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658)
2023(6153)
2022(4825)
2021(4285)
2020(3806)
2019(8316)
2018(8192)
2017(16306)
2016(8679)
2015(9470)
2014(9259)
2013(9359)
2012(8333)
2011(7026)
2010(7315)
2009(7171)
2008(7705)
2007(7014)
2006(6231)
2005(5983)
作者
(23643)
(19881)
(19778)
(18430)
(12975)
(9369)
(8953)
(7491)
(7307)
(7182)
(6684)
(6657)
(6619)
(6233)
(6212)
(6039)
(5833)
(5830)
(5628)
(5616)
(4972)
(4829)
(4784)
(4655)
(4498)
(4442)
(4417)
(4229)
(3896)
(3806)
学科
(70648)
(69257)
企业(69257)
管理(48599)
(45594)
经济(45537)
业经(23404)
(21764)
方法(21113)
(19793)
财务(19791)
财务管理(19786)
企业财务(18880)
(16719)
数学(14081)
数学方法(14051)
技术(13976)
农业(13180)
企业经济(11867)
(11647)
(10955)
经营(10802)
(10548)
技术管理(9772)
(9629)
(9594)
理论(8925)
体制(8908)
决策(8630)
计划(8025)
机构
学院(133483)
大学(125964)
(61332)
管理(60699)
经济(60523)
理学(52118)
理学院(51786)
管理学(51450)
管理学院(51199)
研究(34825)
(30859)
中国(30791)
(25039)
财经(24526)
(22291)
(20654)
(20284)
商学(19593)
商学院(19431)
财经大学(18002)
经济学(17648)
科学(17409)
(16871)
经济管理(16820)
业大(16354)
(16119)
经济学院(16042)
农业(15943)
中心(15760)
北京(15494)
基金
项目(79384)
科学(65628)
研究(60670)
基金(60219)
(49784)
国家(49240)
科学基金(45933)
社会(41174)
社会科(39228)
社会科学(39218)
基金项目(32151)
(32055)
自然(29367)
自然科(28800)
自然科学(28794)
自然科学基金(28408)
(26705)
教育(26609)
(24519)
资助(23970)
编号(23813)
(20770)
创新(18243)
(17933)
(17825)
成果(17336)
国家社会(16812)
重点(16736)
(16730)
(16725)
期刊
(73566)
经济(73566)
研究(37849)
(30109)
管理(28991)
中国(21591)
(20239)
业经(14760)
科学(14569)
农业(14239)
(14083)
金融(14083)
技术(13638)
财经(13149)
学报(12042)
(11327)
财会(11050)
经济研究(10852)
大学(10492)
(10400)
学学(10372)
技术经济(9971)
现代(9208)
问题(9070)
会计(8627)
世界(8234)
商业(7937)
通讯(7548)
会通(7545)
经济管理(7483)
共检索到20037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管理科学  [作者] 包小忠  
日本企业之间的相互持股是一种独特的股权结构形态,本文从其主要的表现形式、历史发展等角度进行 了经济学意义上的把握,阐释了日本企业之间相互持股的特征和由来。
[期刊] 经济研究  [作者] 吴家骏  
改革开放以来,采取了一系列扩大企业自主权的措施,政府职能也在逐步转变,这些都是从外部为企业创造自主经营条件的改革措施。实施这些改革措施,扭转了计划包罗万象、财政统收统支、产品统购包销、物资统一调拨、人员统一分配的高度集中统一的经济管理体制,企业有了空前的活力。但是,企业自主经营的改革目标至今并未实现,全民所有制企业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包小忠  
日本的企业,彼此之间持有对方的股票是非常普遍的,脱离开相互持股无法把握日本 企业的治理结构。相互持股创造出了大量的不行使投票权的“稳定股东”,而且在日本 企业股权法人化,经营者作为股东代言人的条件下,这些“稳定股东”实际上是由一个个的企业经营者来扮演的。从控制权和剩余索取权的角度,日本企业中的经营者已经成了虚拟大股东,在企业中最具发言权。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蒋锡培  
