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422)
- 2023(566)
- 2022(482)
- 2021(460)
- 2019(824)
- 2018(796)
- 2017(1294)
- 2016(905)
- 2015(953)
- 2014(922)
- 2013(965)
- 2012(892)
- 2011(884)
- 2010(838)
- 2009(819)
- 2008(766)
- 2007(753)
- 2006(618)
- 2005(614)
- 2004(562)
- 学科
- 害(1667)
- 学(1522)
- 虫(1498)
- 济(1395)
- 经济(1395)
- 虫害(1367)
- 病虫(1303)
- 病虫害(1303)
- 管理(1092)
- 业(1016)
- 防(958)
- 防治(870)
- 治(869)
- 及其(857)
- 企(755)
- 企业(755)
- 制(644)
- 病害(626)
- 各种(618)
- 水产(599)
- 方法(553)
- 贸(545)
- 贸易(545)
- 易(543)
- 农(512)
- 生物(511)
- 鱼(493)
- 服务(458)
- 度(454)
- 数学(454)
- 机构
- 大学(14439)
- 学院(13521)
- 研究(8183)
- 农(7386)
- 科学(6209)
- 农业(6130)
- 所(5620)
- 研究所(5271)
- 业大(4579)
- 中国(4305)
- 农业大学(3926)
- 省(3753)
- 室(3518)
- 业(3481)
- 济(3455)
- 京(3434)
- 经济(3301)
- 实验(3274)
- 实验室(3192)
- 重点(3056)
- 中心(3024)
- 科学院(2952)
- 院(2692)
- 管理(2571)
- 技术(2563)
- 江(2457)
- 研究院(2285)
- 部(2274)
- 林(2273)
- 理学(2179)
共检索到22158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董靖 刘永涛 胥宁 宋怿 鄢志红 杨秋红 杨移斌 艾晓辉
为了明确日本医蛭(Hirudo nipponia)发病的病因并筛选有效的治疗药物为新渔药研究提供新思路,采用生理生化特性分析、16S rRNA基因测序和构建系统发育树对细菌进行了鉴定;并通过药敏试验、最小抑菌浓度测定和棋盘式微量稀释试验测定了该病原菌对药物的敏感性和抗菌药物与天然化合物的联合抑菌作用。结果显示:该病原菌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对妥布霉素、氟苯尼考等药物敏感,对头孢拉定、阿莫西林、恩诺沙星等药物耐药。联合药敏试验发现恩诺沙星与异土木香内酯联合使用具有协同抑菌作用(FICI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冯兴浪 丁戈野 张秋实 侯金亮 刘智明 陈中元 向建国 肖调义 李军华
从湖南省醴陵市某大口黑鲈工厂化养殖场患烂身病大口黑鲈体表溃疡处分离得到1株病原菌MS315509,经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鉴定,该分离菌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人工感染结果显示,MS315509对大口黑鲈鱼苗的半数致死剂量为5.47×10~(7 )cfu/mL;MS315509携带细胞兴奋性肠毒素基因(alt)、细胞毒性肠毒素基因(act)和黏附素基因(aha1) 3种毒力基因。采用12种抗生素与12种中草药对菌株MS315509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MS315509对庆大霉素和头孢拉定等抗生素和石榴皮、苏木和五倍子等中草药高度敏感,对四环素、头孢唑啉、卡那霉素、苯唑西林、恩诺沙星、青霉素、强力霉素、链霉素抗生素和黄连、艾叶和熟地黄等中草药耐药。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冯兴浪 丁戈野 张秋实 侯金亮 刘智明 陈中元 向建国 肖调义 李军华
从湖南省醴陵市某大口黑鲈工厂化养殖场患烂身病大口黑鲈体表溃疡处分离得到1株病原菌MS315509,经形态学与分子生物学鉴定,该分离菌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人工感染结果显示,MS315509对大口黑鲈鱼苗的半数致死剂量为5.47×10~(7 )cfu/mL;MS315509携带细胞兴奋性肠毒素基因(alt)、细胞毒性肠毒素基因(act)和黏附素基因(aha1) 3种毒力基因。采用12种抗生素与12种中草药对菌株MS315509进行药物敏感性试验,结果表明MS315509对庆大霉素和头孢拉定等抗生素和石榴皮、苏木和五倍子等中草药高度敏感,对四环素、头孢唑啉、卡那霉素、苯唑西林、恩诺沙星、青霉素、强力霉素、链霉素抗生素和黄连、艾叶和熟地黄等中草药耐药。
