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705)
2023(6185)
2022(4849)
2021(4247)
2020(3791)
2019(8367)
2018(8218)
2017(16447)
2016(8653)
2015(9387)
2014(9276)
2013(9437)
2012(8399)
2011(7065)
2010(7345)
2009(7310)
2008(7739)
2007(7178)
2006(6376)
2005(6102)
作者
(23887)
(20143)
(20022)
(18743)
(12975)
(9505)
(9176)
(7616)
(7370)
(7281)
(6746)
(6731)
(6681)
(6254)
(6183)
(6040)
(5893)
(5817)
(5679)
(5569)
(4950)
(4889)
(4775)
(4617)
(4511)
(4465)
(4442)
(4278)
(4037)
(3794)
学科
(68915)
(67086)
企业(67086)
管理(47655)
(47329)
经济(47276)
业经(23361)
方法(20867)
(20846)
(18537)
财务(18535)
财务管理(18529)
企业财务(17612)
(16903)
技术(14268)
数学(13806)
数学方法(13772)
农业(13365)
企业经济(11782)
(11564)
(11010)
经营(10654)
技术管理(9912)
(9689)
(9636)
理论(9088)
(8703)
决策(8455)
体制(8088)
计划(7933)
机构
学院(134184)
大学(127216)
(63482)
经济(62648)
管理(60657)
理学(51995)
理学院(51665)
管理学(51319)
管理学院(51072)
研究(36160)
中国(31085)
(30826)
(25128)
财经(24388)
(22069)
(20916)
(20322)
商学(19485)
商学院(19334)
经济学(18288)
科学(17853)
财经大学(17744)
(17517)
经济管理(16918)
经济学院(16637)
业大(16564)
中心(16125)
(16104)
农业(15945)
北京(15509)
基金
项目(80319)
科学(66174)
研究(61689)
基金(60631)
(50223)
国家(49666)
科学基金(45983)
社会(41906)
社会科(39931)
社会科学(39919)
(32400)
基金项目(32336)
自然(29058)
自然科(28477)
自然科学(28471)
自然科学基金(28068)
教育(26901)
(26787)
(24833)
资助(24191)
编号(24139)
(20873)
创新(18349)
(18191)
(18048)
成果(17554)
(17246)
国家社会(17233)
重点(17011)
人文(16874)
期刊
(76683)
经济(76683)
研究(38667)
(29251)
管理(28961)
中国(21442)
(20107)
业经(14751)
科学(14695)
技术(14236)
农业(14201)
(12936)
金融(12936)
财经(12834)
学报(11934)
经济研究(11429)
(11152)
技术经济(10578)
财会(10447)
大学(10429)
(10376)
学学(10308)
问题(9714)
现代(9287)
世界(8805)
(8334)
商业(7948)
会计(7888)
国际(7788)
经济管理(7576)
共检索到202889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杨浩  原口俊道  
日本企业的国际化,即进军海外市场,开始于本世纪60年代。最初的动机在于确保出口市场和利用低廉劳动力。前者主要是为了拓展和巩固欧美市场而进入欧美发达工业国进行本地化生产,后者则着眼于亚洲发展中国家,重点是“四小龙”。进入80年代,由于亚洲四小龙已完成工业化进程,生产成本急速增加,日本企业又纷纷把投资重点,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产业转移到泰国、马来西业和改革开放后的中国大陆。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稻田实次  
改革开放以来 ,日本对华投资增长较快 ,主要集中在华南地区。东北地区亦是日本企业重要的投资区域 ,但其金额少 ,占对华投资比例亦较小。由于中国对投资优惠政策的调整、税制的改革以及国有企业改革面临困境等原因 ,致使日本企业对华投资在近期内很难有大幅增长。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陈岩,李光宇  
90年代 ,日本企业对华制造业直接投资从总体上看增长较快 ,但不够稳定 ,地区分布也极不平衡 ,企业效益较好 ,但利润再投资比例极低 ,多属资本、技术密集型投资 ,并以占领我国市场为取向。针对这种情况 ,我国应注重技术引进在地区、行业、企业间的协调 ,创本国名牌 ,循序渐进地发展 ,在宏观上强调引资国多元化、环境保护、区位均衡等协调发展战略。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染川弘文  
