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9656)
2023(13586)
2022(11144)
2021(10123)
2020(8654)
2019(19318)
2018(19008)
2017(36510)
2016(19678)
2015(22064)
2014(21971)
2013(22005)
2012(20674)
2011(18632)
2010(19600)
2009(18681)
2008(18743)
2007(17568)
2006(16255)
2005(14934)
作者
(58508)
(49361)
(49073)
(46230)
(31490)
(23363)
(22081)
(19035)
(18554)
(17710)
(17187)
(16496)
(16048)
(15963)
(15477)
(14695)
(14487)
(14251)
(14209)
(14027)
(12625)
(12323)
(12071)
(11492)
(11056)
(11048)
(10951)
(10915)
(9927)
(9820)
学科
(107395)
经济(107275)
(91558)
(74416)
企业(74416)
管理(74009)
(45990)
方法(36996)
业经(32276)
农业(30738)
(29318)
数学(28329)
数学方法(28149)
中国(24420)
地方(22394)
(21198)
(20807)
财务(20781)
财务管理(20747)
企业财务(19688)
(18095)
(17950)
技术(17244)
(16745)
(16232)
(16175)
理论(14858)
(14833)
贸易(14824)
(14360)
机构
学院(300585)
大学(294312)
(139498)
经济(137048)
管理(119670)
研究(103044)
理学(100879)
理学院(99807)
管理学(98582)
管理学院(97976)
中国(83567)
(63750)
(61840)
(61098)
科学(59523)
(53160)
财经(49424)
(48971)
研究所(47709)
中心(46846)
农业(46518)
业大(44732)
(44704)
经济学(42769)
北京(38792)
经济学院(38314)
(37418)
(36003)
财经大学(35859)
师范(35697)
基金
项目(187078)
科学(149108)
研究(139080)
基金(137598)
(119165)
国家(117779)
科学基金(101784)
社会(92660)
社会科(87529)
社会科学(87500)
(73938)
基金项目(72752)
自然(63319)
自然科(61827)
自然科学(61809)
自然科学基金(60778)
教育(60596)
(59675)
编号(55190)
资助(55117)
成果(43926)
(42451)
(41837)
重点(41786)
(41041)
(40503)
国家社会(38759)
创新(37680)
课题(37509)
(36329)
期刊
(176752)
经济(176752)
研究(92141)
(62329)
中国(61727)
(52854)
管理(49890)
科学(43469)
学报(42425)
农业(41598)
大学(33570)
(32282)
金融(32282)
学学(32281)
业经(31594)
技术(27226)
经济研究(26372)
财经(26004)
(23335)
(22734)
问题(22693)
教育(21839)
技术经济(19138)
世界(19056)
现代(15965)
(15259)
农村(15232)
(15232)
经济问题(15191)
(14936)
共检索到47705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王杰  蔡志坚  秦希  
农地规模经营是实现现代农业的主要路径之一,探究劳动力老龄化与家庭农地转出决策,对促进小农户与现代农业的有机衔接有着重要意义。基于改进的家庭生命周期模型和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从家庭层面实证检验了家庭劳动力老龄化对农地流转的影响及其家庭结构的异质性。结果发现:(1)中国现在还存有近1/3的农村家庭有老年人参与劳动,随着老龄化人口占比越来越高,以老年人为农业生产主体的小农户未来也可能长期存在;(2)劳动力老龄化对农地转出决策具有抑制作用。相比其他家庭类型,有老年劳动力的家庭转出农地的可能性降低了约5%;(3)不同家庭内部结构下,劳动力老龄化对家庭农地转出决策的抑制作用存在差异,抑制作用大小表现为负担期Ⅰ>赡养期Ⅰ>空巢期Ⅰ。本文认为,对于高龄的老年劳动力,需进一步建立健全农村社会保障制度,促进这部分农户通过以转代耕的方式把农地转出至农业生产效率更高的经营主体;对于低龄的老年劳动力,需配合较为完善的农业社会化服务以实现提升农业生产效率与农地养老的双重目标。
