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5962)
2023(8452)
2022(6833)
2021(6476)
2020(5334)
2019(12456)
2018(12468)
2017(23669)
2016(12213)
2015(13743)
2014(13498)
2013(12618)
2012(11315)
2011(10067)
2010(10533)
2009(9494)
2008(9209)
2007(8657)
2006(7508)
2005(6422)
作者
(32358)
(27045)
(26686)
(25234)
(17220)
(12835)
(12121)
(10211)
(10175)
(9645)
(9266)
(9001)
(8678)
(8432)
(8246)
(8114)
(8021)
(7687)
(7630)
(7627)
(6618)
(6564)
(6531)
(6292)
(6050)
(6039)
(6000)
(5861)
(5320)
(5303)
学科
(46429)
经济(46385)
管理(38548)
(38062)
(33306)
企业(33306)
方法(21248)
数学(18545)
数学方法(18047)
技术(16137)
中国(14660)
(13775)
技术管理(11878)
业经(11654)
理论(9639)
(9624)
地方(9348)
农业(8811)
(8691)
(7729)
银行(7726)
(7703)
金融(7702)
(7652)
(7524)
(7492)
贸易(7484)
(7438)
(7319)
(7297)
机构
学院(163416)
大学(162460)
管理(67313)
(65271)
经济(63811)
理学(57837)
理学院(57266)
管理学(56059)
管理学院(55740)
研究(51309)
中国(38917)
(34065)
科学(29786)
(29454)
(25114)
中心(24578)
(23932)
财经(22906)
业大(21786)
(21721)
(21593)
研究所(21564)
北京(21544)
师范(21534)
(20843)
(20327)
经济学(19316)
技术(19305)
(19066)
商学(17434)
基金
项目(111071)
科学(88958)
研究(85290)
基金(79016)
(68601)
国家(67595)
科学基金(59235)
社会(53969)
社会科(51117)
社会科学(51105)
(45907)
基金项目(41309)
教育(40810)
(37601)
自然(37295)
自然科(36530)
自然科学(36524)
自然科学基金(35891)
编号(34971)
资助(31663)
(29256)
成果(28205)
创新(26258)
课题(25275)
重点(24939)
(24002)
(23984)
国家社会(21855)
项目编号(21675)
大学(21290)
期刊
(74210)
经济(74210)
研究(48004)
中国(38951)
管理(28818)
教育(26816)
(21953)
科学(20948)
(20667)
学报(20184)
技术(19158)
大学(16759)
学学(15097)
农业(14551)
(14212)
金融(14212)
业经(12746)
经济研究(11380)
财经(10663)
科技(10608)
图书(10287)
(9647)
技术经济(9632)
(9255)
(9188)
论坛(9188)
统计(9059)
(8997)
职业(8756)
问题(8405)
共检索到25013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李陶亚  林伟华  
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日本逐渐从依赖国外技术引进,成长为拥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和技术独立性的国家,其经验值得我国学习和借鉴。日本创新型国家发展模式(一)科技创新立"国"1946年,日本《宪法》规定: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曹勇  赵莉  
本文以20世纪末21世纪初日本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的系列政策措施为研究脉络,分析各项举措的制定背景、主要内容特点及战略意义。揭示20世纪末期以来日本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推进机制,并深入剖析其产生的社会效果及存在的问题,结合我国科教兴国及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实施现状,借鉴日本经验教训,提出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对策与建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王树国  
加强产学研合作是建设创新型国家、增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必然要求,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措施。在科技革命迅猛发展的今天,以产学研合作为特征的技术创新体系建设越来越成为科技发展的重要基础.成为推动我国综合国力提升的重要力量。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李安方  
自20世纪60年代以来,韩国通过制订一系列促进科技创新的宏观政策,积极引导本国科技发展战略转型,在短短几十年的时间内,由一个经济非常落后的农业国成长为亚太地区重要的科技创新中心。韩国的科技创新战略具有鲜明的特点,特别是其以国家意志为先导、以科技立法为保障、以企业创新为主体、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产业应用为目的的科技创新模式对于当前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十一五"期间,中央财政加快了支持科技事业发展的步伐。2006年初,全国科技大会胜利召开,党中央、国务院做出了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的重大战略决策
