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339)
2023(6169)
2022(5220)
2021(4723)
2020(3886)
2019(8813)
2018(8412)
2017(16776)
2016(9256)
2015(10108)
2014(10052)
2013(10078)
2012(9497)
2011(8646)
2010(8846)
2009(8011)
2008(7943)
2007(7273)
2006(6538)
2005(5867)
作者
(26521)
(22196)
(22061)
(21282)
(14236)
(10393)
(10054)
(8625)
(8369)
(8128)
(7531)
(7259)
(7223)
(7193)
(7122)
(6888)
(6688)
(6600)
(6458)
(6250)
(5695)
(5607)
(5489)
(5084)
(5036)
(5024)
(4912)
(4787)
(4488)
(4468)
学科
(39326)
经济(39291)
(25790)
管理(25154)
(20383)
企业(20383)
方法(13693)
(12625)
数学(11821)
数学方法(11646)
中国(10515)
地方(10390)
业经(10147)
(9473)
产业(9348)
(8133)
农业(8105)
(7827)
(7678)
(7341)
贸易(7336)
(7112)
(6995)
技术(6763)
税收(6711)
(6655)
及其(6173)
(5926)
银行(5921)
地方经济(5891)
机构
学院(131416)
大学(128608)
(58373)
经济(57157)
管理(50501)
研究(48584)
理学(42981)
理学院(42506)
管理学(41873)
管理学院(41611)
中国(36425)
科学(28599)
(27247)
(26874)
(24831)
研究所(22481)
中心(22157)
(21794)
(21405)
财经(20724)
(18710)
业大(17946)
(17901)
(17696)
经济学(17623)
师范(17545)
农业(17083)
北京(17033)
(16415)
经济学院(15901)
基金
项目(86095)
科学(68889)
研究(64574)
基金(62162)
(53810)
国家(53382)
科学基金(45717)
社会(41178)
社会科(39227)
社会科学(39224)
(34498)
基金项目(32239)
(28811)
自然(28702)
教育(28391)
自然科(27984)
自然科学(27979)
自然科学基金(27493)
编号(25950)
资助(25539)
成果(21307)
(20976)
重点(19845)
课题(18900)
(18880)
(18131)
发展(17278)
(16996)
创新(16932)
国家社会(16835)
期刊
(68146)
经济(68146)
研究(41519)
中国(25803)
(20087)
(19230)
管理(18937)
科学(17840)
学报(17044)
(14004)
金融(14004)
农业(13930)
教育(13325)
大学(13015)
学学(12348)
业经(12055)
经济研究(11066)
技术(10815)
财经(9716)
问题(8831)
(8533)
(7423)
现代(7381)
(7368)
国际(6601)
技术经济(6575)
世界(6449)
商业(6422)
统计(6361)
(6211)
共检索到203320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宋悦  韩俊江  
