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65)
2023(6146)
2022(5239)
2021(5058)
2020(4048)
2019(9127)
2018(8895)
2017(17598)
2016(9605)
2015(10507)
2014(10125)
2013(9884)
2012(9247)
2011(8350)
2010(8855)
2009(8540)
2008(8612)
2007(8052)
2006(7571)
2005(7048)
作者
(25845)
(21536)
(21180)
(20432)
(13843)
(10125)
(9708)
(8052)
(8014)
(7966)
(7280)
(7090)
(7044)
(6891)
(6803)
(6562)
(6501)
(6223)
(6220)
(6171)
(5481)
(5161)
(5077)
(4963)
(4832)
(4817)
(4770)
(4759)
(4329)
(4307)
学科
管理(35141)
(34553)
经济(34506)
(33734)
(28822)
企业(28822)
技术(12488)
(12452)
(12038)
中国(11879)
(10547)
方法(10241)
(9480)
技术管理(9429)
业经(9173)
(8518)
银行(8513)
数学(8330)
(8175)
数学方法(8067)
(7954)
贸易(7948)
地方(7809)
(7751)
农业(7616)
(7194)
金融(7194)
(6981)
(6725)
财务(6702)
机构
学院(132858)
大学(130934)
(59071)
经济(57726)
管理(52268)
研究(47137)
理学(43270)
理学院(42851)
管理学(42250)
管理学院(41963)
中国(38593)
(30758)
(27557)
科学(24822)
(23694)
(22533)
财经(22336)
中心(21682)
研究所(20536)
(20046)
北京(18182)
(18003)
(17739)
(17641)
师范(17565)
经济学(17273)
(17139)
财经大学(16112)
经济学院(15254)
(14896)
基金
项目(77497)
研究(62451)
科学(62346)
基金(55125)
(46197)
国家(45744)
科学基金(39898)
社会(39776)
社会科(37710)
社会科学(37701)
(30973)
教育(28353)
基金项目(27713)
编号(25774)
(25459)
自然(23653)
自然科(23135)
自然科学(23130)
成果(22834)
资助(22738)
自然科学基金(22724)
课题(19038)
(18984)
创新(17878)
(17635)
(17349)
重点(17214)
(16625)
(16092)
项目编号(15867)
期刊
(74812)
经济(74812)
研究(48094)
中国(29919)
(23667)
管理(23052)
(19665)
金融(19665)
教育(18094)
(17672)
科学(14818)
学报(13330)
业经(12505)
技术(12467)
经济研究(11572)
农业(11477)
财经(11108)
大学(11007)
学学(9943)
(9629)
问题(9345)
(8759)
国际(7926)
现代(7559)
技术经济(7483)
(7453)
论坛(7453)
科技(6958)
世界(6869)
理论(6763)
共检索到22494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沈海涛  刘玉丽  
一国在面对由崛起国而引发的权力体系结构变化时,囿于自身政治、经济、军事力量的局限性,为抵消潜在的风险和可能的威胁,易对崛起国或潜在霸权国实施"对冲"战略。根据一国对威胁认知及相对能力的强弱,其实施的对冲战略强度也不尽相同。本文在综合运用对冲战略分析框架并引入影响"对冲"强度变化的因素后认为,相较之前,2015年后日本在南海问题上对华实施了牵制和制衡成分较为凸显的"强对冲"战略。这种转变是在日本南海威胁认知度提高,"对冲"中国相对能力增强及与中国信任程度持续走低的情况下,做出的对本国利益较为有利的战略调整。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郑易平  冯馨蔚  
中美贸易摩擦前,日本对华政策以强硬为基调;中美贸易摩擦后,日本试图在中美之间左右逢源,因此开始调整其对华政策,中日关系有所回暖。然而,日本对华政策的调整会遇到两大难以逾越的障碍,即政治总体保守化和日美特殊关系。日本政治总体保守化主要表现为:保守主义的政治文化和保守势力在日本政坛的影响持续扩张,日本未出现类似欧美等国的政治极化现象,而且,中国崛起后,日本国民心态也趋于保守化。经过七十余年的发展,日美两国已经在政治、军事、经济等方面建立起了较为牢固的特殊关系,特别是在军事安全方面,日美之间的关系已经高度制度化了。因此,在日本政治总体保守化的趋势未能扭转和中美关系的未来尚未确定的情况下,日本对华政策调整的前景不甚乐观,中日之间很可能继续保持"政冷经热"的局面。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昌明   张佳  
从话语到身份再到对外政策,是一个国家对外政策的基本逻辑。日本在选择与调整对华政策的过程中,实际上便在体系、国家与政策议题三个话语层次上,通过“联系”和“区分”两种方式分别构建了中日差异化的类属身份、角色身份和集体身份。借此中国在类属身份上被置于“民主国家”的对立面;在角色身份上被建构为地区和平与稳定的“冲击者”与“威胁者”、自由经济的“破坏者”;在集体身份上被置于“民主阵营”的对立面,并被排除在“全球南方”之外。在这样的基础上,日本以秩序为“名”,增强防卫建设,协调伙伴关系;以安全为“由”,开展针对性的军事部署,并加强对华经济对冲;以议题为“用”,实行对华软制衡,同时拉拢“全球南方”国家,以将对华政策“合法化”。
[期刊] 南开经济研究  [作者] 杨振华  朗晓龙  于晓燕  
