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5027)
- 2023(7159)
- 2022(5878)
- 2021(5365)
- 2020(4062)
- 2019(9281)
- 2018(9263)
- 2017(16672)
- 2016(9305)
- 2015(10408)
- 2014(10202)
- 2013(9987)
- 2012(9492)
- 2011(8700)
- 2010(8972)
- 2009(8083)
- 2008(7949)
- 2007(7567)
- 2006(6976)
- 2005(5869)
- 学科
- 济(35683)
- 经济(35534)
- 管理(23456)
- 业(15373)
- 中国(15337)
- 企(12685)
- 企业(12685)
- 方法(11707)
- 农(11340)
- 地方(11297)
- 环境(10945)
- 学(10784)
- 理论(9739)
- 业经(9672)
- 和(9442)
- 数学(7740)
- 数学方法(7619)
- 农业(7165)
- 生态(7023)
- 发(6887)
- 城市(6612)
- 财(6559)
- 教育(6473)
- 资源(6174)
- 制(5917)
- 划(5722)
- 社会(4911)
- 教学(4857)
- 城市经济(4784)
- 经济理论(4747)
- 机构
- 大学(128614)
- 学院(127573)
- 研究(52489)
- 济(45344)
- 经济(43895)
- 管理(42071)
- 中国(37413)
- 理学(34823)
- 科学(34754)
- 理学院(34244)
- 管理学(33420)
- 管理学院(33194)
- 京(30364)
- 所(27244)
- 农(26141)
- 研究所(24789)
- 中心(23329)
- 江(22058)
- 业大(21217)
- 财(20854)
- 范(20580)
- 农业(20494)
- 师范(20281)
- 院(20037)
- 北京(19490)
- 州(17590)
- 省(17501)
- 师范大学(16444)
- 技术(16373)
- 科学院(15788)
- 基金
- 项目(87595)
- 科学(67410)
- 研究(63434)
- 基金(60381)
- 家(54664)
- 国家(54156)
- 科学基金(44806)
- 社会(39814)
- 社会科(36282)
- 社会科学(36266)
- 省(35370)
- 基金项目(31994)
- 划(30579)
- 教育(29635)
- 自然(29052)
- 自然科(28246)
- 自然科学(28236)
- 自然科学基金(27710)
- 编号(25456)
- 资助(23641)
- 成果(21232)
- 重点(20907)
- 课题(19981)
- 发(19923)
- 部(18365)
- 创(17512)
- 计划(16639)
- 科研(16447)
- 创新(16361)
- 年(16026)
共检索到20989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汪士果
循环经济和生态城市建设的耦合点在于:循环经济是城市社会在生态文化支撑下,转模仿自然生态,自觉自我组织、自我调整以与城市自然环境相协调的一种技术范式。文章提出了在生态城市建设中,可资借鉴的循环规划及其制度支撑的实践模式。
关键词:
城市生态 循环经济 循环规划 文化支撑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王新玉
低碳城市和生态文明城市是我国低碳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两大重要战略的实践主要载体,区分二者的建设模式的差异性,对我国城市未来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以贵阳市在低碳城市和生态文明城市建设模式为例,系统的分析了他们的不同之处。研究表明,生态文明城市主要是以制度建设为主,通过文化、意识、制度等推进城市的建设;低碳城市是从具体产业着手,通过发展低碳的物流、会展、服务、交通、建筑等推进城市建设。二者又有紧密的联系,低碳城市是生态文明城市的一个过渡阶段;现阶段,低碳城市是生态文明城市的核心内容和重要抓手。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韩颖 于玲 汪炘
生态城市建设作为解决城市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的重要途径已经受到了政府,学者和普通大众的关注。南京是一个典型的资源消耗型城市,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对南京自2005年开始的生态城市建设的状况进行研究对其他城市具有参考意义。本文首先介绍了南京生态城市建设的现状,结合过去的实践经验,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最后针对南京建设生态城市所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南京的城市特点,对照南京生态城市建设的战略定位和量化指标,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和措施。
关键词:
生态城市 南京市 现状 问题 对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王泽光
生态城市是20世纪70年代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发起的"人与生物圈(MBA)"计划研究过程中提出的,一般认为生态城市是一种理想城模式,是根据生态学原理,综合研究城市生态系统中人与自然的关系,使人、自然、环境溶为一体,互惠共生,实现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系统的全面持续发展。
