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3313)
2023(4567)
2022(3641)
2021(3478)
2020(2694)
2019(6067)
2018(6000)
2017(11697)
2016(6405)
2015(6944)
2014(6769)
2013(6996)
2012(6512)
2011(6054)
2010(6111)
2009(5667)
2008(5491)
2007(5308)
2006(4875)
2005(4214)
作者
(17752)
(15813)
(15338)
(14518)
(9214)
(7545)
(6710)
(6109)
(5785)
(5367)
(5299)
(5041)
(4709)
(4686)
(4642)
(4626)
(4439)
(4404)
(4324)
(4192)
(3977)
(3877)
(3794)
(3778)
(3600)
(3549)
(3525)
(3265)
(3168)
(3120)
学科
(47868)
农业(32052)
(31229)
经济(31206)
(26113)
业经(14049)
农业经济(12241)
(9329)
农村(9312)
管理(9177)
(9133)
劳动(9116)
(8919)
中国(8819)
地方(8083)
发展(7974)
(7973)
土地(7059)
方法(7009)
(6948)
建设(6859)
收入(6635)
人口(6551)
数学(6468)
农业劳动(6441)
数学方法(6434)
动力(6200)
劳动力(6063)
分配(6015)
(5969)
机构
学院(94202)
大学(88167)
(43072)
经济(42354)
(41294)
管理(36248)
研究(33412)
理学(31825)
理学院(31558)
管理学(31125)
管理学院(30970)
农业(30893)
中国(26635)
业大(22552)
科学(19470)
农业大学(18767)
(17425)
(17227)
中心(16389)
研究所(15522)
(15224)
(14812)
(14521)
经济管理(14096)
(13198)
(12947)
(12440)
师范(12362)
经济学(11897)
财经(11887)
基金
项目(63036)
科学(49746)
研究(49684)
基金(45337)
(39158)
国家(38656)
社会(33065)
科学基金(32682)
社会科(30778)
社会科学(30773)
(26334)
(26284)
基金项目(24631)
编号(22109)
(20217)
教育(20145)
自然(18629)
自然科(18154)
自然科学(18151)
自然科学基金(17816)
成果(17081)
资助(16573)
(15714)
(14253)
(13847)
国家社会(13796)
课题(13703)
(13460)
(13420)
重点(13351)
期刊
(58236)
经济(58236)
(51095)
农业(34942)
中国(24132)
研究(23907)
业经(17626)
学报(15578)
科学(15532)
(14792)
农业经济(14229)
农村(13325)
(13325)
大学(13165)
学学(12908)
(11124)
金融(11124)
问题(9025)
农村经济(8996)
(8930)
世界(8397)
(8234)
管理(7638)
经济问题(7552)
社会(7492)
社会科(7042)
社会科学(7042)
技术(6662)
业大(6613)
资源(6432)
共检索到14501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商业研究  [作者] 刘汝良  贾仁安  董秋仙  
劳动力转移是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主要措施。目前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存在多种方式,其中农村劳动力向小城市或县城转移,是大多数农村人口向城镇转移的主要途径。人口迁移的"推拉理论"是研究流动人口和移民的重要理论之一,农村人口在从农民变成农民工,再变成城镇人口的过程中,是在拉力和推力两种力量的共同作用下完成的。
[期刊] 经济评论  [作者] 胡坚  
日本农村劳动力转移的经验及其对中国的启示胡坚一、概述在一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出现产业结构的转变。根据产业结构高度化的三趋势之一──配弟-克拉克趋势,在三次产业结构中,随着经济的发展和人均收入水平的提高,第一产业的劳动力将首先转入第二产业,从而导致...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马克继  
本文分析了目前我国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所面临的严峻形势 ,并通过研究日本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成功经验 ,对我国农村劳动力的转移提出了从农业内部和外部来拓展就业空间的一些对策和建议。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刘珊珊  王东阳  
农村劳动力向城市及非农产业转移,是我国农业现代化进程中需要解决的一个重要问题。日本在20世纪50年代到80年代期间快速完成了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积累了许多成功经验。本文通过分析日本农村劳动力转移及其特点,提出了解决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的一些途径和方法。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永作  
江苏农村劳动力转移方式的比较王永作农村劳动力持续性转移,是农村工业化和城市化的关键,是改造传统农业、发展规模农业的关键。为了探讨农村劳动力的不断转移问题,笔者于1987年,在江苏的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地区选择了10个村,100个农户,在中国社科院“农...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许海英  