[期刊] 中国科技论坛  [作者] 李哲  
国家创新体系建设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引擎和基础,回顾和审视我国国家创新体系发展历史和现状,发现仍有一些关键性问题没有得到解决。中国进入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后,应该建设怎样的国家创新体系?怎么建设?其面临的核心问题和重点任务是什么?为了回答这些问题,本期专家从建设国家创新体系的核心问题、引领型国家创新体系的重点任务、自主可控的国家开放创新体系建设的核心内容、打造区域高水平"创新极"、培养与发现创新人才、借鉴国际经验等角度对新时代国家创新体系建设进行了探讨。
[期刊] 宏观经济管理  [作者] 汪胡根  刘俊伶  
在国际竞争日益激烈和我国经济进入新常态的背景下,科技创新成为提高我国综合国力的重要战略支点,建设创新型国家势在必行,这需要完善的国家创新体系作保障。尽管我国持续增加科研经费投入、不断出台科技创新宏观指导性政策、逐步提高企业在科技创新组织结构中的地位,但科研经费投入绩效差的状况始终未得到改善。究其原因,是我国国家创新体系中保障性制度和引导性机制尚不完善或缺失。应充分借鉴德国国家创新体系建设的成功经验,弥补我国国家创新体系的制度性、机制性短板,建立完善的国家创新体系。
[期刊] 科技管理研究  [作者] 玄兆辉  
《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明确提出到2020年中国建成创新型国家的战略目标;党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任务。基于国家创新体系理论分析框架,分析创新型国家建设特征,指出中国在创新型国家建设中依然存在的不平衡不充分问题,并提出相关政策建议。
[期刊] 中国高等教育  [作者] 杜玉波  
建设创新型国家是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与使命,产学研合作是服务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举措。作为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面向市场和国家需求,与产业界协同合作,发挥各自优势,促进技术创新和产业升级.是摆在高等学校面前的重大任务,也是高水平研究型大学发展的必然选择。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是一所具有航空航天特色和工程技术优势的多科性、开放式、研究型大学。在半个多世纪的办学过程中,学校始终坚持面向国家的重大战略需求,走产学
[期刊]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作者] 李兴文  
科技人才战略在创新型国家的建设过程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也是实施自主创新战略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从创新型国家的内涵和科技人才的创新素质入手,分析了科技人才对于创新型国家建设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针对创新型国家建设过程中的科技人才政策问题,提出了一些参考意见与措施。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陶一桃  
按照联合国"三元创新环境评价系统",深圳创新已鲜明地呈现由创新要素禀赋决定的"塔形创新体系"结构,并在市场规律作用下,"自发地"形成了SSCP发展范式。深圳所形成的"塔型双创体系",内含"工字型"双创与改革互动的逻辑关系。这一逻辑关系告诉我们,创新作为技术变迁的重要实践方式,还将以诱致性制度变迁的力量推动,促进正式制度变革的持续发生。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崔新健  
当前,我国利用外资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经济全球化呈现新的特点,跨国投资和产业转移正在加快,预计2017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将增长5%,而我国利用外资将不断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全年流量将保持基本稳定,前七个月大约下降1.2%,但在高技术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石油化工等领域利用外资有大幅增长。伴随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的重建与整合,近年来我国部分存量外资出现了外流迹象。
[期刊] 金融与经济  [作者] 陈范红  
一个创新型国家必定有一个与其相匹配的金融体系。结合我国实际,必须更大程度发挥直接融资支持自主创新的作用;必须加强资本市场监管,切实保护投资者利益;积极创造条件,引导更多的民间风险资本投资创新型经济。只有从融资结构、监管方式、金融创新等方面入手,改革我国的金融系统,才能使金融服务的重点真正转向支持创新型国家建设。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辜胜阻  洪群联  
创新型国家建设的关键在于形成结构合理、运行高效的国家创新体系。本文从国家创新体系的主体——政府、企业、大学与科研院所、中介机构以及创新载体高新区产业集群出发,阐述了各自在国家创新体系中的定位及具体的政策建议。
[期刊] 国际经济合作  [作者] 崔新健  
当前,我国利用外资面临着新的形势和任务。经济全球化呈现新的特点,跨国投资和产业转移正在加快,预计2017年全球外国直接投资将增长5%,而我国利用外资将不断提高质量、优化结构,全年流量将保持基本稳定,前七个月大约下降1.2%,但在高技术制造业、计算机及办公设备制造业、高技术服务业、石油化工等领域利用外资有大幅增长。伴随跨国公司全球价值链的重建与整合,近年来我国部分存量外资出现了外流迹象。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