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383)
- 2023(7815)
- 2022(6840)
- 2021(6307)
- 2020(5562)
- 2019(12925)
- 2018(12796)
- 2017(24539)
- 2016(13955)
- 2015(15867)
- 2014(16463)
- 2013(16174)
- 2012(15287)
- 2011(13982)
- 2010(14355)
- 2009(13309)
- 2008(13320)
- 2007(12285)
- 2006(10598)
- 2005(9425)
- 学科
- 济(55971)
- 经济(55910)
- 管理(35850)
- 业(32467)
- 方法(25900)
- 企(24871)
- 企业(24871)
- 数学(23026)
- 数学方法(22780)
- 农(16369)
- 中国(14761)
- 学(14317)
- 财(14204)
- 地方(12575)
- 制(11906)
- 农业(10507)
- 业经(10330)
- 贸(9891)
- 贸易(9890)
- 易(9505)
- 理论(8971)
- 和(8960)
- 体(8864)
- 银(8791)
- 银行(8753)
- 融(8516)
- 金融(8508)
- 行(8353)
- 环境(8274)
- 务(8220)
- 机构
- 大学(205123)
- 学院(203767)
- 济(78730)
- 经济(76602)
- 研究(74648)
- 管理(72546)
- 理学(61606)
- 理学院(60757)
- 管理学(59479)
- 管理学院(59112)
- 中国(54812)
- 科学(49001)
- 京(45636)
- 农(42608)
- 所(40220)
- 研究所(36736)
- 财(36406)
- 业大(34718)
- 农业(34088)
- 中心(34039)
- 江(32705)
- 范(28758)
- 北京(28681)
- 财经(28598)
- 师范(28415)
- 院(27166)
- 经(25760)
- 州(25662)
- 经济学(23854)
- 省(23849)
- 基金
- 项目(134641)
- 科学(103501)
- 研究(95080)
- 基金(94987)
- 家(84730)
- 国家(84064)
- 科学基金(69570)
- 社会(57113)
- 社会科(53968)
- 社会科学(53948)
- 省(53785)
- 基金项目(50789)
- 划(46326)
- 自然(46211)
- 自然科(45104)
- 自然科学(45086)
- 自然科学基金(44222)
- 教育(44175)
- 编号(39660)
- 资助(39144)
- 成果(32749)
- 重点(30931)
- 部(29296)
- 发(29146)
- 课题(28344)
- 创(26962)
- 计划(26517)
- 科研(26142)
- 创新(25333)
- 大学(24334)
共检索到30610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袁红 赵万民 赵世晨
日本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目的是为了促进都市机能增长,推进都市空间高度聚集利用。在这个目标下,日本地下空间开发在长期的实践中形成了一套成熟的规划体系,包括地下都市规划制度、地下利用的Master-plan①、地下空间Guideplan、地下交通网络规划、地下街规划五个部分。各部分针对地下空间的不同层面进行控制,相互补充,处理了地下空间与地面空间、地下空间之间、近期与远期发展、各地下空间事业者、私有与国有土地地下空间利用的关系。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刘超 赵竹君 李海梅
通过论述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下地下空间规划的地位和作用,认为地下空间规划是国土空间规划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全域全要素管控体系中发挥着与地面规划同样重要的作用。同时提出地下空间规划应重视资源评估和空间预留,在与地面规划协同方面应注重空间整体、专业统筹、平战结合、盘活存量,结合已有实践经验与应用创新,形成新时期地下空间开发利用模式,实现国土空间规划的地上地下统筹协调。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何世茂 徐敏
国内外很多城市已认识到地下空间资源的重要性,将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作为解决城市问题的重要手段。国内城市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力度近年来不断加强,也出现了种种问题与矛盾,本文在分析这些问题的基础上,提出进行法律法规、规划编制、规划管理体制三位一体的体系建设,以引导我国地下空间的开发利用真正走向有序。
关键词:
地下空间 开发利用 有序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张毅 邢占文 郭晓汾
为了确定符合交通发展战略、技术先进和合理可行的停车场规划方案,从停车场使用者、经营者、周边居民和政府四个不同的角度,建立和解析了城市公共停车场规划评价指标体系,为停车场规划方案的科学选优提供了决策依据。
关键词:
交通工程 停车场规划 评价指标 方案评价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王剑锋 宋聚生
本文以重庆主城区地下空间利用为例,分析梳理了重庆主城区地下空间利用的基本情况及发展趋势、规划研究总体情况;针对山地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复杂性和特殊性,分析了重庆主城区地下空间规划利用的主要特征;并在分类总结山地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面临的主要问题基础上,针对性地提出改进和完善山地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的规划对策及建议,对规范和促进山地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可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关键词:
山地城市 地下空间 开发利用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郭桂萍 孙月阳
目前,我国以专项规划、区域规划为支撑的三级四类规划体系结构初步梳理了规划间的关系,但仍然存在诸如横向各规划定位与关系未完全理顺,纵向各级规划职责区分不足,规划内容缺乏战略性等一些问题。而日本规划体系具有科学顺畅的三级三类体系结构和国土规划子体系;在内容上注重问题导向,具有逻辑严密的规划制定框架;通过规划制定程序、多级目标、统计调查资料、模型预测保证规划质量;以可操作的政策手段、预算编制方针、PDCA管理保证规划实施等,这些经验均可借鉴。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于少康 李统华
