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2024)
- 2023(2992)
- 2022(2625)
- 2021(2408)
- 2020(2056)
- 2019(4696)
- 2018(4641)
- 2017(8515)
- 2016(4949)
- 2015(5576)
- 2014(5582)
- 2013(5418)
- 2012(5115)
- 2011(4756)
- 2010(5108)
- 2009(4823)
- 2008(4947)
- 2007(4807)
- 2006(4448)
- 2005(4387)
- 学科
- 济(18118)
- 经济(18092)
- 业(15377)
- 管理(14986)
- 企(13814)
- 企业(13814)
- 中国(5913)
- 农(5738)
- 制(5367)
- 地方(5159)
- 业经(5052)
- 方法(4494)
- 策(4446)
- 财(4290)
- 银(4064)
- 银行(4063)
- 贸(4003)
- 贸易(3997)
- 行(3908)
- 易(3905)
- 学(3869)
- 划(3806)
- 农业(3716)
- 理论(3670)
- 教育(3546)
- 融(3311)
- 金融(3310)
- 经营(3281)
- 技术(3221)
- 关系(3212)
- 机构
- 大学(70409)
- 学院(69444)
- 济(26875)
- 研究(26656)
- 经济(26096)
- 管理(25242)
- 理学(20530)
- 中国(20415)
- 理学院(20240)
- 管理学(19940)
- 管理学院(19760)
- 京(15538)
- 科学(14564)
- 财(13521)
- 所(13519)
- 江(13175)
- 中心(12214)
- 研究所(11951)
- 范(11530)
- 师范(11460)
- 州(10470)
- 北京(10188)
- 财经(9987)
- 院(9753)
- 农(9713)
- 师范大学(9167)
- 经(8856)
- 省(8818)
- 教育(8148)
- 技术(7805)
- 基金
- 项目(38667)
- 研究(30595)
- 科学(30368)
- 基金(27011)
- 家(22911)
- 国家(22679)
- 科学基金(19059)
- 社会(18556)
- 社会科(17568)
- 社会科学(17564)
- 教育(14962)
- 省(14812)
- 基金项目(13435)
- 编号(13223)
- 划(12916)
- 成果(12374)
- 自然(11670)
- 自然科(11420)
- 自然科学(11419)
- 自然科学基金(11219)
- 资助(11095)
- 课题(10188)
- 重点(8915)
- 部(8681)
- 发(8628)
- 年(8589)
- 性(8178)
- 项目编号(8094)
- 创(7785)
- 规划(7755)
共检索到12411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周洪波 肖立国
从战略上讲,日本对中亚的外交演变经历了以经济援助为主到目前政治对话为重心的过渡,经济援助政策虽然具有很大的影响力,但基本上已经从属于其整体的地区外交战略,其目的已经超出了"能源外交"和"贸易外交"等经济利益的范畴,保求政治大国的地位和维护自身地缘政治安全等国家战略利益日趋居于主导地位。
关键词:
日本 中亚 外交政策 政治大国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伍福佐
日本国内能源资源匮乏,高度依赖进口能源来满足国内需求。为了确保能源供应安全,日本实施多元化油气进口源和促进核能发展的能源战略。于是,油气资源和铀资源都相对比较丰富的中亚地区就成为了日本能源外交的一个重要对象。当然,除了能源利益外,日本在中亚地区还有着重要的地缘战略利益。
关键词:
日本 中亚 能源外交 地缘战略利益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武汉大学国家发展战略研究院课题组
中亚是“一带一路”的首倡之地。十年来,中国与中亚国家在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等方面合作日益深化,共同开创了睦邻友好、互利共赢的合作局面,中亚已成为“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增长最快的区域。中国—中亚峰会的成功召开推动双方友好合作迈入崭新的发展阶段。为推动中国—中亚合作迈向下一个“黄金三十年”,应进一步完善贸易和投资合作机制,挖掘跨境电商发展潜力,构建更加全面立体的交通基础设施体系;推进农业和能源领域务实合作,创新农业合作新模式新路径,构建利益共享、安全稳定的能源战略合作关系,建设“绿色丝绸之路”;积极践行共同、综合、合作、可持续的新安全观和共商共建共享的全球治理观,加强多边协作,共同应对安全领域的新挑战,构建“中国—中亚安全共同体”;弘扬“丝路精神”,扩大教育、科技、文化、卫生等领域合作范围,促进中国与中亚各国人民“心联通”。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李同昇 龙冬平
