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705)
2023(12913)
2022(10900)
2021(10112)
2020(8412)
2019(19649)
2018(19101)
2017(37131)
2016(20018)
2015(22900)
2014(22858)
2013(23076)
2012(22023)
2011(20409)
2010(20500)
2009(19394)
2008(19255)
2007(17405)
2006(15419)
2005(14251)
作者
(58788)
(49391)
(49344)
(47362)
(31762)
(23530)
(22479)
(19144)
(18628)
(17638)
(17073)
(16252)
(15878)
(15814)
(15787)
(15396)
(14607)
(14465)
(14287)
(14263)
(12551)
(12201)
(11949)
(11359)
(11357)
(11203)
(10814)
(10605)
(9895)
(9869)
学科
(107050)
经济(106966)
管理(55094)
(51451)
方法(42529)
(39760)
企业(39760)
数学(38503)
数学方法(38179)
中国(27761)
(25422)
地方(22549)
(22535)
(21277)
贸易(21264)
(20711)
业经(19201)
(19030)
(18013)
农业(16535)
(15734)
银行(15713)
(15414)
金融(15412)
(15149)
环境(14629)
地方经济(14384)
(13546)
(13348)
(12388)
机构
大学(303380)
学院(301645)
(146529)
经济(143898)
管理(112964)
研究(111935)
理学(96217)
理学院(95145)
管理学(93747)
管理学院(93166)
中国(87536)
(65215)
(63491)
科学(62889)
(57399)
研究所(51745)
财经(51660)
中心(50219)
(47914)
经济学(47909)
(46979)
(44865)
经济学院(43094)
北京(41007)
业大(39738)
(39114)
(38495)
师范(38213)
财经大学(38138)
农业(37590)
基金
项目(189794)
科学(150539)
基金(140787)
研究(140194)
(121781)
国家(120834)
科学基金(102963)
社会(92913)
社会科(88342)
社会科学(88320)
基金项目(72506)
(70493)
教育(63498)
自然(63365)
自然科(61917)
自然科学(61896)
自然科学基金(60866)
(60143)
资助(59560)
编号(54836)
成果(45638)
(44432)
重点(42870)
(42505)
国家社会(39733)
(38599)
教育部(38510)
课题(38465)
人文(36956)
中国(36935)
期刊
(165997)
经济(165997)
研究(98548)
中国(57379)
(49005)
(43885)
学报(42298)
管理(41739)
科学(40833)
(34903)
金融(34903)
大学(32286)
学学(30478)
农业(29625)
经济研究(28759)
财经(26943)
教育(25853)
技术(25212)
(23383)
业经(23380)
问题(21868)
(20882)
国际(18927)
世界(18152)
技术经济(17259)
统计(16585)
(16425)
(14370)
理论(14144)
商业(13807)
共检索到4685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武汉金融  [作者] 吴玲  
随着日本央行货币政策的频繁操作以及中日贸易往来的不断加强,日本央行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产生了不可避免的溢出效应。因此,以往基于不变参数模型得到的日本央行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具有长期不变影响的研究结论,已缺乏实际经济意义。基于此,本文构建了带有随机波动率的时变参数因子扩展向量自回归模型,探索了日本央行货币政策对中国经济的时变性冲击效应。研究发现:(1)日本央行增加基础货币供应的行为会在经济高涨时期和经济平稳时期引起中国产出、通货膨胀、就业水平的提高,传导渠道主要为资本与金融账户;在经济萧条时期会为中国经济带来两难选择,即引起中国产出和就业水平下降的同时,又会带来通货膨胀的上升,传导渠道主要为经常账户。(2)日本央行降低隔夜无担保拆息利率的行为在经济高涨时期和经济平稳时期会引起中国产出、通货膨胀、就业水平的下降,传导渠道主要为资本与金融账户;在经济萧条时期会引起中国产出、通货膨胀、就业水平的提高,传导渠道主要为经常账户。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陈创练  郑挺国  姚树洁  