长期以来,我国的空间规划总体上种类繁多、体系庞杂,各类空间规划在编制、实施和审批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产生了许多相互矛盾、相互交叉的环节,造成了空间资源浪费、管理成本增加以及管理效率下降等一系列问题,现行空间规划体系重构势在必行。面对国务院机构改革的历史机遇,系统分析各类空间规划的优缺点,加快各类空间规划的整合,通过规划体系、规划层级、指标体系、管理体系改革,推进空间规划体系的重构,有利于提升我国空间
关键词:
空间规划体系 国土空间 生态保护红线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祁帆 张晓玲 李志刚
我国涉及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活动和布局的规划众多,其中,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城市总体规划、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引入早,影响大,并形成了相互独立而相互影响的管理体系。然而,我国至今尚未形成统一的空间规划体系,国土空间安排上也缺乏顶层设计,不同规划之间缺乏明确的统属关系,交叉重叠甚至相互冲突的问题突出,严重削弱了国家对国土空间的管控能力。因此,有必要对空间规划体系现状及发展趋势进行系统反思,探索建立科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程德慧
开发地下空间务必整体规划“随着土地使用压力和公众对拥有一个更为清洁环境的要求的日益突出,人们越来越多地利用地下大搞建设。但是,一旦缺少良好的整体规划,地下空间发展将留下难以弥补的遗憾。”上海市地下建筑设计院总工程师周涤生日前如是说。周涤生说,由于地下...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代合治 刘志刚 于伟
各类规划拥有自身理念和功能,在"多规并存"的现实需求下,"用地"协调成为各类"空间规划"协调的关键。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归纳总结法,探索了"用地"类型、"用地"规模、"用地"布局以及规划年期等在"空间规划"协调中的现实途径。结果表明:"用地"类型要做到宏观上有统一、微观上有特色,一、二级地类强调一致,三级地类彰显特色;各类用地规模,尤其是农业用地和未利用地规模,应在区域规划宏观指导下由土地利用规划总体上统筹,用地规模管控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用地布局做到各类规划合理分工,土地利用规划实行"刚性"与"弹性"相结合的土地利用分区,城市规划依据城镇用地和农村居民点用地合理确定每个城、镇、村的布局;同时保持各类规划的基期、近期和远期年份应至少有一个保持一致。
关键词:
空间规划 “用地”规划 规划协调
[期刊]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作者]
代合治 刘志刚 于伟
各类规划拥有自身理念和功能,在"多规并存"的现实需求下,"用地"协调成为各类"空间规划"协调的关键。运用文献研究法、比较分析法、归纳总结法,探索了"用地"类型、"用地"规模、"用地"布局以及规划年期等在"空间规划"协调中的现实途径。结果表明:"用地"类型要做到宏观上有统一、微观上有特色,一、二级地类强调一致,三级地类彰显特色;各类用地规模,尤其是农业用地和未利用地规模,应在区域规划宏观指导下由土地利用规划总体上统筹,用地规模管控做到"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用地布局做到各类规划合理分工,土地利用规划实行"刚
关键词:
空间规划 “用地”规划 规划协调
[期刊] 地理科学进展
[作者]
王磊 沈建法
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五年计划/规划对调节中国区域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自1953年第一个五年计划以来,尤其是随着市场化改革和权力下放,中国政治经济背景发生了重要变化,客观需要五年计划/规划体系中的规划内容做出相应调整。本文分析了空间规划元素在中国五年规划体系中从无到有、不断丰富完善的演变特点及其机制,同时指出了五年规划对空间发展作用的变迁:①初期,并无空间规划,空间发展只是部门工业项目布局的结果;②改革开放之后一段时期,空间规划的形式主要体现在划定特殊的政策区域和空间分类引导;③"十一五"规划以来,空间规划则以空间分类引导与约束并举的形式出现。通过构建政府与市场主体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以及空间发展状态所引起的规划反馈3个维度的分析框架,着重探讨了五年规划体系中空间规划元素的变迁机制。"十一五"以来重点加强和改善了空间规划内容,其目的是使经济规划与空间规划的结合更加紧密,以克服中国当前空间管治的各种困境。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姜云 吴立新 杜立群
地下空间是城市开发的重要自然资源,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容量评估的目的旨在把握城市所具有的地下空间可开发利用的总量和潜力,建立科学的评估指标体系是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容量评估的基础。本文分析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容量的主要影响因素,提出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容量评估指标体系构建的原则。基于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容量评估的层次结构模型,依据该层次结构模型构造了各层次判断矩阵,并进行了层次单排序、层次总排序及其一致性检验。经研究分析得到:地面空间类型、受已开发地下空间的影响程度、地震烈度、滑坡及崩塌、对工程有影响的地下水层数、受影响的地下水赋存类型及活断层等是城市地下空间开发利用容量评估的...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张玉娴 黄剑
本文讨论目前空间管制的3大规划:主体功能区规划、空间管制规划和生态环境功能区规划,首先介绍各自的政策法规并作文献综述,由此发现3大规划的重叠点和不同点,指出当今中国空间管制方面存在的悖论和矛盾,并提出若干建议。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林坚 张瑜
研究目的:分析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背景下,国土空间体系表述的形成脉络及内在逻辑,并从国土空间体系构建视角探讨国土空间治理的未来趋向。研究方法:综合分析法与对比分析法。研究结果:国土空间具有“区域”和“要素”双重特性,建立空间规划体系旨在解决传统国土空间治理的“区域”“要素”缺乏统筹问题。从空间规划体系、国土空间规划体系到国土空间体系的演变,实质上是不断推进迈向高质量发展、强化“区域—要素”统筹的国土空间治理。在构建国土空间体系的指引下,国土空间治理既要聚焦国土空间的高质量发展,绘就国土空间协调发展蓝图,又要完善主体功能区战略和制度,做好国土空间治理的“区域—要素”统筹。研究结论:面向国土空间体系构建,国土空间治理未来应做好国土空间高质量发展导向下的“区域—要素”统筹治理。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