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6061)
- 2023(8030)
- 2022(6465)
- 2021(5895)
- 2020(5026)
- 2019(10986)
- 2018(11034)
- 2017(21900)
- 2016(11743)
- 2015(12849)
- 2014(12665)
- 2013(12893)
- 2012(11717)
- 2011(10326)
- 2010(10694)
- 2009(10386)
- 2008(10528)
- 2007(9845)
- 2006(8933)
- 2005(8137)
- 学科
- 业(78452)
- 企(62551)
- 企业(62551)
- 济(56274)
- 经济(56185)
- 管理(48085)
- 农(44271)
- 农业(29296)
- 业经(26781)
- 方法(23156)
- 财(19317)
- 数学(15835)
- 数学方法(15787)
- 务(15524)
- 财务(15519)
- 财务管理(15512)
- 企业财务(14655)
- 技术(14467)
- 策(13665)
- 中国(13037)
- 制(12958)
- 划(11260)
- 体(11121)
- 企业经济(10689)
- 和(10516)
- 经营(10515)
- 理论(9844)
- 贸(9835)
- 贸易(9828)
- 农业经济(9708)
- 机构
- 学院(178010)
- 大学(168561)
- 济(82306)
- 经济(81146)
- 管理(78025)
- 理学(67546)
- 理学院(67082)
- 管理学(66493)
- 管理学院(66174)
- 研究(51591)
- 农(44863)
- 中国(44433)
- 财(35811)
- 农业(33865)
- 京(33318)
- 业大(29893)
- 财经(28662)
- 江(28409)
- 科学(28024)
- 经(26038)
- 所(25378)
- 中心(24875)
- 经济管理(24413)
- 经济学(23673)
- 研究所(22498)
- 商学(21948)
- 商学院(21759)
- 经济学院(21537)
- 州(21391)
- 财经大学(20552)
- 基金
- 项目(112586)
- 科学(91662)
- 研究(86482)
- 基金(84163)
- 家(70641)
- 国家(69786)
- 科学基金(62883)
- 社会(59136)
- 社会科(55731)
- 社会科学(55717)
- 省(46188)
- 基金项目(45283)
- 自然(38686)
- 自然科(37886)
- 自然科学(37879)
- 自然科学基金(37274)
- 教育(37114)
- 编号(35898)
- 划(35393)
- 资助(32559)
- 业(32242)
- 农(27188)
- 创(26974)
- 成果(26823)
- 部(25705)
- 发(25062)
- 制(24628)
- 国家社会(24350)
- 创新(24205)
- 重点(23625)
- 期刊
- 济(102905)
- 经济(102905)
- 农(50282)
- 研究(47763)
- 中国(35462)
- 农业(33806)
- 管理(30878)
- 财(29541)
- 业经(25183)
- 科学(23819)
- 学报(21357)
- 融(18844)
- 金融(18844)
- 大学(18076)
- 学学(17731)
- 业(17209)
- 技术(16239)
- 财经(14135)
- 问题(14012)
- 农村(13545)
- 村(13545)
- 农业经济(13429)
- 经济研究(13377)
- 经(12244)
- 世界(12038)
- 技术经济(11920)
- 现代(10822)
- 经济问题(10108)
- 商业(9995)
- 版(9407)
共检索到26841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薛春玲 木村伸男 崔肃京
以家庭经营为主要经营方式的日本农业,伴随着全球化进程的快速发展,其经营组织也在迅速地分化。本文利用多重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影响劳动组织的经营要素,明确劳动组织分化的规定要因,探讨个体经营如何形成经营组织并且顺利运转的理论机制,在分析农业经营中劳动组织的状态及发展方向的同时,阐明劳动组织的分化对于提高生产力的意义。
关键词:
日本 农业经营 劳动组织 分化方向
[期刊] 技术经济
[作者]
董桂才