中亚地区以其独特的地缘位置而受到美、俄、中及欧盟等大国的高度重视。中亚是中国的重要邻邦,也是中国周边合作的重点地区,更是中国提升安全与能源保障的重要地缘战略依托。基于人文—经济地理学视角,从中亚国家的特点、中亚国家的地缘位置、中国和中亚国家的地缘关系,以及地缘合作战略等方面,对中亚国家的地缘位置及其与中国的地缘战略进行较为系统的分析。主要结论为:①中亚地区自然—人文地理特点的一致性,区域内部发展的差异性,对外部经济的高度依赖性,大国角逐的长期性,以及对中国地缘利益的重要性,是地理学关注和研究中亚地缘问题的主要切入点;②在全球尺度上,运用柯恩的当代世界地缘政治区划模型,分析中亚与以俄罗斯为代表的"欧亚大陆辖区"、以美国为代表的"海洋辖区"、以中国为代表的"东亚辖区"的地缘关系;在区域尺度上,建立一个"同心圆和扇形分布"相结合的模型,分析中亚与相邻国家或地区的地缘关系;③中国在中亚地区有着良好的地缘政治、经济、文化利益,中亚国家对中国也有巨大的地缘需求,这是中国与中亚国家相互合作的基础;④中国未来应逐步成为中亚地缘政治与文化的"参与者"、地缘经济的"引领者"。
关键词:
中亚国家 地缘位置 地缘战略 中国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孙传玲
近年来,随着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和美日等国家“印太战略”的出台,在中美战略竞争全面升级的新形势下,东南亚地区的地缘政治、地缘经济属性进一步凸显,已成为主要大国博弈的竞技场。“印太战略”背景下,日本以推动构建“自由开放的印太”秩序之名,综合运用经济、政治、安全、技术、价值观、文化等多重外交手段,不断强化与东南亚国家的双边、多边关系,在“高质量”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海洋安全、能源安全等方面开展诸多合作。其中,环境外交作为日本“综合外交力”的重要内容,在认知塑造、影响力提升、价值观传递等方面发挥着积极作用。为拉拢东南亚国家,日本不断加强对该地区的环境外交,通过设置一系列关涉全球利益的重大议题,如气候变化、海洋塑料垃圾等环境安全问题,给东盟更多的施展空间。但需要注意的是,日本的环境外交始终作为其现实主义外交的重要手段和掩护,服务于其大国情结和强国战略。根据近年来日本政府针对环境领域出台的诸多政策可以发现,日本政府试图通过环境外交体制辅助其实现政治大国、军事化大国的战略目标。这背后有印太战略的指引,有国家安全利益的考量,也有获取国际话语权的期望,更暗含对冲中国的企图。大国权力竞争日益加剧的新形势下,日本对东南亚地区的环境外交明显已经成为日本介入该地区事务与构建大国博弈新场域的重要切入点,沦为其塑造权力结构的战略工具。
关键词:
印太战略 日本 东南亚 环境外交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施锦芳
近年来,伴随贸易自由化和经济全球化的推进及能源安全问题的升级,中亚于世界经济的重要地位日益凸显。2013年,中国创造性地提出了涵盖中亚地区的"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建设战略。中亚作为连接东亚和西欧两大繁荣经济圈的桥梁,其在全球的经济战略地位不言而喻。同时中亚丰富的油气资源及独特的地缘优势也使其成为了全球关注的焦点,各国纷纷推出了相应的中亚经贸战略。本文归纳比较了美、俄、日、欧盟等全球经济大国及重要区域在中亚推行的经贸战略,重点讨论了中国实施的中亚经贸战略并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为中国推进"新丝绸之路"框架下的中亚经贸战略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中亚 新丝绸之路 经贸战略 政策建议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秦放鸣 孙庆刚
本文在就中亚对中国的战略地位和价值进行系统研究基础上,首次尝试性提出中国的中亚战略包涵三重目标,即构筑西部安全屏障、建设能源及重要矿产资源运输大通道和发展全方位合作三部分,最后指出制定中国中亚战略的目的和意义所在。
关键词:
中亚 战略 国际区域合作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顾乃康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谈宝君
中亚是个多民族的地区,其民族的多样性决定了该地区语言的丰富性。语言是构成一个民族乃至一个国家的基本要素,而中亚这个地区的民族和国家的形成也不能脱离这个规律,加之历史与地缘的原因,中亚地区的语言丰富而复杂便是一个现实的特征。因此要了解中亚就必须先要了解中亚的语言,再加之在中国与中亚之间以语言为载体的各项合作是历史与现实的必需。那么中国与中亚的关系要想有新的更高的发展,了解中亚的语言对于中国来说是其必然的战略选择和对外战略又一个突破口。
