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7229)
- 2023(10198)
- 2022(8669)
- 2021(8202)
- 2020(7060)
- 2019(16319)
- 2018(16244)
- 2017(30955)
- 2016(17316)
- 2015(19606)
- 2014(20256)
- 2013(20001)
- 2012(18954)
- 2011(17198)
- 2010(17652)
- 2009(16509)
- 2008(16717)
- 2007(15745)
- 2006(13723)
- 2005(12238)
- 学科
- 济(71353)
- 经济(71277)
- 业(48974)
- 农(47614)
- 管理(41235)
- 农业(31495)
- 方法(27992)
- 企(27473)
- 企业(27473)
- 数学(24634)
- 数学方法(24406)
- 中国(20337)
- 业经(18856)
- 财(16738)
- 地方(16735)
- 制(16164)
- 学(15392)
- 贸(12642)
- 贸易(12639)
- 易(12279)
- 体(12107)
- 银(11652)
- 银行(11615)
- 发(11591)
- 行(11111)
- 融(10857)
- 金融(10849)
- 理论(10596)
- 农业经济(10533)
- 策(10114)
- 机构
- 学院(250770)
- 大学(246963)
- 济(100063)
- 经济(97685)
- 管理(90561)
- 研究(89308)
- 理学(76787)
- 理学院(75925)
- 管理学(74489)
- 管理学院(74049)
- 中国(68500)
- 农(67240)
- 科学(56379)
- 京(53134)
- 农业(52144)
- 所(47503)
- 业大(46277)
- 财(45672)
- 研究所(42903)
- 中心(42589)
- 江(41424)
- 财经(34949)
- 范(34197)
- 师范(33812)
- 北京(33132)
- 农业大学(32237)
- 州(32131)
- 省(31632)
- 经(31560)
- 院(30930)
- 基金
- 项目(161821)
- 科学(123905)
- 研究(120843)
- 基金(112049)
- 家(98498)
- 国家(97532)
- 科学基金(80555)
- 社会(73117)
- 社会科(68560)
- 社会科学(68537)
- 省(66553)
- 基金项目(59490)
- 教育(55408)
- 划(54787)
- 编号(52751)
- 自然(50451)
- 自然科(49138)
- 自然科学(49122)
- 自然科学基金(48207)
- 资助(45220)
- 成果(43743)
- 课题(36903)
- 重点(36839)
- 发(36652)
- 农(36417)
- 部(35741)
- 创(32978)
- 性(30952)
- 创新(30867)
- 科研(30860)
- 期刊
- 济(120981)
- 经济(120981)
- 研究(72052)
- 农(69863)
- 中国(58191)
- 农业(47059)
- 学报(45161)
- 科学(38595)
- 财(35459)
- 大学(33840)
- 学学(31767)
- 教育(31684)
- 管理(27756)
- 融(25546)
- 金融(25546)
- 业经(25519)
- 业(23207)
- 技术(22911)
- 问题(17307)
- 财经(16785)
- 经济研究(16475)
- 版(15869)
- 农村(14854)
- 村(14854)
- 经(14396)
- 农业经济(14340)
- 世界(13429)
- 图书(13367)
- 业大(12856)
- 技术经济(12339)
共检索到389231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李纪岳 李树君 赵跃龙 冯蔓蔓
通过分析日本农田建设标准体系变迁过程,探讨标准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层次,明确该体系由规划设计、施工、计算、设施管理4类构成,进而结合中国农业工程建设标准体系构建获得启示:细致的分类和翔实的内容造就了标准极强的可操作性,统一的管理保证了标准之间的协调一致,与政令的紧密衔接使标准具有较强的法律效应。
关键词:
日本 土地改良 农田建设 标准体系
[期刊] 自然资源学报
[作者]
边振兴 杨子娇 钱凤魁 朱瑞雪 康萌
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地既要符合建设的内涵和要求,又要实际考虑研究区基础设施和社会经济条件。为了科学合理地进行综合评价和时序研究,论文以沈阳市沈北新区为例,借鉴美国土地评价与立地分析(LESA)思想,根据自身限制条件和耕地质量更新成果进行综合质量评价,自然质量因素选取有机质含量及土壤质地等,立地条件因素从基础设施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两方面选取,基础设施条件主要选取灌溉保证率、排水条件等,社会经济条件主要选取单位面积投入及农业技术人员投入等。在评价结果的基础上采用自然断点法与K-均值聚类法相结合的方法划分建设时序。结果表明,近期建设区占研究区的43.95%,主要进行农田基础设施建设,致力建设设施完备、...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曹博 赵芝俊