农村剩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转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途径,是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是我国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从分析我国的农业剩余劳动力转移方式与状况入手,提出了我国未来可行的农村劳动力转移方式。
[期刊] 改革  [作者] 张福明  杨学成  
对山东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的调查表明,就地转移多以市场化程度低的方式寻找工作、处置土地,同时没有完全摆脱与第一产业间的联系;而异地就业劳动力中有较多的人以市场化程度高的方式搜寻工作、处置土地,他们与第一产业间的联系较弱。农村富余劳动力就业方式的选择,受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家庭规模、劳动者的个体特征、外出就业的收入水平、在家务农时间和外出就业目的等多种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
[期刊] 开放导报  [作者] 甘玲  耿永志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为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提供了新视角。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农村劳动力转移之间存在着互动关系。研究农村劳动力转移问题不能忽视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这个大背景,农村建设也不能脱离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这一实际情况。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张车伟  
本文通过对城镇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分析,认为随着中国人口转变的快速完成,农村劳动力转移正成为城镇劳动力供给的主要来源;同时,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得城镇部门对农村劳动力的需求激增,农村进城务工人员的工资开始快速增长。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应该抓住农村劳动力转移的大好时机,通过实施优先向人投资的战略,提高农村人口的素质和能力,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步伐,促进城乡的均衡发展。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罗琦  罗明忠  唐超  
理性的农村劳动力会对非农转移与农业内部转移的收益进行比较,并结合其对转移成本的支付能力做出转移选择,而转移成本深受劳动力家庭资源禀赋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农户家庭劳动力转移选择与家庭资源禀赋密切相关,相较于非农转移,农内转移虽然是农户最大化家庭收益的次优选择,却也是控制转移风险和费用的最优选择。因此,要结合现阶段产业发展的实际,合理配置农村劳动力资源,为乡村振兴战略稳步推进提供人力资源保障。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陈永正  陈家泽  
本文在区分农村劳动力转移的Ⅰ型和Ⅱ型并且提出农村劳动力转移的A型和B型这两个新概念的基础上,利用《成都市城乡一体化田野调查》课题对于成都市10个县(区、市)、34个乡镇、102个村、1020个农户抽样调查所取得数据,对于影响农村劳动力转移的若干因素进行了回归分析,得出结论:短期内技能对劳动力转移所起的影响作用最大,长期内教育程度对劳动力转移所起的影响作用最大;而区域自我吸收——这就是农村劳动力转移的“成都模式”的要义。
[期刊]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作者] 郝团虎  姚慧琴  
中国劳动力市场的特殊结构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有重要影响。本文通过吸收二元制劳动力市场分割理论的基本假设和对制度变量的讨论,建立了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二元市场与二元劳动力"模型,并用以解释中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特点。本文认为,政府的强制性制度障碍导致"S型的人力资本投资曲线"的产生,从而使城市居民在主要劳动力市场具有政策和人力资本优势;作为对福利制度缺失的替代,"隐形补贴"等诱致性制度创新导致农村剩余劳动力在次要劳动力市场具有成本优势。这一模型对于我国农村剩余劳动力迁移中的特殊现象有较好的解释力,对于我国城市化战略和我国一元劳动力市场的形成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期刊] 中国人口科学  [作者] 杜建军  孙君  
文章对1980~2011年不同时期的劳动力价格趋同情况分别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980~1987年农村转移劳动力工资与城镇劳动力工资的差距较大;1988~1994年农村转移劳动力工资超过了城镇劳动力工资;1995~2003年农村转移劳动力工资与城镇劳动力工资的差距逐渐扩大,尤其是1998年以后工资差距迅速加大;2004~2011年,二者的差距又开始逐步缩小,并有逐步动态趋同的趋势,虽然趋同的速度总体上不是很快,但有加速的趋势。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