关键词:
中亚 语言 中国与中亚关系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赵洪波
随着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文化外交已逐渐成为当代国家闻总体外交关系的重要形式之一。一个国家要想充分利用好文化外交这个重要的资源禀赋,还需要其文化影响力、综合外交实力和政府外交执行力等条件配合。近年来,文化外交在中国和俄罗斯两国的交往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中俄文化交流表现出各级政府重视、多方积极参与、广泛搭建平台等特点。为进一步提升中俄文化交流的发展空间,需要使双方的文化交流向纵深化发展,打破新的文化交流中的不平衡现象,培训人才,扩大交流规模和提升交流水平等。在今后的发展过程中,中俄共同努力,一定能够不断挖掘两国关系的巨大潜能,推动双方文化领域的全面深度合作并取得更多的实际成果。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贺平
水务领域是日本政府发展援助的传统重点领域,近年来,日益成为日本企业开拓东南亚市场的新兴增长点。这既源于国际市场需求和竞争压力的变化,也与少子过疏化和财政困难等日本国内经济社会环境的结构性变化息息相关。日本在东南亚的水务战略由此逐渐从援助视角下的"合作"向商业视角下的"事业"转变,并且实现了两者的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在国内政府引导与机构设置的基础上,日本在东南亚各国的水务实践注重公私伙伴关系的建设,强调企业与地方政府"官民互动"以及多元主体的协同配合。这为中国基础设施建设"走出去战略"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吕耀东
本文从国际战略及国际政治理念分析入手,对当代日本战略性外交及政治诉求进行了初步的界定和诠释。其一,日本的战略性外交作为体现日本主体性的、旨在参与和主导国际事务的对外关系样式,充分表现出力求摆脱"和平宪法"、谋求政治乃至军事大国的战略性政策取向。其二,日本战略性外交的政治诉求表现为:以解禁乃至行使集体自卫权,谋求日美同盟的对等性;通过价值观外交,构建"海洋民主国家"联盟;介入南海问题,离间中国和东南亚国家间关系;以激化钓鱼岛及东海问题遏制中国正当海洋维权,刻意渲染"中国威胁论"等等,已成为影响东亚和平稳定的
[期刊] 国际商务研究
[作者]
汪海波
对于中亚而言,1997年是不平凡的一年。3月,北约秘书长索拉纳造访中亚4国:哈萨克斯坦、吉尔吉斯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土库曼斯坦。5月27日,世界瞩目的《俄罗斯联邦和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相互关系、合作和安全的基本文件》在法国巴黎正式签署。在此前后,美国先后邀请吉尔吉斯斯坦、格鲁吉亚和阿塞拜疆等国总统入白宫作客,以探讨同中亚国家建立伙伴关系的途径。美国外交在中亚如此频频出击,外交官穿梭斡旋,日益显现出中亚在美国对外政策中的重要地位,同时勾画出美国“中亚战略”的轮廓。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闫海龙 张永明
自中国与中亚国家建交以来,双方在政治、经贸、金融、文化等方面的互联互通上做出了卓有成效的努力,各项事业发展态势良好,特别是在经贸往来上尤为突出。据统计,截至2012年年底,中国与中亚五国的贸易额达到了459.4亿美元,相比1992年建交之初翻了近100倍之多,中国与中亚五国经贸合作取得了快速发展。新疆处于我国西部边陲,特殊的地理区位和自然环境,使得新疆远离我国的核心经济区,但是从我国构建对外开放新格局的战略高度来看,新疆又是我国向西开放的桥头堡,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向洁 何伦志 胡青江
自"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构想提出以来,探索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框架下我国与中亚国家区域合作的新模式就受到学术界普遍关注。为取得与中亚地区区域合作新突破,应从国家战略高度构建中国—中亚自由贸易区。为此,文章基于"丝绸之路经济带"战略框架,在对当前建立中国—中亚自由贸易区存在的理论争议分析基础上得出中国—中亚自由贸易区的建立是可行的,重点探讨构建中国—中亚自由贸易区的可预期效益,并提出若干有助于推进中国—中亚自由贸易区建设的思路构想与具体建议。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