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2079)
2023(16699)
2022(13807)
2021(12832)
2020(10821)
2019(24202)
2018(24294)
2017(47002)
2016(25624)
2015(28728)
2014(28279)
2013(28010)
2012(25251)
2011(22518)
2010(22639)
2009(21257)
2008(20938)
2007(18940)
2006(16941)
2005(15057)
作者
(72340)
(60475)
(59999)
(56826)
(38412)
(28901)
(27200)
(23649)
(22826)
(21512)
(20432)
(20371)
(19229)
(19086)
(18407)
(18311)
(17932)
(17752)
(17355)
(17221)
(15026)
(14978)
(14539)
(13954)
(13614)
(13496)
(13405)
(13390)
(12146)
(12029)
学科
(105521)
经济(105390)
(101228)
管理(83239)
(83216)
企业(83216)
(48305)
方法(44728)
数学(35137)
数学方法(34784)
业经(34586)
农业(32218)
(30466)
中国(28597)
技术(21965)
(21674)
(21658)
财务(21606)
财务管理(21581)
地方(20754)
企业财务(20427)
理论(19376)
(19346)
(18525)
(18000)
贸易(17988)
(17831)
(17461)
(17122)
(16584)
机构
学院(363496)
大学(359089)
管理(149997)
(149050)
经济(146041)
理学(129384)
理学院(128117)
管理学(126239)
管理学院(125579)
研究(117336)
中国(90814)
(76108)
科学(71124)
(69925)
(66656)
(58337)
业大(57030)
(55021)
中心(53694)
农业(53509)
财经(53096)
研究所(52736)
(48332)
北京(47449)
(45815)
师范(45452)
(44141)
经济学(43125)
(41979)
经济管理(40771)
基金
项目(243873)
科学(193231)
研究(182908)
基金(176926)
(152324)
国家(150880)
科学基金(131441)
社会(116664)
社会科(110261)
社会科学(110232)
(97105)
基金项目(94589)
自然(83695)
自然科(81784)
自然科学(81767)
教育(81720)
自然科学基金(80343)
(79095)
编号(76028)
资助(70653)
成果(60494)
(53727)
重点(53439)
(53421)
(53051)
课题(50688)
创新(49592)
国家社会(47592)
(47210)
(46005)
期刊
(173422)
经济(173422)
研究(105837)
中国(70656)
(70203)
管理(57420)
学报(53818)
(52033)
科学(51833)
农业(47502)
大学(41929)
学学(39593)
教育(37826)
(34214)
金融(34214)
业经(34104)
技术(32744)
财经(25591)
经济研究(25188)
(25084)
问题(23108)
(21895)
技术经济(19860)
现代(18692)
科技(18409)
(17833)
图书(17597)
商业(17072)
世界(17028)
理论(17000)
共检索到54081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杨钢  
日本农业一直以来是以"保护"形象示人。但随着农业发展"空心化"的加剧和国际农业自由贸易压力的加大,日本政府在2014年6月《农林水产·农村地域活力创造计划》中决定推进农业"新四化"建设,即农业功能的多元化、农业生产的集约化、农业经营的信息化和农产品高附加值化,区别于日本政府在20世纪60年代初期提出的"四化"建设(改良化、良种化、化学化和机械化)(1)。基于此,本文在分析日本农业新"四化"实施背景的前提下,探讨了日本农业新"四化"的实施目标及具体措施,最后提出了对中国农业结构改革的相关启示。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宋秀峰  王岩林  刘献良  
当前,随着我国"四化同步"的发展,农业农村经济格局正在发生深刻变化,"三农"发展呈现出新趋势,"三农"金融市场呈现出新特征。在此背景下,商业银行服务"三农"的内涵和外延正在发生深刻变化,对农业银行服务"三农"提出了新的要求。农业银行应顺应趋势,在厘清市场定位的基础上,不断加大产品、服务的创新力度,提升服务水平,开创服务"三农"新局面。
[期刊]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作者] 李振陆  
