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671)
- 2023(8785)
- 2022(7150)
- 2021(6382)
- 2020(5504)
- 2019(12072)
- 2018(12041)
- 2017(23228)
- 2016(12411)
- 2015(13671)
- 2014(13729)
- 2013(13612)
- 2012(12285)
- 2011(10801)
- 2010(11091)
- 2009(11057)
- 2008(11306)
- 2007(10441)
- 2006(9344)
- 2005(8925)
- 学科
- 业(74715)
- 企(70248)
- 企业(70248)
- 管理(60924)
- 济(55846)
- 经济(55732)
- 财(25199)
- 业经(24914)
- 方法(22324)
- 农(21421)
- 务(19480)
- 财务(19462)
- 财务管理(19443)
- 企业财务(18436)
- 制(17610)
- 农业(15734)
- 技术(15182)
- 数学(14814)
- 数学方法(14707)
- 体(13675)
- 划(12879)
- 策(12690)
- 体制(12232)
- 中国(12130)
- 和(11615)
- 理论(11159)
- 企业经济(11078)
- 经营(10763)
- 技术管理(10396)
- 银(8767)
- 机构
- 学院(187515)
- 大学(182802)
- 济(82851)
- 经济(81392)
- 管理(78591)
- 理学(67129)
- 理学院(66567)
- 管理学(65849)
- 管理学院(65481)
- 研究(56225)
- 中国(47055)
- 财(43644)
- 京(37224)
- 财经(33489)
- 经(30249)
- 江(30084)
- 科学(29594)
- 农(29533)
- 所(27349)
- 中心(25736)
- 经济学(24669)
- 财经大学(24469)
- 业大(24133)
- 研究所(23771)
- 商学(23502)
- 商学院(23296)
- 北京(23201)
- 州(22938)
- 农业(22899)
- 经济学院(22202)
- 基金
- 项目(115032)
- 科学(93479)
- 研究(88249)
- 基金(85807)
- 家(71971)
- 国家(71239)
- 科学基金(64156)
- 社会(59174)
- 社会科(56118)
- 社会科学(56107)
- 省(45511)
- 基金项目(45253)
- 自然(39948)
- 教育(39430)
- 自然科(39051)
- 自然科学(39042)
- 自然科学基金(38440)
- 划(36177)
- 编号(34751)
- 资助(34073)
- 业(30415)
- 制(29192)
- 成果(27946)
- 创(27846)
- 部(26297)
- 重点(25038)
- 创新(24960)
- 国家社会(24495)
- 发(24210)
- 课题(23587)
- 期刊
- 济(101804)
- 经济(101804)
- 研究(57591)
- 财(39285)
- 中国(37433)
- 管理(35918)
- 农(29930)
- 科学(22817)
- 学报(21125)
- 农业(20369)
- 融(19738)
- 金融(19738)
- 业经(18718)
- 大学(17922)
- 财经(17597)
- 技术(17477)
- 学学(17121)
- 经(15095)
- 经济研究(14788)
- 教育(14537)
- 问题(12752)
- 业(12733)
- 财会(12186)
- 技术经济(11563)
- 现代(11398)
- 世界(10595)
- 会计(10291)
- 贸(9781)
- 商业(9467)
- 经济管理(9182)
共检索到29197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林丽敏
处于再工业化的潮流下,全球制造业格局产生了一定的变化,日本制造业发展也成为焦点之一。纵向分析体现日本制造业回归的特征,横向比较则一定程度表明日本制造业的竞争力未曾失去。深入剖析日本制造业真实走向,因势回归以及主观布局两种成分并存,如此情况应当归结于多种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的综合影响。总而言之,关于日本制造业发展,既要正确看待历史事实,也要全方位考虑多种因素的影响,从而准确把握其发展走向。
关键词:
日本 制造业 回归 竞争力 创新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张丰 胡继灵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徐建伟
美国制造业海外转移的历史由来已久,并且导致美国经济的"去工业化"程度不断加深。国际金融危机的袭击充分暴露了金融、房地产等虚拟经济的脆弱性,使欧美发达国家重新意识到实体经济尤其是制造业的重要性,制造业回归与再工业化战略,成为美国等许多国家经济调整的重要内容。同时,美国制造业回归恰逢一些有利时机,包括中国劳动力成本的快速上升、以先进自动化生产线为代表的新技术应用等,这些条件增加了美国制造业发展的优势。从2009年4月奥巴马总统首次提出重振制造业的战略构想开始,美国制造业回归的目标、思路、框架和措施逐渐清晰,重振制造业已箭在弦上。
[期刊] 国际经贸探索