考虑到总需求、总供给曲线和泰勒规则之间存在的内生性结构以及货币政策规则可能呈现的非线性特征,本文构建了一种关于利率、通胀与产出缺口之间的时变参数结构向量自回归(TVP-SVAR)模型,并进一步利用马尔科夫链蒙特卡洛(MCMC)方法估计简化式的时变参数向量自回归随机波动(TVP-VAR-SV)模型,通过反推得到时变参数泰勒规则的估计。据此,本文考察了我国1996年一季度至2015年三季度样本期内的时变参数泰勒规则和时变货币政策传导效应。研究结果表明,我国货币政策具有明显盯住产出缺口和通胀目标的特征,而且近年来基本处于顺周期调整状态,其中盯住产出缺口参数呈下降态势;而盯住通胀目标参数则随通胀变化呈...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洁  陈宝峰  吴玲  
近年来,全球经济周期波动加快,美联储频繁切换货币政策来调控宏观经济,进而对中国产业结构产生了显著性冲击效应。然而,美联储货币政策对中国产业结构的影响,会随着不同货币政策操作模式以及不同经济时期的差异性经济环境而产生变化,从而导致基于不变参数模型的研究结论严重缺乏实际经济意义,这也是以往相关研究具有争议性的主要原因。基于此,本文构建带有随机波动率的时变参数因子扩展向量自回归模型,分别从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的角度分析了美联储货币政策对中国产业结构的时变性冲击效应。研究发现:(1)美联储数量型量化宽松货币政策在经济繁荣时期和经济平稳时期对中国产业结构产生较强的促进作用,在经济萧条时期则产生阻碍作用;传导渠道是主要通过银行信贷系统影响中国的货币供给,进而对中国产业结构产生冲击作用,效果较强。(2)美联储价格型宽松货币政策在经济繁荣时期不利于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而在经济萧条时期和经济平稳时期有利于中国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传导渠道是主要通过资本价格影响中国的货币需求,进而对中国产业结构产生冲击作用,效果较弱。最后,本文建议中国人民银行采取价格型紧缩货币政策以应对美联储未来一段时间的加息行为。
[期刊] 财贸研究  [作者] 丁华  丁宁  
选取1996年1月—2017年2月的月度数据为样本,构建三个时变向量自回归模型,并采用等间隔和定时点的脉冲响应分析,探讨货币政策传导信贷渠道的时变效应。结果表明:反映信贷渠道的三个指标(信贷规模、信贷期限结构和信贷效率)均对经济增长有促进作用;信贷规模对物价水平有正向促进;信贷期限结构、信贷效率对物价水平有一定抑制作用。为此,在保持信贷合理增长的同时,注重信贷期限结构,提高信贷效率;利用结构性的货币政策工具,疏通货币政策信贷传导机制,促进金融资源更有效地服务实体经济。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周涛  
今年以来,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快速增长,货币信贷居高不下,我国经济过热的风险仍然存在。央行在将近4个月的时间里先后两次提高存款准备金率,两次提高利率以抑制过快增长的货币信贷。本次货币政策的目的将限于通过抑制信贷过快膨胀来平滑经济增长,其理想效果是防热而不会致冷。“稳健”仍会是央行的货币政策基调。继续加息不是央行的最优选择,高固定资产投资、高经济增长速度仍将是今后较长一段时期内我国经济发展的特点。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严立新  严维石  
本文尝试比较研究我国央行地区分行与美国联邦储备银行在基本制度安排上的差异,并从货币政策决策信息的收集与运用的角度分析这种差异对中美两国央行货币政策表现的影响,然后提出相关结论与建议。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周意珍  
目前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加上全球经济金融形势复杂多变,给人民银行履职带来了挑战,对宏观调控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那么货币政策框架中重要的起点——货币政策工具的使用、引入、创新及组合也就成为当局迫切需要探索的方面。本文通过回顾我国重要货币政策工具历史沿革,深入比较分析其内在联系和不同之处,从而认识到央行的货币政策工具并非彼此孤立,应充分利用每种工具优势形成组合,才能使货币政策最高效且富有弹性。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黄宪  王旭东  