中国投资政策的新方向与日本企业 今年6月28日中国公布了“外商投资企业指导方向暂行规定”和据此制定的“外商投资产业指导目录”。这是按照去年新公布的产业政策,引导外资企业投资方向,将投资项目分为鼓励、允许、限制和禁止四类,属于鼓励、限制和禁止领域的具体产业项目列入“目录”。可以说,“规定”和“目录”的公布,决定了对华投资的新方向。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强永昌  
稳准为先——日本企业对华投资行为特征分析强永昌国际投资行为特征主要表现为投资者在处理各项投资业务时所特有的、相对稳定的方式方法,它对国际投资活动的开展具有广泛的影响.通常,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由于各投资者行为特征不同,他们对同一投资活动所作出的价...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服部健治  
动向 1998年日资三资企业对华投资项目数为1188个,比去年下降15.3%,与全世界对华投资同样,出现了连续5年的下降局面。合同金额为27亿美元,比去年下降20.7%,连续3年负值。实际使用金额31.6亿美元,比去年大幅度下降27%。截至去年一直处于增长势头的实际使用金额。首次出现负增长。究其原因,是受到1994年以来投资项目减少的影响。在此以前对华投资一直处于前列的日本,投
[期刊] 国际贸易  [作者] 王志乐  
改革势在必行 90年代以来世界出现重要变化,世界经济全球化加速、以信息技术为代表的新技术革命深入展开。东亚金融危机以来,一些日本学者和企业管理者已经发现这个问题,并且比较深入地对此进行了研究。三和综合研究所的研究者认为:日本经济长期低迷的根本原因在于,90年代以后国际经济格局发生了历史性的变革,但日本未能顺应这种变革。日本的经营体制,必须转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石纬林  罗思坦  
日本是对华投资大国,其地方企业在对华投资中占据重要地位。以新潟县地方企业对华投资的发展为切入点,可以看出中国已然是新潟县地方企业海外投资的最大目的国。在新潟县地方企业对华投资不断变化的过程中,日益呈现出投资区域分布扩大、对制造业的投资占比较大、易受外部经济环境影响、投资战略转向市场主导这四大特征。另外,新潟县地方企业对华投资发展中也存在一定问题,比如投资区域分布不均衡、资金筹措依赖母公司、技术合作有障碍等。有鉴于此,中国为吸引新潟县以及日本其他地方企业的投资,应在重视日本地方企业作用的基础上,针对日本地方企业的特点采取具有针对性的政策,为其改善投资环境,调动各方力量,以争取到更多的优质投资。
[期刊] 世界经济研究  [作者] 焦必方  张存涛  
2006年底,中国加入WTO过渡期结束。向境外投资者更为开放的中国市场,对日本中小企业而言,既是重要机遇,又是严峻挑战。面对中国国内投资环境的变化,日本中小企业对华投资也出现了一些新的动向。本文在对这些新动向作出分析的基础上,剖析了日本中小企业对华投资变化的深层原因,也指出了日本中小企业对华投资可持续发展应予以关注的若干影响因素。
[期刊] 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毛蕴诗  B.N.科玛(Kumar)  埃瑟琳(Ensslinger)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唐杰英  
日本贸易振兴机构公布了《2006年日本企业海外事业开展问卷调查》的结果。该调查揭示日本企业开展海外事业的动因、设立海外网点的特征及国内外事业扩展的不同侧重点。虽然日本企业把中国作为设立海外网点、扩大海外事业等的首选地区,但中国在吸引日本企业设立研发网点及地区总部网点、作为产品销售及通用产品生产基地的地位等方面面临的形势却并不乐观。中国自身的投资环境及中日关系的现状等是影响日本企业对华业务开展的主要因素。
[期刊] 国际贸易问题  [作者] 乔荣贞  曦中  
近年来,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引起了世界各国的密切关注。1992年,国内生产总值(GDP)比上年增长了12.8%,1993年上半年(1~6月)的增长率则超过了14%。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实施以及改革开放的深化,世界各国的对华投资规模不断扩大。在当今世界性经济衰退的环境里,我国被称为“世界经济发展的新中心”。
[期刊] 亚太经济  [作者] 卢荣忠  卢文雯  
中国是亚洲地区政治最为稳定、市场潜力最为庞大、资源最为丰富的国家,与东盟许多国家接壤,东南亚华人与大陆具有同文、同种的文化背景。因此,东南亚多数华人企业集团将中国作为其企业经营方向与结构的战略调整的重要区域。本文拟就东南亚华商对华投资的区位选择、产业特征、动因及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作用进行分析。
[期刊] 中国工业经济  [作者] 毛蕴诗  B.N.科玛(Kumar)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