江苏农林职业技术学院紧紧围绕发展现代农业对农业农村一线人才的需求,抓住国家示范院校建设契机,创新体制机制、搭建三大平台、创新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构筑为"三农"服务新高地,取得了显著的成效。在此基础上,笔者对发展面向农业农村职业教育提出了强化行业引领、营造良好发展环境、实施分类培养、加强内涵建设等建议。
[期刊] 开发研究  [作者] 姜保雨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要加快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农业发展过程中的农业产业化、农村城镇化、农民知识化和农业生态化(即农业"四化")是保证农业现代化发展的关键。我国农业可持续发展必须走以农民的知识化推动农业的产业化,以农业产业化促进农村城镇化,在保证农业生态化的条件下实现农业现代化,"四化"共同推进、协调发展的农业现代化之路。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朝阳  
我国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特征鲜明,农村和城市之间由于基础设施、发展条件、社会保障等方面的差异,导致发展水平悬殊,农村发展问题成为我国发展中的难题。文章利用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分析发现,我国二元经济向一元转化中存在工业化发展缓慢、人口流转体制障碍、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不足、农业发展落后等障碍。"新四化"目标提出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指明了方向,也为我国农村发展带来了机遇。在这一目标的引领下,应通过破解户籍制度瓶颈,加快土地流转改革,加快农村人力资源开发,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非农化转化,减轻农村土地承载压力;通过加快农村基础设
[期刊] 改革  [作者] 郑风田  焦万慧  
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旧式农业经营管理面临新挑战,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已初见端倪。新型农业经营体系构建是一项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系统工程,需要利益群体广泛参与和精诚合作。现阶段,中国构建新型农业经营体系的基本思路应当是:在保障农民根本利益的前提下,实施种养专业化、生产组织化、服务社会化等一系列改革,促进农业集约化生产经营,切实增强农村活力,提高农民收入,繁荣农村经济。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周振  孔祥智  
促进"四化"协调发展,首先要明确"四化"发展的基本格局。本文通过构建"四化"指标体系,采用几何平均数法与HR评价模型测算出了1998-2013年中国各省市区"四化"综合发展水平与协调发展程度。测算结果显示:第一,我国"四化"发展较快,"四化"关系逐年趋于协调。第二,农业现代化滞后于其他"三化"与地区间"四化"失衡的问题较为突出,其中农业现代化的滞后性已经严重阻碍了"四化"综合水平的提高。基于此,本文从农业现代化的视角出发分析了影响"四化"协调发展的因子。研究结果表明,农业资本深化、农业科技、农业防灾减灾、乡村工业化与农业税改革是促进"四化"协调发展显著且稳健的因素。根据研究结论,我们认为应从加大农业资本投入、强化科技支农、增强农业减灾防灾能力与促进农村工业化为政策切入点,提高农业现代化水平,推动"四化"协调发展。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冯道杰  
人多地少的日本与我国的国情有很多相似之处,在借鉴日本做法的基础上,提出了城镇化、工业化、知识化与农民组织化"四化联动"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的思路,并提出了调整有关制度、加强宏观协调组织、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合作经济、推进农村工业化进程、发展农民合作组织、落实科教兴农战略、走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开拓国内和国际劳务市场等相关对策。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许亚东  吴学军  