本文在对我国中央银行30年来运用数量型和价格型货币政策工具的力度与节奏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的同时,引入时变参数模型对这两类货币政策调控效果的演进趋势和时变特征进行了实证检验。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1)我国央行对于数量型工具的使用较为慎重,但经济面临较大冲击时往往会高频度、高强度地使用该手段;近期对数量型工具的使用呈现出调整节奏加快、单次调整力度降低的趋势。相比之下,我国央行对价格型工具运用的节奏要"均匀"得多。(2)当经济出现"滞涨"时,我国央行更看重经济增长放缓可能引发的影响,多采用扩张性、但是较"温和"的价格型操作方式。(3)从时变性和演进性角度来看,数量型货币政策对产出的调控效应有所提高,...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朱兆文  袁卫  
资源配置是资本市场最主要的功能之一,货币政策调整必然会对资源配置产生影响。我国资本市场正处于新兴和转轨时期,在股权分置情况下,货币政策传导的途径、效果和特点必有别于发达市场经济国家。本文对我国宏观调控(紧缩性货币政策)传导于资本市场资源配置的影响效应,进行了实证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张晶晶  
本文简要介绍了2000年以来美国以宽松为主的货币政策,剖析了美国货币政策对中国宏观经济产生溢出效应的传导机制及国际贸易、资本流动、汇率、利率和流动性的传导渠道;分析了其对中国经济金融状况的影响,贸易顺差快速增长、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升值压力加大、投机趋利性资金流入增加、外汇储备和基础货币投放上升、通货膨胀压力增大,并提出相应政策建议。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李海燕  康洋  
随着中国经济运行进入"新常态",央行货币政策取向也发生了很大变化:在货币政策操作思路方面趋向于用活用好资金;货币政策调整方向方面趋向于激活经济和调节结构;在货币政策操作工具方面趋向于传统政策工具与创新政策工具的结合使用;在货币政策操作环境适应方面趋向于主动适应经济转型、金融格局多元化、资本市场多层次发展及复杂的国际金融环境的要求。货币政策取向的变化既是新常态下经济运行的客观要求,也是新常态经济运行的政策保障。
[期刊] 中国经济问题  [作者] 朱艳丽  王霞  
本文提出了具有时变阈值的门限泰勒规则模型,并运用该模型对中国1992-2014年间货币政策规则中的时变门限效应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时变阈值的引入揭示了中国货币政策规则的三大显著特征:第一,非对称性,即高通胀时期利率对通胀缺口和产出缺口的反应系数值均大于低通胀时期;第二,不稳定性,即不论通胀率高低,利率对通胀缺口的反应系数均非显著大于1;第三,时变性,即在经济发展的不同阶段,货币当局在制定货币政策时所参考的阈值具有显著的时变特征。
[期刊] 宏观经济研究  [作者] 鲁臻  成明杰  
本文利用中国的经济数据,检验不同的宏观经济形势下,中央银行货币政策沟通效果的差异。我们得到的主要结果有:宏观经济形势对中央银行的货币沟通效果有显著的影响。具体地,当宏观经济处在通货膨胀率较高的经济过热时期,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沟通效果更明显;同时,当经济中的物价上涨更多地来源于供给冲击时,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沟通效果更明显。这些结果对于中央银行更好地进行沟通有重要的意义。
[期刊] 新金融  [作者] 易宪容  
2014年11月21日央行宣布降息被市场解读为中国已经进入新一轮降息周期,中国货币政策将加杠杆。在中国经济增速由高速增长转向中高速增长的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的速度与方式正在全面转型,增速下行并非不可容忍,央行不需要出台强刺激政策来保经济高速增长,当前央行的货币政策也不需要重大转向。尽管过度信贷扩张短期内能够缓解经济下行的压力,甚至带动经济的短期繁荣,但它能否把经济带向持续繁荣增长之路是相当不确定的。降息的实质意义在于深化利率市场化改革,就中国情况而言,去杠杆仍应是当前央行货币政策的主基调。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