[期刊] 农村金融研究  [作者] 张雨林   杨承训   郭西萍  
在我国集体农业中,社员家庭承包制已经成为主要的经营形式。在此基础上,专业户、重点户大批涌现,它们通过多种层次、多种形式的联合,通过合同制,与国营经济和集体经济联系起来,显示了强大的生命力。生产责任制的这一发展,为我们提出了一些重要的研究课题:社员家庭生产是否还有很大潜力?能否称之为社员家庭经济?它的性质如何?本文拟就这些问题谈一点意见。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韩玉萍  
农户劳动力资源不仅包括适龄段内劳动人口,还包括超年龄段但仍有劳动能力的人口,劳动人口的就业结构对农户家庭具有不可忽视的经济和社会意义。本文通过对农户劳动人口及其就业特征的分析,研究就业结构对家庭收入的影响机理,并利用农户调查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表明,农户劳动人口充分就业有利于人均纯收入的增长,在不同部门就业对人均纯收入的边际贡献差异很大,家庭劳动人口职业技能、劳动力数量、土地经营面积、区位条件对人均纯收入有重大正向影响,而家庭需照料人口、主要劳动力年龄段对人均纯收入有显著反向影响。
[期刊] 调研世界  [作者] 国家统计局人口和就业统计司课题组  冯乃林  胡英  武洁  杨建春  肖宁  
本文通过对失独妇女和失独家庭的统计范围和概念进行界定,利用2010年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对全国失独妇女的状况、失独家庭的总量及结构特点进行分析,与独生子女家庭结构特点进行对比,对失独家庭形成的因素和存在的困难进行分析。研究结果显示:我国30~64岁失独妇女约为67万人,其中城镇失独妇女比例为58.09%,乡村为41.91%;失独家庭面临着经济困难、无人养老、心理脆弱等难题,尤其是乡村失独家庭的困难更为突出。因此,本文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一是要完善再生育服务和收养政策,做好失独家庭的心理疏导;二是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体系,减轻家庭医疗负担;三是加强养老保障工作,提高扶助标准。
[期刊] 改革  [作者] 邵兴全  林艳  
采用贫困家庭的调查数据,从社会资本的五个维度探讨累积效应对家庭福利的影响。这五个维度中,尤其是其中的社会网络规模、信任及其参与公共事务对家庭福利的影响系数为正,且在统计上显著。研究发现,对贫困家庭而言,社会资本的收入补偿效应很大。因此,在政策设计上,应提升贫困家庭的社会资本累积程度,从而提高贫困家庭的福利水平。
[期刊] 中国农村观察  [作者] 潘必胜  
产权对于区分家庭和家族至关重要 ,它决定二者的理性化程度和效率水平。家庭作  为一个产权共同体 ,可以把内部成员的外部收益内部化 ,并决定家庭行为的理性和效率 ;  家族作为多个产权单位的集合 ,而非单一产权主体 ,其行为具有较低的理性和效率。在一  个政府界定和实施产权功能较弱的社会中 ,家族相对有效率 ,但它具有扩大共同产权的倾  向 ,为机会主义提供条件 ,导致无效率和低效率。家族化与市场化是相反的历史过程。产  权在家族内经常性的无偿转移 ,是导致家族无效的主要原因和表现。归根到底 ,家庭和家  族的行为是否有效率 ,是严格地受产权共同体范围限制的。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吕吉  刘亮  
家庭生活环境的改变是农村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产生的重要原因。父母外出后,留守家庭的亲子关系出现残缺或断裂,稳定的核心家庭或主干家庭模式出现异化,从而引起家庭功能出现改变,家庭情感功能弱化和家庭教育功能的受损。农村留守儿童家庭结构与功能上的变化,以家庭环境为中介对其发展与教育产生了不利的影响。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张原  
