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050)
2023(5989)
2022(4968)
2021(4577)
2020(3535)
2019(8158)
2018(8052)
2017(16201)
2016(9111)
2015(10014)
2014(10118)
2013(10140)
2012(9588)
2011(8767)
2010(9106)
2009(8134)
2008(8080)
2007(7578)
2006(7027)
2005(6482)
作者
(25086)
(20903)
(20834)
(19947)
(13624)
(9928)
(9583)
(8085)
(7922)
(7745)
(7139)
(6939)
(6773)
(6763)
(6739)
(6464)
(6453)
(6131)
(5996)
(5987)
(5338)
(5207)
(5170)
(4840)
(4812)
(4768)
(4701)
(4609)
(4257)
(4106)
学科
(34061)
经济(34020)
管理(30321)
(27745)
(22990)
企业(22990)
(12037)
环境(11044)
(10360)
中国(10271)
方法(10140)
(9975)
(8501)
业经(8473)
(8462)
数学(8278)
地方(8185)
数学方法(8079)
农业(7852)
(7363)
(7117)
贸易(7113)
(6978)
(6932)
银行(6925)
(6727)
(6523)
及其(6404)
(6353)
金融(6353)
机构
学院(128992)
大学(127538)
(56118)
经济(54850)
管理(50318)
研究(47312)
理学(42141)
理学院(41701)
管理学(41191)
管理学院(40906)
中国(36490)
(27975)
(27065)
科学(25734)
(23579)
中心(21254)
(21019)
研究所(20997)
财经(20921)
(19034)
(18881)
(17805)
师范(17698)
(17492)
北京(17490)
(16476)
经济学(16107)
业大(15875)
财经大学(15180)
农业(14522)
基金
项目(78179)
研究(62156)
科学(62053)
基金(55765)
(47542)
国家(47112)
科学基金(40063)
社会(38560)
社会科(36551)
社会科学(36543)
(30376)
教育(28389)
基金项目(28134)
编号(26156)
(25881)
自然(24448)
自然科(23796)
自然科学(23792)
自然科学基金(23382)
资助(23192)
成果(22957)
课题(18931)
(18414)
(17959)
重点(17674)
(16624)
(16238)
(15706)
项目编号(15637)
教育部(15541)
期刊
(68555)
经济(68555)
研究(42272)
中国(27004)
管理(20621)
(20369)
(18522)
教育(17356)
(16612)
金融(16612)
科学(15902)
学报(14368)
农业(12629)
大学(11596)
技术(11182)
业经(11120)
学学(10629)
经济研究(10076)
财经(9731)
问题(8464)
(8378)
(8234)
国际(7837)
现代(7690)
世界(7509)
(7165)
论坛(7165)
(6821)
图书(6150)
技术经济(6120)
共检索到20907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经济学家  [作者] 李东坡  周慧  霍增辉  
日本已于2013年碳达峰,计划到2050年实现碳中和,其经验措施对中国具有较大参考价值。本文基于对日本提出碳中和目标的背景分析,着重考察其降低碳排量的措施和支持政策,总结对中国的政策启示。研究发现,14个重点领域代表性和关联性强,以电力、氢能和碳循环为主线的各项措施融合世界前沿技术和理论成果,突出日本产业基础与技术优势。政府多部门协作与地方积极响应、创新财政金融体制、强化专门立法和规则标准化、积极融入国际合作,为实现碳中和提供政策保障。借鉴日本经验,中国需提前布局碳中和、统筹“双碳”规划,推进配套基础设施建设、完善技术研发和推广政策,在深化国际合作中增强绿色产业竞争力。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徐楠芝  戴芳  
为了加快推进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美国、英国、日本和加拿大实施了一系列碳中和财税政策,取得较为显著的成效。本文介绍了上述国家相关实践经验,提出我国应加强碳中和财税政策的顶层设计,在具体实施路径上,应健全高耗能、高排放领域的减碳政策体系,制定有利于多元化清洁能源发展的财税激励政策,加大低碳零碳负碳关键核心技术创新的财税激励力度等。
[期刊] 财贸经济  [作者] 范恒森  
货币政策的中介目标在货币政策制定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本文讨论了国外在历史上和现实中存在的三大中介目标 ,指出通胀目标在一些国家是最优选择。在我国目前金融状况下 ,货币总量目标仍然是一个合理的选择 ;当我国金融市场充分发达时 ,泰勒规则可能是一个必然的选择。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蓝虹  
日本政府在推进低碳社会战略的过程中,创新了碳足迹和碳排放可视化、碳抵消、领跑者计划、碳减排交易等政策,制定了低碳技术创新的重点领域及其路线图,建立了政府、产业界、学术界构成的国家创新系统,并取得了良好的政策效果。我国政府应认真研究,借鉴日本的成功经验,促进实现节能减排、经济低碳化目标。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李勇  高岚  
围绕中国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路径与模式选择问题,提出了一个中国应对气候变化整体治理模式,即多阶段混合主导型碳中和实现模式。这一模式是以国家为核心,在一定时期和内外环境约束下,通过减排和增汇路径,对中国境内由人类活动造成的CO_2排放与人为CO_2吸收量之间关系进行调整和平衡的过程;其内部由宏观、中观和微观三层结构组成,每层结构各不相同。多阶段混合主导型碳中和实现模式的提出,拓展和完善了气候变化整体治理理论,为气候变化治理提供了机制借鉴。
[期刊]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尹伟华  