高标准农田建设既利于当前,又惠及长远。经济新常态下财政资金难以保持大幅增长,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需求持续增加,迫切需要创新财政支持模式以保证农业综合开发的速度和质量。本文首先分析了PPP基本模式及其应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可行性,其次总结了当前高标准农田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未来发展思路,通过分析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府部门以及金融部门的利益诉求总结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融资的动力机制,并提出开征撂荒税、构建新型经营主体信用担保体系以及推行财政补助、财政贴息、财政担保三位一体的财政支持模式等政策建议。
[期刊] 地方财政研究
[作者]
曹博 赵芝俊
高标准农田建设既利于当前,又惠及长远。经济新常态下财政资金难以保持大幅增长,高标准农田建设资金需求持续增加,迫切需要创新财政支持模式以保证农业综合开发的速度和质量。本文首先分析了PPP基本模式及其应用于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可行性,其次总结了当前高标准农田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及未来发展思路,通过分析农民、新型农业经营主体、政府部门以及金融部门的利益诉求总结高标准农田建设投融资的动力机制,并提出开征撂荒税、构建新型经营主体信用担保体系以及推行财政补助、财政贴息、财政担保三位一体的财政支持模式等政策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华炯
本论文旨在探讨中国高标准农田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现状、存在问题及构建建议。本文对此提出的建议包括引入区域差异性指标、优化数据支持、广泛参与主体合作、综合考虑指标关系和科学确定指标权重等。这些建议有望提高高标准农田绩效评价体系的科学性、客观性和公正性,推动农田建设取得更好的效果。
关键词:
高标准农田 绩效评价指标 体系建设 中国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郝帅 王国刚 杨艳涛 韩成吉 张欢欢
[目的]通过检索分析CNKI数据库,客观把握高标准农田建设研究现状及热点话题,揭示研究路径演变的内在逻辑,探索前沿课题,以期为未来进一步研究提供新视野新思路。[方法]运用文献计量方法,利用CiteSpace软件对2000—2022年高标准农田建设相关文献关键词进行检索,绘制发文量、关键词共现、聚类、突现、时间线图谱并进行可视化计量分析。[结果]近年来高标准农田建设领域内研究成果持续增长,研究内容呈现多元化发展。在发文作者方面,该研究领域作者呈现出“集中度高、联系广泛”的特点。作者间的合作集中且普遍,以高产作者为中心,逐步形成了一些核心研究团队。但同时也存在相当比例的独立研究者。发文机构方面则展现出以核心研究机构为主导,带动其他机构协同研究的特点。各研究机构间的沟通交流密切且频繁。关键词共现和聚类图谱显示土地利用、粮食安全、土地整治、耕地质量等主题热度最高。时间线图谱表明产能提升、科技创新、生态环境、监督管理等是未来新的研究方向。[结论]应深化高标准农田建设对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影响机制相关理论研究,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制度保障设计和重点环节实际建设相关研究,完善微观层面高标准农田建设效果评价研究。进一步挖掘政策潜力,构建与“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乡村振兴战略、农业农村现代化建设协同发展框架,以期最大程度发挥高标准农田建设成效。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美球 洪土林 刘桃菊
建设高标准农田,既是落实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由传统农业大国变为农业强国的内在需求。然而,这项利国利民的基础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种种困境。主要困境农户配合不够充分。一是沟渠、道路难以落地。项目规划设计时,面对规整的设计图,农户都很赞同,但施工时,却因基建占用承包地的份额不同而遭农户阻工,致使沟渠、道路难以落地。二是表土剥离工程难以实施。不少农户担心自家承包地肥沃
[期刊] 中国土地
[作者]
陈美球 洪土林 刘桃菊
建设高标准农田,既是落实耕地数量、质量、生态"三位一体"保护的重要抓手,也是实现由传统农业大国变为农业强国的内在需求。然而,这项利国利民的基础工程,在建设过程中还存在种种困境。主要困境农户配合不够充分。一是沟渠、道路难以落地。项目规划设计时,面对规整的设计图,农户都很赞同,但施工时,却因基建占用承包地的份额不同而遭农户阻工,致使沟渠、道路难以落地。二是表土剥离工程难以实施。不少农户担心自家承包地肥沃
[期刊] 西南农业学报
[作者]
谭枭 王秀茹 汤怀志
为科学地评价基本农田现状及合理地安排其建设布局与时序,本文以绵竹市为例构建了"自然禀赋—利用条件—经济社会要求"评价指标体系。基于高标准基本农田的建设目标与要求,通过土地利用数据库和农业特性等级获取定量指标,经专家评议法获取定性指标,共遴选出17个评价指标,运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得出指标权重并计算综合得分,采用分位数回归法对绵竹市基本农田评价分级。结果表明:绵竹市各村评价综合得分为0.01~3.05,可分为4个等级。综合评价值2.35~3.05为高标准基本农田重点建设区;1.80~2.35为高标准基本农田备选建设区;1.00~1.80为限制建设区;0.01~1.00为禁止建设区,它们所占面...