"男出女守"的家庭分工改变了中国留守妇女的劳动供给模式,留守妇女保留工资较低、劳动参与率较高以及工资性工作时间较长,表明其劳动供给更接近合作博弈模型所描述的女性劳动力供给行为。留守妇女的家庭分工和劳动供给模式有利于家庭短期经济状况的改善,但同时也使得女性的家庭事务、工资性工作和农业劳动负担加重,不利于家庭的长期利益和不同家庭成员的长期福利。留守妇女的多重角色冲突导致原有的家庭利益平衡机制和稳定状态受到冲击,并且由于目前中国农村仍然缺乏有效的市场化和社会化途径将家庭短期经济收入转化为长期利益,因而短期内无法有效缓解家庭冲突和矛盾。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熊芳  
农村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意愿主要受到两个重要家庭因素的影响,即家庭在外务工人数和家庭供养的老人数量,前者对农村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意愿具有正向影响,后者有负向影响。另外,农村转移人口在外务工的年均收入和农村转移人口的年龄对农村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意愿也有显著影响,其中,前者对农村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意愿具有正向影响,后者具有负向影响。这说明农村转移人口的市民化意愿不只受到个体因素的影响,还受到家庭特征的影响,农村转移人口的市民化决策不只是个体决策,也是家庭权衡得失后的最优化决策。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王郁昭  
正确对待农业小生产和农村家庭经济王郁昭一、家庭作为社会的细胞是最有生命力的家庭作为一种社会生活的组织形式,它的存在和发展是建立在家庭经济发展基础上的。如何正确对待家庭经济,存在着两种不同的态度。一种是要重视家庭经济的发展,使每一个社会细胞─—家庭的生...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王东阳  
传统的观点认为,农村家庭经济属于小农经济。由于小农经济是自发地受价值规律支配的小商品经济,排斥生产过程中的分工和协作,不能有效地配置生产要素,同社会化大生产不相适应;同时由于生产上的自发性和盲目性,承受风险大,商品率低,而且缺乏有效的物质投入进行扩大再生产,同现代化生产也是格格不入的。基于上述认识,为避免小农经济导致农村中的两极分化,我国对改造小农经济经历了三个时期。第一次是50年代初期,改造的思路是在土地改革的基础上实行农业合作化,再在农业合作化的基础上实现以农业机械化为中心环节的农业技术改造;第二个时期是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夏小辉  张贝  
家庭部分成员常年外出务工的“单飞式流动”,已使我国出现了数以千万计的农村留守家庭。许多研究表明,大量农村留守家庭的出现除引发众多领域的问题外,随它而来的留守儿童、留守夫(妻)和留守老人,也付出了很大的隐性代价。由于不完全信息以及即时愉快的吸引力,外出务工者所作出的决策产生了负外部性。基于以人为本的原则,就近就业的经济布局是治本之举,具体可采取几条应对策略:对雇用“单飞式流动”的外出务工者的企业征收庇古税;采取多种措施促进农民工“家门口就业”;考虑留守家庭成员的亲情因素,研究建立“亲情GDP”。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朱明宝  杨云彦  
文章利用中国家庭收入项目调查2007、2013年数据,分析20072013年中国农民工的就业结构及其变化趋势。研究发现,2013年在受雇农民工工作获得途径上,依赖"强关系"获得工作的占50.82%,较2007年降低了13.8个百分点;在自雇农民工经营前的投资借贷上,90%左右进行了投资,30%左右进行了借贷,民间借贷是借贷的主要方式,但较2007年降低了20.53个百分点。其次,从就业身份、职业、行业、单位性质等结构来看,2013年自雇的比例接近30%,且较2007年上升了7.25个百分点;农民工就业职业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黄祖辉  陈欣欣  
农地产权结构和我国的家庭农业黄祖辉陈欣欣本文从现代产权理论出发,着重探讨我国农地产权制度演变与进一步创新对家庭农业发展的作用与影响。一、产权及其功能产权不是指人与物之间的关系,而是指“由物的存在以及由于他们的使用所引起的人们之间相互认可的行为关系”...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