[作者]
姜伟 金祺溦
文章在国际贸易政治经济学的理论框架下考察利益集团是否能主导美国制造业回归的问题。以100个参议员为样本,运用完全信息极大似然法(FIML)进行模型估计与分析,定量考察两个美国制造业回归法案(S. Amdt. 523和S. Amdt. 817)投票结果背后蕴含的深层次驱动因素。实证结果显示,不同利益集团政治捐资对"制造业回归"法案投票的影响是不同的,美国劳工组织的政治捐资显著影响了议员的投票行为,但商业集团和意识形态组织并未对投票结果发挥显著作用。另外,议员的个人特征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治捐资情况,但不影响投票结果。选区经济社会特征对议员投票结果没有显著影响。未来中国需要持续关注美国制造业回归的最新进展并正确评估对中国经济的影响,与美国重要利益集团保持沟通协调,以减少对我国相关产业的负面影响。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白瑜婷
本文从中国作为服务发包方的视角出发,对比分析国内服务外包和国际服务外包对制造业出口的不同影响,并考虑制造业行业生产率差异引起的系数变化。采用中国2000-2010年的投入产出表计算服务外包,通过面板OLS回归和门限回归的实证分析,结果发现国际服务外包明显有利于制造业出口,国内服务外包则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制造业出口;生产率较低的制造业行业,其国际服务外包对出口的影响大于生产率较高的行业。最后从结论出发,针对中国制造业的发展提出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孙湘湘 周小亮
服务业开放带来的知识、技术等在提高制造业价值链攀升效率和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上发挥了关键作用。本文利用超效率DEA模型对各地区制造业价值链攀升效率进行评价,并考察了服务业开放与制造业价值链攀升效率的关系。结果表明,服务业开放有利于提高制造业价值链攀升效率。本文进一步分析了人力资本、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及制度环境在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效率影响中的门槛效应。结果显示,人力资本存在显著的单门槛效应,当人力资本水平较低时,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效率的影响不显著,随着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效率的影响显著增强;生产性服务发展水平越高,服务业开放提高制造业价值链攀升效率的效应也越强;制度环境存在双门槛效应,当制度环境较差时,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效率的影响不显著,随着制度环境的改善,服务业开放对制造业价值链攀升效率的促进效应逐渐增强。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纪玉俊 张鹏
外商直接投资(FDI)在我国制造业集聚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这一作用的发挥与地区市场化进程有着密切关系。将地区市场化进程作为门槛变量,门槛回归模型的实证检验发现,FDI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在市场化水平高的区间内,FDI对制造业集聚具有显著正向推动作用;在市场化水平较低或低的区间内,FDI对制造业集聚具有显著负向作用。同时也发现,沿海地区的市场化进程要明显快于内陆地区,FDI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相对更大。这就要求不同地区在吸引FDI促进制造业集聚的过程中,要提高本地区的市场化水平,从而有利于这一作用的更好发挥。
[期刊]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作者]
纪玉俊 张鹏
外商直接投资(FDI)在我国制造业集聚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而这一作用的发挥与地区市场化进程有着密切关系。将地区市场化进程作为门槛变量,门槛回归模型的实证检验发现,FDI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存在门槛效应,在市场化水平高的区间内,FDI对制造业集聚具有显著正向推动作用;在市场化水平较低或低的区间内,FDI对制造业集聚具有显著负向作用。同时也发现,沿海地区的市场化进程要明显快于内陆地区,FDI对制造业集聚的影响相对更大。这就要求不同地区在吸引FDI促进制造业集聚的过程中,要提高本地区的市场化水平,从而有利于这一作用的更好发挥。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晓宇
4月,制造业PMI和非制造业PMI同步回落,制造业PMI降至51.2%。分析人士认为,制造业PMI回落主要是受传统行业回落影响。不过,总体来看,制造业PMI仍连续9个月维持在扩张区间,表明经济企稳向好态势没有改变。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日前联合发布数据显示,4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2%,比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