使用家庭日记帐的方法统计农户的总收入、农业劳动时间和非农业劳动时间,然后对它们进行回归分析,得出的结论是,农户从事1小时的农业劳动(包括种植业和养殖业)所带来的家庭总收入的增加为21.9元,而从事1小时的非农业劳动(外出务工)的报酬是1.72元。
关键词:
家庭日记帐 农业劳动报酬 农业劳动时间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金茂霞 赵肖燕
[期刊] 农业经济
[作者]
周应堂
劳动分工是一个传统的经济理论,在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中特别是对新型农民的培养仍然有着一定的启示,“三农”问题的一个内在的根本的原因就是没有农业生产劳动的进一步分工。新型农民的实质就是要把农民从自然经济状态下的农民转化为市场经济下的新型农民,即农业工人,文章对新型农民的目标、培养的前提与方法、培养途径以及政府在农业生产中的劳动分工中的作用进行了探讨,并对传统农民与新型农民的差异进行了比较,还分析了新型农民需要面对的专业化风险和对现代市场经济的不适应所带来的风险。
关键词:
农业 劳动分工 农民 企业化
[期刊] 财经科学
[作者]
杨中万 邹树林
农业投入可分为两种不同性质的投入:一是资金投入;二是劳动投入。两种投入在农业发展中部是必不可少的。然而,现实中由于我国劳动力供给上的无限性,使得人们忽视了对这一问题的研究,而往往把注意力集中在供给短缺的资金投入上。事实上,尽管资金投入在农业投入中的比重和作用会随时间推移和经济水平的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史志宏
在《中国传统社会的经济结构与农业发展》一文中,我提出:以粮食和纤维生产为主体的、精耕细作集约经营的中国传统农业,对于中国经济和社会的历史发展,既有有利的影响,也有不利的影响。有利的一面是它的较高生产效率为伟大的中国古代文明的发生发展奠定了基础,或者说提供了必要的物质前提;不利的一面是它的较高效率和它自身发展的内在要求刺激了人口过早过快的增长,而人口的过度增长在一定历史条件下必然反过来影响农业生产的效率。我还指出:中国传统农业对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不利影响,主要是在清代前期、特别是在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刘洪银
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升来源于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的增进。本文利用2010年人口普查等统计数据,运用VRS-DEA数据包络分析法,在前期农业技术进步的研究基础上实证分析了我国1980年至2010年各省(市、区)农业劳动技术效率。从而得出:我国农村劳动力转移没有影响农业基础地位,农业技术进步超额补偿了技能人才的流失;中部地区尚存在剩余劳动力,西部地区农业劳动配置效率尚可但亟待技术效率增进;农业劳动技术效率区域差异呈发散状态。
关键词:
农业劳动 技术效率 实证分析
[期刊] 人口研究
[作者]
孙尚拱
改革十多年来,农村中有大量的劳动力完全脱离农业生产而转移到其它行业。但是,农业劳动中还有更多的劳动力,他们在农忙时从事农业生产,农忙后则流向其它行业,我们称这部分人是农业劳动力中的流动劳动力。他们对我国国民经济及非农业行业的影响是十分巨大的。如何估计这部分劳动力人数及他们的流向极为重要。本文充分利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李朝贤
一、前 言 从劳动就业的观点而言,台湾经济发展的转折点约发生于1964年。该年农业就业人口为181万人,达到最多,占总就业人口的49.4%,年平均每人国民收入为189美元。换言之,在1964年以前,农业在台湾是一种最能提
[期刊] 经济科学
[作者]
李江一
本文利用中国家庭金融调查(CHFS)在2013年和2015年搜集的微观面板数据,以2009年开始的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确权登记试点作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双重差分模型(DID)考察了农地确权对农民非农业劳动参与的影响。研究发现,农地确权可使参与非农业劳动的农民数量增加约6.5%。进一步的研究发现,农地确权显著降低了农村闲置劳动力的比例,但并未降低农业劳动参与率,这表明,农地确权后增加的非农业劳动参与者主要来源于农村闲置劳动力。影响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农地确权既可通过强化地权稳定性而促进非农业劳动参与,也可通过影响农业投资方式来进一步优化劳动力分配。此外,农地确权还具有通过促进土地流转而提高非农业劳动参与的微弱效应,但其尚不具有缓解融资约束而抑制非农业劳动参与的作用机制。
