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9720)
- 2023(14071)
- 2022(12159)
- 2021(10976)
- 2020(9357)
- 2019(21681)
- 2018(21217)
- 2017(41576)
- 2016(22480)
- 2015(25601)
- 2014(25948)
- 2013(26037)
- 2012(25211)
- 2011(23364)
- 2010(23820)
- 2009(22350)
- 2008(22108)
- 2007(20043)
- 2006(17951)
- 2005(16668)
- 学科
- 济(119213)
- 经济(119092)
- 管理(60545)
- 业(58941)
- 方法(45892)
- 企(45834)
- 企业(45834)
- 数学(40474)
- 数学方法(40167)
- 中国(30527)
- 地方(28746)
- 农(28652)
- 学(25201)
- 财(24355)
- 业经(22870)
- 农业(19616)
- 制(19523)
- 贸(19184)
- 贸易(19173)
- 易(18440)
- 融(17740)
- 金融(17738)
- 银(17101)
- 银行(17046)
- 地方经济(16908)
- 行(16429)
- 环境(15918)
- 和(15529)
- 发(15231)
- 理论(14002)
- 机构
- 大学(342757)
- 学院(339612)
- 济(149433)
- 经济(146300)
- 研究(127965)
- 管理(123699)
- 理学(104857)
- 理学院(103524)
- 管理学(101808)
- 管理学院(101181)
- 中国(97262)
- 科学(77755)
- 京(74756)
- 所(67754)
- 财(67626)
- 农(64081)
- 研究所(61140)
- 中心(57082)
- 江(53704)
- 财经(52990)
- 业大(51261)
- 农业(50595)
- 北京(48103)
- 经(47986)
- 经济学(47073)
- 范(46188)
- 师范(45680)
- 院(45618)
- 州(42229)
- 经济学院(42187)
- 基金
- 项目(215284)
- 科学(168061)
- 基金(155329)
- 研究(154409)
- 家(136867)
- 国家(135694)
- 科学基金(113670)
- 社会(98547)
- 社会科(93379)
- 社会科学(93353)
- 省(83466)
- 基金项目(81268)
- 自然(72825)
- 划(71345)
- 自然科(71066)
- 自然科学(71041)
- 教育(70752)
- 自然科学基金(69807)
- 资助(65234)
- 编号(61276)
- 发(51452)
- 成果(51233)
- 重点(49410)
- 部(48574)
- 课题(44068)
- 创(43695)
- 科研(41215)
- 发展(41127)
- 教育部(41048)
- 创新(41036)
- 期刊
- 济(176682)
- 经济(176682)
- 研究(106356)
- 中国(75415)
- 农(58950)
- 学报(56405)
- 科学(51794)
- 财(51444)
- 管理(46276)
- 大学(41665)
- 农业(39914)
- 学学(39178)
- 融(35650)
- 金融(35650)
- 教育(35515)
- 经济研究(28853)
- 技术(28452)
- 财经(27533)
- 业经(27049)
- 经(23784)
- 问题(23104)
- 业(21708)
- 贸(19195)
- 世界(18349)
- 技术经济(18291)
- 国际(17138)
- 统计(16620)
- 商业(15999)
- 版(15682)
- 图书(15486)
共检索到53590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张琦 金继红 张坤 许再超
世界各国发展历史已经证明,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之间存在着农村耕地减少,工业、商业等非农建设用地扩大必然过程,且一般都会呈现“倒U型”的曲线变化规律。而城市化水平在30%~70%时是建设用地增加和耕地减少最快时期。而土地利用结构上则大都经历过先工业用地快速增长,然后是城市用地和居民住宅用地的快速增长过程。而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之间相关度是不同的,通过对韩国和日本研究发现,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之间尤其是耕地与GDP、工业增加值、服务业增加值、投资及城市化水平等存在着很强相关关系。这些研究对我国正确处理土地管理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很有启发,也很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
土地利用 城市化 工业化 相关度
[期刊]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作者]
张琦
将土地与经济发展间的相关度及其变化进行比较分析发现,韩国工业化在加速阶段和工业化后期的整个工业化推进过程中,耕地减少与GDP、工业化服务业增加值、固定资产投资及其城市化水平变化是不同的:土地对经济发展影响程度在工业化加速阶段的相对弹性影响度系数很强,而到了工业化后期,影响度则比以前明显减弱;即使到了工业化后期,如果不能继续实施严格的农地保护制度,而过分强调平抑地价,降低土地供给成本,那么农地资源消耗速度仍将持续走高,不会自动进入农地资源消耗的平稳期。虽然不同国家有所差异,但是,我们从中可以得出很多有益的结论和启示,对我国强化土地管理,保证经济持续稳定发展有重大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工业化发展 相关度 土地政策优化与调整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朱香
文章以滇西宁蒗县为高寒山区的代表研究地点,通过分析该地区2004—2016年土地利用情况与经济发展的关系,归纳总结出两者的特点,并对耕地、交通住房以及城市建设等用途的土地利用与经济发展的线性回归方程求出最优解。
关键词:
土地利用变化 经济发展 驱动力 滇西地区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卢娜 冯淑怡 曲福田
为深入了解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如何通过合理组织土地利用发展低碳经济,论文采用对数均值指数分解法(LMDI)分析了2002—2008年间经济增长的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技术效应对土地利用碳排放的贡献。结果表明:(1)规模效应中的土地产出效应是土地利用碳排放增加的首要贡献因素(165.15%);(2)结构效应中的产业结构效应对抑制碳排放增加贡献了5.45%;(3)代表技术效应的能源强度效应是抑制碳排放增加的主要贡献因素,贡献率达到-61.52%。研究结论认为合理组织建设用地的产业布局成为减缓碳排放的可行手段,并在土地管理过程中,通过引入"低碳化"土地利用理念,巩固并加强有成效的节能减排措施。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李景刚 欧名豪 张全景 张效军
