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10185)
2023(14383)
2022(11688)
2021(10941)
2020(9003)
2019(20216)
2018(20033)
2017(39054)
2016(21088)
2015(23590)
2014(23395)
2013(23155)
2012(21230)
2011(19011)
2010(19357)
2009(18525)
2008(18531)
2007(16927)
2006(15347)
2005(14181)
作者
(57649)
(48325)
(48080)
(45760)
(30899)
(22941)
(21809)
(18735)
(18412)
(17389)
(16631)
(16015)
(15648)
(15272)
(15104)
(14629)
(14317)
(13933)
(13834)
(13762)
(12113)
(12013)
(11631)
(11195)
(10951)
(10901)
(10834)
(10598)
(9736)
(9649)
学科
(93331)
经济(93203)
(89841)
(71524)
企业(71524)
管理(68668)
(47429)
方法(35993)
业经(31501)
农业(31425)
中国(30561)
数学(28003)
(27921)
数学方法(27775)
(21402)
(20137)
(19121)
贸易(19109)
(18725)
(18642)
财务(18610)
财务管理(18592)
技术(17676)
企业财务(17573)
(16134)
地方(15785)
(15469)
(15122)
(15101)
银行(15090)
机构
学院(304518)
大学(298614)
(142457)
经济(140063)
管理(121572)
研究(104938)
理学(103637)
理学院(102680)
管理学(101514)
管理学院(100925)
中国(86274)
(64621)
(62459)
(57575)
科学(56742)
(52307)
财经(50548)
中心(47811)
(47292)
研究所(46671)
(46096)
经济学(43943)
农业(43618)
业大(42510)
北京(39718)
经济学院(39599)
(37461)
师范(37217)
财经大学(36843)
(36703)
基金
项目(191504)
科学(154367)
研究(147853)
基金(142091)
(121058)
国家(119844)
科学基金(104585)
社会(99395)
社会科(93959)
社会科学(93939)
基金项目(73915)
(73022)
教育(65731)
自然(62800)
自然科(61432)
自然科学(61419)
自然科学基金(60427)
编号(60289)
(60199)
资助(57361)
成果(49015)
(44541)
(43301)
重点(42064)
(41945)
国家社会(41883)
课题(40619)
(40311)
(39036)
(38967)
期刊
(169408)
经济(169408)
研究(96582)
中国(64928)
(60001)
(50303)
管理(48010)
科学(40950)
农业(40497)
学报(37644)
(36304)
金融(36304)
业经(31927)
大学(31046)
学学(29394)
教育(28246)
技术(26660)
经济研究(26328)
财经(25537)
问题(22673)
(22218)
(21730)
世界(19543)
(18444)
技术经济(17309)
国际(16638)
现代(15914)
农村(15433)
(15433)
经济问题(14939)
共检索到478627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潘希迁  
随着日本少子化、老龄化程度不断加深,被称作老龄化"重灾区"的日本农业行业,其劳动力人口已经呈现出超老龄化的发展趋势,这不但降低了日本农业的行业竞争力,同时也严重地影响了日本农业的可持续发展。论文以此为切入点,详细地分析了日本农业劳动力人口老龄化的现状、形成的原因,并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当前,中国也不同程度地面临老龄化的困扰,尤其是农业劳动力人口老龄化更加严重,借鉴日本的经验与教训,中国应该尽快制定相应的政策与措施,提前应对农业劳动力人口老龄化问题给农业发展带来的影响,使中国农业实现可持续发展。
[期刊]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作者] 苏芳  胡玲  梁秀芳  
[目的]随着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问题日益加剧,农户家庭生计资本和生计产出结构也发生了显著的变化。文章主要探讨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生计资源要素配置的影响及作用机理,进而为缓解农业老龄化危机、提高农户的自我发展能力提出合理化建议。[方法]基于2021年陕南秦巴山区农户实地调研数据,运用DEA-Tobit二阶段模型验证二者之间的关系。[结果]第一,陕南秦巴山区农户生计效率的规模效率最高,纯技术效率略低于规模效率,综合效率最低。大部分农户生计活动呈现规模收益递减状态,生计产出的增长低于生计投入的增长;第二,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抑制了生计效率的提高,且在低收入水平家庭和户主低受教育程度家庭表现更为明显;第三,农业资金投入的增加能够缓冲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生计效率的负向影响。[结论]因此,要正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现象,引导农户合理配置生计资源,提高农业资金投入使用效率,促进农户家庭自我发展能力。
[期刊] 资源科学  [作者] 韩家彬  刘淑云  张书凤  刘玉丰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减少了农业劳动供给,提高了农业劳动力成本,改变了农户农业生产中投入土地和劳动的比例,深刻影响了农户土地规模经营。为了揭示劳动力老龄化对土地规模经营的影响机制,本文利用2016年中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农户调查数据,建立以土地流转为中介变量的中介效应模型,系统评估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土地规模经营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①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促进青壮年农户开展土地规模经营,即农业劳动力老龄化越严重的地区,农户土地规模经营发展越快。②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推动老龄农户的土地转出和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发展;农村土地流转市场的发展为青壮年农户土地规模经营创造了条件。③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不同种植类型和地区的农户土地规模经营的影响具有差异性。政府应从扶植农村土地流转市场建设、深化土地制度改革、完善土地规模经营补贴等方面出台政策,以配合规模经营农户的土地投资行为。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乔志霞  霍学喜  
