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年份
- 2024(8253)
- 2023(11750)
- 2022(9819)
- 2021(9196)
- 2020(7873)
- 2019(18089)
- 2018(17610)
- 2017(33543)
- 2016(18413)
- 2015(20957)
- 2014(20922)
- 2013(20760)
- 2012(19425)
- 2011(17811)
- 2010(18041)
- 2009(16938)
- 2008(17091)
- 2007(15663)
- 2006(13557)
- 2005(12488)
- 学科
- 济(75784)
- 经济(75675)
- 管理(54392)
- 业(51124)
- 企(41521)
- 企业(41521)
- 方法(32086)
- 数学(27874)
- 数学方法(27558)
- 财(22290)
- 农(22011)
- 学(20102)
- 中国(19789)
- 制(19166)
- 业经(16409)
- 农业(14501)
- 贸(14311)
- 贸易(14305)
- 易(13873)
- 体(13518)
- 地方(13486)
- 务(13232)
- 财务(13201)
- 财务管理(13162)
- 银(12689)
- 银行(12648)
- 企业财务(12470)
- 融(12112)
- 金融(12108)
- 行(12072)
- 机构
- 大学(273883)
- 学院(270492)
- 济(110969)
- 经济(108496)
- 管理(99822)
- 研究(95529)
- 理学(85081)
- 理学院(84065)
- 管理学(82613)
- 管理学院(82088)
- 中国(71747)
- 科学(58453)
- 京(57176)
- 财(54295)
- 所(49513)
- 农(48628)
- 研究所(44853)
- 中心(43871)
- 江(42344)
- 财经(42218)
- 业大(40578)
- 农业(38226)
- 经(38121)
- 范(36651)
- 师范(36264)
- 北京(35976)
- 经济学(35021)
- 院(34364)
- 州(33060)
- 经济学院(31460)
- 基金
- 项目(177501)
- 科学(138801)
- 研究(129786)
- 基金(128289)
- 家(112576)
- 国家(111627)
- 科学基金(93874)
- 社会(82028)
- 社会科(77536)
- 社会科学(77515)
- 省(68885)
- 基金项目(67478)
- 教育(60474)
- 自然(59641)
- 划(58707)
- 自然科(58149)
- 自然科学(58131)
- 自然科学基金(57111)
- 编号(53130)
- 资助(51624)
- 成果(45196)
- 重点(40904)
- 部(40091)
- 发(38028)
- 课题(37038)
- 创(36650)
- 制(36396)
- 创新(34380)
- 国家社会(34274)
- 教育部(34146)
- 期刊
- 济(125619)
- 经济(125619)
- 研究(80327)
- 中国(55022)
- 学报(45360)
- 农(44757)
- 财(43708)
- 科学(40595)
- 管理(35399)
- 大学(33888)
- 学学(31775)
- 教育(30567)
- 农业(29480)
- 融(25262)
- 金融(25262)
- 技术(22643)
- 财经(21357)
- 业经(19537)
- 经济研究(19453)
- 经(18297)
- 问题(16595)
- 业(15723)
- 版(14380)
- 贸(13757)
- 图书(12830)
- 理论(12802)
- 技术经济(12756)
- 科技(12000)
- 现代(11951)
- 国际(11874)
共检索到410313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常乔丽 胡德鑫