研究目的:概要介绍城市理性发展理念在美国的应用及其保障措施一:法律保障和经济政策激励,以期启示中国的土地利用规划工作。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研究结论:中国应转变现有的土地利用规划思路,借鉴城市理性发展理念,应用城市发展边界(U GB)技术、建立土地监控系统以及设立并促进土地开发权的流转。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胡健 王雷 欧名豪
研究目的:总结城市发展概念规划的内涵与特性,在编制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土地利用战略研究环节,引入城市发展概念规划的理念与方法。研究方法:文献资料法、归纳分析法、比较分析法。研究结果:城市发展概念规划理念与方法的引入,强化了土地利用战略研究功能;引导土地利用空间分区,促使土地利用总体规划指标由刚性变为弹性;提高了规划编制的透明度和公众参与度。研究结论:城市发展概念规划理念与方法在土地利用战略研究中的应用,进一步完善了规划的编制程序和方法,为探索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的编制模式提供了新思路。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彭茹燕 王柏源 王敬
城市更新目前已成为我国增强城市活力、提升城市发展水平的重要举措。本文在系统分析日本城市更新的目标、内容及实施模式等的基础上,从顶层制度设计、国土空间规划引领、土地生产功能实现、土地资产价值表达以及土地增值收益分配等五方面,提出了优化我国土地利用管理的建议。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海鹏 杨晓智
循着发展经济学研究中的结构主义路径,本文实证分析了经济发展过程中森林利用结构演变的基本特征。利用联合国粮农组织提供的20世纪60年代至21世纪初世界各国森林利用的经验数据,本文采用多元统计分析方法构建了刻画经济发展和森林利用结构演变之间关系的森林利用模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经济的发展,森林利用结构表现出从以燃料利用为主过渡到以材料利用为主、再到以原料利用为主、最后进入以生态利用为主的阶段性特征。
关键词:
经济发展 森林利用结构 阶段性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梁流涛 曲福田 诸培新 马凯
构建了农户兼业对土地利用行为及其效率作用机理的分析框架,并在此框架下以经济发达地区的农户调研数据为基础,利用分组比较分析、单因素方差分析、数据包络分析(DEA)等方法分析不同兼业类型农户的土地利用行为和土地利用效率的差异。研究结果表明:兼业类型对农户土地利用方式和行为的选择有显著的影响,不同类型农户的投入行为、施肥行为、土地利用程度、土地经营规模存在很大的差异,从总体上说,兼业农户的资本投入、劳动投入、化肥施数量、土地利用程度等方面低于纯农户,在兼业农户中二兼农户又低于一兼农户;同时,不同的土地利用行为又导致了不同类型农户的土地利用效率的差异,从DEA效率来看,一兼农户略大于纯农户,并且二者都...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雅兰
公众参与是民主政治的重要方式,普遍存在于现代民主国家之中。中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公众有权真正的参与到政治、经济、社会事务中,自然中国的土地利用规划亦需要公众参与。通过介绍美国土地利用规划中公众参与的特点,对比中国目前公众参与土地利用规划现状,分析中国规划的公众参与与美国相比的不同之处,以及美国公众参与土地利用规划对中国的启示。
关键词:
土地利用规划 公众参与 美国 中国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许月卿 崔丽 孟繁盈
大城市边缘区是城市化最敏感、变化最大、最迅速的地区,也是土地利用变化最显著的地区,研究大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时空过程及其驱动机制,对实现大城市自身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该文采用数理统计与综合分析方法,对北京市平谷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与GDP、产业结构、消费结构、城镇化以及人口等社会经济发展因素的关系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1996~2004年,平谷区农用地面积持续减少,其中耕地减少较多,园地增长速度较快,林地略有减少。建设用地持续增加,其中交通用地增长速度最快。平谷区的土地利用变化与经济增长、产业升级、城镇化发展、消费结构变化以及人口增长具有显著的相关性,社会经济发展是土地利用变化的主...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孔祥丽 王克林 陈洪松 张继光 张明阳
论文以河池地区为例,采用CCA排序方法,研究了喀斯特地区土地利用格局变化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相关关系。CCA排序结果清晰展现了河池地区11个县(市、区)的土地利用格局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约束下的时空变化。研究结果表明,随着社会经济总量的不断增长和人口的急剧增加,10多年来,河池地区不同县(市、区)发生变化的主导土地利用类型具有显著的差异性。在社会经济发展水平的约束下,经济快速发展的宜州市和金城江区以城乡建设用地的迅猛增加为主要特征,说明城市化的发展是以较为雄厚的经济基础为后盾的;而水域面积近10年来的大量增加主要表现在大化、巴马和东兰3县,体现了政府决策对于土地利用格局变化的重要指导作用,岩...
关键词:
喀斯特 土地利用 CCA 河池地区
[期刊] 经济纵横
[作者]
程承坪 谢雪珂
日本和韩国通过发展第六产业,实现了农业振兴,并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虽然近年来我国部分农村地区也开始重视第六产业的发展,但还处于起步阶段,发展目标不明确,规范和引导第六产业发展的制度处在探索阶段。因此,在我国国情基础上,借鉴日、韩发展第六产业的经验,对于我国通过发展第六产业提升农产品附加值、增加农民收入、促进城镇化发展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
第六产业 三产融合 农业现代化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