关键词:
农地确权 非农业劳动参与 双重差分模型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潘希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农业的发展对日本经济复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日本经济的迅速腾飞,农业所占GDP的比例越来越小,尽管如此,作为农业政策之一的农业劳动力政策对日本经济发展的影响依然不容小觑。本文通过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农业劳动力政策演变过程的梳理,分3个阶段对日本农业劳动力政策进行了详细的解析,归纳总结出了3个阶段农业劳动力政策分别具有扩张性、减缩性、反复性的特点,同时借鉴日本农业劳动力政策的经验与教训,对中国农业劳动力政策的制定提出了保持农业劳动力政策的持续性与稳定性、有序引导农业劳动力人口平稳流动以及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议。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宋杰,赵韩强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农业剩余劳动力问题越来越突出。在世纪之初 ,面对 2亿多农业剩余劳动力 ,如何成功地实现转移成为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日本在战后初期 ,也曾遇到过农业劳动力过剩的问题 ,但日本在短短的半个世纪中 ,成功地实现了农业劳动力转移 ,从一个传统型的人口产业结构发展到了高度现代化的人口产业结构 ,日本在农业劳动力转移过程中有许多经验是值得中国借鉴的。
关键词:
日本 中国 农业劳动力转移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荣荣 向楠 王崇人
基于2018年CHARLS数据,运用IV-Tobit模型,从代际支持视角重新审视子女外出对农村老人农业劳动供给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子女外出务工显著增加了农村老人农业劳动供给,不控制内生性将会低估这一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子女外出对农村老人农业劳动供给存在子代生活照料缺失的劳动力替代效应、代际经济支持净值的收入效应和父代隔代照料的农业生产挤出效应,其中劳动力替代效应占主导地位。异质性分析发现,受“责任伦理”的影响,子女外出会显著增加代际经济资源向上流动和向下流动家庭中老人的农业劳动供给。因此,需深刻认识到劳动力流动对农村传统家庭养老体系的冲击,进一步完善农村养老体系,倡导创建平衡的代际关系。
[期刊]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肖荣荣 向楠 王崇人
基于2018年CHARLS数据,运用IV-Tobit模型,从代际支持视角重新审视子女外出对农村老人农业劳动供给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子女外出务工显著增加了农村老人农业劳动供给,不控制内生性将会低估这一影响。机制分析表明,子女外出对农村老人农业劳动供给存在子代生活照料缺失的劳动力替代效应、代际经济支持净值的收入效应和父代隔代照料的农业生产挤出效应,其中劳动力替代效应占主导地位。异质性分析发现,受“责任伦理”的影响,子女外出会显著增加代际经济资源向上流动和向下流动家庭中老人的农业劳动供给。因此,需深刻认识到劳动力流动对农村传统家庭养老体系的冲击,进一步完善农村养老体系,倡导创建平衡的代际关系。
[期刊] 生态经济
[作者]
何慧丽
以劳动形态为轴心构成的各种经济、社会组织及其运行方式,对人类的经济社会形态、生活方式,对地球的环境系统都有至关重要的影响。产业化的劳动形态及其与社会交往形态之间的内在联系,成为近现代经济、社会等各种"结构性病理"表现的基础性力量。时代呼唤作为"一种共生的交往方式"的生态学的农业劳动形态,它作为一种新的替代性选择,特点是采用中间技术、大众化生产、本地消费、循环农业。文中以河北省枣强县农民安金磊的自然农法、北京市小毛驴市民农园的都市农耕法为例对其进行经验介绍。生态学的农业劳动必将使"人的身与心、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结成共生的交往式关系,从而成为现代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基础。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