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408)
2023(6325)
2022(5363)
2021(5107)
2020(4296)
2019(9671)
2018(9608)
2017(19354)
2016(10731)
2015(11765)
2014(11496)
2013(11712)
2012(11161)
2011(10104)
2010(10281)
2009(9685)
2008(9336)
2007(8702)
2006(7986)
2005(7121)
作者
(31029)
(26748)
(26095)
(24788)
(16431)
(12849)
(11641)
(10340)
(10129)
(9228)
(9210)
(8759)
(8450)
(8434)
(8393)
(8026)
(7783)
(7690)
(7632)
(7386)
(6816)
(6720)
(6652)
(6361)
(6121)
(5995)
(5930)
(5763)
(5570)
(5387)
学科
(47737)
经济(47675)
(44605)
(34829)
农业(29619)
管理(20017)
方法(16588)
数学(15308)
数学方法(15190)
业经(13887)
(13756)
企业(13756)
中国(11967)
(10915)
(10803)
地方(10774)
税收(10252)
(10207)
(10117)
农业经济(9908)
(9230)
(9031)
(8955)
农村(8949)
收入(8256)
(7957)
贸易(7952)
(7810)
(7763)
发展(7665)
机构
学院(150710)
大学(148192)
(68266)
经济(67108)
研究(58290)
管理(53867)
(52181)
理学(46569)
理学院(46094)
中国(45553)
管理学(45371)
管理学院(45128)
农业(40187)
科学(35224)
业大(31348)
(31311)
(31040)
(30623)
研究所(28201)
中心(26890)
农业大学(24516)
(24080)
财经(23338)
(21464)
(20812)
经济学(20705)
(20447)
(19703)
北京(19083)
科学院(18998)
基金
项目(99397)
科学(77286)
研究(72935)
基金(72294)
(64685)
国家(64035)
科学基金(52787)
社会(47125)
社会科(44159)
社会科学(44146)
(39230)
基金项目(37911)
自然(32904)
(32435)
自然科(32081)
自然科学(32070)
自然科学基金(31544)
教育(31240)
(30215)
编号(29994)
资助(29491)
成果(24597)
(23504)
(23220)
重点(22546)
(20755)
(20442)
国家社会(19997)
课题(19984)
(19675)
期刊
(83004)
经济(83004)
(58136)
研究(46681)
农业(39521)
中国(33965)
学报(28647)
科学(25059)
大学(22153)
学学(21296)
(20703)
业经(18754)
(18461)
(18163)
金融(18163)
管理(15632)
农业经济(13395)
农村(13392)
(13392)
教育(12838)
问题(12129)
世界(11845)
经济研究(11128)
财经(10986)
技术(10642)
(9983)
业大(9469)
(9454)
经济问题(9018)
农村经济(8873)
共检索到23842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丁玉  孔祥智  
在传统农业社会向现代工业社会转型的进程中,城乡收入差距过大、农民收入较低是一个世界难题。自1975年以来,日本农民人均收入一直高于城市居民,是世界农业史上的奇迹。通过分析日本农民收入结构发现,日本农民收入80%以上来自非农收入。可见,农村劳动力向非农部门的成功转移是日本农民收入提高的关键原因。日本城乡基础教育的均等化以及"工业下移"的城镇化布局是农村劳动力在产业间顺利转移的重要原因。中国和日本农业条件非常相似,应借鉴日本经验,大力发展第二、三产业,合理布局中小城镇,同时重视农村基础教育和职业教育,从而缩小城乡差距,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经济增长。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潘万历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步入"新常态","三农"问题也进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在"新常态"下如何促进农民持续、稳定增收关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的最终实现。目前,我国农业面临的问题与日本高速增长时期有相似之处,日本在提高农民收入方面,有诸多值得我们借鉴的经验。同时,也要注意吸取教训,根据实际情况制定符合我国国情的相关政策。
[期刊]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温涛  王汉杰  王小华  
通过对美国、日本和法国的农民增收经济政策的深入、全面归纳,总结其发展经验,我们发现,发达国家的农民收入增长主要是借助于土地政策、农业保护政策、合作经济组织、科研体系及金融服务等政策实现的。结合中国农业、农村发展和农民收入增长的现状,我们认为,欲实现我国农民持续、稳定、快速增收,需要进一步促进土地规模化、加快土地确权进程,完善农业保护政策,提升农民专业合作社规范化建设水平,重视农业科研投入,改善农村金融生态环境,实现农村包容性金融发展。
[期刊] 华东经济管理  [作者] 卢红军  储著源  