通过构建农业劳动力老龄化—要素投入—土地利用效率的理论分析框架,从个体维度、家庭维度实证分析劳动密集型农产品生产中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土地利用效率的影响。研究表明:随着决策者年龄增加,倾向于依靠自我剥削机制增加自用工投入,家庭老龄化程度负向影响自用工投入、资金投入,对土地利用效率产生消极影响;增加劳动、雇工、资金投入有利于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但土地净生产率更依赖于农户自有生产要素。决策者受教育程度、农业机械固定资产原值、苹果收入占比、土地流入、细碎化程度、有效灌溉面积占比、是否获得政府补贴正向影响土地利用效率,决策者年医疗费用、家庭土地规模、自然灾害、村里是否有技术员负向影响土地利用效率。据此,应通过引导土地合理流转、关注农民健康与收益分配化解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的消极影响,通过向农民投资、强化补贴与灾害预警增强农户的土地利用能力。
[期刊]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乔志霞  霍学喜  
[期刊] 世界农业  [作者] 潘希迁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农业的发展对日本经济复苏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然而随着日本经济的迅速腾飞,农业所占GDP的比例越来越小,尽管如此,作为农业政策之一的农业劳动力政策对日本经济发展的影响依然不容小觑。本文通过对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日本农业劳动力政策演变过程的梳理,分3个阶段对日本农业劳动力政策进行了详细的解析,归纳总结出了3个阶段农业劳动力政策分别具有扩张性、减缩性、反复性的特点,同时借鉴日本农业劳动力政策的经验与教训,对中国农业劳动力政策的制定提出了保持农业劳动力政策的持续性与稳定性、有序引导农业劳动力人口平稳流动以及大力推进美丽乡村建设的建议。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宋杰,赵韩强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农业劳动生产率的提高 ,农业剩余劳动力问题越来越突出。在世纪之初 ,面对 2亿多农业剩余劳动力 ,如何成功地实现转移成为关系到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全局的重大问题。日本在战后初期 ,也曾遇到过农业劳动力过剩的问题 ,但日本在短短的半个世纪中 ,成功地实现了农业劳动力转移 ,从一个传统型的人口产业结构发展到了高度现代化的人口产业结构 ,日本在农业劳动力转移过程中有许多经验是值得中国借鉴的。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张淑雯  田旭  王善高  
为厘清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与小麦生产的关系,基于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2010年调研数据,从生产方式(机械化)和生产技术效率2个方面考察了不同地形下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小麦生产的影响。结果表明: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促进了小麦机械要素的投入,且对丘陵山地地区的促进作用更大;此外,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平原地区小麦生产的技术效率有显著的负向影响,而对丘陵与山地地区小麦生产的技术效率则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因此,为应对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提高小麦生产技术效率,应结合不同地区地形地貌的特点,进一步提高机械对劳动的替代程度以及机械作业效率,加大农业机械的创新和研发力度,同时创建农机跨区作业市场。
[期刊] 农业现代化研究  [作者] 王淑红  杨志海  
本文利用1991—2016年27个省(区)的粮食生产投入产出数据,在运用单元调查评估法测算各省份粮食生产污染排放量的基础上,采用Global-Malmquist-Luenberger(GML)指数与方向性距离函数测度了各省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指数,并运用面板数据模型实证分析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的影响。结果表明:1)全国大部分省份的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样本期内呈现出逐步增长的趋势,但仍处于一种低效率状态;此外,不同省份之间的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动状况差异也较大,粮食主产区的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表现状况整体优于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2)农业劳动力老龄化与我国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动之间呈现出显著的"U型"关系,即伴随着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程度的加深,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存在先降后增的趋势,并且这种关系在粮食主产区、粮食主销区和产销平衡区均较为稳定。3)工资性收入比重以及受灾率的增高对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均具有负向影响,而财政支农力度的提高则能够显著促进粮食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增长。