日本介护产业是在介护保险制度支持下发展起来的较为完善的养老福利产业。目前,日本介护产业存在就业人员不足及工资整体水平偏低等特点,从业人员内部特征表现为女性人数多于男性,且工资水平与学历、工作年限、等级资格考取的难易程度相关。日本在国家、社会、公民多个层面对介护产业的发展进行了积极探索和改革,虽然一定程度上对就业人数的增长起到了促进作用,但是并未明显改善介护产业从业者的福利待遇,尤其在提高该产业整体工资水平方面收效甚微。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徐永新  
文章认为,就业歧视、农民工素质偏低、城市化滞后和产业结构不合理以及有关部门调控监管不力等是造成农民工工资水平偏低的重要原因。深化就业制度改革、加快城市化进程和第三产业发展、加大对农民工培训力度、建立健全农民工工资正常增长机制等,是推动农民工资性收入持续增长的重要举措。
[期刊] 教育研究  [作者] 安雪慧  
教师的工资水平和结构不仅是影响中小学教师供给的重要因素,而且对吸引、培养和保留高素质的教师十分关键,并由此影响学校整体的教育教学质量和效率。多年来,我国中小学教师工资稳定增长,逐步保障了教师数量供给充裕,但现存的教师工资外部差异,影响着对优质教师的吸引、保留以及紧缺学科教师的供给。教师工资的内部差异和结构,则造成教师资源的单向流动和结构性短缺,影响教师的工作效率和质量。因此,各级政府需要通过多种途径积极努力,提高和落实中小学教师工资待遇,尤其是津补贴标准和项目,消除实际存在的教师工资外部和内部差异,促进义务教育的均衡发展。
[期刊] 产经评论  [作者] 魏新月   梅林  
合理的城市空间结构对发挥集聚经济效率、促进企业发展与提升工资水平具有重要作用。使用2003—2012年夜间灯光数据和中国工业企业数据等微观数据库,验证城市形态、行业相关多样化程度与工资水平的作用机制。研究结果表明:整体而言,越优的城市形态越能够显著提升城市工资水平;大规模城市和工业发达型城市工资水平受城市紧凑度和城市中心聚集度影响更大,小规模城市和工业发展型城市工资水平则受城市形状规则程度影响更大;高单位价值重量行业工资收入对城市形态变化更加敏感。行业相关多样化在城市形态影响工资水平过程中发挥显著中介作用,具体微观机制表现为紧凑的城市形态通过促进企业规模扩大来提升行业相关多样化水平,进而通过显著集聚效应推动工资水平提升。因此,需要综合考虑城市经济活动紧凑度、城市中心聚集度和城市形状规则程度三方面城市形态对工资水平的作用。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李熙  彭璧玉  
产业集中度是刻画产业市场结构形状和大企业市场控制力的一个标志性概念,系区分市场结构是趋于垄断还是竞争的主要依据。文章以企业盈利能力的高低决定工资水平为理论基础,通过对中国工业36个行业的数据实证研究了产业工资水平与产业集中度之间的相关性,同时对我国的行政垄断对产业工资水平的影响进行了深入探讨。在此基础上,文章提出打破行政垄断行业工资水平过高的局面,大力推进企业收购兼并和资产重组的政策建议。
[期刊] 价格理论与实践  [作者] 刘奥龙  
环境规制政策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广受关注,本文结合微观数据和宏观数据,从定量研究的角度分析了近年来的环境规制措施对就业和工资水平的影响。实证研究发现:虽然短期内,环境规制政策会对重污染、高耗能行业劳动者的就业时间和工资水平产生消极影响,但是从长期来看,环境规制政策使得就业结构更加清洁、合理,提升了全行业从业者的素质和人力资本水平。从工资变动的长期趋势看,环境规制政策使得高科技、低能耗行业的平均工资增速加快,增进这些行业的福利。政府要进一步用好环境规制政策,在确保劳动力市场平稳运行的同时进一步改善环境、增进人民幸福感,促进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王询  
一、工资作用于劳动力吸收能力的机理我们将劳动力的吸收能力定义为劳动力的边际收益高于或至少不低于工资的就业机会.从经济效率上看,只有边际收益高于工资的就业才是有效的.然而在现实中,一方面可能存在边际收益低于工资水平的就业者,另一方面可能有一些边际收益高于工资水平的就业机会无人去就.因此现实中的就业量与劳动力吸收能力常常是不一致的. 工资水平对劳动力吸收能力的作用机制可分为微观作用机制和宏观作用机制.
