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题
  • 标题
  • 作者
  • 关键词
登 录
当前IP:忘记密码?
年份
2024(489)
2023(729)
2022(611)
2021(558)
2020(490)
2019(1057)
2018(1032)
2017(2130)
2016(1188)
2015(1370)
2014(1532)
2013(1480)
2012(1450)
2011(1157)
2010(1095)
2009(999)
2008(1069)
2007(1001)
2006(767)
2005(727)
作者
(3001)
(2432)
(2406)
(2271)
(1564)
(1294)
(1148)
(937)
(868)
(860)
(840)
(824)
(824)
(778)
(753)
(751)
(713)
(683)
(676)
(628)
(625)
(613)
(569)
(561)
(554)
(546)
(526)
(523)
(512)
(489)
学科
文化(3678)
(3140)
经济(3137)
(2162)
企业(2162)
理论(1948)
产业(1879)
教育(1867)
市场(1863)
方法(1815)
文化产业(1764)
文化市场(1764)
业经(1728)
(1620)
管理(1534)
经济理论(1396)
中国(1379)
(1369)
企业经济(1317)
政治(1142)
思想(1130)
研究(1113)
思想政治(1112)
政治教育(1112)
治教(1112)
德育(1093)
地方(946)
关系(929)
(885)
专题(878)
机构
大学(16729)
学院(15947)
研究(6197)
(4835)
管理(4803)
经济(4685)
理学(3967)
理学院(3876)
管理学(3785)
(3773)
师范(3757)
管理学院(3732)
中国(3664)
(3635)
科学(3299)
(3158)
师范大学(3013)
研究所(2844)
(2471)
中心(2406)
教育(2400)
北京(2353)
(2171)
(2152)
(2068)
研究院(1776)
技术(1705)
财经(1687)
(1663)
社会(1641)
基金
项目(9563)
研究(8308)
科学(7216)
基金(6051)
社会(5140)
(4930)
国家(4840)
社会科(4818)
社会科学(4818)
教育(3898)
(3857)
科学基金(3810)
编号(3763)
成果(3722)
(3196)
基金项目(3073)
文化(3052)
课题(2722)
(2542)
项目编号(2478)
资助(2261)
(2248)
重点(2201)
规划(2161)
(2123)
(2095)
(2089)
大学(2010)
社科(1999)
(1972)
期刊
(7745)
经济(7745)
研究(5356)
教育(4603)
中国(3628)
学报(2472)
图书(2339)
管理(2122)
科学(2101)
大学(2043)
(2000)
现代(1988)
书馆(1987)
图书馆(1987)
(1734)
论坛(1734)
学学(1717)
农业(1548)
(1490)
世界(1452)
日本(1315)
日本经济(1315)
(1225)
(1060)
国际(1025)
业经(983)
(958)
(926)
技术(912)
(908)
共检索到27374条记录
发布时间倒序
  • 发布时间倒序
  • 相关度优先
文献计量分析
  • 结果分析(前20)
  • 结果分析(前50)
  • 结果分析(前100)
  • 结果分析(前200)
  • 结果分析(前500)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朱卫新  
中日文化交流 ,历史悠久。公元 71 0年 ,日本开始大规模吸纳汉文化 ,这对日本文化的发展起到了一定的推动作用。中国书法自汉代传入日本后 ,一直影响着日本书坛。可以说 ,日本书道的历史 ,就是一部简明的日本文化史 ,一部中日文化交流史。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王秀文  
中日两国考古学研究结果证明,日本绳文文化(约始于12 000年前)与中国红山文化(约始于8 000年前)均为两国史前文化的代表,二者之间在文化形态方面存在诸多类似性。基于考古学、古地质学等研究成果,调查两种文化存在的自然与人文环境,比较分析两种文化物质与精神形态的发展进程,可以发现两种文化的类似性产生于同一基因,因始于12 000年前的冰川溶化而导致异地生成,绳文文化源于红山文化,说明中国大陆与日本列岛之间的交流始于冰川溶化之前。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刘柏青  
一从文化人类学的角度来看,人类的文化本是多元的;不同民族的文化,总须互相接触,发生交流的关系是不可避免的。人们甚至可以说,交流是文化的一种属性。本世纪四十年代以后,在西方兴起的关于轴心时代和轴心文化的学说,不仅否定了文化的一源论,而且冲击了欧洲中心说,极大地开阔了人们的文化视野。这个学说如果符合实际、可以成立的话,那么,作为人类精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周家高  
日本的书道日本书法叫书道,其解释是道为理之母,理为法之母,道比法更高一个层次。日本书法也有悠悠的历史,与中国书法交流源远流长。日本早在17世纪就有刻碑,很近似汉碑,特别进入规模吸收汉文化的"奈良"时代,中国僧人鉴真东渡(754年),他带去了"二王"的...