产学研融合作为增强国家与区域技术创新能力的主要战略途径,被各国、各地区视为整合优化科技资源配置、提升科技创新效率以及带动科技人才培育的重要举措。日本自以制度化推进产学官合作以来,面对各发展阶段的国际竞争压力与自身发展阻碍,中央政府在提升国家科技创新能力的利益驱动下型塑着产学官合作制度的发展方向,并在多元主体的协作实施下推动产学官合作制度以渐进性变迁路径和强制性变迁模式持续演进。基于理性制度选择主义纵向解析日本产学官合作制度的演进逻辑发现,日本产学官合作制度始终遵循“知识增量—科技创新—经济发展”的制度理念,将创建良好的政策环境以引导组织行为作为制度目标,并将提升关键主体的耦合程度视为制度重点。但同时,在制度设计层面存在相对忽视地方政府职能、在制度推进过程中中央政府过多干预以及在制度落实中多元主体跨界壁垒持续阻碍的问题。
关键词:
日本 产学官合作 制度变迁
[期刊] 中国流通经济
[作者]
张书清
通过对现代金融制度形成的社会背景及其演化的理论依据进行分析可知,以自由平等、权利优先、个体本位为原则构建的金融法促进了金融资源的优化配置和社会财富的极大增长。但与此同时,金融危机爆发与利益冲突加剧给现代社会带来的负面影响,也迫使人们对导致现代金融制度困境的根源进行反思。正是由于对主体自由和目的理性的过度依赖,才使物竞天择与优胜劣汰的自然生存法则成为了金融领域的现实写照,背离了金融法对自由与平等价值目标的追求,形成了所谓的现代性悖论。
关键词:
金融制度 演化逻辑 负面影响 现代性悖论
[期刊] 改革与战略
[作者]
刘晋祎
坚持和完善统筹城乡的民生保障制度是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十三项制度体系中的重要一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民生保障制度先后经历了框架塑造、要素拓展和全面推进三个历史阶段,构成了前后相继、彼此相连的主线脉络和演进历程,呈现出了阶段性的实践旨向特征。具体表现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民生保障制度建设处在框架塑造阶段,主要以变革社会生产关系为切入点优先保障基本民生,大力塑造社会主义民生保障制度的基本架构,实践旨向侧重于民生制度惠及范围的全民性;改革开放以来,民生保障制度建设处在要素拓展阶段,着重以提升社会生产力为切入点夯实民生基础,丰富拓展民生保障制度的要素系统,实践旨向侧重于民生制度实现途径的共建性;新时代,民生保障制度建设处在全面推进阶段,主要以共建共享为切入点全面提升民生水平,系统推进民生保障制度的统筹融合,实践旨向侧重于民生制度效能发挥的持续性与普惠性相统一。
[期刊] 职教论坛
[作者]
唐敬伟
地方本科高校转型受到政府、市场、院校和教师等多重制度逻辑综合作用。地方高校转型中的各参与主体受到各自所遵循的制度逻辑所约束。不同的制度逻辑间的冲突导致地方高校转型发展陷入了困境。转型中的各行为主体需要统筹协调、相互协作才能帮助地方高校转型走出困境。
关键词:
地方本科高校 转型 多重制度逻辑
[期刊] 经济体制改革
[作者]
刘宗劲
在中国征地困境中,政府尤其是地方政府在其中扮演了一个重要的角色。在中国的社会治理模式和现行财税体制下,政府在征地过程中对自身的角色定位有对传统的继承,也有对传统的颠覆和反叛,更有在"经济人"本性作用下对自身利益的诉求。用"法治"理念建立"有限政府",引入物业税作为地方政府的主体税种,是化解中国征地困境可能的现实途径。
关键词:
政府角色 征地困境 社会治理 物业税
[期刊] 教育科学
[作者]
胡德鑫
基于多重制度逻辑的分析范式,从中央高校和地方高校对比的角度,着重探究地方高校在"双一流"战略背景下面临的发展困境。研究发现,在政治逻辑、市场逻辑和学术逻辑的相互交织、彼此影响下,与中央高校相比,地方高校推进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中面临着更多的问题与挑战。在推进"双一流"建设的过程中,地方高校应该抓住发展机遇,积极作为,准确把握合理定位发展目标、精准打造特色学科、人才培养突出应用以及服务地方发展需求的办学思路。进一步,面对机遇与挑战,地方高校应着重通过以学科特色带动发展、以服务地方引领发展、以优质师资助力发展、以开放办学优化发展,切实提高其办学水平和人才培养质量。
[期刊] 教育与职业
[作者]
田瑾 赵晓慧