[期刊] 浙江金融
[作者]
陈刚 王荣耀
实体企业"空心化"严重影响到经济的健康稳定发展,要有效抑制实体经济"空心化",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应充分提高金融资源的配置效率,使金融回归本源促进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应充分考虑引导金融资源在制造业的创新升级、整合优化、强链补链、有序退出的问题上发挥积极的作用,提升浙江省制造业发展水平和发展方式的转变。同时,积极推进金融体系改革,建立竞争有序、规范统一的高效率的资本市场,形成对制造业创新的全面支撑。
关键词:
金融改革 脱实向虚 整合优化 强链补链
[期刊] 经济经纬
[作者]
杨亚平
利用分位数回归方法,本文考察了FDI通过水平溢出和垂直溢出途径对广东省制造业的技术溢出情况。研究结果发现,内资企业的生产率处于高位水平时,FDI通过水平溢出途径的技术溢出表现正向显著作用;生产率较低时易受到挤出效应的负面影响。FDI通过后向关联溢出途径促进了上游内资企业生产率的提升,通过前向关联溢出途径,对生产率水平处于中等以及中等偏上的下游内资企业带来显著的负向影响。FDI对国有企业的技术溢出相比全部内资企业,在水平溢出的变化方向和前向关联溢出方面表现一定的差异性。
[期刊]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作者]
潘辉 汤毅
制造业回归是美国结合国内国际现状、问题及发展趋势等深刻背景下制定的战略决策,其根本目标是促进制造业的产业升级和占领新一轮全球科技革命的制高点。为了实现制造业回归,美国政府制定了包括技术进步政策、投融资政策、人才培养政策、能源政策、市场拓展政策和投资环境政策在内的一系列政策法规。中国首先应加快核心技术的自主研发力度,其次要从顶层设计加大改革力度,才能减少对美国市场的过度依赖。美国制造业回归对中国制造业流向、出口以及产业升级等都具有深远影响。
[期刊] 经济问题探索
[作者]
刘明
Moran’s I指数和LIsa指数的分析表明,中国制造业各主要指标在省域层面上都呈现出空间相关性,且相关密切程度和相关范围在逐步扩大;制造业空间地理加权生产函数表明,资本对制造业产出影响程度较大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华北、东北,资本对产出影响程度较小的地区主要集中在华东和华南,劳动要素对制造业产出影响程度较大的区域集中在华东、华南和西南等人口密度普遍较大的地区;制造业分位数回归生产函数表明,在制造业发展水平较低的区域,资本要素对产出的影响远高于劳动要素而起着决定性作用,随着发展水平的逐步提高,资本要素对产出的影响在逐渐的减小而劳动要素对产出的影响在逐渐加大,在制造业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劳动要素对制...
[期刊] 经济研究参考
[作者]
晓宇
4月,制造业PMI和非制造业PMI同步回落,制造业PMI降至51.2%。分析人士认为,制造业PMI回落主要是受传统行业回落影响。不过,总体来看,制造业PMI仍连续9个月维持在扩张区间,表明经济企稳向好态势没有改变。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国家统计局日前联合发布数据显示,4月份中国制造业采购经理指数(PMI)为51.2%,比上月下降0.6个百分点。
关键词:
PMI 制造业
[期刊] 上海经济研究
[作者]
邸俊鹏 鲍俊杰 惠浩
在数字经济背景下,工业机器人给中国制造业转型升级带来了重大机遇,同时也给制造业劳动力市场带来诸多挑战。为了厘清工业机器人对制造业劳动力的影响,本文利用2004-2018年省级制造业工业机器人数据,匹配制造业行业层面数据,通过联列方程识别工业机器人使用对不同技能劳动力工资和就业的影响。研究表明,工业机器人的使用显著提高了制造业劳动力市场整体就业和工资水平,对制造业劳动力市场的生产力效应和就业创造效应强于替代效应;对不同技能劳动力的进一步分析表明,工业机器人显著提升了高、低技能工人的就业,却显著降低了中等技能劳动力的就业,表现为就业“极化”效应;而对不同技能劳动力的工资均具有正向影响,表现为明显的“升级”效应。本研究有助于客观认识数字经济背景下工业机器人对劳动力市场的冲击,为进一步理解制造业智能化升级和保持就业稳定的政策实践具有指导意义。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推荐搜索
产业集聚对制造业资源错配的纠正效应:线性抑或非线性?
美国制造回归与中国制造升级异曲同工
国有企业目标定位再解构:利益导向抑或本位回归
制造业区域同构抑或异构:两大三角洲层面的分析
我国制造业上市公司高额现金持有动因——委托代理理论抑或优序融资理论
解决全球经常账户失衡:指责中国抑或重视制造业?——基于人力资本结构高级化的视角
制造业服务化抑或空心化——产业政策的去工业化效应研究
中国制造业空间集聚对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机理研究——基于双门限回归模型的实证分析
不同类型的技术创新对产业国际竞争优势的影响——基于制造业面板数据的分阶段回归分析
长三角制造业转型升级的生态环境效应研究——基于分位数回归的实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