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10859)
- 2023(15635)
- 2022(13603)
- 2021(12750)
- 2020(10541)
- 2019(24288)
- 2018(24233)
- 2017(46456)
- 2016(25522)
- 2015(28818)
- 2014(29123)
- 2013(28780)
- 2012(26791)
- 2011(24343)
- 2010(24795)
- 2009(22864)
- 2008(22559)
- 2007(20146)
- 2006(18192)
- 2005(16762)
- 学科
- 济(103882)
- 经济(103734)
- 管理(76611)
- 业(71802)
- 企(59296)
- 企业(59296)
- 方法(40093)
- 数学(33723)
- 数学方法(33252)
- 中国(31371)
- 农(29360)
- 财(27864)
- 地方(26012)
- 业经(25100)
- 制(24495)
- 学(22424)
- 农业(19464)
- 银(19047)
- 银行(19001)
- 贸(18722)
- 贸易(18707)
- 行(18191)
- 易(18086)
- 融(17954)
- 金融(17951)
- 环境(17056)
- 理论(17013)
- 务(16873)
- 和(16841)
- 财务(16783)
- 机构
- 大学(366592)
- 学院(364446)
- 济(144597)
- 经济(141190)
- 管理(140868)
- 研究(128646)
- 理学(119640)
- 理学院(118204)
- 管理学(116231)
- 管理学院(115544)
- 中国(97632)
- 京(80558)
- 科学(78388)
- 财(70813)
- 所(66043)
- 农(59287)
- 研究所(59185)
- 中心(57410)
- 江(56388)
- 财经(54371)
- 业大(52683)
- 北京(52071)
- 范(50406)
- 师范(49955)
- 经(49121)
- 院(46817)
- 州(45864)
- 农业(45819)
- 经济学(42355)
- 师范大学(40343)
- 基金
- 项目(238056)
- 科学(186420)
- 研究(177345)
- 基金(170240)
- 家(147582)
- 国家(146268)
- 科学基金(124805)
- 社会(110134)
- 社会科(104208)
- 社会科学(104182)
- 省(93589)
- 基金项目(90102)
- 教育(81209)
- 自然(79991)
- 划(78713)
- 自然科(78033)
- 自然科学(78018)
- 自然科学基金(76593)
- 编号(73238)
- 资助(70166)
- 成果(61461)
- 发(53822)
- 重点(53446)
- 部(52250)
- 课题(51694)
- 创(49189)
- 创新(45891)
- 制(45640)
- 项目编号(44834)
- 教育部(44798)
- 期刊
- 济(173253)
- 经济(173253)
- 研究(116433)
- 中国(78854)
- 学报(56153)
- 农(55862)
- 管理(54907)
- 财(54517)
- 科学(52223)
- 教育(46759)
- 大学(42742)
- 学学(39706)
- 农业(38139)
- 融(37256)
- 金融(37256)
- 技术(31735)
- 业经(28810)
- 财经(26772)
- 经济研究(25918)
- 经(22786)
- 问题(22504)
- 图书(20442)
- 业(19157)
- 理论(18556)
- 现代(17512)
- 科技(17502)
- 技术经济(17183)
- 实践(16832)
- 践(16832)
- 贸(16686)
共检索到56986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谭建川
日本的博士后教育经历了初创、扩张和调整阶段,逐步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博士后制度。在20多年的发展过程中,日本博士后制度体现出政府主导性强、资助方式多元化、重视人才流动性和国际交流等特点。不过,日本的博士后也面临着缺乏统一管理、权益无法保障、就业困难、性别失衡、高龄化现象严重等问题。尽管近年来日本政府尝试从多方面进行改革,但是能否推动博士后制度走出困顿境况,仍然需要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姚云 曹昭乐 唐艺卿
30年来,由于一直得到中央政府的强力支持,中国博士后制度在政策制定、发展速度、人才培养和站点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巨大成就。但由于这一制度设计之初的市场环境与现在不一样,近些年的改革步伐也未及时跟进,在博士后资助、规模发展和管理体制等方面出现了种种问题。未来的博士后制度改革蓝图,必须充分利用博士后国家人才制度的独特优势,从顶层设计入手重新设计,通过恰当定位博士后身份,改分散资助为全额资助,缩减站点数量与扩大招收规模并举,减少管理层下移管理重心等措施等重构新的博士后制度。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刘丹华,陈谷纲
文章通过对中国博士后制度模式取向的现状分析,针对当前我国博士后制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提出了推动中国博士后制度转型的若干建议。
关键词:
博士后 运行模式 制度转型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姚云
20年来的中国博士后制度,经历初步创建、快速与全面发展、稳定发展三个阶段后,正走向提高质量与创新发展。博士后制度在培养人才、促进学科建设与发展、产学研结合和科研成果方面取得显著成绩的同时,在管理制度、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流动站和工作站的关系方面仍存在着制约因素。新时期的博士后制度需要在管理制度、培养制度、经费筹措、资助制度和评价制度等方面创新。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姚锐