邓小平对中国“三农”问题进行了战略性的思考,特别是他把农民致富增收作为其思考中国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基本出发点,同时他也把它作为制定农村政策、实现农业现代化的根本前提。在实践中邓小平形成了丰富的有预见性的农民致富增收思想,为当代解决“三农”问题、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提供了丰富的经验借鉴。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杨冬民  
日本农业发展的基本特征是人多地少,但是却用了较短时间实现了农民收入的大幅提高。日本农民增收的成功经验包括:(1)把农户耕地经营规模保持在现代生产要素规模经营的合适标准上;(2)工业和城市分散布局,为农民兼业提供了广阔的空间;(3)强大的外向型工业带动了农业发展和剩余劳动力的转移;(4)政府财政对农业实行高额补贴;(5)发挥农协的积极作用。这些经验对探讨实现我国农民增收的出路具有重要的启示。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王希文  
农民增收的途径很多,西方经济学的理论为我们提供了一些有益的启示:一是通过农民拥有的四大要素的数量和质量的改变来提高其要素收入;二是通过改变农产品弹性来提高农民收入;三是通过转化农产品的市场结构来增加农民收入。
[期刊] 金融研究  [作者] 武少俊  
农民收入增长速度连年下降 ,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从未有过的现象。目前 ,城乡居民收入差距的扩大已超过 1 978年的水平 ,消费差距则更大。农民收入增长速度下降 ,购买力不足 ,对国民经济的持续增长具有很大的负面影响。农民增收应当成为我们当前工作的重点 ,其主要政策应当是 :加速城市化 ,减少农村人口 ;推动乡镇企业结构调整 ,“二次”创业 ;有组织地转移农村劳动力 ;发展农村的非农产业 ;调整农业结构 ,发展优质高效的现代农业 ;减轻农民负担。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钟钰  蓝海涛  
本文总结了工业化国家(地区)促进农民增收的主要经验并得出对中国的重要启示。中高收入阶段中国农民增收将面临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区域经济增长新格局涌现、劳动年龄人口趋紧、农村综合改革继续深化等因素影响,到2020年中国农民人均纯收入有望达到1万元,工资性收入成为农民增收主力,农民收入的区域差异将缩小。
[期刊] 经济师  [作者] 邵敬敬  王际焱  
推动农民增收致富,是实行乡村振兴战略的重大任务。当前和今后一段时期,农民持续增收致富有利于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榆林市榆阳区聚力乡村振兴,坚定践行现代农业发展“榆阳模式”,系统地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和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加大力度开发现代农业、多元性产业,踏入一条致富新路。“榆阳模式”在理论和实践层面,都为陕西乃至全国全面推进乡村兴振、促进农民增收致富提供了重要经验。
[期刊]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作者] 杨勇  郝敏  熊建立  
在不利的地理环境与脆弱的生态双重制约下,为实现三峡库区的移(农)民致富的各种模式中,位于库区腹地的万州区首创的"瀼渡模式"是其中较为成功的例子。案例分析表明,该模式吸取中国土地经济史的精华,在维持地权稳定和农地的社会保障功能的基础上,结合当地的特殊自然资源环境优化农地配置,积极探索基于地权流转制度创新的农业生产契约的再创造。制度创新成功塑造了产业和农(移)民城乡分流两个自然筛选机制,从而实现了"高效农业"的进入和农地规模化经营,提高了农业生产率。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杰  李聪  戚东  
基于2020年6-9月对全国典型地区农民合作社及其社员和非社员的集中调查数据,使用倾向得分匹配法(PSM)评估社员身份对农户增收和减贫效应的影响,其中增收效应区别为增收水平效应和垂直效应,并分组评估社员身份的减贫效应。研究表明:社员身份对农户增收水平效应和垂直效应均有显著增进作用,但增收和减贫效应存在显著组间差异。水平维度上,社员身份对低收入农户的增收效应较大,兼具增收和减贫效应;垂直维度上,社员身份对中高收入农户的增收效应较大,对低收入农户的影响较微弱,仅有增收效应,减贫效应不明显。基于此,提出鼓励农民合作社发展和延长产业链,健全低收入农户嵌入合作社的利益联结机制,多措并举激发低收入农户内生发展动力和鼓励合作社积极参与产业减贫等建议。
[期刊] 经济学(季刊)  [作者] 张彬斌  
本文利用中国1998—2009年分县数据,考察了新时期农村扶贫政策的目标选择问题和农民增收效果。新时期国定扶贫重点县的选择主要依据一个县的初期经济水平,革命老区、少数民族聚居区受到了照顾;新时期扶贫政策对国定扶贫重点县农民收入具有干预效应,但效应的大小根据初期收入水平的不同而具有差异。扶贫项目对农民的增收效果还具有一定的时期滞后性。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陈万灵  
农民收入已成为一个影响稳定和发展的社会经济问题。影响农民收入的因素比较复杂 ,从影响农民收入的直接因素中发现农民收入“外部环境”是影响农民增收的根源。解决这个问题必须从农业、农村、农民等问题的外部环境入手 ,为农民经济活动构建一个宽松环境 ,特别要营造一个公平、公正的制度环境 ,增加农民选择机会和扩大农民选择空间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