[期刊] 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作者] 刘国华  张小龙  
经济全球化为企业进行对外贸易带来了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前所未有的机遇。中国作为世界贸易组织的成员国,拥有了更多参与国际市场竞争的机会。而在国际贸易中,文化环境是极其重要而又容易被忽视的因素,当今世界各国文化相互交融与发展,而文化的传播与交流又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其中媒体、政府以及对外贸易自身都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中国对外文化交流与文化贸易存在一定的问题:缺乏品牌文化产品、观念滞后,缺乏创意思维、缺乏国家战略与支持等。因此扩大对外贸易中的文化交流,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刻不容缓。
[期刊] 图书情报知识  [作者] 柯平  卢晓彤  胡曼曼  
[目的/意义]为纪念国家图书馆建馆110周年,以国家图书馆和公共图书馆为主要对象,讨论图书馆在国际文化交流中的作用与地位。[研究设计/方法]基于文本调查,对近年来国内外政策法律和规划中关于图书馆国际文化交流的内容进行分析。[结论/发现]图书馆在国际文化交流中扮演着五大角色:中介者角色、推动者角色、组织者角色、中心角色、领导者角色。图书馆开展的国际文化交流活动主要有:出版物交换,数字图书馆共建共享,图书馆员业务交流。基于图书馆的角色定位和主要活动,提出图书馆在国际文化交流中发挥着四个方面的作用:保护人类文化遗产;对内引进国外先进文化;对外传播民族优秀文化;保护文化多样性、促进跨文化对话。[创新/价值]该研究有助于推动图书馆对外文化交流的整体发展。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英武,郝淑媛  
古代中韩文化交流源远流长,对双方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教育、文学艺术、体育娱乐乃至日常习俗等各领域,都产生过深刻的影响,形成了很多相似的文化传统。在今后的文化交流中,中韩两国既要保持本民族文化的独特性,也要相互尊重对方国家的独特性,扩大双方的共同性。
[期刊] 民族教育研究  [作者] 央珍  贾华  
教育是文化交流的重要途径,汉藏教育领域的合作和交流源远流长。文章旨在介绍汉藏教育文化交流的历史进程,从双向的角度探讨汉藏文化通过教育渠道相互影响的情况,并分析汉藏教育文化交流相互学习的特点和学校所具有的增进汉藏民族同心同德、团结一致的功能。
[期刊] 现代日本经济  [作者] 赵光锐  
对发展吉林省与西日本地区经济文化交流的思考吉林省社会科学院日本所赵光锐探讨“环日本海经济圈”的发展是目前东北亚地区的热点之一。吉林省作为置身其中的积极参与者,发展与周边国家地方政府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应成为当务之急。目前吉林省已与俄罗斯滨海边疆区及朝鲜咸...
[期刊] 高等教育研究  [作者] 陈羿君  王晓晓  朱江容  陈宏  
为更好地了解两岸大学交流生在交流地的生活适应状况,本研究以在台陆生和在陆台生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方法了解两岸交流生的社会支持、两岸认知及生活适应的现状及其差异。研究结果如下:(1)交流生的社会支持认同度与生活适应皆为中上程度;(2)台生与陆生交流前后的两岸认知皆存在显著性差异;(3)不同背景之交流生其生活适应间呈显著性差异。
[期刊] 东北亚论坛  [作者] 李康化  
中、日、韩 3国拥有不同的政治与经济制度、意识形态和价值观念 ,安全对话尤其是文化对话很有必要。当前 ,“日剧”、“韩流”风行中国 ,而“汉风”在日韩也渐成风气。 3国应以和合精神为基本理念 ,共同推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期刊] 中国经济史研究  [作者] 胡孝德  
本文从清代(1644—1840)输入日本汉籍的渠道、数量、价格和利润等方面考察了中日书籍贸易的情况。本文认为清朝时期中国书籍输入日本的数量较以往朝代更大,种类更多,其原因不仅在于日本各阶层的需求大大增加,书籍的巨大利润也是重要的因素。输入日本的汉籍除了传统的文化交流外,作为贸易商品的特点突显出来,书籍的价格在原产地中国与在销售地日本相比,差距很大,商人从中获取了巨额利润。输入日本汉籍的渠道也由僧侣携带为主变成由商人携带为主。
[期刊] 图书馆杂志  [作者] 张清菊  
回顾百年历史,中国图书馆学的发端、发展过程不仅是一个引进西方文化或西方科学的历程,而且也是中国人思考如何创建中国自身的图书馆学的历程。在这方面,梁启超所提出的“建设中国的图书馆学”的思路,至今依然具有不可磨灭的思想意义。本文以梁启超在中华图书馆协会成立大会上的演说辞为切入点,在中西文化比较的视野下探讨了这一思路的内容,及其所包含的深刻寓意。
[期刊] 比较教育研究  [作者] 项建英  
在中非友好交流进程中,文化的战略性地位日益凸显。然而,中非文化是两种不同的文化型式,由于文化型式间发展的不平衡,它们在交流过程中必然会产生一些困境与障碍。教育是文化交流的重桥梁和纽带,在消解中非文化交流困境中,中国对非教育负有重的使命。
[期刊] 教育学报  [作者] 杜亮  张旭平  
基于一项中美学校之间进行的网上跨文化教育交流项目的实践考察,通过把布迪厄的符号权力和符号斗争的概念运用于跨文化交流的分析,研究了参加项目的中国师生的身份认同建构过程。研究结果表明,通过揭示和挑战中国师生社会认知中的二元固化模式,为新的认识世界的方式开辟了空间和可能性;通过增加跨文化交流方面的知识,可以帮助教育者创设能够真实促进跨文化的环境和增进跨文化理解,同时培养师生的平等意识和跨文化交流能力。
文献操作() 导出元数据 文献计量分析
导出文件格式:WXtxt
作者:
删除