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3(826)
- 2022(758)
- 2021(672)
- 2020(587)
- 2019(1355)
- 2018(1271)
- 2017(2633)
- 2016(1513)
- 2015(1607)
- 2014(1634)
- 2013(1706)
- 2012(1638)
- 2011(1522)
- 2010(1528)
- 2009(1480)
- 2008(1415)
- 2007(1374)
- 2006(1368)
- 2005(1303)
- 2004(1150)
- 学科
- 税(8127)
- 税收(7670)
- 收(7648)
- 济(3864)
- 经济(3857)
- 业(2992)
- 管理(2763)
- 财(2172)
- 企(1975)
- 企业(1975)
- 收入(1615)
- 农(1546)
- 方法(1515)
- 数学(1363)
- 数学方法(1340)
- 政(1336)
- 财政(1300)
- 制(1291)
- 学(1278)
- 农业(1182)
- 银(1159)
- 银行(1159)
- 行(1111)
- 中国(1065)
- 法(952)
- 业务(945)
- 和(945)
- 度(944)
- 制度(943)
- 出(887)
- 机构
- 大学(22107)
- 学院(20890)
- 研究(9037)
- 济(8674)
- 经济(8471)
- 中国(6908)
- 财(6508)
- 管理(6463)
- 理学(5335)
- 理学院(5271)
- 科学(5163)
- 所(5156)
- 管理学(5131)
- 管理学院(5098)
- 京(4905)
- 财经(4621)
- 研究所(4564)
- 经(4220)
- 税(4147)
- 农(3875)
- 中心(3685)
- 财经大学(3475)
- 江(3440)
- 北京(3395)
- 务(3311)
- 税务(3179)
- 院(3160)
- 省(3122)
- 农业(3086)
- 局(2979)
共检索到3845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李金柱 刘昌国
日本在吸收个人储蓄方面,有如下几个特点。1.吸储形式多样化。在日本,大体上有以下几种储蓄形式:金融机构的存款、邮政储蓄、保险金,有价证券、年金及各种信托等。每一种存储形式又可以细分为很多种,如银行存款可以分为定期存款、活期存款、定活两用综合帐户、定期存款与国债的综合帐户、纳税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谢平
三、对个人金融资产结构的分析个人金融资产结构是个人金融性储蓄的具体实现,它是个人持有各种金融资产之间的比例关系。表七和表八基本概括了我国个人金融资产结构变化过程,可归纳出七点结论。 1.中国个人基本没有金融负债(中国至今未办理个人消费贷款业务,个人住房抵押贷款1991年末余额仅200万元;在农村,农户个人向信用社、农行借款[生产性]1991年末余额为630亿元,因金额很少,不影响文中的结论),只有金融资产。个人金融资产累计余额1991年末已达13520亿元,约占当年GNP的69.1%。这一巨额个人净金融资产是人民40年节省下来的财富积累,其中有99%交由政府或国家银行保管,即是政府或国...
[期刊] 国际金融研究
[作者]
闻岳春
近几年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和世界银行的专家在分析美国国民储蓄时,发现其储蓄率正在急剧下降。这在西方主要工业国家中是比较突出的。如据国际储蓄银行协会1991年10月31日发表的年度调查表明,日本是世界上人均储蓄额最高的国家。1990年日本人均储蓄额高达45188美元。居于第二至第五位的瑞士、丹麦、法国、原西德的人均储蓄额也分别高达19971美元、18405美元、17650美元和17042美元。而美国的人均储蓄额远在上述国家之后,在1990年仅为4201美元,尚不及日本人均储蓄额的十分之一。①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刘厚平
近年来 ,我国经济发展持续处于低靡状态。为刺激经济增长 ,国家采取了降低利率 ,增加公共财政支出 ,对居民储蓄收入增收个人所得税等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 ,但效果仍未显现。本文作者认为经济的发展与增长不完全取决于政策调控手段 ,而更多地取决于社会大众个人的心理预期。个人心理预期的形成和波动对投资行为的作用极大。要使宏观经济调控政策发挥应有的作用 ,必须适时调整个人心理预期 ,使社会大众个人心理预期处于乐观状态。
关键词:
心理预期 经济政策 经济增长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谢平
随着我国国民收入分配向个人倾斜,个人储蓄已成为90年代我国建设资金的主要来源。由此个人储蓄行为构成影响我国货币政策的重要因素。储蓄行为实际上包括两方面,一是总量问题,即个人储蓄率,二是对储蓄结构的安排,即个人金融资产结构,这种结构安排一方面受诸多客观因素的影响,另一方面又反作用于货币政策。一、个人收入与储蓄总量个人可支配收入减去消费部分,就形成储蓄。储蓄分为实物储蓄和金融性储蓄,中国经济改革14年来,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马元月
[期刊] 价格月刊
[作者]
陈建国
[期刊] 税务研究
[作者]
那英剑
本文从法律的视角结合经济分析的方法对储蓄存款利息所得征收个人所得税(以下简称“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的公平性、社会性及经济性进行了讨论。按比例征收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有悖税法的公平性原则,也违反了经济规律,从而无法达到所追求的法定税收目的。
关键词:
储蓄存款利息所得税 税法 公平性原则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卢汉川
储蓄是近几年的理论热点,对于储蓄的概念,它的结构变化,它的作用等,存在着多种不同理解,得出不同结论。原因是这里有许多谜未被解开。 一、关于储蓄的概念 过去我们讲的储蓄是指银行的储蓄存款,存款人以劳动群众为主,其来源以劳动收入为主,存款的用途以消费为主,它的作用是培养人民的勤俭节约美德,积小钱办大事,改善和提高生活,国家则通过储蓄集聚建设资金。所以建国以来,我们制定了正确的政策,大力提倡储蓄,储蓄存款越多越好。对于储蓄存款利息的性质存在着不同认识,长期争论不休。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周霞 何健文
基于社会学方法论中二元对立相消的思想,本文认为,作为整体层面的组织知识吸收能力与作为个体层面的个人知识吸收能力之间是内在连通的,而不是简单的单向替代或互不等同的关系。通过构建两者的连通模型,本文尝试理清它们的内在"经络"的联动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