[期刊] 农村经济  [作者] 彭华  欧阳萍  李光跃  唐瑕苓  
目前,四川正处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跨越、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关键时期,广大农民是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主力军。本文阐述了四川农业劳动力老龄化日趋明显的现状,重点剖析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的后果与成因,提出要采取多层次、多形式、多渠道培养和造就一批新型职业农民等措施来应对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的困境,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期刊] 中国农村经济  [作者] 魏佳朔  高鸣  
基于2009-2020年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农户调查数据,本文运用结合工具变量法的双向固定效应模型、内生转换模型,实证检验了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小麦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影响。结果显示,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减缓了小麦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并且随着老龄化程度加深,这一负面影响将会扩大。产生负面影响的原因是农业劳动力老龄化降低了小麦种植户采用新型技术的概率,减缓了技术进步。进一步分析表明,农业教育或培训、养老金收入、农村集体开展的农业技术推广、产前和产中环节的社会化服务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以上负面影响。为应对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带来的影响和挑战,本文建议构建适应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形势的技术推广体系,提高农民的基本养老金收入标准,着力推动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高质量发展。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陆岐楠  张崇尚  仇焕广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可能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冲击,农业生产环节外包被认为是实现资本对劳动力替代的现实路径。关于老龄化是否会增加外包需求,已有研究尚未达成共识,并且存在一个重要的不足之处:没有考虑到兼业化的非农劳动力协助农业生产的作用,非农劳动力协助农业生产往往与老龄化存在正相关关系,这导致老龄化对于外包影响的估计结果存在显著偏误。本文引入非农劳动力是否住家这一重要变量,剥离出非农劳动力协助农业生产的作用,仅评估老龄化对于外包的边际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老龄化对外包的影响在不同的环节存在差异,在低劳动强度环节,老龄
[期刊] 农业经济问题  [作者] 陆岐楠  张崇尚  仇焕广  
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可能对农业生产造成不利冲击,农业生产环节外包被认为是实现资本对劳动力替代的现实路径。关于老龄化是否会增加外包需求,已有研究尚未达成共识,并且存在一个重要的不足之处:没有考虑到兼业化的非农劳动力协助农业生产的作用,非农劳动力协助农业生产往往与老龄化存在正相关关系,这导致老龄化对于外包影响的估计结果存在显著偏误。本文引入非农劳动力是否住家这一重要变量,剥离出非农劳动力协助农业生产的作用,仅评估老龄化对于外包的边际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老龄化对外包的影响在不同的环节存在差异,在低劳动强度环节,老龄化非但不会增加外包,反而显著降低了外包概率;在高劳动强度环节恰好相反,老龄化显著增加了外包概率。此外,在农业劳动力年龄相同的条件下,相比于非农劳动力住家的家庭,非农劳动力不住家的家庭外包概率更高。
[期刊]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作者] 徐娜  张莉琴  
针对我国农村人口老龄化现象不断加剧,致使农业劳动力供给质量下降等问题,以2009年农村固定观察点数据为依据,分析我国农业劳动力老龄化现状,并利用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研究劳动力老龄化对农业生产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我国农业生产中存在严重的老龄化现象,60岁以上的劳动力占18.42%;与年轻劳动力相比,老龄劳动力的生产效率明显较低,老龄农户不仅主要生产要素的边际产值低于非老龄农户,而且耕种面积以及其他各生产要素的投入水平也均低于非老龄户,这说明农业老龄化严重制约着我国农业的发展。
[期刊] 农业技术经济  [作者] 李俊鹏  冯中朝  吴清华  
针对目前中国粮食生产结构与实际需求不匹配,本文将农业劳动力数量和老龄化率引入劳动增强型生产函数(C-D函数),分析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对玉米、小麦和稻谷三大粮食作物产量的影响。研究发现,中国粮食生产存在明显的"内卷化",这阻碍了粮食增产。农业劳动力老龄化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粮食生产劳动投入,推动粮食生产规模化与机械化,通过提高单产与种植面积促进粮食增产。此外,中国粮食增产尚处于依赖要素和资本投入阶段;从长远来看,在劳动力知识水平未显著提高的情况下,这种增长模式是不可持续的。因此,可以通过提高农业劳动力人力资本、发展农业新型经营主体实现适度规模经营,加速机械、技术等现代要素的引入,促进我国粮食生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