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850)
2023(1273)
2022(991)
2021(940)
2020(781)
2019(1732)
2018(1650)
2017(2986)
2016(1650)
2015(1898)
2014(1827)
2013(1753)
2012(1780)
2011(1610)
2010(1592)
2009(1591)
2008(1606)
2007(1446)
2006(1287)
2005(1325)
作者
(4971)
(4201)
(4177)
(4137)
(2647)
(2012)
(1930)
(1566)
(1550)
(1480)
(1459)
(1451)
(1357)
(1334)
(1328)
(1303)
(1238)
(1147)
(1139)
(1112)
(1102)
(1070)
(990)
(979)
(947)
(930)
(923)
(827)
(805)
(786)
学科
(7199)
经济(7196)
管理(5409)
(2910)
方法(2245)
(2089)
(1982)
数学(1888)
(1886)
企业(1886)
数学方法(1876)
中国(1820)
(1567)
金融(1567)
(1492)
银行(1492)
(1471)
农业(1440)
(1401)
及其(1253)
(1191)
业经(1137)
(1137)
教育(1098)
环境(1065)
地方(1062)
(1022)
(1019)
经济管理(1013)
理论(984)
机构
大学(26229)
学院(24987)
(11548)
研究(11423)
经济(11335)
管理(8318)
中国(8272)
理学(6924)
理学院(6810)
管理学(6678)
管理学院(6627)
科学(6407)
(6056)
(5823)
研究所(5342)
中心(4928)
(4715)
(4483)
(4212)
师范(4181)
(4052)
北京(3927)
财经(3796)
经济学(3773)
农业(3599)
(3568)
业大(3531)
师范大学(3530)
(3479)
科学院(3360)
基金
项目(16629)
科学(13320)
基金(12584)
研究(12149)
(11247)
国家(11161)
科学基金(9312)
社会(8172)
社会科(7707)
社会科学(7706)
基金项目(6566)
自然(5888)
自然科(5770)
自然科学(5769)
(5714)
自然科学基金(5662)
教育(5422)
(5091)
资助(4987)
编号(4385)
(3958)
重点(3926)
成果(3731)
国家社会(3527)
中国(3471)
(3376)
教育部(3345)
课题(3319)
大学(3150)
人文(3133)
期刊
(14308)
经济(14308)
研究(8553)
中国(4633)
(4295)
学报(3863)
科学(3717)
管理(3579)
农业(3264)
(3074)
教育(3014)
大学(2962)
学学(2764)
(2718)
金融(2718)
世界(2449)
现代(2361)
经济研究(2253)
(2164)
财经(1938)
问题(1792)
资源(1682)
(1678)
技术(1662)
(1551)
论坛(1551)
业经(1539)
国际(1501)
(1378)
(1264)
共检索到4015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程群  何奇松  项斐  
日本太空安全观经历了重要的改变。冷战时代,太空技术主要限于"和平利用",以显示遵守《和平宪法》,争取国际社会的认可,换取国家安全。冷战结束前后,日本自卫队先后多次参加维和行动,以及为美军提供支援,但是发现没有天基资产是与美军存在巨大差距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自卫队要求利用天基资产为国家安全服务。朝鲜进行弹道导弹与核活动,严重威胁到了日本国家安全,为日本自卫队开发军事太空系统提供了机会。同时,国会通过法律允许太空军事利用,为国家安全服务。这是日本太空安全观的重大变化。此外,《美日联合防卫指针》和美国的亚太"太空再平衡",要求美日进行太空安全合作,确保国际太空安全,为国际和平服务。这样,日本的太空利用扩大到太空安全领域。日本太空安全观进一步拓展与深化。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曹云华  彭文平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由于国际政治经济环境的变迁,经济安全从原来的低级政治转变为高级政治。东盟传统的国家安全观强调综合安全,尤其将军事和政治安全置于最重要地位,随着地区传统安全威胁的消除,东盟国家将经济安全视为新时期的焦点。经济发展是东盟一些威权国家政治合法性的基础,因此经济安全是维护其政治安全的重要手段。为维护各国经济安全,东盟国家一方面采取经济自由化改革参与全球化进程以便提高自身经济竞争力,另一方面实行开放地区主义策略,既依靠本地区的集体力量增强经济实力,又充分利用地区外的市场和资源。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傅勇  
非传统安全威胁的上升对传统的国家安全观提出了严峻挑战,应对和解决非传统安全问题需要新的安全思想和安全理念。在全球化浪潮和非传统安全的推动下,新安全观应运而生。中国的新安全观是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内容。在应对非传统安全的实践中,中国新安全观的内容应不断深化和丰富,而综合安全是当前的安全问题的基本特征,共同安全是维护安全的最终目标,合作安全是维护安全的有效途径。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黄仁伟  
中国崛起需要新的战略思维,其核心概念就是“新安全观”和“共同利益”。它们分别是“国家安全”和“国家利益”概念的延伸和发展。国家利益和安全的经济要素构成了共同利益的基础,使国际关系越来越体现为共同利益的结合。东亚是中国实行“新安全观”和“共同利益”的首要地区。发展本地区的多边合作机制来带动本地区各国的共同发展和共同安全。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严高鸿  张学明  
国家安全观是关于国家安全问题的根本态度和观点 ,是系统化、理论化的安全观念。国家安全观作为国家安全观念的集合 ,是一个复杂的观念系统 ,主要由安全利益观念、安全威胁观念、安全空间观念、安全战略观念和安全效益观念等基本观念构成。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周云亨  方恺  叶瑞克  
