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21)
- 2023(6226)
- 2022(5253)
- 2021(4572)
- 2020(3729)
- 2019(8428)
- 2018(8245)
- 2017(15678)
- 2016(8409)
- 2015(9329)
- 2014(9391)
- 2013(9410)
- 2012(9200)
- 2011(8798)
- 2010(9375)
- 2009(8781)
- 2008(8611)
- 2007(7984)
- 2006(7539)
- 2005(6997)
- 学科
- 济(61348)
- 经济(61306)
- 管理(23517)
- 业(21231)
- 企(17884)
- 企业(17884)
- 地方(16722)
- 方法(16589)
- 数学(14069)
- 数学方法(13917)
- 地方经济(12578)
- 学(11804)
- 中国(11668)
- 业经(11093)
- 农(9667)
- 制(7584)
- 环境(7488)
- 融(7383)
- 金融(7382)
- 贸(7330)
- 贸易(7324)
- 策(7214)
- 和(7048)
- 经济学(7045)
- 易(7009)
- 财(6923)
- 发(6896)
- 农业(6844)
- 银(6489)
- 银行(6473)
- 机构
- 大学(138555)
- 学院(137604)
- 济(67896)
- 经济(66691)
- 研究(55646)
- 管理(47798)
- 理学(40446)
- 理学院(39856)
- 中国(39805)
- 管理学(39195)
- 管理学院(38881)
- 科学(32111)
- 京(29222)
- 所(29137)
- 财(27731)
- 研究所(26490)
- 中心(22327)
- 财经(22261)
- 经济学(22237)
- 江(21698)
- 农(21180)
- 经(20013)
- 院(19659)
- 经济学院(19572)
- 范(19504)
- 师范(19333)
- 北京(18676)
- 科学院(17256)
- 业大(17145)
- 州(16713)
- 基金
- 项目(83553)
- 科学(65978)
- 基金(61312)
- 研究(60403)
- 家(53581)
- 国家(53187)
- 科学基金(44537)
- 社会(40412)
- 社会科(38382)
- 社会科学(38370)
- 省(31702)
- 基金项目(31105)
- 自然(27254)
- 教育(27080)
- 划(26895)
- 自然科(26608)
- 自然科学(26599)
- 自然科学基金(26131)
- 资助(25393)
- 编号(22780)
- 发(20144)
- 重点(19601)
- 成果(19582)
- 部(18486)
- 国家社会(17192)
- 课题(17076)
- 创(16807)
- 发展(16690)
- 展(16438)
- 教育部(15962)
共检索到2213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国际商务(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作者]
施明义 周艳
2002年2月,在纽约召开的第32届世界经济年会论坛认为日本是全球经济的最大威胁。其成因之一是日本经济结构问题与银行不良债权问题的恶性循环;二是日本持续通货紧缩的根源在于总需求低迷;三是财政赤字恶化,国际信用评级敲响了警钟。与此同时出现日本“哭穷”以及掀起日元贬值风浪等,这是日本跨世纪战略转换过程中所采取相应战术变化的新“高招”。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马成三
仅仅三、四年以前,“中国威胁论”在日本曾相当盛行,“中国低价商品的大量涌入是日本通货紧缩的元凶”、“日本企业纷纷到中国投资造成日本产业的空心化”等议论颇多。但近两年来,“威胁论”明显失色,代之而起的则是“利用论”。日本著名经济评论家、前经济企划厅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赖院根 汪雪锋 朱东华
