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848)
- 2023(6360)
- 2022(5452)
- 2021(5032)
- 2020(4139)
- 2019(9101)
- 2018(9165)
- 2017(17453)
- 2016(9261)
- 2015(10342)
- 2014(9703)
- 2013(9314)
- 2012(8494)
- 2011(7739)
- 2010(7917)
- 2009(7408)
- 2008(7379)
- 2007(7077)
- 2006(6253)
- 2005(5436)
- 学科
- 管理(37347)
- 济(35793)
- 经济(35768)
- 业(34379)
- 企(32067)
- 企业(32067)
- 方法(13793)
- 技术(13075)
- 中国(10917)
- 数学(10840)
- 环境(10799)
- 数学方法(10706)
- 业经(9853)
- 技术管理(9813)
- 财(9509)
- 划(9501)
- 农(8614)
- 地方(8261)
- 制(7445)
- 银(7380)
- 银行(7369)
- 行(7123)
- 理论(7107)
- 学(7049)
- 贸(6911)
- 贸易(6907)
- 策(6764)
- 易(6695)
- 和(6678)
- 融(6656)
- 机构
- 学院(128874)
- 大学(126652)
- 济(52350)
- 管理(52186)
- 经济(51252)
- 理学(44970)
- 理学院(44487)
- 管理学(43842)
- 管理学院(43582)
- 研究(41752)
- 中国(31560)
- 京(25885)
- 财(24053)
- 科学(23975)
- 所(20175)
- 江(19731)
- 财经(18973)
- 中心(18542)
- 研究所(18245)
- 经(17034)
- 范(16981)
- 师范(16872)
- 州(16405)
- 北京(16124)
- 农(15861)
- 院(15681)
- 业大(15660)
- 经济学(15140)
- 商学(14988)
- 商学院(14835)
- 基金
- 项目(84483)
- 科学(67929)
- 研究(64389)
- 基金(60652)
- 家(51880)
- 国家(51400)
- 科学基金(45241)
- 社会(42145)
- 社会科(40033)
- 社会科学(40018)
- 省(34541)
- 基金项目(31945)
- 教育(29555)
- 划(28092)
- 自然(27793)
- 自然科(27163)
- 自然科学(27156)
- 自然科学基金(26688)
- 编号(26011)
- 资助(23498)
- 成果(21155)
- 创(20998)
- 创新(19632)
- 重点(18820)
- 课题(18585)
- 发(18552)
- 部(18045)
- 国家社会(17182)
- 项目编号(16596)
- 制(16449)
共检索到19574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沈海涛 赵毅博
环境外交是日本外交战略的重要一翼。近年来日本为了改善同周边邻国的相互关系,尤其是为了在争取"入常"问题上能得到东亚各国的支持,企图抓住环境保护与国际合作这个国际政治的"第三重要课题",欲从环境外交入手拓展自己的外交空间,提升自身的国际地位。在环境保护领域,中日有着共同的战略利益,也存在需要共同面对的可持续发展的环境和社会课题。环境外交正日益成为中日关系调整的平衡器,对促进相互理解与信赖,调整双边关系起着重要的杠杆作用,也为构筑更高层次的战略互惠关系奠定了基础。日本政府着意改善中日关系、构建战略互惠关系的外交新起点也正是从环境保护合作开始的。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孙传玲