美国创建了博士后制度,也是世界博士后制度的领导者。目前美国拥有全球最大的博士后研究人员群体。博士后研究人员来自世界各国,为美国科技进步起到了极大的推动作用。博士后制度与美国的科技崛起相伴随,在20世纪后半期成为美国培养高层次人才、从全球吸引顶尖人才的重要途径。美国政府通过持续增加研发经费投入,以及使用政策工具促进博士后制度的发展。政府的干预对博士后制度的发展是必要的。美国的博士后制度也面临诸多问题,特别是博士后的待遇还非常低,不利于吸引才华横溢的博士学位持有者。学术界、一些政府的机构已经认识到这些问题,并提出了改进的措施。
关键词:
美国 博士后制度 经验 人才 科技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金锡华 刘丹华 屈洋
自1985年11月我国建立博士后制度以来,博士后工作已有了很大的发展,博士后研究人员已经成为一些高等院校、科究院所单位科研工作的重要力量,十多年来我国的博士后工作取得了丰硕的成果。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体制的初步建立,博士后制度也必须不断改...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蒋凯
中美博士后制度比较●蒋凯博士后制度是一项高级人才开发的重要战略措施。其基本涵义是,在高等院校和研究机构设立一些不固定职位,为获得博士学位人员提供继续教育和进一步科研的机会,从而促进高级教学和科研人员成长的一种制度。博士后制度在美国已有百余年历史,在中...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韩东林
20多年来,中国博士后事业取得了显著成就,但也存在着发展不平衡、结构不合理、定位不明确、投入不足以及缺乏激励机制等问题。明确博士后定位,构建博士后激励机制,大幅度提高博士后经费投入,促进博士后均衡发展。
[期刊]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作者]
顾美娟
企业博士后是近年来我国博士后制度发展中出现的一个新事物。它的出现,适应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需要,也符合世界经济及国际上博士后发展的潮流,因而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和强盛的生命力。我国发展企业博士后,有利于充分发挥高校、科研机构和企业(特别是国有大企业和高科技企业)的优势及相互联合,促进企业的技术进步与创新;有利于加速我国中西部和边疆地区的经济开发与技术进步;有利于改变目前博士后设站单位单纯依赖中央财政专项拨款招收博士后的状况,促进多渠道、多层次、多种办法筹集经费支持博士后事业发展良性机制的形成和发展。本文还根据宝钢博士后工作站的经验,提出了如何做好企业博士后工作的想法
[期刊] 教育发展研究
[作者]
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有关负责人透露,今后我国将全面改革完善博士后制度,充分发挥高校、科研院所、企业主体作用,推动博士后工作健康发展。截至目前,全国博士后科研流动站设站学科覆盖理、工、农、医、军事、社会科学等12大学科门类的全部89个一级学科。在大型企业、科研型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刘霄 王世岳 赵世奎
博士后制度兼具人员聘用和人才培养双重属性,加之各国博士后聘用方式、学术职业竞争性等方面的差异,博士后制度的功能从普遍认为的“蓄水池”逐渐发展至包括“镀金店”“工作场”和“过筛器”在内的四种类型。依据相关理论和文献,本文在博士后制度功能理论构建的基础上,利用2020年《自然》杂志发布的“首次全球博士后调查”数据,对全球25个国家博士后制度的功能进行了跨国比较研究。结果发现,在高校作为聘用主体的宏观背景下,我国博士后的工作投入较高,职业前景较好,但也存在绝对收入水平较低、工作兴趣和国际吸引力不足等突出问题,博士后的“镀金店”色彩浓厚而人才“蓄水池”功能体现不足。为充分发挥博士后制度的多重功能,应着力促进博士后薪酬来源的多样化,着力提高博士后的工作兴趣,切实增强博士后对学术的坚持。
关键词:
博士后 制度 学术职业 比较研究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段莉 陈井安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是解决经济与科技"两张皮"问题的有效载体。四川博士后科研工作站经过近10年发展,在发展规模等方面的基础已经具备,但仍存在发展规模与经济发展需要不太相称等不足,需要进一步完善。
关键词:
博士后科研工作站 现状 问题 对策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文艳林 于惠芳
中国博士后制度历经20余年发展,具备了一定的产业基础而又面临诸多问题;"一流大学"建设加快步伐而又一时难以摆脱重重困境。两者应协调发展,在促进博士后事业的发展中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建设。
关键词:
一流大学 博士后 体制改革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王建民
中国博士后制度已粗具规模 ,在高层次人才培养、吸引留学人员回国工作、促进学术交流与发展和优化高级人才资源配置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现行博士后制度在运行中出现了诸如管理模式计划色彩浓厚、在站管理不规范、定位认识不统一、研究经费与生活经费偏低等问题。因此 ,必须对现行的博士后制度进行改革与创新 ,并建议采取建立混合模式、分类招收分类管理、集中资助、生活安排市场化等措施创新中国博士后制度
关键词:
博士后 中国博士后制度 制度创新
[期刊]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作者]
汪健 邓芳
中国博士后制度既借鉴美国经验,又独具中国特色。今天,中国的博士后发展面临着制度转型、质量不高、科研成效偏低、国际化程度不足等问题和挑战,也存在着难得的发展机遇。清华大学在总结博士后发展的长期经验和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从政策、制度和机制等方面对博士后的改革进行了探索,以造就更多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战略型、创新型和复合型的高端拔尖人才。
关键词:
博士后 清华大学 拔尖创新人才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