随着知识产权保护在世界范围内的加强,专利威胁成为组织外部威胁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结合具体案例,对专利威胁展开了理论分析,包括其生成机理、特征、类型和表现形式等。在此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了基于专利威胁类型的专利战略选择模型。
关键词:
专利事件 专利威胁 专利战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祀忧
气候变暖使地球上所有物种面临适应性挑战有越来越多的科学数据表明,2l世纪气候变化的速度与严重性将达到人类从未经历的程度,给这个星球上的所有物种造成严峻的适应性挑战。气候科学家几乎一致认为,全世界的冰川和北极的冰帽正在加速融化,海平面升高将威胁到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周宇
本文将从以下几方面展开对全球经济治理问题的讨论:第一,探讨全球经济治理的内涵与起点,在此基础上回顾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发展历程;第二,从经济全球化这一视点,考察全球经济治理发展的动力;第三,从决策机制和执行机制两个方面,分析全球经济治理的制度框架;第四,中国的参与战略。
关键词:
全球治理 全球化 G20 IMF
[期刊] 特区经济
[作者]
李春来
随着中国的改革开放和经济的发展,中国已越来越引起美国学界的注意,因为中国人的利益与美国人的利益越来越息息相关。但是,美国学界始终存在着异样的声音,炮制和鼓吹各种形形色色的所谓中国经济威胁论论调。按照他们鼓吹的内容,可以将其细分为"中国制造威胁论""中国贸易威胁论""中国资本威胁论""人民币汇率威胁论""中国粮食威胁论"等论调。
关键词:
美国学者 “中国经济威胁论”
[期刊] 国际经济评论
[作者]
关志雄 陈虹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宋文志
随着中国综合国力的增长以及中美在亚太主导权竞争的加剧,作为地区重要的中等强国,韩国如何在中美之间进行战略选择日益成为学界关注的重要问题。本文以韩国加入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AIIB)、韩国部署萨德反导系统、韩国在南海问题上的行动为例,分析了韩国在中美之间战略选择的特点及决策影响因素。研究发现,第一,"安全上靠美国,经济上靠中国"的战略定义不足以全面说明韩国在中美之间的战略选择特点,韩国的战略选择具有多样性。第二,体系压力、自身的安全认知是影响韩国在中美之间战略选择的重要因素。其中,对于韩国来说,抵御来自朝鲜的安全威胁优先于防范中美博弈给韩国带来的安全风险。具体来说,如果某一议题涉及朝鲜威胁,韩国通常采取跟随美国的战略;如果不涉及朝鲜威胁,韩国则会选择迎合一方但不损害另一方的"对冲"战略。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王小鲁
我国经济在短期内仍将保持较高的增长率。但通缩危险正在加大。这主要是由于居民消费相对疲软,特别是中低收入居民收入和消费增长相对缓慢。居民消费占GDP的比重多年持续下降,2004年已降到41.9%的历史最低水平。内需不足导致出口压力增大,贸易摩擦上升,生产能力过剩,外汇储备和国内储蓄增长过快,资金利用效率下降,威胁未来经济增长。需要考虑一系列改善内需措施,特别是防止收入差距继续扩大,强化对中低收入居民的社会保障,改善小企业经营环境,促进就业。
关键词:
经济增长 消费需求 收入差距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吴昊
随着中国经济的迅速发展和经济实力的不断提高,国际上出现了一股宣扬来自中国的经济威胁的论调。日本不仅是这一论调的发源地,而且也是当前宣扬中国经济威胁论的最主要鼓噪者。在日本,一些右翼学者、企业界人士甚至部分政府官员,经常以中国对外输出通货紧缩、中国出口商品冲击了日本产品、日本企业对华直接投资加速了日本产业空心化等为理由,宣扬来自中国的经济威胁。然而,上述论调不符合中日经贸关系的真实情况,缺乏可靠的现实依据。
关键词:
日本 中国经济威胁论 双边贸易 直接投资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连燕玲 刘俊良 陈琼