同马斯洛关于人的需求层次的划分类似,人类对于能源安全也呈现一定的需求层次演进特征。满足基本生活的能源需求属于最低层次,解决能源贫困后将会致力于以合理的价格确保能源的持续稳定供应,进而追求能源与环境的协调发展。当前中国在能源安全领域面临着重大挑战,既要应对大气污染与气候变化的双重压力,又要兼顾增加能源供应总量和提高清洁能源比重的双重目标。尽管中国政府强烈的政治意愿与成熟的市场条件有利于能源转型,不过为了克服能源转型过程中面临的多元目标取舍、转型期漫长以及政府与市场角色之争等难题,未来中国还需要在经济发展方式、能源科技创新以及能源治理等方面做出积极调整。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陈绍充  王卿  
粮食安全是一个突出的国际问题,对人多地少的中国更是至关重要。国内外研究者的观点众说纷纭,分歧在于对"安全"的界定各有所重。运用系统分析的思想,提出符合中国当前国情的粮食安全的分级定义,即第零级粮食安全、第一级、第二级、第三级、第四级粮食安全,将人均占有量、人均基准率、粮食自给率、粮食储备率设定为粮食安全特征指标。就中国国情而言,粮食生产是世世代代不能松懈的大事,只要人口不降,永远不可高忱无忧。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吴兆雪  马延琛  
冷战结束后,中国政府以实现人类持久和平与共同繁荣为己任,根据国际安全形势的新特点,提出并积极倡导以“互信、互利、平等、协作”为核心的新安全观。这种新安全观,在内涵上,强调安全的综合性和实现和谐的迫切性;在目标上,强调寻求共同安全与共同繁荣;在实现途径上,强调以协作求安全与和谐;在根本措施上,强调共同发展是安全与和谐的基础。中国新安全观的提出及成功实践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国际安全、构建和谐世界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孙辉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把金融安全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强调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必须充分认识金融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切实把维护金融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扎扎实实把金融工作做好。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涛  邓大才  
粮食安全问题的治理方案,经过了数量化粮食安全观、市场化粮食安全观与社会化食物主权观三次迭代,三者分别侧重于粮食供应、流通与分配问题。实际上,粮食安全是一个综合议题,应统筹考虑粮食的自然、经济、社会与政治等多重属性,兼顾基本口粮供应与更丰富食物获取、国际市场粮食流通与国内食物权利分配,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中国式现代化的粮食安全方案体现为大粮食安全观,它不仅表现为大科技观、大储备观、大食物观、大安全观,还表现为国家、市场与社会共同缔造,中央、地方与基层共担责任的大责任观。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谢扬  
在以单纯追求数量增长或以解决温饱为中心的农业发展模式下,我们形成了固有的粮食安全现,现在到了应该转变观念的时候。从世界范围看待中国未来的粮食安全问题,实际上已经和国际目前的新世纪的粮食安全观开始接轨。无论是从解决温饱角度还是从可持续发展角度,粮食安全都要追求人类和自然的和谐发展。在农产品丰富以后,尽快着手解决总量供给有余而结构性不足的矛盾,是我国农业改革和发展的当务之急。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周圆  
"人类安全"观念早在1994年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出版的《人类发展报告》(HDR)中即已出现,并向世界范围广为传播,是一十分有包含性的大安全观念,可以很好地囊括传统安全与非传统安全领域的问题。中国首先提出的生态文明理念,是中国结合中国国情与世界发展趋势,提出的新的文明发展模式。这一模式的提出积极地促进了人类安全理念的实施与发展。这种促进作用,有利于中国参与国际社会的互动,获得更多的话语权,树立良好的国际形象,有利于中国对外合作交流工作的展开。
[期刊] 上海金融  [作者] 孙辉  
习近平总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第四十次集体学习时的讲话,把金融安全的重要性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强调金融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平稳健康发展的重要基础。维护金融安全,是关系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一件带有战略性、根本性的大事。金融活,经济活;金融稳,经济稳。必须充分认识金融在经济发展和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切实把维护金融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一件大事,扎扎实实把金融工作做好。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毛学峰  孔祥智  
从粮食供求来看,中国必须依赖国际市场来实现国内粮食安全;从国际视角看,国内外粮食市场紧密相连,如果全球的粮食不安全,中国粮食安全必然会受到严重威胁,故而中国的粮食安全问题必须置于全球视角下。作为崛起的大国,中国必须重塑自给自足的口粮观,利用市场化理念调动粮食主产区及其农民的积极性,以最低成本实现国内粮食安全。与此同时,中国有责任、有能力帮助欠发达国家(地区)提高粮食供给能力,建设持续、稳定、安全的全球农产品供给网络,为全球饥饿提供重要公共物品,坚持负责任大国的全球观。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