近年来,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美日等国家“印太战略”的出台,在中美战略竞争全面升级的新形势下,东南亚地区的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属性进一步凸显,已成为主要大国博弈的竞技场。“印太战略”背景下,日本以推动构建“自由开放的印太”秩序之名,综合运用经济、政治、安全、技术、价值观、文化等多重外交手段,不断强化与东南亚国家的双边、多边关系,在“高质量”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海洋安全、能源安全等方面开展诸多合作。其中,环境外交作为日本“综合外交力”的重要内容,在认知塑造、影响力提升、价值观传递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为拉拢东南亚国家,日本不断加强对该地区的环境外交,通过设置一系列关涉全球利益的重大议题,如气候变化、海洋塑料垃圾等环境安全问题,给东盟更多的施展空间。但需要注意的是,日本的环境外交始终作为其现实主义外交的重要手段和掩护,服务于其大国情结和强国战略。根据近年来日本政府针对环境领域出台的诸多政策可以发现,日本政府试图通过环境外交体制辅助其实现政治大国、军事化大国的战略目标。这背后有印太战略的指引,有国家安全利益的考量,也有获取国际话语权的期望,更暗含对冲中国的企图。大国权力竞争日益加剧的新形势下,日本对东南亚地区的环境外交明显已经成为日本介入该地区事务与构建大国博弈新场域的重要切入点,沦为其塑造权力结构的战略工具。
关键词:
印太战略 日本 东南亚 环境外交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宫笠俐
冷战结束后,环境议题成为日本谋求"政治大国"地位的重要手段,其纳入日本对外战略框架有着深刻的国内社会背景和国际政治环境,以对外输出资本和环保技术为主要内容的日本环境外交战略在树立环保大国形象及提高国际声誉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但公益性的实施方式并没有改变其作为一国外交政策的利益性本质。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齐峰
环境外交是中国外交的重要组成部分。鉴于此,有必要考察改革开放30年来中国环境外交的变迁。以史为鉴,中国应尽快构筑新的环境外交战略。通过战略转型,便于为人类早日摆脱生态环境危机做出更大的贡献。
关键词:
改革开放 演变 环境外交 战略
[期刊] 企业管理
[作者]
刘光仿
通过积分制等方式实施常态化晋级、晋升,通过丰富的职位种类和多级的晋升模式,满足人才多样化发展需求。BANK4.0时代,金融科技和技术创新已成为驱动商业银行转型发展的核心动力,特别是近年来,随着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新业态、新技术的兴起,互联网金融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黄凤志 逄爱成
中国和日本是东亚地区两个重要国家,处理好中日关系符合两国人民的共同利益,对于东亚地区的和平与繁荣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中日建立战略互惠关系初显曙光的时候,通过比较研究汲取德法和解的经验,将使我们获得有益的启迪。人们期待中日关系能借鉴法德在欧洲和解的智慧、创造出东亚地区中日和平与合作的奇迹。在战后以来六十多年的时间里,中日和平友好与法德和解在亚欧不同地缘政治环境中也出现了明显的发展差异。法德关系经历并超越了相互憎恨的历史,走向了真正和解。法德和解奠定了欧洲合作的基石,两者伙伴关系的进一步深化则开创了从欧共体到欧盟的欧洲合作新局面。与德法和解带动欧洲国家整合的硕果相比,中日和平友好表现出了明显的滞后性和局限性。中日关系超越"战争历史"问题、国家地位身份认同问题、共同战略利益基础和政治互信问题等方面也都落后于法德和解的发展,法德和解取得了创建欧盟的硕果,中日则刚刚取得建立战略互惠关系的共识。中日矛盾的深层症结就在于没有战略合作的共识和目标,从而导致双方缺乏政治互信和在战略上相互猜疑。法德和解的经验告诉我们,推动中日战略互惠关系的发展必须构建中日战略合作的共识,在中日关系中制定并推行"和平、合作与共赢"的外交政策新理念。中日走出历史问题争论和民间对立情绪困境的出路在于中日政治家们是否有智慧搭建两国战略合作和战略互惠的目标与框架。中日需要开展面向未来的共同事业,推动地区共同体形成的过程中实现并深化两国关系的和解与合作。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吕耀东
本文从国际战略及国际政治理念分析入手,对当代日本战略性外交及政治诉求进行了初步的界定和诠释。其一,日本的战略性外交作为体现日本主体性的、旨在参与和主导国际事务的对外关系样式,充分表现出力求摆脱"和平宪法"、谋求政治乃至军事大国的战略性政策取向。其二,日本战略性外交的政治诉求表现为:以解禁乃至行使集体自卫权,谋求日美同盟的对等性;通过价值观外交,构建"海洋民主国家"联盟;介入南海问题,离间中国和东南亚国家间关系;以激化钓鱼岛及东海问题遏制中国正当海洋维权,刻意渲染"中国威胁论"等等,已成为影响东亚和平稳定的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陈淮 江林