[期刊]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王二龙 汪开毓 陈德芳 王均 贺扬 刘韬
从患内脏结节病的四川眉山地区养殖乌鳢腹水和肝、脾、肾组织中分离并纯化培养、筛选出1株致病菌,经形态结构、染色观察、生理生化实验、16Sr RNA基因和特异性序列的PCR检测进行菌株的鉴定,并进行分离菌株的药物敏感性实验.结果发现,该分离株具有与诺卡氏菌Nocardia较一致的形态特征和相似的生化特性.16Sr RNA基因的PCR扩增、测序和系统发育分析显示,该菌株与诺卡氏菌属的亲缘关系较近,同源性较高,与诺卡氏菌Nocardiaseriolae的16Sr RNA基因序列相似性高达99%以上;诺卡氏菌的特异性引物N5F1/N5R1的PCR检测结果表明该菌为诺卡氏菌;药物敏感性结果显示,该菌...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桓桥 商宝娣 赵凤 周贤君 张效平 李小义 孔杰 杨星 陶莎
为探明昆明裂腹鱼(Schizothorax grahami)患"溃疡病"的致病原理,本研究在无菌条件下从患病昆明裂腹鱼体表溃烂处、肝脏与肾脏组织中分离、纯化病菌,采用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及16S rDNA、dnaJ、cpn60等基因的序列分析进行细菌种类鉴定,通过回归感染确定其致病性,并以K-B纸片扩散法进行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自患病昆明裂腹鱼分离纯化获得形态大小均一的细菌菌落,随机选取肾脏分离细菌(BL61C)作为试验菌;形态学观察、生理生化特性鉴定及基因序列分析结果显示菌株BL61C为维氏气单胞菌(Aeromonas veronii);健康昆明裂腹鱼回归感染BL61C后的发病特征与自然病例一致,并从组织中再次分离到同种致病菌,表明维氏气单胞菌BL61C是引起本次昆明裂腹鱼溃疡病的致病菌,半数致死浓度(LC_(50))为5.09×10~7 CFU/mL;药敏试验结果表明分离菌对大观霉素、阿奇霉素、氧氟沙星、氯霉素、氟苯尼考、头孢他啶、头孢克肟和头孢噻肟等8种药物敏感,对克拉霉素、制霉菌素、四环素等20种药物耐药。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陈德西 张鸿 何忠全 骆永亮 向运佳 冉咪
【目的】探究引起大蒜叶枯的一种新病原菌种类及其对杀菌剂的敏感性,为生产上大蒜叶枯病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常规组织分离方法获得病原菌菌株,通过病原菌形态特征、致病性测定及分子生物学技术对菌株进行鉴定,并采用菌丝生长速率法研究菌丝的生物学特性,测定病菌对杀菌剂的敏感性。【结果】依据菌株的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特征,确定引起大蒜叶枯的一种新病原菌为球毛壳菌(Chaetomium globosum)。该病菌菌丝生长最佳培养基为玉米培养基,最佳碳源为D-果糖,最佳氮源为酵母浸粉,适宜pH为7.0。菌丝生长对质量浓度分别为2400 mg/L的72%甲霜·锰锌可湿性粉剂、700 mg/L的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330 mg/L的500 g/L戊唑多菌灵悬浮剂、830 mg/L的50%腐霉利可湿性粉剂、300 mg/L的45%咪鲜胺微乳剂和600 mg/L的60%唑醚·代森联水分散粒剂均极为敏感;唑醚·代森联、苯甲·嘧菌酯、代森锌、甲霜·锰锌和丙森锌对该病菌菌丝EC_(50)分别为0.0053、0.1792、0.5162、3.0539和4.2175 mg/L。【结论】球毛壳菌是引起大蒜叶枯的新病原真菌,可侵染大蒜叶片,造成叶片枯黄,定名为大蒜球毛壳型叶枯病;测定出该病原菌对6种供试杀菌剂高度敏感,唑醚·代森联、苯甲·嘧菌酯和代森锌对该病原菌毒力高,可作为生产上防治大蒜球毛壳型叶枯病害的药剂。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许静 李晶 张雨溪
[目的]分离纯化陕西周至地区杏树流胶病病原菌,筛选对其菌丝生长有显著抑制作用的杀菌剂,为其田间防控提供参考。[方法]采集陕西周至地区杏树流胶病发病枝条,表面消毒后用组织块分离法分离、纯化、培养病原菌,并进行回接试验,对能引起相同病症的病原菌菌株进行菌落形态和孢子形态观察,并利用ITS通用引物进行PCR扩增,测序后采用MEGA软件通过邻接法(Neighbor-joining)建立系统发育树,鉴定致病菌株的分类地位。采用生长速率法测定该病原菌对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2.6%靓果安水剂和2%溃腐灵水剂3种药剂的敏感性。[结果]陕西周至地区杏树流胶病病原菌分离物(编号为SXZZ)培养初期为白色,随后逐渐变为黑色;菌丝无色有隔;分生孢子无色单孢纺锤形。