本文基于企业行为理论和前景理论,结合"威胁—刚性"假说的观点,分析了企业面临破产威胁的程度与战略变革实施之间的关系,并讨论了组织内部资源(冗余资源和政治资本)和外部市场机会(市场丰腴性)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基于2003—2014年中国沪深A股上市公司的数据,得到以下研究结论:(1)随着破产威胁程度的不断提高,企业进行战略变革的程度呈现出先升后降的倒U形关系;(2)企业拥有的冗余资源越多,说明企业现有的进行战略变革的内部基础条件越丰富,增强了企业在面临破产威胁时进行战略变革的能力;(3)政治资本作为企业能够获得未来潜在资源的依靠,为企业战略变革提供了更多资源基础,进一步强化了破产困境下企业实施...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石俊国 郁培丽 孙广生
首先,基于技术S曲线理论,根据在位企业与颠覆性技术创新企业的技术差距、技术增长速度、技术拐点以及物理上限,提出了技术竞赛、转向新技术、转向新的应用领域与缩小利基市场4种战略响应;然后,对4种战略响应的时机选择进行了阐述;最后,对手机产业发展过程中出现的颠覆性技术威胁和在位企业战略响应进行了案例分析。研究指出:新旧技术差距、技术增长速度以及技术水平的物理极限是在位企业识别和应对颠覆性技术威胁的重要战略管理工具;当在位企业的维持性创新技术处于技术增长阶段时,在位企业的战略响应是技术竞赛;当在位企业的维持性创新技术很快到达技术拐点并达到技术上限时,在位企业的战略响应取决于颠覆性技术的增长趋势。
[期刊] 阿拉伯世界研究
[作者]
章远 肖秀女
“外围战略”是以色列建国后抗衡阿拉伯世界的重要外交手段。随着《埃以和约》的签订,以色列传统“外围战略”逐渐式微。“阿拉伯之春”爆发后,中东地区政治秩序面临重大变化。以色列经历了从建国之初阿拉伯国家发动大规模常规战争带来巨大生存威胁,向当下虽面临多重威胁但国家本体地位稳固的转变,威胁来源复杂但强度明显弱化,然而“外围战略”再次回归和复兴。出现这一悖论的原因在于,除了权势位移、地缘政治形势变化、军事实力不断强化等物质性因素的制约,对威胁感知的持续性主观建构影响着以色列的战略选择并强化了以色列对威胁平衡的路径依赖。“外围战略”回归和复兴后的变化表现为以色列对外围伙伴的选择上实现了从隐蔽到开放的拓展,合作领域实现了从政治(主要是军事情报合作)到经济领域的转变。新“外围战略”作为一种短期的实用主义战略,受到巴勒斯坦核心问题的影响,成效有限且不能真正解决以色列的地区孤立,特别是在战争环境下。
关键词:
威胁平衡 以色列 “外围战略” 威胁感知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杨洁飞 薛熠
利用中国推出融资融券业务的准自然实验机会,本文以2010—2016年中国A股上市公司为样本,使用双重差分模型研究放松卖空限制对企业违规行为的影响。研究发现,融券业务允许市场中的知情投资者挖掘企业负面信息进行卖空,形成有效的卖空威胁,从而震慑企业,显著降低其发生违规行为的概率。具体而言,卖空交易行为跟企业违规行为的严重程度正相关;卖空交易行为能显著降低企业的超额收益率;当企业有进一步融资需求或并购扩张战略需求时,卖空威胁对企业的震慑作用更为显著。研究表明,融券业务带来的卖空威胁是企业外部监管的重要机制。
关键词:
卖空压力 公司违规 融资并购 外部治理
[期刊] 改革
[作者]
广东国际战略研究院课题组 隋广军 陈伟光 程永林 蔡伟宏
对世界主要国家经济、金融、贸易、科技等指标的考察表明,未来10~15年,继续崛起的中国将从全球性经济大国提升为经济强国,贡献全球公共产品的能力和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影响力将得到强化。根据中国经济的发展态势和全球经济治理体系调整、改革现实需求,中国应作为国际制度体系的深度参与者、重要建设者和共同改善者,按照参与进程的渐进性、参与方式的合作性和参与层面的国内外统筹性原则融入全球经济治理体系。其目标是构建一个与综合实力相适应、权力和责任基本对称、发展共同利益和促进本国利益相结合的参与全球经济治理的战略框架,提升中国的国际形象和全球经济治理机制的合法性、有效性,最终推动建立更加公正合理的国际经济新秩序。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