"30·60"碳排放目标日益成为我国经济发展的硬约束。利用GTAP-E模型,设置发达经济体仅对自身征收碳税、发达经济体对自身征收碳税并对中国征收碳关税、发达经济体与中国征收同等碳税以及发达经济体与中国征收差异化碳税四种政策情景,分析不同减排政策下各经济体的宏观经济、居民福利和碳排放影响,据此探讨中国主动采取成本公平性原则的差异化碳税政策应对发达经济体碳关税威胁的可行性。研究表明,发达经济体征收碳关税,在减少碳排放和防止碳泄漏方面作用非常有限,容易造成"双损"局面,不是一种有效的减排政策;发达经济体与中国征收同等碳税,造成中国实际GDP、居民福利大幅下降,经济持续衰退,不能有效应对发达经济体碳关税威胁;发达经济体与中国征收差异化碳税,会使全球碳排放量大幅下降,且中国实际GDP、居民福利下降幅度得到有效控制,因此是应对发达经济体碳关税威胁的有效政策。
[期刊] 国际税收  [作者] 鲁书伶  白彦锋  
面对气候变化危机,碳税被国际社会普遍认为是有效的市场型碳减排政策工具之一。探索如何构建碳税制度对我国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碳税改革实施的"双重红利"理论依据出发,在梳理国际上碳税制度发展趋势、政策模式、税制要素的基础上,从碳税与碳交易1协调、保持碳税中性、碳边境调节三方面总结碳税实践经验,并从规划碳税实施路径、实现收入循环利用、加强国际气候合作等方面,提出对我国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启示。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捷   苏雷   张立俊  
“双碳”目标的确立为我国经济绿色转型指明了新的方向,是我国在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方面做出的重要决策。农业农村作为“双碳”目标实现的重要领域,其贡献力量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和思考。农村实现“双碳”的实质就是坚持农业生态文明之路、推动我国农业绿色发展。现阶段农业农村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是固碳减排,减少生产生活中的碳排放,全面发挥“双碳”目标导向作用和农业绿色发展支撑作用。针对当前农村碳排放交易机制优化、强化农村绿色生活理念、夯实创新型低碳技术服务、调整农村能源消费结构等方面协同发力,助力“双碳”目标实现。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刘彬  
碳达峰和碳中和战略目标的提出是中国推进世界零碳排放进程、引领世界经济绿色复苏的核心战略,体现了中国的大国担当。中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具有扎实的经济基础、社会基础、技术基础和政策基础,具有较高可行性。目前中国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面临四个方面的挑战,即碳排放压力、能源结构转型压力、技术水平限制以及经济结构转型压力。为有效推进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要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新发展理念"为引领,将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效结合起来,将能源结构优化升级和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作为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核心任务,力求实现"双核升级",同时通过技术支持、财政支持和绿色金融等支持性手段为"双核升级"提供多维度保障,最终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
[期刊] 世界经济文汇  [作者] 许东江   汪晓宇   王祺   朱奇  
在货币政策框架中,无论哪一个国家的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主要目标,归纳起来,都是谋求没有通货膨胀的经济增长,或者说,谋求货币供给量的增长既能适应经济增长的需要,又不导致过度的通货膨胀。但是,中央银行对货币政策的运用,并不能直接地控制和实现货币政策目标而只能借助于货币政策工具,通过对与终极目标紧密相关的中间目标的调节与控制,实现货币政策的目标。名义驻锚(nominal anchor)可理解为货币政策中介目标的选定。Mishkin(1999)提出名义驻锚是对本国货币价值的限定。在某种形式上,它是成功的货币政策体系的必要成份。 就目前国际经验来看,主要存在四种基本的货币政策体制,分别以汇率、货币...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雷达  曹远征  
是数量控制 还是利率调节──美国货币政策中间目标的选择及启示雷达,曹远征自从以费里得曼为代表的现代货币主义在美国的兴起,便开始了现代货币主义与凯恩斯主义在货币领域中长达近二十年的争论。争论的焦点在于,货币政策手段对宏观经济变量的影响是通过利率还是直接...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吴桐嘉  周姝雯  
2020年,我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提出力争于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2021年,我国进一步将实现碳中和上升到国家重大战略决策的高度。本文分析了丹麦哥本哈根、法国巴黎等城市碳中和实践,并结合我国低碳试点城市已开展的相关探索,从区域协同、健全规划建设指标体系等方面,提出了我国城市实现碳中和的启示与建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高玉娟  石娇  
气候变暖是目前全球面临最严峻的挑战,高校作为社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国家实现碳中和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基于对国外高校在减排计划、建筑能源等方面的实践经验进行总结,进而提出有利于我国高校实现碳中和的启示,为我国高校未来实现碳中和并助力国家实现碳中和提供参考。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邱丹逸  袁永  
日本在系列科技战略与政策引导下,从引进消化吸收到走独立研发、自主创新的道路,结束其对国外先进科技"追赶型"时代,迈入成为科技实力"领先型"时代。系统分析日本历次科技创新战略规划及其典型科技创新政策法规,在对日本科技创新主要成效分析基础上,提出日本科技创新战略及政策对我国的启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