新型农业经营体系"四化"建设不仅是实现"四化同步"发展的重要路径,也是推进现代农业发展的必然选择。"四化"于农业职业教育而言,机遇与挑战并存。农业职业院校参与"四化"建构,有利于进一步促进农业职业教育准确定位,有利于增加农业职业教育的吸引力,有利于增加农业职业教育院校与其它社会系统之间的互动与合作,有利于促进农业职业院校的社会服务能力建设,有利于拓展延伸农业职业教育的办学渠道和路径。同时,在教育观念、内涵建设、纵横合作互动协调能力方面面临严峻挑战。农业职业教育改革可围绕"为农"、"强农"、"智农"、"惠农"的思路展开。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冯献  李宁辉  郭静利  
目前,我国已进入工业化中期阶段,工业化与信息化不断融合,城镇化快速发展,农业现代化发展进入关键时期。四化同步发展,关键在于农业现代化的发展。本文基于在四化同步发展背景下,认为农业现代化发展必须按照统筹一体化发展思路,要坚持用新型工业化的理念推进农业产业化,用新型城镇化的理念推进城乡一体化,用农业现代化的理念推进农业农村改革以及用现代信息化的理念推进农业技术创新四个重点方向。并结合四化同步理念与农业发展面临的形势,提出了发展农业现代化建设的相关对策建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唐祥来  
"三农""四化同步"发展,农业现代化是短板,而实现农业现代化关键在于减少农业劳动力。农民进城务工受高收入和好的公共服务两大动力驱使,但也面临其自身知识和技能短缺、公共服务供给制度缺陷、农业科技进步不足以及城镇化质量不高等障碍,致使农民工进入城市并市民化困难重重。实现农业现代化并达成"四化同步",需要强化"城市拉动力"和"农村推动力",弱化"城市推动力"和"农村拉动力",构建知识替代、技术替代、管理替代、资本替代和城镇替代相结合的综合促进农业劳动力转移新机制。
[期刊] 高等农业教育  [作者] 孙科  郭明顺  
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进程中,农业经营方式正在由传统小农生产向社会化生产加快转变,农民职业化成为四化同步发展的现实需求,培育高素质的职业农民成为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支撑。研究对职业农民的概念进行初步界定,分析提出职业农民的基本特征:职业性、动态性、技能性、市场性。重点探讨影响职业农民培养的关键因素:国家政策保障机制完善程度;培训体系效率效能;职业农民主体活跃意识。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标  宋长旭  吴贾  吴波  
实现节能降耗是新四化的应有之义。关于此主题的研究多使用单一指标测度新四化,未充分体现"新"的内涵。本文采用2011-2014年中国30省(市)的数据,以重新构建的新四化指数为基础,评价新四化的区域发展情况,识别四个指标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对能源强度的影响。首先,在以新四化指数进行区域发展评价时发现,中国省际新四化水平基本与其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相吻合。其次,计量模型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明显改善了能源强度,但新型工业化水平的提升对能源强度的积极影响相对较小。此外,新四化在降低能源强度方面表现出边际效应递减的效果,当以新四化衡量的区域发展水平较高时,提升某一化水平对整体能源强度的改善效果降低,说明新四化影响能源强度的效应趋于收敛。因而,着力提高区际资源配置效率,优先提升落后省份的新四化水平,对推动中国能源强度的下降极为重要。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李标  宋长旭  吴贾  吴波  
实现节能降耗是新四化的应有之义。关于此主题的研究多使用单一指标测度新四化,未充分体现"新"的内涵。本文采用2011-2014年中国30省(市)的数据,以重新构建的新四化指数为基础,评价新四化的区域发展情况,识别四个指标间的相互作用以及它们对能源强度的影响。首先,在以新四化指数进行区域发展评价时发现,中国省际新四化水平基本与其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相吻合。其次,计量模型结果表明,新型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水平的提升明显改善了能源强度,但新型工业化水平的提升对能源强度的积极影响相对较小。此外,新四化在降低能源强
[期刊] 中国软科学  [作者] 周炜伟  
所谓企业“四化”,是指企业制度公司化、经营多角化、产业多态化和产品多元化。 企业公司化是建立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需要的新的企业制度的必然步骤。这其中最关键的在于明确企业法人产权,建立真正的企业法人制度。股份公司是产权明晰的、典型的法人企业。因此,国有企业制度改革走公司化道路,便是现实、有益的选择。特别需要指出的是,企业公司化,实行股份制改造,通过利用债券、抵押贷款、混合的有价证券、股票筹集大量的资本,当然是非常重要的,但更重要的在于制度改革和创新,为企业注入真正的发展动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