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399)
2023(13066)
2022(10531)
2021(9563)
2020(8232)
2019(18647)
2018(18563)
2017(36467)
2016(19941)
2015(22451)
2014(22680)
2013(22579)
2012(20691)
2011(18440)
2010(18879)
2009(18054)
2008(18406)
2007(17109)
2006(15093)
2005(13780)
作者
(57937)
(48805)
(48673)
(46205)
(31024)
(23321)
(22228)
(19105)
(18321)
(17426)
(16514)
(16244)
(15646)
(15392)
(15089)
(14952)
(14891)
(14370)
(14194)
(14024)
(12299)
(12096)
(11947)
(11228)
(11089)
(11047)
(11031)
(10866)
(9948)
(9892)
学科
(90876)
经济(90767)
(90353)
(72847)
企业(72847)
管理(67049)
(46903)
方法(39281)
业经(31150)
农业(30990)
数学(30903)
数学方法(30706)
(28528)
中国(23117)
(20587)
财务(20560)
财务管理(20526)
企业财务(19438)
(19371)
技术(17533)
(16380)
贸易(16373)
地方(16335)
(16030)
(15923)
(15631)
(14875)
理论(14523)
(14441)
(13774)
机构
学院(297280)
大学(290273)
(128836)
经济(126430)
管理(118329)
理学(101537)
理学院(100591)
管理学(99220)
管理学院(98677)
研究(95651)
中国(76588)
(64259)
(60056)
(58930)
科学(56489)
农业(49415)
(49077)
(47300)
业大(47119)
财经(46646)
中心(45355)
研究所(44020)
(42269)
经济学(38885)
北京(37203)
(36653)
(35472)
经济学院(35427)
师范(35149)
经济管理(34473)
基金
项目(189808)
科学(150273)
研究(141818)
基金(137875)
(118386)
国家(117197)
科学基金(101619)
社会(92159)
社会科(87014)
社会科学(86988)
(76403)
基金项目(73599)
自然(63591)
教育(63359)
自然科(62113)
自然科学(62095)
(61776)
自然科学基金(61041)
编号(58762)
资助(54792)
成果(46576)
(42642)
(42515)
(42054)
(42009)
重点(41998)
课题(39045)
创新(38544)
国家社会(37957)
(36873)
期刊
(152701)
经济(152701)
研究(84328)
(66058)
中国(56806)
(48640)
农业(44364)
管理(43934)
学报(43218)
科学(41656)
大学(33750)
学学(32246)
业经(31327)
(30856)
金融(30856)
技术(26693)
教育(24486)
(23823)
财经(23428)
经济研究(22258)
问题(21113)
(20190)
技术经济(17498)
世界(16789)
(15620)
现代(15200)
农村(15169)
(15169)
商业(15112)
(14509)
共检索到446296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杨印生  陈旭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和前提条件。日本的农业机械化大致经过3个发展阶段,即起步、饱和与转型。整个过程中,日本政府结合社会的实际需求,通过土地改良、出台扶持性政策法规、完善农机经营模式等方法,有效提高了日本农业机械化的发展速度和水平。日本农业机械化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农机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农业生产方式的转变,加速了农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从而产生了明显的经济效益。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薛洲  高强  
日本建设世界农业强国离不开农业机械化的支撑,而农业机械化的发展又离不开系列农业政策的扶持。通过梳理可知,日本政府主要从两条路径来推动农业机械化的发展:一是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对共同利用的农机购买提供补贴,并为农户购机提供融资,在以水稻为主的农业生产达到较高机械化水平后购机补贴逐步退出,现阶段只在少数地区和环节保留,最终形成以政策性金融为主的支持政策。二是日本政府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实施农业机械紧急开发事业,积极推动产学研推一体化,通过规范种植标准和促进零部件通用化等方式,为农业机械化全程全面发展奠定了坚实的装备基础。通过消费端和供给端两类政策的引导与支持,逐步形成全程全面高质高效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格局。中国应该借鉴日本建立多元的农业机械化支持政策体系、动态调整购置补贴范围及比例、积极发挥农村金融在农机具推广过程中的作用、推动产学研合作补齐农机装备短板等有效做法,进一步优化现行农机支持政策。
[期刊] 统计与决策  [作者] 王其和  方娜  廖兴红  田姗  
农机户处于整个农机化价值链的终端,是实现农机化的主体,其对政策的感受最直接、最深刻、最有发言权。因此,了解农机户对终端政策的评价是农机化政策绩效评价的重要方面。按照李克特五级量表法设计满意度调查问卷,采用分层抽样和等距抽样的方法对湖北省1200余农机户进行入户访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及满意度线性回归模型对采集的信息进行分析发现,农机用户对终端政策满意比例很高,但满意强度一般。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杜江  王雅鹏  
一、引言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这是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经济规律。马克思指出:"超过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生产的基础。"可见,农业生产力发展的水平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决定了农业为其他部门提供剩余产品和劳动力的数量,进而制约着这些部门的发展规模和速度。只有农业发展了,国民经济其他部门才能得以进一步的发展。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王钊英  张佳喜  