对该病原菌的ITS序列进行Blast比对后发现,其与葡萄座腔菌的同源性高达99%;结合形态学鉴定结果,确定陕西周至杏树流胶病病原菌为葡萄座腔菌(Botryosphaera dothidea)。药剂敏感性测定结果表明,该病原菌对甲基硫菌灵非常敏感,1μg/mL甲基硫菌灵即可明显抑制其菌丝生长,EC_(50)为2.831 5μg/mL;但其对靓果安和溃腐灵不敏感,二者在最低质量浓度分别为86.7和20.83μg/mL时,才能抑制其菌丝生长,且二者的EC_(50)非常高。[结论]陕西周至地区杏树流胶病病原菌为葡萄座腔菌,该菌株对甲基硫菌灵极其敏感,但对靓果安和溃腐灵不敏感。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王瑞君 熊筱娟
从患烂皮病的棘胸蛙(Rana spinosa)中分离到一株致病菌,通过形态学、生理生化试验等方法鉴定该致病菌株为奇异变形杆菌(Proteus mirabilis)。同时,通过抑菌圈法研究了该菌株对11种抗生素、11种中草药、4种消毒剂的敏感性。结果显示:该菌株对头孢曲松、阿莫西林、链霉素、诺氟沙星、庆大霉素、卡那霉素、氯霉素等抗生素敏感,对四环素、红霉素不敏感;未观察到黄芪、茵陈对该菌的抑制作用,忍冬藤抑菌效果最好,其次依次为紫花地丁、金银花与甘草、鱼腥草、大青叶与柴胡、陈皮、黄连;致病菌株对消毒剂的敏感性依次为:高锰酸钾﹥三氯异氰脲酸﹥硫酸铜﹥氧化钙。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于交平 罗蒙 冯国清 梁志凌 刘振兴 郝乐 马艳平 马江耀 柯浩
从加州鲈(Micropterus salmoides)患病部位分离纯化到一株优势菌MY1,采用形态观察和真菌rDNA-ITS序列分析对其进行鉴定,通过回归感染实验确定其致病性,同时采用琼脂稀释法和微量液体稀释法对其进行药物敏感性实验,并通过不同温度、pH值、盐度条件进行生理特性研究。结果显示:MY1鉴定为腐皮镰刀菌(Fusarium solani),对加州鲈有较强的致病性,半数致死量(LD_(50))为1.03×10~4个/mL。药敏实验表明,该菌对两性霉素B、克霉唑、益康唑、制霉菌素4种药物敏感,最小抑菌浓度(MIC)分别为8、16、8、32μg/mL。生理特性研究发现,MY1在10~35℃和pH4.32~11.44时均可生长,最适温度为25~30℃,最适pH为7.85;2%~8%NaCl显著抑制其生长。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苏英 吴荣华 申君宇 李伟平 何滔 李云 丁诗华
为鉴定患病大鲵(Andrias davidianus)病原菌,从大鲵肠、胃、脾脏中分离得到菌株int1705,分离菌株经形态特征观察、生理生化特性测定、16S rRNA和aspC管家基因序列测定及系统发育学分析,鉴定为弗氏柠檬酸杆菌(Citrobacter freundii)。经人工感染,结果显示:菌株int1705能使健康大鲵发病并致死,半致死浓度(LD_(50))为3.16×10~(6 )CFU/mL,且发病症状与自然发病相似。药敏试验结果显示,菌株int1705对多粘菌素B、头孢他啶、诺氟沙星、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等10种药物敏感。
[期刊] 淡水渔业
[作者]
张振国 孙志景 冯守明 郝爽 姜巨峰 吴会民 夏苏东 刘肖莲
从患头部溃烂病的淡水白鲨(Pangasius sutchi)肝脏中分离到1株优势菌BS1,分别以腹腔注射、创伤浸泡和直接浸泡三种方式感染淡水白鲨。结果显示:该菌株能感染淡水白鲨,且毒力较强,腹腔注射0.2 m L该菌液(1×108cfu/m L)可导致受试淡水白鲨100%死亡,创伤浸泡感染(1×107cfu/m L)死亡率达83.3%,直接浸泡感染(1×107cfu/m L)死亡率为0%,受感染淡水白鲨出现与自然感染相同的症状。对菌株BS1进行形态特征观察和主要理化特性分析,初步鉴定为嗜水气单胞菌(Aeromonas hydrophila)。进一步选用16S rRNA对该菌进行分子鉴定,序列结...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杨宁 姜芳燕 黄海 焦健
从患病罗非鱼(Tilapia nilotica)体内分离得到细菌NL05,通过回归感染试验确定NL05为致病菌,并测出NL05对罗非鱼的半致死量(LD50)为1×103 CFU/g。结合细菌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指标和16S r RNA基因同源分析,鉴定NL05为简达气单胞菌(Aeromonas jandaei)。形态学观察发现,NL05为革兰氏阴性、短杆状;生理生化试验中麦芽糖、甘露醇、葡萄糖、水杨素、硫化氢等13种指标为阳性,蔗糖、阿拉伯糖、木糖、肌醇、卫矛醇等10种指标为阴性。药敏试验显示,NL05对奥复星、丙氟哌酸、丁胺卡那霉素、多粘菌素B、氟哌酸、利福平、洁霉素等13种抗生素敏感,对阿...