产教联合体作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推进的新方向,是高职院校提升办学特色、办学质量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现代职业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创新路径。但在实践中,产教联合体构建依然存在协同机制缺乏创新、无法精准匹配产业、模式缺乏示范带动、实践环境建设不足等现实困境。为更好地服务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议坚持多元共治、系统推进、服务区域、统筹资源、创新实践、以评促建,通过打造共赢合作生态体系、完善创新人才培养机制、提升产业链的适应能力、建立协同教学科研团队、构建产学研创一体化实践环境、建立健全动态监测评价机制等举措,稳步高效推进产教联合体构建。
关键词:
高职院校 产教联合体 多元协同 职业教育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岩 任大鹏
在原有产业扶贫基础上探索产业振兴,既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应有之义,也是新时期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探索共同富裕道路的有效路径。国家、市场与乡土社会三种力量交织在产业扶贫进程中并在转型期的乡村产业振兴中形成持续互动关系。以此为理论视角,结合江西省S县的扶贫车间个案,探究从脱贫攻坚迈入乡村振兴阶段扶贫车间产业存续的内在逻辑、运行机制及困境应对。研究表明,基于政策与功能性衔接的行政逻辑、要素配置与产业优化的经济逻辑、关系性互嵌的社会逻辑共同构成产业存续的逻辑基础,国家、市场与乡土社会在扶贫车间产业存续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差异化的力量组合方式,总体呈现出国家强干预力量弱化、市场调控力量增强与乡土社会力量稳固扩张的趋势。在此过程中,地方政府、工商资本以及乡村组织积极调适自我角色定位,形塑行政治理、市场治理、乡土社会治理的产业协同治理格局,通过创新实施行政部门联动机制、产业经营延伸机制与乡土资源整合机制确保车间运行存续,但在实践中遭遇政策执行偏差、市场应对能力薄弱、制度衔接不当等困境,因而需要调整相应政策、经营策略及其与乡土社会的嵌入关系。
关键词:
扶贫车间 产业衔接 城乡融合 乡村振兴
[期刊]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刘岩 任大鹏
在原有产业扶贫基础上探索产业振兴,既是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应有之义,也是新时期实现城乡融合发展、探索共同富裕道路的有效路径。国家、市场与乡土社会三种力量交织在产业扶贫进程中并在转型期的乡村产业振兴中形成持续互动关系。以此为理论视角,结合江西省S县的扶贫车间个案,探究从脱贫攻坚迈入乡村振兴阶段扶贫车间产业存续的内在逻辑、运行机制及困境应对。研究表明,基于政策与功能性衔接的行政逻辑、要素配置与产业优化的经济逻辑、关系性互嵌的社会逻辑共同构成产业存续的逻辑基础,国家、市场与乡土社会在扶贫车间产业存续发展的不同阶段具有差异化的力量组合方式,总体呈现出国家强干预力量弱化、市场调控力量增强与乡土社会力量稳固扩张的趋势。在此过程中,地方政府、工商资本以及乡村组织积极调适自我角色定位,形塑行政治理、市场治理、乡土社会治理的产业协同治理格局,通过创新实施行政部门联动机制、产业经营延伸机制与乡土资源整合机制确保车间运行存续,但在实践中遭遇政策执行偏差、市场应对能力薄弱、制度衔接不当等困境,因而需要调整相应政策、经营策略及其与乡土社会的嵌入关系。
关键词:
扶贫车间 产业衔接 城乡融合 乡村振兴
[期刊] 中国高教研究
[作者]
白逸仙
培养行业急需、能力突出的拔尖创新人才需要行业企业的广泛参与。但当前我国高水平行业特色高校"产教融合"发展面临困境,其主要原因是受三种制度逻辑的影响:以权力冲突为核心的国家逻辑、以产权和效益为核心的市场逻辑、以学科和科层为核心的高校逻辑。这三种逻辑与"产教融合"的发展目标存在矛盾,导致"产教融合"面临制度困境。推动"产教融合"的发展,政府要加强顶层设计,企业要增强社会责任意识,高校要发挥主体作用。