农业在埃及经济社会发展中占据首要地位,埃及政府为了解决人口增长速率大于农业生产增长速率的矛盾,将出路放到了沙漠的改良和农业机械化上。本文通过分析埃及农业机械化发展现状和存在问题,提出双方合作建议,为推动中国农业国际化进程及中非合作发挥积极作用。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胡新艳  杨晓莹  吕佳  符少玲  
文章通过梳理已有文献针对土地规模对农户机械技术采纳行为影响的相关观点,理顺其中问题与逻辑,指出我国南方地区在人多地少的特殊农情与农地流转高交易成本的约束下,单纯追求经营个体增加土地面积的发展惯性并不能有效解决机械技术应用的规模性要求,过度依赖农地流转集中扩大经营规模从而推进农业机械化的道路存在一定理论与政策上的误导,需转向以"服务流动"聚合众多小农户机械服务需求的农机服务外包的机械化发展路径。进而,利用广东农户问卷数据,采用Logistic模型,实证考察影响农户农机服务外包行为的因素。研究发现:土地经营规模与土地流转面积对农户农机服务外包影响不显著,但土地细碎化是农户选择农机服务外包的重要制约...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仇叶  
不同于主流理论所强调的土地规模化农业发展模式,内生型机械服务市场的兴起稳步推进了小规模农业的机械化水平。以村庄为基本场域,通过对剩余劳动力、闲置资本以及熟人社会关系的再利用,乡村形成了一个资源再调配的次级市场,并在低价水平上产生适宜于小规模土地的机械服务。内生型机械服务市场本质上再造了以农民为主体的自我服务体系,并与小规模经营模式共同构成城乡二元体制的结构性产物。内生型机械服务市场存在的稳定性和长期性内在地决定了其是小规模土地农业机械化的道路选择。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仇叶  
不同于主流理论所强调的土地规模化农业发展模式,内生型机械服务市场的兴起稳步推进了小规模农业的机械化水平。以村庄为基本场域,通过对剩余劳动力、闲置资本以及熟人社会关系的再利用,乡村形成了一个资源再调配的次级市场,并在低价水平上产生适宜于小规模土地的机械服务。内生型机械服务市场本质上再造了以农民为主体的自我服务体系,并与小规模经营模式共同构成城乡二元体制的结构性产物。内生型机械服务市场存在的稳定性和长期性内在地决定了其是小规模土地农业机械化的道路选择。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冯启高  
通过对日本农业机械化研究现状和技术开发方向的分析,认为要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必须加强农业机械化技术开发,注意新型农业机械应用推广。农业机械化的技术开发方向有自动控制技术、新材料利用技术及适合机械化作业的农作物栽培技术等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李东江  宋良玉  陶建国  
本文阐述了“三高”农业的含义和特征,分析了农业机械化与“三高”农业的关系,指出了发挥农业机械化在发展“三高”农业中的作用的有关措施。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杜美玲   祝宏辉   尹小君  
在当前资源约束紧缺、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背景下,探究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具有重要意义。基于2000—2020年中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面板数据,本文利用固定效应与门槛效应模型分析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结果表明:农业机械化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农业生态效率,并且农作物种植结构“趋粮化”和农村劳动力转移强化了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态效率的正向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态效率的影响存在农地规模经营的门槛效应,即随着农地规模经营的扩大,农业机械化对农业生态效率呈现边际效应“先递增后递减”的规律。通过完善农机补贴政策,优化农作物种植结构、引导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推进农地适度规模经营、加快农机配套体系建设等措施,将有助于提升农业生态效率。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朱丽娟  
农业机械化是现代农业的重要标志,在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过程中尤为重要。本文考察了以美国、法国和日本为代表的发达国家农业机械化发展的主要经验,为提高中国农业机械化水平提供启示和参考。
[期刊] 改革  [作者] 王波  李伟  
基于诱致性技术变迁的视角,运用1990~2009年时间序列数据分析农村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对农户采用农业机械决策的影响。结果表明,工资性收入对农户采用农业机械的决策具有显著效应,工资性收入增加,农业机械采用水平也会增加。20世纪90年代以来我国农业机械使用水平的大幅上升主要是因为农业劳动力相对稀缺导致的,因此要改变优先发展农业生物化学技术的观点,而应注重农业机械技术与生物化学技术并重发展。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晓时  
基于诱致性技术进步理论,实证分析劳动力转移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农业机械化进程有显著促进作用,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比重每下降1%可以促使农机总动力增长1.85%;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同样对农业机械化有显著促进作用,农户工资性收入和农户农机投入每增加1%,农机总动力将分别增加0.32%、0.18%;考虑南北方种植结构、地形差异后,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作用同样显著。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周晓时  
基于诱致性技术进步理论,实证分析劳动力转移对农业机械化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农业劳动力转移对农业机械化进程有显著促进作用,农业劳动力占总劳动力比重每下降1%可以促使农机总动力增长1.85%;农业劳动力转移的收入效应和替代效应同样对农业机械化有显著促进作用,农户工资性收入和农户农机投入每增加1%,农机总动力将分别增加0.32%、0.18%;考虑南北方种植结构、地形差异后,农业劳动力转移的作用同样显著。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