[期刊] 城市问题  [作者] 尹向来  史佳璐  张晓青  
运用标准差椭圆法、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和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中国省域城镇单位就业人员平均工资的空间分异、关联演化及影响机制。结果显示:省域间工资水平的基尼系数和相对差异先增加后减少,呈现东部高于西部、中部塌陷的总体时空特征;南北方向的空间差异较大,标准差椭圆变化幅度较小,方向趋势先减弱再增强;工资水平呈现显著的空间正相关,同质集聚俱乐部现象明显,冷点区和热点区数量减少;工资水平与城镇化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但低工资—低城镇化省域占多数且集聚分布;空间杜宾模型显示,工资水平存在溢出效应,人力资本、国内需求
[期刊] 南方经济  [作者] 杜静玄  张佳书  
[期刊] 税务与经济  [作者] 段伟花   王浩   祝志川  
行业工资水平事关劳动者的工资溢价和共同富裕的实现,探寻其受哪些行业因素影响及影响程度如何具有重要意义。研究表明,行业工资水平与科技创新投入中的创新经费投入正相关,与外部技术引入和创新劳动力投入负相关,与金融资本活动中的实际利用外资和对外直接投资正相关,与劳动人口特征中的劳动人口受教育程度和劳动人口流动正相关。进一步研究发现,劳动人口受教育程度是对行业工资水平影响最大的行业因素,对外直接投资、实际利用外资和外部技术引入的影响程度次之,而创新经费投入、创新劳动力投入和劳动人口流动的影响较小。工资水平过低的行业可通过提升从业者受教育程度、加大对外直接投资、促进劳动人口流动等方式推动行业工资水平增长,工资水平过高的行业可通过增加创新劳动力投入和外部技术引入来抑制行业工资水平增长。
[期刊] 世界经济  [作者] 杨泽文  杨全发  
本文利用中国1985~2001年的数据,从部门的角度对FDI对中国实际工资水平的影响进行了经验研究,发现劳动生产率是实际工资最重要的解释变量,对实际工资有正的效应,而FDI对东道国实际工资水平有正效应这一被普遍认同的结论在中国只有在1997年以后才适用,并且FDI这种效应主要通过劳动生产率间接地实现。同时,FDI份额对实际工资的影响比贸易依存度对实际工资的影响小,而中国产业结构调整有助于提高中国实际工资水平。本文最后提出了一些相关的政策建议。
[期刊] 现代经济探讨  [作者] 王凯  顾昕  
该文基于国内外最新可获得的数据,对中国的最低工资水平进行了历时态和共时态的比较研究。研究发现:在2005-2014年间,中国最低工资水平有所提高,地区差异也有所缩小,但增长速度不高,其占人均国内生产总值(GDP)之比有所下降。从国际比较的视角来看,中国最低工资水平低于其经济发展水平,但增速却不低。就中国所处的经济发展水平来看,其最低工资水平尚处在一个相对正常的区间。从最低工资标准的变化来看,中国的调整方式存在着法律法规不明确和主观随意性较大的问题。为了增强最低工资标准设定的合理性,中国应当保持一个适当的最低工资标准增长速度,并尝试建立最低工资标准的自动调整制度。
[期刊] 工业技术经济  [作者] 郝力晓  吕荣杰  
本文将人工智能分为劳动型和资本型,通过构建多要素二级CES生产函数,发现:劳动型人工智能和劳动力的替代弹性、广义劳动和广义资本的替代弹性、企业人力资本结构以及发展阶段,是人工智能影响工资水平的中间机理。通过构建Hauthakker模型,基于中美劳动力市场数据,测算出:在中美当前工资水平下,当两国劳动力和人工智能之间的替代弹性分别大于1.8649和1.900时,人工智能的应用会造成"技术替人"现象;当此替代弹性在中国和美国分别超过2.35和2.73时,无论两国的劳动力工资水平如何,"技术替人"都不可避免。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孙亚男  叶子荣  
本文基于个体异质性和工作特征因素,采用2014年西部地区9家公益类事业单位中855名进城务工人员的问卷调查数据,运用Mincer收入模型和回归方程的Shapley value分解方法,探索公益类事业单位中进城务工人员这一特殊领域的工资水平的决定机制,寻找影响公益类事业单位中进城务工群体内部工资水平差异的因素。研究发现:人力资本方面,教育水平和工作经验对公益类事业单位进城务工人员工资收入差距呈现出显著的正相关;个人特征方面,性别、户籍、籍贯因素对公益类事业单位中的进城务工人员的工资收入影响显著,男性进城务工者工资收入高于女性、"城-城"进城务工者工资收入水平高于"农-城"进城务工者,籍贯为外省的...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