自80年代中期以来,美国的对外经济战略逐步由以加强与欧共体、日本的经济合作为中心转而开始向亚太地区倾斜,形成了“新太平洋共同体”的亚太经济战略。这一战略是在80年代以来世界经济、政治格局发生深刻变化及美国全球战略相应变化的背景下,由多种原因促成的。与...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郭关   王寅通  
中美关系处在一个新的十字路口。以李登辉访美事件为标志,美国对华政策调整发生了性质的转变,中美关系的原则基础被严重削弱以至动摇。我们的基本判断是,美国对华政策正在由“全面接触”向“预防性遏制”转变;这种转变的特征是渐进式的,同时是与美国全球战略调整相一致的;美国对华政策的走向越来越受到美国、中国大陆和台湾岛内各自的内部因素制约;这将使双边以至三边关系的互动可能出现失控以至恶性循环;一旦出现中美全面对抗,可能造成对我稳定外部环境的持续性破坏。因此,我们的战略和策略应当是软硬两手兼备,利用各种矛盾,化解危机,防止对抗的出现,同时做好形势对我不利的各种准备,从容应对突发事件。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阮建平  
2008年金融危机加剧了美国自伊拉克和阿富汗战争以来所面临的内外挑战,重建美国力量和影响成为奥巴马政府的核心任务。为此,奥巴马政府提出进行经济"再平衡"和安全"再平衡"。他们认为,美国过去那种由消费信贷和赤字财政所刺激的繁荣是不可持续的,必须重新平衡储蓄、投资、借贷和出口的关系。在此,扩大对华出口与投资是其中一个重要手段。与此同时,美国一些高层人士认为,过去将反恐作为首要战略目标为中国在亚洲地区的扩张提供了机会。随着恐怖主义威胁的降低,美国必须重返亚洲,确保地区主导权。在中短期内,美国对华地缘政治"再平衡"必然会影响到其对华经济"再平衡"的方向;从长远来看,经济交往的深入发展将进一步缓解两国地缘政治关系的紧张。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传炎,池元吉,李俊江  
“克林顿政府对华政策的新调整与中美关系走向”研讨会发言摘要〔编者按〕吉林省美国经济学会、吉林大学国际经济系、东北师范大学美国研究所于1997年11月15日共同举办了“克林顿政府对华政策的新调整与中美关系走向”研讨会。研究美国问题、亚太问题的部分在长专...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王建伟  
布什政府上台一年多了,其实行的对华战略和政策并没有像人们想象的那样,回到历任总统对华政策“先硬后软,前倨后恭”的老路上去,而是与前几任政府有着重合的同时,更多地展现了新特点。在美国追求“一超独霸”战略目标的新现实下,布什政府把中国定性为挑战美国霸权的潜在对手。虽然“9·11”事件在一定程度上改善了美国与中国之间的关系,但这种关系改善只是美国在反恐大业上有求于中国合作情况下产生的,所以这个“回归”象征意义大于实质意义。布什政府的对华政策越来越多地体现出一种“双重性”特征,即言辞缓和,行动强硬。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周忠菲  
最近,布什政府作出向台湾出售150架F16战斗机的决定,这是美国对外政策中一个老难题的新反映:即美国政府究竟将在多大程度上经由后门继续推行“两个中国”的政策,而又可以抵挡中国政府的坚决反对。出售F16的决定表明美国对华政策出现新的态势,这一侵犯中国主权的严重事件对中美关系的发展势必产生影响,应引起重视和研究。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贾昕昕  
冷战后,由于国际战略力量的对比失衡、中国国力的迅速攀升及日本国内经济、政治新因素的作用,日本对华政策中双面性特征充分显现:既支持合作又防范限制,既积极接触又温和遏制。源于日本国家利益的出发点与地缘政治格局中国家力量对比变化产生的博弈,日本对华战略中形成了借重与防范并举的外交倾向。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贾昕昕  
冷战后 ,由于国际战略力量的对比失衡 ,中国国力的迅速攀升及日本国内经济、政治新因素的作用 ,日本对华政策中两面性特征充分显现 :既支持合作又防范限制 ,既积极接触又温和遏制。源于日本国家利益与地缘政治格局中国家力量对比变化产生的博弈 ,日本对华战略中形成了借重与防范并举的外交倾向。
[期刊]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作者] 王新  
国家利益决定美国的对华外交政策,但国家利益的界定受到国际与国内政治变化的影响。冷战结束后,美国曾陷入对华关系的“认知困境”,由此导致美国在选择实现其国家利益的政策时往往陷入自相矛盾之中。貌似矛盾的政策,其实是由美国在不同阶段对国家利益的不同界定所决定的。厘清美国国家利益在不同阶段的内容及实质,是把握中美关系发展规律的关键。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王鹤  
1995年7月,欧盟执委会公布了“中欧关采长期政策”的对华政策草案,这是欧盟有史以来制定的第一个全面对华政策。欧盟对华政策的出台,无疑对欧洲与中国都是一个发展台作关系的良好机遇,其中的一些建议和措施若能加以自理利用,将会自助于推动我国的改革开放进程;同时它也向我国提出了严的挑战。为此要求我们,应在重视会后长远发展利益的事础上,拓宽视野,制定一项长期、稳定、积极的对欧政策,并尽快地提出对应的具体可行的措施,在国内有关部门之间建五起协调体制。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陈宪良  张梅  
回顾十几年来的中俄关系,可以说,两国关系发展虽有波动,但总体而言,是不断向前的。在经历了短暂的低迷徘徊期后,中俄关系很快进入了快速发展期。如今,两国关系已渐趋稳定,走向成熟。基于中俄两国均处于经济腾飞的特殊发展时期,两国在经济方面的发展竞争将会日趋激烈。今后,在两国关系的发展道路上不会一帆风顺,必然会有磕绊。我们应理性地看待中俄战略协作伙伴关系,既应重视这种战略关系,又不能过于倚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