关键词:
产教融合 国家逻辑 市场逻辑 高校逻辑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侯庆轩
培植新产业是一国产业乃至整个国民经济保持旺盛活力的关键,科技研究成果的实用化和风险经营型人才的培养则是形成这种活力的源泉和保证。高等教育理所当然地成为培育高新技术产业和风险经营型人才的摇篮。日本直面大变革时代,强化科技研究适应能力,建立大学新产业培育制度,促进技术转让和学生起(企)业家的形成,以产学官合作为基轴,促进风险经营型企业发展和地区开发。它虽然起步不久,且面临不少问题,但其做法值得我国借鉴。
关键词:
新产业培育制度 产学官合作 TLO
[期刊] 财经问题研究
[作者]
曹静
本文基于访谈法,从理性人假设出发,分析代表地方利益的县域政府拓展其财政自主性空间的努力,重点从质的研究视角分析财政治理中,县域财政自主治理的行为逻辑及其面临的制度困境。本研究表明,现阶段我国县域财政自主治理具有双重特征,即财政收入上的扩张性和非规范性以及财政支出上的约束性。只有在发挥县域财政自主治理的同时,规范县域财政的扩张性行为,才能有效发挥财政分权的作用。同时,本文就我国县域财政自主治理问题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
关键词:
县域财政 自主治理 制度困境
[期刊] 中国特殊教育
[作者]
黄丽静 朱敬
学前融合教育制度化是健全学前融合教育制度体系,并实现制度价值理念被普遍接受且自觉规范践行的过程。学前融合教育制度化以制度的制定为逻辑起点,以制度的有效落实为逻辑进路,以制度内化为逻辑旨归。当前,学前融合教育制度化面临着制度要素供给不足引发的“合法性”困境,普特二元教育体制形成的路径依赖困境,“理性人”利益博弈导致的集体行动困境。要突破制度化困境,推进学前融合教育高质量发展,需要从三方面做出努力:一是重视三大制度要素供给,增强学前融合教育合法性基础;二是突破普特并行惯性依赖,增强多元主体创新实践驱动力;三是夯实集体行动制度逻辑,优化利益分配格局。
[期刊]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作者]
田先红
县委书记大接访制度将常规信访工作转化为党委政府的中心工作,有利于强化领导干部的责任意识,整合官僚体制内部资源,推动基层信访问题尤其是信访疑难案件的解决,密切党群干群关系。实际运行受官僚体制内部各种复杂交错关系的影响,使该项制度的实践逻辑呈现出与制度文本规定的偏差,主要存在权力推动与权力依赖、权力与责任倒置、首问负责制与专业分工矛盾、选择性治理与接访绩效的消解、政治与专业的冲突等问题。大接访制度的运行必须嵌入于官僚体制之中,官僚体制将大接访制度吸纳进入了其自身的运转逻辑,并按照官僚体制的内部运作规则对该项制度进行改造。近期应加大对领导干部实质性解决信访问题的考核,而不是过于注重对领导接访台帐、文案等形式程序的考核;可以在接访工作与业务工作之间保持适当平衡,避免大接访制度过多冲击领导干部的常规业务工作;长期应在形成信访问题的根源上着力,健全和完善基层民主制度,构建干部与群众良性对话、协商的平台。切实推进依法治国战略,真正做到依法行政。只有这样大接访制度才可能具有更高的效率和更强的生命力。
关键词:
县委书记大接访 群众路线 信访制度
[期刊] 中国土地科学
[作者]
王瑞雪
研究目的:分析土地换保障制度面临的逻辑困境,并寻求走出困境的出路。研究方法:以文献法为基础,综合运用集体所有制、社会保障及"农转非"后地价增值分配基本理论,分析土地换保障面临的逻辑困境。研究结果:土地换保障制度在参保主体选定、保险项目选择、保障水平确定、保障资金筹集4个方面均面临多重困境。研究结论:土地换保障制度难以彻底解决征地补偿水平偏低问题,也难以建立真正现代意义的社会保障制度。走出困境的出路在于:一方面,政府勇于担当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制度建设责任;另一方面,继续深化土地制度改革,限制征地公权力,打破地方政府土地一级市场垄断地位,改革不合理的财税体制,剥离地方政府城市建设主导者的职能。
关键词:
土地制度 征地制度 土地换保障 社会保障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