关键词:
生态城市 循环经济 城市建设 上海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满希明
矿业资源型城市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必须从产业结构调整和提高矿产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等方面明确思路,在此基础上应将矿矸石的综合利用作为建设循环经济生态城市的切入点。
关键词:
矿业资源型城市 循环经济 生态城市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李晓龙
城市的发展是人类在与自然斗争中取得进步的重要标志,生态城市建设是人类在战胜自我的斗争中思想升华的反映。本文通过对城市发展脉络的梳理,探讨了城市不同发展阶段人与自然的不同联系方式,认为城市生态思想的成熟必然催生生态城市建设时代的到来。
关键词:
城市发展 生态思想 生态城市展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王莉
循环经济与生态城市理论是在人们探索循环与发展的过程中逐步形成的。通过对陕西城市建设现状与生态城市建设进行比较,使人们认识到生态化是陕西城市建设的主要发展方向。为实现城市整体的最优化,应从政府管理部门、产业发展及城市经济社会整体的循环体系优化构建等三方面对陕西创建生态城市制定相应对策。
关键词:
循环经济 生态城市 建设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牛桂敏
城市的加速发展,一方面促进了社会经济效益的提升,另一方面也产生了生态环境负效应。生态失落是产生生态环境负效应,导致城市不可持续发展的主要根源。生态觉醒是实现城市可持续发展的思想基础。生态城市则是从生态觉醒到生态自觉所要追求的目标。生态城市建设需要完善的制度作为保障。
关键词:
生态失落 生态觉醒 生态自觉 生态城市
[期刊] 中国成人教育
[作者]
肖菲 陈晓燕
学习型城市建设作为实现学习型社会的重要基石,承担着城市治理的社会功能,必然成为城市发展的战略优先选择。社会治理理论强调以新型的多元管理模式打破传统的政府一元管理模式,有效提高公共服务效率和质量。用社会治理理论来指导学习型城市建设,可以促进各方资源力量与政府之间动态合作网络的构建,进而有效推动学习型城市建设。基于社会治理理论,以中国北京市、芬兰埃斯波市、韩国南杨州市以及澳大利亚梅尔顿市四座学习型城市作为研究案例,立足其行动实践的共性和个性,尝试性地总结出学习型城市在发展取向、责任主体、建设方式、建设过程、选择理念、覆盖群体、建设总纲、效果评估八方面的重要行动启示。
关键词:
社会治理 学习型城市 共性 个性
[期刊] 中国金融
[作者]
凌欣 鲍文改
生态城市建设是我国落实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载体,是以可持续发展观为指导,通过法律、经济和教育等多种手段,保护生态环境、发展生态产业、建设生态人居等,促使国民经济向有利于环境保护的方向发展。为适应生态城市建设中经济发展模式的转变,传统金融也需要以可持续发展为理念作出变革,为生态城市建设提供必要的支
[期刊] 建筑经济
[作者]
高盛 卢健松
建设数字孪生城市是发展数字经济的重要载体,也是推动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因此探究数字孪生城市建设及运营问题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首先对数字孪生城市内涵和运行机理进行全面分析,从整体把握数字孪生城市概貌。其次结合已有实践探索总结出数字孪生城市建设的八大典型领域,并选取北京、上海和深圳等数字孪生先进城市为案例,总结建设思路和实践经验。最后,分析现阶段数字孪生城市建设面临的困难和挑战,并结合实际提出推进建议,为当下数字孪生城市建设提供参考借鉴。
[期刊] 现代城市研究
[作者]
丁国胜 曾圣洪
在"健康中国"战略下,健康城市建设已成为跨学科研究的热点之一。如果从1989年卫生城市创建算起,我国健康城市建设已有30年历程,对其实践及研究进行整体梳理具有重要价值。将我国健康城市建设实践发展分为初步探索、快速推进和全面发展三个阶段,结合案例从建设目标、策略和机制三方面进行分析,指出其经历了从无到有、从单一到多元、从简单到复杂的转变。与此同时,结合CiteSpace软件对我国健康城市建设研究脉络进行梳理,发现健康城市建设研究的数量和质量在过去30年中得到很大提升,研究涉及的学科、内容和热点呈现出综合化和多元化的发展趋势。最后,在此基础上展开了相应的延伸讨论。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袁懋栓
"绿色北京"是北京市总结"绿色奥运"经验,拓展未来城市环境发展的重大战略措施。阐述了"绿色北京"的内涵、行动目标、保障措施,揭示出"绿色北京"是北京建设国际大都市、宜居城市的更高标准和宏大愿景,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发展,走可持续发展道路的具体行动。在生态城市成为世界城市发展又一追求目标的背景下,从文明城市建设的角度阐述了生态文明在文明城市建设中的突出地位,认为"绿色北京"不仅将推进首都文明城市的建设,也将丰富文明城市创建的理论和实践。
关键词:
“绿色北京” 生态文明 文明城市建设
[期刊] 城市发展研究
[作者]
张延强 单志广 马潮江
当前,我国智慧城市建设进入爆发期,庞大的建设运营资金需求为传统政府主导的智慧城市建设模式带来了严峻考验。在公共服务需求迫切、政府财政收入紧缩、政府融资平台市场化的背景下,PPP模式成为推动我国智慧城市建设的最优途径。在分析我国PPP模式的政策形势基础上,结合智慧城市建设项目的特点,对地方开展智慧城市建设的PPP运营模式进行梳理,分析并提出智慧城市PPP模式在我国应用的要点与建议,展望未来智慧城市PPP的发展。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