再度掀起新浪潮 ,对华投资企业的数量和投资金额急剧增加。这新一轮的日本对华投资热潮 ,在投资领域、投资动机、本地化程度以及竞争方式等方面都表现出与以往不同的特点。
关键词:
日本 对华直接投资 新趋势
[期刊]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刘磊 张猛
本文利用UN comtrade的最新贸易数据对中日产业内贸易的现状进行了分析,发现中日产业内贸易主要集中在制成品,垂直型产业内贸易是中日产业内贸易的主要形式,并且中国在中日产业内贸易中处于劣势地位。日本利用技术优势,通过跨国公司、反向进口以及日本对华出口构建了中日垂直型专业化分工模式,进而形成了中日垂直型产业内贸易。反向进口是指日本在华企业对日本的出口,是中国对日出口的重要组成部分。反向进口商品的类别和结构可以直接反映出中日产业内贸易的相关情况,反向进口和中日产业贸易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关键词:
反向进口 产业内贸易 中国 日本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刘兴坤
日本是我国主要的贸易伙伴和外商直接投资来源国。本文以电气机械产业为例,运用协整检验和误差修正模型分析日本对华FDI对中日贸易以及对我国竞争优势结构所产生的影响。协整检验结果表明,日本对华FDI对中日双边贸易、中日产业内贸易以及中国相对于日本的生产优势和组装优势均存在长期协整关系;误差修正模型进一步检验了日本对华FDI与双边进出口、产业内贸易以及中国竞争优势结构之间的长期和短期格兰杰因果关系。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冯正强 李丽萍
有关外商直接投资的贸易效应已经成为理论界讨论的热点问题,大量文献讨论了投资对贸易流量的影响。本文在前人研究的基础上,采用协整检验及误差修正模型检验,分析日本对华直接投资对于中日双边贸易所产生的效应。结果表明,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与中国对日进、出口均表现为一种显著的协整关系;无论从长期还是短期看,日本对华直接投资与中国对日本的出口具有显著的双向格兰杰因果关系,但与中国对日本进口仅有单向的因果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