[期刊] 渔业科学进展
[作者]
杨宁 姜芳燕 黄海 焦健
从患病罗非鱼(Tilapia niloTica)体内分离得到细菌nl05,通过回归感染试验确定nl05为致病菌,并测出nl05对罗非鱼的半致死量(lD50)为1×103 cFU/g。结合细菌形态学特征、生理生化指标和16S r rna基因同源分析,鉴定nl05为简达气单胞菌(aeromonaS janDaei)。形态学观察发现,nl05为革兰氏阴性、短杆状;生理生化试验中麦芽糖、甘露醇、葡萄糖、水杨素、硫化氢等13种指标为阳性,蔗糖、阿拉伯糖、木糖、肌醇、卫矛醇等10种指标为阴性。药敏试验显示,nl05对奥复星、丙氟哌酸、丁胺卡那霉素、多粘菌素B、氟哌酸、利福平、洁霉素等13种抗生素敏感,对阿...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作者]
王高学 原居林 赵云奎 袁明
为了确定刺参表皮溃烂病的病原菌,从山东省烟台和日照两个地区人工饲养的刺参中挑取具有明显症状的幼参,从体表病灶和体内组织中共分离得到15株细菌,利用人工感染试验、细菌形态观察及生理生化试验对其进行了鉴定。结果表明,引起山东省日照地区养殖场刺参表皮溃烂病的病原菌R-2为杀鲑气单胞菌(Aeromonas.salmonida);烟台地区养殖场的病原菌Y-1为中间气单胞菌(Aeromonas.media),Y-8为弧菌属的海弧菌生物变种I(Vibro.pelagius biovarI)。药敏试验结果表明,R-2对蒽诺沙星、氟苯尼考、硫酸庆大霉素敏感,对氧氟沙星、硫酸阿米卡星等8种抗生素不敏感;Y-1和Y...
关键词:
刺参 表皮溃烂病 细菌分离鉴定 药敏试验
[期刊] 中国水产科学
[作者]
安沛 王印庚 廖梅杰 张正 李彬 于永翔
对青岛市黄岛区人工繁育金乌贼(Sepia esculenta)苗种大规模坏死病进行了病原、组织病理、传播途径和防控药物研究。发病金乌贼幼体不摄食,生长缓慢,体色发黑;体表、肌肉、口腕、触腕及内脏团大面积溃烂,死亡率高达90%;组织病理学显示:患病金乌贼皮肤色素细胞崩解,肌丝断裂,鳃丝崩解,肝细胞大量坏死脱落,肠道微绒毛脱落;从患病金乌贼分离出3株优势菌(SE-A、SE-B和SE-C),人工感染实验表明,SE-B、SE-C对金乌贼半数致死量分别为3.98×10~6 CFU/mL和8.91×10~5 CFU/mL,有较强致病力,为该病的致病菌;根据细菌形态、生理生化和16S rDNA序列分析将SE-B和SE-C鉴定为溶藻弧菌(Vibrio alginolyticus)和塔氏弧菌(Vibrio tubiashii)。分析金乌贼幼体、育苗用水和生物饵料糠虾的病原菌来源、分布和优势度,发现致病菌主要由糠虾携带进入育苗系统。分析了2株致病菌的药物敏感性,SE-B对强力霉素和氟苯尼考等敏感,对链霉素、庆大霉素等耐药;SE-C对氟苯尼考和罗美沙星等敏感,对新霉素和克拉霉素等耐药。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