走向新战略发展时期的中国支柱产业陈淮,江林作者认为,中国中、长期发展过程中的支柱产业应当是机械、冶金、纺织和轻工四大传统产业。根据支柱产业面临的任务、形势和问题,借鉴国外成功的经验,国家应制定和实施支柱产业的分阶段振兴计划,在资金、技术、规模、结构等...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罗精奋 许江萍 刘日新
改革开放十几年来,我国国民经济取得举世瞩目的成就,国家整体经济实力大大提高。如何使国民经济发展再上一个新台阶已成为举国上下无不关注的发展战略问题。党的十四大适时提出了我国90年代产业发展的战略方针,即“振兴机械电子,石油化工,汽车制造和建筑业,使它们成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在此基础上,本文运用投入产出法和详实资料分析了我国目前四大支柱产业的地位和重要作用,分析了我国支柱产业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并以此为基点提出了发展支柱产业的若干对策构想。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廖晓静
随着国内外旅游产业强劲发展态势的拉动 ,作为旅游资源大省的河南 ,要真正把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 ,将旅游业尽快培育成支柱产业 ,必须从旅游业可持续发展及全省整个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高度 ,以大手笔对现有旅游产品结构作突破性调整 :农旅嫁接 ,发展农业生态旅游 ,树立河南“绿色旅游”的特色形象 ;力推寻根敬祖、修学旅游 ,形成河南国际旅游市场的拳头产品 ;开拓商务会展旅游 ,拉动、激活整个河南旅游市场。只有优化结构 ,形成特色 ,突出优势 ,河南旅游才能迅猛发展。
关键词:
河南旅游 优化组合 产品战略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田庆立
20世纪80年代,日本开展对华合作体现为如下战略意图:从国家安全层面看,与中国的积极合作能够有效地遏制和抗衡前苏联的扩张,形成日、美、中对抗前苏联威胁的态势;基于经济战略上的考量,通过对中国现代化提供资金和技术合作,可以确保能源来源的多元化和进军潜力无限的中国市场;从情感因素方面考虑,日本政界人士对侵华战争中的罪行普遍抱有"负罪感",通过对华援助与合作的方式进行某种补偿,成为推动日本开展对华合作的促动因素之一。总之,对日本决策者而言,日本开展对华合作是贯彻和落实其综合安全保障战略的重要一环。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田庆立 程永明
日本外交理念中具有鲜明的机会主义性格,主要特征表现为原则性的缺失与利益至上、"变色龙"式的投机性格和务实的现实主义价值取向。日本外交及时顺应国际环境的变化而进行调整,通过不断的随风转向推行于己有利的举措,以谋求国家利益的最大化。
关键词:
日本外交 机会主义 随机应变 实用主义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计金标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国旅游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各级财政部门创新机制,加大投入,积极支持旅游综合规划与行业规范制定、基础设施建设、市场环境治理和人力资源培训,不断提升旅游产业内涵质量和旅游生产要素发展活力,有效推动了旅游业的发展。旅游产业资源消耗低、带动系数大、就业机会多、综合效益好。进一步优化财政税收政策、制度,加大财政支持力度,促进旅游业健康发展,对加快经济结构调整、建设"两型"社会、统筹城乡区域发展和公平收入分配等具有重要的积极作用。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陈秀根 卓勇良
1.以内需拉动为主。浙江GDP增长中,外贸出口的贡献份额低于全国水平。当然,浙江外贸出口的增长速度快于全国,但应看到,浙江GDP增长速度更快。浙江经济更多地是依靠国内需求,国内市场,而不是主要依靠国际市场取得经济高速增长的。 2.以低层次产业推动为主。劳动密集型为主的纺织、食品等行业对浙江工业总产值增长有较高的贡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