[期刊] 经济地理
[作者]
张忠 雷国平 张慧 单凯凯
以黑龙江省八五三农场为例,选取耕地田块为评价单元,对研究区耕地的综合质量和农田建设难度进行评价,并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时序进行决策,划分为Ⅰ、Ⅱ、Ⅲ期。结果表明:研究区耕地综合质量等级整体较高,受地形地貌的影响而呈现出一定的地域分布规律;农田建设难度则基本以居民点为中心,形成"中心—外围"的圈层空间分布规律;Ⅰ区耕地基本符合高标准基本农田的要求,Ⅱ区是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重点区域,Ⅲ区农田基础差、建设难度大。该研究过程和方法可为垦区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和乡镇土地整治提供科学参考。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郭伟 王克强
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当前土地工作的重点之一,而农民满意度是评价工程建设质量的一项重要指标。本文利用2015年上海某镇抽样调查数据考察了影响农民关于高标准农田工程建设质量满意度的因素。基于多元有序logit模型进行实证研究发现,生活环境的改善和交通环境的改善会显著提高农民对高标准农田工程建设质量的满意度,男性相比女性、家庭农业人口比例高者的满意度更高,而日常生活的改善和教育程度对工程建设质量满意度没有显著的影响。本文建议在高标准农田项目建设中提高对村落交通状况和农民生活环境以及家庭农业人口比例高的农民的重视程度。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马春紫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日本大力推进农业基本建设投资体系的发展,对其解决粮食安全问题及促进农业现代化发展起到了较好的推动作用。日本农业基本建设投资体系范围较为广泛,包含农业基础实施类、农业教育科技类、农业社会化服务类、农业生态环境类4个方面,投资重心集中在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培育、贫困地区农业振兴等方面,投资方式以中央政府为主。在过去60年,日本农业基本建设投资的侧重点伴随着日本农业政策不断变迁。整体看,日本农业建设投资体系在法律支持、政府责任、投资主体、管理程序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国当前农业建设投资体系主体多元,规模不断扩大,但资金利用率不高。因此,应借鉴日本的经验,从法律体系、投资责任、投资模式及投资管理程序4个方面加以完善。
[期刊] 中国财政
[作者]
王建国
据测算,在我国18.26亿亩耕地中,高产田约为5.5亿亩,12.7亿亩为中低产田。中低产田比重高,既是制约我国农业发展的突出问题,也是农业增产的潜力所在。大力推进中低产田改造,是保证国家粮食安全和保护生态环境的重要举措,也是实现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效途径。2010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强调,要加快中低产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俞雅乖
本文通过对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供给现状的分析,从政府和市场角度阐释了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供给不足的原因。分析表明,构建"一主多元"供给体系是实现农田水利基础设施有效供给的可行路径;明确政府为主要供给主体、政府主导下多元主体参与以及市场运行机制是"一主多元"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供给体系的主要内涵。并从政府供给、多元参与及市场运行机制等方面提出了构建"一主多元"农田水利基础设施供给体系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田水利 基础设施 一主多元 供给体系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马晓妍 郧文聚 陶泽良
文章根据项目区分理论并借鉴德国土地整治投融资经验,提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投融资模式的选择要依据建设项目的分部工程内容、经济特征以及受益主体范围来选择。认为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中非经营性项目应采用财政性融资模式,准经营性项目采用"农户自筹+财政性融资"模式,经营性项目宜采用市场性融资模式,并就相关问题提出建议。
关键词:
高标准农田建设 融资模式 项目区分理论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