经过20多年的改革和发展,民营经济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到2000年底,中国非公有制经济所占比重已占国民经济GDP的61%,注册资金达11448亿多元,企业数已发展到158万多户。其中民营企业集团近2600家,有些已成为国内外的知名企业。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陈其末  
当代西方主流企业理论遵循科斯的"企业——市场"两分法,把企业间的关系主要定性为竞争关系。在经济全球化的今天,资源在全球范围内的不平衡配置和资源的稀缺性导致市场竞争的日益加剧,然而资源的相互依赖性促使企业间不能仅仅依靠竞争的获胜来取得规模扩
[期刊] 运筹与管理  [作者] 关菲  韩树新  任建勇  
制定合理的产品定位与定价策略在企业营销管理中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基于经典Hotelling模型,在线性市场上二次运输成本条件下,讨论了企业在相互持股情形下如何进行产品的定位以及产品的定价,建立了企业间先同时选址,再同时定价的Hotelling拓展模型,并对模型进行了博弈均衡与参数分析。理论分析结果表明:随着企业间相互持股比例的增大,企业会生产更具差异化的产品以获得更大的利润,且企业追求产品差异化的速度是越来越快的;随着企业间相互持股比例的增大,产品价格会逐渐上升,并且增长幅度越来越快。本文的研究结论将进一步丰富Hotelling模型的现有理论成果,可为企业间确定持股比例、进行合理有效的产品定位与定价提供决策参考。
[期刊] 外国经济与管理  [作者] 阮兴华  
对于日本法人相互持股的质疑阮兴华日本资本主义发展史上一个重大转折点是1945年二战失败后在美国管制下从专制国走向民主国,实行政治民主和经济民主。法人持股作为转折期日本资本主义的模式,曾经推动了日本工业化的发展。但是80年代后期,特别是进入90年代以来...
[期刊] 证券市场导报  [作者] 苏剑  
文章通过对日本企业交叉持股现象的回顾与总结,发现交叉持股是在特定时期极为有效的公司治理手段。交叉持股有效提高了企业的经营效率和应对市场风险的能力,达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但是,文章也指出,交叉持股就像双刃剑,如果使用不当,同样会伤害企业以及股东的权益。日本20世纪90年代爆发的大量坏账、呆账以及经营者的贪污事件等都是交叉持股弊端的体现。文章希望通过吸取日本企业的经验教训,促进我国刚刚兴起的交叉持股走向健康良性的发展道路。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郭永庆  
环状持股是日本企业的重要特点之一。本文对日本企业的环状持股进行了利弊透视分析 ,讨论了日本法规对相互持股公司表决权的限制 ,并借鉴日本环状持股的经验 ,建议通过债转股等措施构建我国股份公司的合理持股结构 ,同时建议通过立法 ,对今后我国相互持股企业的表决权作出规范
[期刊] 经济管理  [作者] 张小宁  
职工持股不是包治百病的灵丹妙药,它只是可供企业使用的资源之一;只搞职工持股,不赋予职工一定的权力,仍然把广大职工置于被管理被监督的被动地位,不实行职工参与管理、自我管理、相互管理,就不可能发挥广大职工的创造能力,提高企业效率也就无从谈起。一、职工持股的实证分析美国职工所有制中心曾经对45家实行了职工持股的公司和225家没有实行职工持股的公司进行了一次对比调查。调查结果表明,推行职工持股、并允许职工参与管理的公司一般比没有实行职工持股的公司增长率高出8%到
[期刊] 改革  [作者] 唐丰义  
把握实质是推行现代企业制度的关键唐丰义企业制度是整个经济体制的基础。企业改革历来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当前,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改革已进入整体推进、重点突破的新阶段,企业制度创新在全面推进市场经济改革中的关键地位更加突出。但是,由于旧体制年深日久,不...
[期刊] 财务与会计  [作者] 朱文娟  
(一)把握好债券发行的规模和结构融资结构直接影响企业的资金成本和流动性。因此,企业应科学安排债券融资规模、结构,提高资金结构的匹配水平和保障能力。在合理安排债券发行规模的过程中,不仅要确定理想的现金余额,还要提高资产质量和流动性,建立企业的融资管理模型,通过企业现金到期债务比、现金债务总额比及现金流动负债比等比率来综合分析,优化融资结构,寻求多种融资渠道的最佳组合方式,固化长期资金融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楼忠福  
[期刊] 管理世界  [作者] 杨宁   杨勤  
任何一个企业的成功,都离不开生产力的发展,离不开生产要素的组织和掌握。劳动者技能的提高,劳动手段的不断更新和劳动对象的开发利用,是工业企业生产力发展水平的称志,也是企业发展与成功的根本条件。玉溪卷烟厂从十年前同行业中小水平的小厂一跃成为国内一流的大一型企业,它的成功正是不断提高和优化生产力构成要素的结果。劳动对象是进行生产的物质前提。没有劳动对象,也就没有物质生产。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